矽谷封面:成立十年,谷歌X實驗室都做了啥?-虎嗅網

2020-12-05 虎嗅APP


導讀


  •  Alphabet神秘的X實驗室通過認真對待瘋狂想法來追求技術突破,試圖通過發明全新技術來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 X實驗室還認真討論過在北極周圍鋪設一個巨大的銅環,利用地球磁場發電。


  • 即便是在員工可以把20%時間花在自己想法上的谷歌內部,X實驗室也被認為過於自由奔放、天馬行空。


  • 要想成為實驗室的「登月計劃」,一個創意必須符合三個標準:必須解決一個重大的全球性問題,涉及發明突破性技術,結果至少比目前成果「好10倍」。


  • X實驗室曾向Alphabet執行董事長埃裡克·施密特申請3000萬美元資助項目,施密特卻給了1.5億美元。


  • 典型的X實驗室登月計劃是提出一個巨大的問題,利用Alphabet在計算能力、知識專長和財務資源方面的巨大優勢嘗試解決它,並在這個過程中創建一個全球性業務。


  • X實驗室為Alphabet創造了可觀的回報,僅Google Brain的價值就足以支付X實驗室幾年的全部預算。


正文:


萬聖節的早上,穿著旱冰鞋的魔法師甘道夫出現在Alphabet旗下X實驗室的自助餐廳裡。實驗室總負責人阿斯特羅·泰勒身著粗糙的灰色長袍,戴著尖頂帽子,端著燕麥片滑過餐廳;打扮成絕地武士的員工們手裡拿著咖啡信步走向他們的辦公桌;星際艦隊的軍官們正在排隊吃早餐。應該說這一切非同尋常,但X實驗室就是這樣一個超現實的地方。


屋外自動駕駛汽車正繞著街區打轉;大廳裡懸掛著幾節用於向偏遠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服務的平流層氣球;機器人穿梭其中分類回收各類物品。作為Alphabet的「登月計劃艦長」,泰勒常常把X實驗室比作查理的巧克力工廠,似乎對於形容X實驗室來說,萬聖節的打扮再合適不過了。

X實驗室總負責人阿斯特羅·泰勒(Astro Teller)


即便身處X實驗室內,人們也很難確切說出X到底是什麼。


在谷歌母公司Alphabet內部,X實驗室與Deepmind一起被歸為「其他賭注」業務。這讓X實驗室更像是一個賭注,其宣稱的目標是追求所謂的「登月計劃」——試圖通過發明全新技術來解決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


除了眾所周知的自動駕駛汽車Waymo和網際網路氣球Loon之外,X實驗室開發了送貨無人機Wing、能夠測量糖尿病患者眼淚中葡萄糖含量的隱形眼鏡Verily,以及利用熔融鹽儲存電力的儲能技術Malta。


X實驗室曾嘗試從海水中製造碳中性燃料,並試圖用貨運飛船取代海運。更令人驚奇的是,X實驗室還認真討論過在北極周圍鋪設一個巨大的銅環,利用地球磁場發電。


這聽起來可能有些異想天開,甚至有些荒謬。但事實上,用戶幾乎每天都在使用X實驗室開發的東西。深度學習部門Google Brain現在被應用到從谷歌搜索到谷歌翻譯等各類工具,其就源自X實驗室。谷歌Pixel智慧型手機中的攝像應用GCam、谷歌地圖中的室內導航以及專門為可穿戴設備開發的Android作業系統Wear OS等產品背後都不乏X實驗室的影子。


但這些都不是重點。


「Google Brain、汽車、以及諸如此類的一切東西都是X實驗室的副產品,是我們嘗試一些奇怪的、不太可能奏效事物所產生的副作用。」泰勒如是指出,「我們是一個創意組織,不是一個技術組織。」他解釋說,與其說X實驗室是一家公司,不如說它是一種激進的思維方式,一種通過認真對待瘋狂想法來追求技術突破的方法。X實驗室的工作不是發明新的谷歌產品,而是創造可能決定谷歌未來的發明。


X實驗室曾是整個矽谷的笑料。如今,它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公共道路上行駛了1000萬英裡,並通過Waymo在亞利桑那州運營著自動叫車服務。Loon的氣球已經在為秘魯和肯亞的農村地區提供網際網路接入服務。無人機送貨業務Wing正在為澳大利亞的客戶運送食品和藥品。


2019年12月,創始人拉裡·佩奇和謝爾蓋·布林下臺,將整個Alphabet公司交給了谷歌執行長桑德爾·皮查伊。隨著母公司繼續遭到員工抗議並受到領導層變化的影響,X實驗室正重新面臨考驗,需要證明其登月計劃不僅僅是一种放縱或造價高昂的公關策略。2020年X實驗室迎來成立十周年,但它的賭注什麼時候會產生回報呢?


追逐「登月目標」的公司實驗室


Alphabet並不是第一家為追逐「登月目標」而設立實驗室的公司。


1925年, AT&T和西部電氣成立了貝爾實驗室,將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招致麾下,以推動電信技術的發展。貝爾實驗室發明了電晶體、首批雷射器和光伏電池,並因此獲得了9項諾貝爾獎。


自那以後,從施樂的帕洛阿爾託研究中心到洛克希德·馬丁的臭鼬工廠,再到杜邦的試驗站,公司研究實驗室在獲得突破性發明方面發揮了核心作用。


蘋果、Facebook、微軟和亞馬遜都設有公司研究實驗室。谷歌旗下有數個研究實驗室,其中包括研究人工智慧的Google AI、研究機器人的Robotics at Google以及研究增強現實和智能織物的先進技術和項目集團

但公司研究實驗室也存在短板。大公司追逐季度業績,往往會忽視變革想法,甚至是來自自己組織內部的想法。施樂旗下的帕克研究中心曾發明了圖形用戶界面,但並未大規模用於電腦系統。隨著初創公司成長為公司,創造性思維能力通常會不斷減弱。「在20到30年的時間裡,公司往往會從試驗性轉向流程化,」泰勒解釋道。「流程化就是試圖讓驚喜降到零,實驗則會讓你不斷沐浴在驚喜之中。但不可能兩者兼得。」


X實驗室並不自稱為公司研究實驗室,而是把自己稱之為「登月工廠」。


當其於2010年成立時,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職責。X實驗室最初是由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Chauffeur發展而來,後來史丹福大學機器人專家塞巴斯蒂安·特龍牽頭。佩奇和布林很欣賞特龍在谷歌街景和谷歌地圖上的研究工作,並通過X實驗室給了他更多自由支配的空間,讓特龍追求同樣不同尋常的想法。「最初,這個頭銜被稱為『其他項目主管』,」特龍說。「我們想在很多不同方向上推動技術進步,其中也包括自動駕駛汽車。」


X實驗室總部位於加州山景城的一個廢棄購物中心


至少在最初成立的一年時間內,X實驗室的存在是谷歌嚴密保守的秘密。其他谷歌員工無法進入該部門。即便是在員工可以把20%時間花在自己想法上的谷歌內部,X實驗室也被認為過於自由奔放、天馬行空。Chauffeur團隊成員與來自Brain、Loon和其他幾個同樣激進項目的工程師一起工作。


特龍說:「我希望沒有官僚作風,沒有PPT,沒有財務報表,沒有監督,這樣項目負責人就可以完全專注於挑戰。」大多數早期項目都來自於佩奇和布林感興趣的想法,它們最終都被搬進了X實驗室的大樓裡。特龍就曾把X實驗室描述為布林的「蝙蝠洞」。


泰勒接手


2012年,特龍離職創辦了在線教育公司Coursera,泰勒隨之接手了X實驗室。


從很多方面來說,泰勒接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的祖父是被稱為氫彈之父的愛德華·泰勒,也是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聯合創始人。他的外祖父是曾獲得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


「我從小就是家裡的那個笨蛋,」泰勒說。「我的家人認為聰明是唯一重要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我是不會贏的。但它迫使我探索其他成功的方法。」


在加入X實驗室之前,泰勒創立了一家人工智慧對衝基金,並套現了一家可穿戴傳感器公司。他還完成了兩部小說的創作,並與人合寫了一本關於戀愛建議的書。在學校上學期間,為了彌補輕度的閱讀障礙,泰勒會用不同方法把每道題做兩遍。他說:「如果我能得出同樣的答案,那就是正確的答案。」這段經歷很早就教會了泰勒實驗思維的價值——「快速嘗試,一開始就接近,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問題。」


網際網路氣球Loon的飛行運營經理尼克·科利(Nick Kohli)


當泰勒接管X實驗室的時候,這個部門沒有什麼架構可言。


2012年從谷歌其他部門加入奧比·費爾滕說,「它就像是狂野西部。我們只是在憑興趣做項目,幾乎沒有任何流程。」泰勒僱傭了當時在谷歌產品營銷部門工作的費爾滕,去規範登月計劃的所有流程。


當工程師們在推進人工神經網絡和高空氣球的前沿技術時,費爾滕說自己「幾乎處理所有與技術無關的事情:法律政策、市場營銷、公關、合作夥伴關係。他們以前從未對任何一個項目有過商業計劃。」 費爾滕的頭銜就是「為登月計劃與現實世界接觸做準備的負責人」。


並不是所有的X實驗室項目都能在第一次與現實世界的接觸中存活下來。


首當其衝的是谷歌眼鏡,這是整合進眼鏡裡的可穿戴計算機。布林很喜歡這個想法,並努力推動X實驗室將早期原型轉變成消費產品。當谷歌眼鏡最終於2013年發布時,引起了極大轟動。戴著谷歌眼鏡的跳傘者落在谷歌年度開發者大會的穹頂上。模特們在紐約時裝周上走T臺時也戴著谷歌眼鏡。谷歌眼鏡還成了情景喜劇《辛普森一家》和《時尚》雜誌的主角。


但在現實世界中,谷歌眼鏡面對的卻是糟糕的評價、嘲笑和公眾對其可能侵犯隱私的憤怒。泰勒說:「谷歌眼鏡的真正失敗之處在於,當我們試圖把它作為一個學習平臺時,公眾開始像對待產品一樣對待它。更糟糕的是,我們自己也陷入了這樣談論谷歌眼鏡的陷阱。這太可怕了,因為它還只是一個半成品。」


2015年,作為消費品的谷歌眼鏡停產。此後谷歌眼鏡仍然存在,但只是用於製造業的一種企業工具。「有時候它就是不起作用,技術還沒成熟,我們必須停止這樣做,按下暫停讓它慢下來。」泰勒仍然相信一種類似谷歌眼鏡的裝置最終會流行起來。事實上蘋果公司正在研發增強現實眼鏡,計劃於2022年首次亮相。泰勒說,「沒辦法衡量登月計劃,也沒辦法衡量是不是太早。在回顧我們的所作所為時,可以說我們犯的錯誤是太早,而不是太晚。」


從創意到項目


每隔一周左右,X實驗室最聰明的頭腦就會聚集在一間會議室裡,開始有系統地扼殺彼此最瘋狂的想法。要想成為實驗室的「登月計劃」,一個創意必須符合三個標準:必須解決一個重大的全球性問題,涉及發明突破性技術,結果能產生根本性的改觀——至少比目前成果「好10倍」。諸如噴氣背包和懸浮滑板等創意可能會很有趣,但卻帶不來共同的好處。


同樣,分發疫苗也是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但算不上遙不可及。「如果大部分或全部膽量都放在事情的規模上,那並不是我們感興趣的,」泰勒說。


此外無論問題是什麼,解決辦法也不能太過離奇。「所有的東西都必須有討論的意義,」泰勒說。「所以有人在一次頭腦風暴會議上說:如果槍真的能射出某種致命的毒藥,但全國所有的監獄裡都有解藥,那會怎麼樣?」泰勒笑了。「首先,這是個絕妙的主意——我的意思是,這是個糟糕的主意。但就創意本身而言這很好,那人也會想到其他對社會有好處的怪異想法。」


在提出登月計劃後,由材料科學到人工智慧等各領域專家組成的X實驗室快速評估小組就會開始所謂的預檢驗。「讓我們想像一切都崩潰了。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快速評估部門負責人菲爾·沃森說。90%的想法在這個階段就會失敗。有些失敗的原因顯而易見:要麼太貴,要麼太難。另一些則違反了物理定律。


如果一個想法不容易被扼殺,那麼就會分配給一個小團隊作進一步的調查。我們開始更系統地研究它,」沃森解釋道。「怎樣才能成功?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技能才能將它提升一個層次?什麼東西最有可能使它失敗?」一旦調查成功,這樣一個登月計劃就變成了有名稱、有預算、有專職人員的項目。


X實驗室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猴子優先」。也就是說,如果你要教猴子站在臺子上背誦莎士比亞,首先要做的不是搭臺子,而是最難的教猴子說話。實驗室鼓勵團隊設置階段性目標和「叫停目標」——如果錯過了閾值,項目將自動終止。例如,把海水轉化為燃料的Foghorn項目成功提取出了燃料,但成本太高。X實驗室終止了這個項目,把研究發現作為科學論文發表,並給了團隊一份獎金。


一天下午,筆者跟隨快速評估小組的凱思琳·西蘭參加一項調查。他們的想法是做一條輔助褲,幫助老年人和殘疾人獨立行走。「總體而言,老齡化市場的投資還不夠,」澳大利亞人西蘭說。「人口結構意味著,這將是未來的一件大事。」


X實驗室快速評估小組的凱思琳·西蘭(Kathryn Zealand)


這條代號為「Smarty Pants」的褲子靈感受到最近軟機器人技術進步的啟發,也源自西蘭自己與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92歲祖母共同生活的經歷。在西蘭祖母那樣的高齡,即使是像站立這樣簡單的動作也會變得愈發困難。西蘭表示,「如果你幫助他們做哪怕一件事,他們一天能多走30%的路。他們步行的時間越長,其他健康問題就越少。」她一條腿上穿著看起來像是3d列印的盔甲,上面連接著傳感器,走路時傳感器會收集步態數據。


在任何項目調查的早期階段,X實驗室就開始了原型設計。實驗室的設計部門Design Kitchen有著涉及許多領域的所有實驗器材:實驗藥劑室、銑床、雷射掃描儀、3D印表機。「我們常常說,好吧,我們能得到明確結論的最快實驗是什麼?」西蘭告訴我。


我們來到一個寬敞通風的中庭。西蘭為她的母親也報名參加了測試。「她對於爬樓梯總是犯難,」西蘭解釋說。褲子原型還很粗糙:每個膝關節上的驅動器都連接到穿戴者腿周圍的織物面板。外層是網格狀的束帶,帶給人一種維多利亞時代的蒸汽朋克感覺。褲子中的電機則是由一個裝在珍珠色保險袋裡的樹莓派微型電腦所控制。


西蘭的團隊裡有一名深度學習專家、一名服裝設計師和一名生物力學外骨骼領域的世界級專家。他們為西蘭母親穿上褲子,然後在她爬樓梯時監控機器的運行。「太不可思議了,」西蘭母親說著,高興地走了下來。「通常我到那兒的時候已經上氣不接下氣了。」


西蘭問我要不要試一試。我小心翼翼地邁出第一步,立刻感到自己被往上拉,就好像被另一組肌肉拉著一樣,爬樓梯明顯更容易。西蘭解釋說,通過傳感器數據和機器學習,褲子正在學習「看」樓梯,確切知道何時施力。她希望,最終軟機器人技術和材料的進步會減輕褲子重量,更靈活的框架可以幫助解決一系列的移動問題。「那可能是10年後的事了,」西蘭說。不過現在下結論還為時過早。X實驗室進行的調查中最終只有不到一半能立項。


耐心研究


解決此類長期問題的能力是X實驗室的一大優勢:耐心研究,無需面對創業的財務壓力。「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有些技術必須有更多的可靠性才可以開始,」泰勒如是指出,「1%的錯誤率和0.001%的錯誤率有很大區別。」手機應用程式中的軟體故障不太可能是致命的,但自動駕駛汽車上的軟體故障要嚴重得多。


那天下午,當一輛Waymo自動駕駛汽車停在X實驗室園區外時,這個想法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中。自從2009年在X實驗室啟動以來,Waymo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公共道路行駛超過1000萬英裡。去年,獨立出來的Waymo公司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開始小規模運營叫車服務,目前正在與捷豹合作開發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摩根斯坦利最近對該公司的估值為1050億美元。Waymo軟體工程師安德魯·查塔姆表示:「Waymo的目標是打造世界上最有經驗的司機。」「這不是在造一輛車。其他人在這方面已經做得很好。」


源自X實驗室的Waymo自動駕駛汽車


我們坐上這輛白色的克萊斯勒Pacifica離開。安全駕駛員瑞克坐在駕駛座上,但汽車的方向盤在自動轉動。車內前排頭枕上顯示車頂傳感器所「看到」的實時視圖:黃色線框中的行人以及其他車輛的紫色輪廓。除了少許輕微的頓挫外,整個旅程出奇的平靜,只是汽車在路口很難預測其他司機的意圖。

即便如此,自動駕駛汽車的大規模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回到2009年的最初六個月,有些視頻當時看起來是如此之酷。但在十多年後的今天再去看這些視頻……實現這些目標太容易了。」查塔姆說,「實際上,達到部署的水平完全又是另一回事。」


在最初的幾年裡,X實驗室員工很容易就可以申請開發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實現的技術,因為他們知道廣告收入源源不斷湧入谷歌。特龍回憶說,他曾向谷歌前執行長、Alphabet執行董事長埃裡克 施密特(Eric Schmidt)申請3000萬美元資助項目。施密特卻給了他1.5億美元。「埃裡克對我說,『如果我給你3000萬美元,你下個月會來再要3000萬美元。』」


然後,2015年的一個早上創始人布林和佩奇宣布穀歌重組成為Alphabet。這一消息在公司內部引起了震動,外界也有許多關於預算緊縮的報導。但X實驗室的剝離也明確了團隊的基本目的:「X實驗室的目標是創建新的Alphabet子公司,這一點變得更加清楚了,」 費爾滕說。


從項目到公司


當項目達到一定規模時,它們就會從X實驗室「畢業」成為獨立的公司。像Waymo這樣的大多數子公司被歸為Alphabet的其他賭注。其中一些子公司被谷歌收購,或像可再生能源初創企業Dandelion和Malta一樣獨立運營。畢業後,項目負責人會成為公司主管,參與員工也能夠獲得公司股份。「當項目離開這裡時,它們還沒有完成,」泰勒說,「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轉變並非易事。自谷歌改組成立Alphabe以來,包括Waymo、Loon和Wing在內的幾個X實驗室項目原負責人要麼已經離職,要麼被替換。「如果你想要某件事情加速發展壯大,依靠最初發明它的人完成每一個階段的任務簡直太難了,」X實驗室負責監督項目階段發展的副總裁溫迪·譚·懷特表示。「項目本身必須能夠快速增長。」


作為一個組織,Alphabet在成立的頭5年裡也遇到了各種爭議。2018年,公司運營受到高管性侵指控的影響;包括X實驗室員工在內的2萬名公司僱員舉行全球罷工進行抗議。在報導提及的高管中,也有時任X實驗室快速評估負責人的理察·德保羅,其是Loon的創始人之一。


網際網路氣球業務Loon


泰勒曾公開表示對這一事件感到遺憾,並對那些參與罷工的員工表示欽佩。「這讓我更加相信谷歌和Alphabet,」他告訴我。「我很欽佩員工們會這樣說,『這也是我們的公司,需要反映我們的心聲。』」

此外,對於谷歌參與五角大樓的人工智慧項目Project Maven,員工也普遍感到不滿。這些事件再次引發了有關「不作惡」的爭論,這曾是谷歌時代的一句名言。


儘管諸如Project Maven等項目不屬於X實驗室的工作範疇,但是泰勒說他會深入思考團隊的工作道德。畢竟他的祖父曾參與曼哈頓計劃。「肯定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話,『不,那是邪惡的』。我們不會那樣做,」他說。但諸如可能會導致工作崗位被自動化取代的項目就沒有那麼明確了。


目前X實驗室有個項目是開發通用的「日常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瑣碎的日常工作。「新技術往往造成集中傷害並帶來分散的利益,」泰勒說。「如果自動化帶來的好處是其弊端的100倍,那我們就會獲得99%的好處。但我們應該感謝那些經歷過集中傷害的人。雖然這是一個公共政策問題,但我們要確保能夠解決這些問題。」


未來的方向


在早期取得一系列成功後,X實驗室近年來的「登月計劃」很難在公眾當中引起轟動,也鮮有取得財務上的成功。在其能源初創企業中,迄今只有Malta和Dandelion開發出商業產品。網絡安全項目Chronicle為網際網路創造了一個免疫系統,最近被重新併入谷歌。雖然Wing的無人機可能最終會改變物流行業,但很難把配送日常商品描繪成真正的登月計劃。


最近,X實驗室加大了對氣候變化等可能威脅全人類問題的處理力度。「以任何合理的標準衡量,氣候變化都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問題,」泰勒如是指出。包括對海洋健康的研究在內,實驗室已經有幾個以氣候為重點的發展項目。而最先進的計劃則集中在農業領域。泰勒說,「這是我們的基本需求之一。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之一,也是所有主要行業中碳足跡最大的領域。」


在X實驗室二樓的車間裡,工程師們正在設計幾輛四四方方的藍色汽車,它們有像高蹺一樣的腿和越野輪胎。這種農業機器人可以成組搜索整片田地,拍攝農作物和地表土壤的高光譜圖像。機器人已經在加利福尼亞的一些農場進行了測試,「收集了數以百萬計的植物圖像,每顆草莓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ID,」 比利時人貝諾伊·特席林解釋道,「農業就是一個規模龐大,複雜的優化系統問題。目前的做法是簡化問題:我們將測繪超過1萬英畝的雜交玉米。」通過分析數據並提出建議,X實驗室希望藉此提高作物產量和土壤健康度。


這個農業項目是典型的X實驗室登月計劃:提出一個巨大的問題,利用Alphabet在計算能力、知識專長和財務資源方面的巨大優勢嘗試解決它,並在這個過程中創建一個全球性業務。「追求『讓我們解決農業問題』這一目標堪稱自大,」特席林笑著說。「我們接受挑戰,我認為很少有其他人有勇氣接受。」


但「登月計劃」更有可能被視為一種更自利的舉動:試圖主導那些尚不存在的行業。畢竟全球農業是一個價值萬億美元的市場。很難不把Waymo想像成每輛車裡的作業系統,把Wing想像成每架無人機上的空中交通管制。而谷歌起初就是一項登月計劃,用來系統繪製人類所有知識的圖譜。儘管X實驗室嘴上說要改變世界,但它的最終目的也是為Alphabet創造新的企業和利潤。


然而,泰勒似乎並不認為創建利潤豐厚的公司和解決氣候變化等全球問題是對立的。對於X實驗室和Alphabet來說,創造下一個谷歌和拯救世界本質上是一回事。「隨著時間的推移,虧錢的東西往往會變小,賺錢的東西往往會變大,」他說。「我認為目標和利益並不是對立的,我認為它們具有很強的協同作用。」


最近X實驗室在慶祝成立十周年。筆者造訪的那天,高管們正在開會,試圖規劃未來十年的X實驗室會是什麼樣子。「世界正在改變,」譚·懷特說。諸如自動駕駛汽車等X實驗室曾經開拓的領域現在已經司空見慣,「登月計劃」的概念也被初創公司和政府所廣泛採用。軟銀所管理的願景基金等大型風險投資基金正使初創企業能夠自行承擔「登月計劃」的風險。


在未來10年或更長時間內,X實驗室所帶來的真正影響可能仍不明朗。儘管其為Alphabet創造了可觀的回報——泰勒曾表示,僅Google Brain的價值就足以支付X實驗室幾年的全部預算——但我們仍不確定從中走出的公司能否存活下來,更不用說成為下一個谷歌了。2018年,Alphabet的「其他賭注」業務損失了33.6億美元。泰勒說:「我們必須承認,其中一些企業仍然無法獨立生存。」但是,我們需要清楚的是,幾乎所有的發明嘗試都以失敗告終。真正的突破需要體量巨大的資本、創造力,或許最重要的是耐心。


「如果我們把登月計劃定義為試圖創造一些真正激進的東西……那真的很難。對於真正重要的事情,很難看出誰會去做,」前微軟研究院主任、風投機構Intellectual Ventures創始人內森·梅爾沃德(Nathan Myhrvold)表示。「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有這些資源但不去做,那麼我們永遠也不會知道能否出現什麼了不起的技術。」


面對「像甘道夫一樣的泰勒」,讓人很難不想起一個更早的登月工廠:託馬斯·愛迪生的實驗室,其曾被稱為門洛帕克的巫師。自動駕駛汽車或者X實驗室的許多其他登月計劃,最終可能會以我們無法預見的方式改變社會。它可能會拯救世界,也可能只是讓Alphabet變得更加富有、更加強大


「真正的考驗是在15到20年後。當一切塵埃落定,我們再回首過去,那時該如何去做?」泰勒說。在那之前,總會有更多瘋狂的想法值得追逐。「可悲的是,世界上有太多的問題。」


相關焦點

  • 矽谷封面|面對谷歌史上最大危機,素來低調的皮查伊如何對抗美國政府?
    最棘手的是,反壟斷監管機構正在對谷歌虎視眈眈。 上周二,美國司法部指控谷歌是「網際網路的壟斷看門人」,認為其使用反競爭策略來保護和加強自身在網絡搜索和搜索廣告市場的主導地位。 谷歌經受過經濟衰退、疫情影響以及各國政府監管機構的早期調查,但都全身而退並創造出巨額利潤。現在谷歌所面對的是成立22年以來第一次真正危機。
  • 矽谷封面|谷歌內外交困,「老好人」皮查伊如何負重前行
    4谷歌Waymo等項目迄今為止都沒有取得太大進展,皮查伊需要為公司找到全新的方向。 5巨大壓力意味著,皮查伊可能不得不做些令人痛苦的決定,甚至被迫剝離谷歌的關鍵業務。
  • 矽谷封面|誰能先造出世界最好量子計算機?IBM與谷歌展開量子大戰
    當然,谷歌對此的看法截然不同。 谷歌的量子研究歷程 谷歌在2006年第一次開始研究量子問題時,還是剛剛成立8年的初創公司,它直到2012年才成立了專門的量子實驗室。同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約翰·普雷斯基爾(John Preskill)創造了「量子霸權」這個術語。
  • DeepMind的發展困局:一旦谷歌停止輸血 生存將成問題丨矽谷封面
    作為一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為確保生存,DeepMind不得不將自己重新定位為一個半商業化的機構。 雖然DeepMind的母公司,同時也是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目前仍很樂意為DeepMind昂貴的人工智慧研究買單,但不能保證它會永遠這樣做。
  • 下一個矽谷明星獨角獸在哪裡?-虎嗅網
    那麼矽谷這三家公司目前主要是做什麼的呢?兩榜均排名第一的Flexport是一家現代物流公司,於2013年創立於矽谷,目前在為二百多個國家的上萬名買方和賣方提供包括海運、空運、卡車、鐵路貨運等全方位服務,也有人稱其為國際貨運界的「Uber」。
  • 解碼矽谷DNA | 全球灣區行
    在矽谷工作20年的「本地通」告訴我們,谷歌的原則是員工覺得餓了,從辦公桌抬起頭來10米內能找到食物。公司認為工程師們寶貴的時間不應該浪費在尋找食物上,後勤服務確實做得好。2008年,崔屹在自己實驗室裡用納米矽線技術做高能鋰電池陽極,解決了矽材料破裂這一阻礙矽鋰電池發展的關鍵問題,使得高能電池領域取得了劃時代的突破。「一時間,找上門的投資人絡繹不絕。」
  • 官方|谷歌 AI 中國中心成立
    剛剛, Google Cloud 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團隊的首席科學家李飛飛宣布,谷歌 AI 中國中心在北京成立。該中心由李飛飛和 Google Cloud 研發負責人李佳博士共同領導。除了發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谷歌 AI 中國中心也非常期待能在中國本土合作上有所建樹,為更廣大的學生及研究人員提供高質量AI及機器學習的教育支持。李飛飛表示:「我們很珍惜這次 Google 與中國頂尖 AI 人才合作的機會,這些人才,勢必也是全球頂尖的 AI 人才。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我們由衷希望,這將成為 AI 長期與各方通力合作的第一步。」
  • 谷歌X實驗室腦洞大開,預研究「瞬間移動」技術!
    近日,谷歌發布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可以說是極其驚豔,其打電話預約剪髮服務語言之流暢,邏輯之清晰可以說是目前全球範圍內語音智能助手基於人工智慧技術做得最好的產品之一。谷歌的I/O發布會可以說讓科技屆再次見識到了Google lab的實力。
  • 外媒:華爾街之後,物理學家將接管矽谷
    於是博伊金轉行去了矽谷做軟體工程師,對其他物理學家來說,現在正是成為其中一員的好時機。博伊金在Stripe工作,後者是一家市值90億美元的創業公司,其主營業務是幫助企業在線接受付款。博伊金負責開發和運行用於收集整個公司服務數據的軟體系統,他會預測這些服務數據,分析何時會發生欺詐交易並加以防範。作為一名物理學家,他非常適合這項工作,這既需要極端的數學思想,又需要抽象思維。
  • 離職雅虎後梅耶爾首次接受採訪:已成立Lumi實驗室
    據《紐約時報》網站北京時間4月19日報導,2012年,當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離開谷歌成為雅虎CEO時,她被譽為「救世主」。作為一名出色的計算機科學家,梅耶爾是谷歌第20名員工,在她的影響力帶動下,包括Gmail和谷歌地圖在內的許多谷歌標誌性產品橫空出世。  但她能拯救雅虎嗎?
  • 特寫| Launchpad加速器的故事:谷歌要在新興市場「創造下一個矽谷」
    ,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矽谷。通過這一項目,谷歌準備在新興市場複製下一個矽谷,然而這一願望能夠實現嗎?外媒Backchannel撰文對谷歌的Launchpad Accelerator項目進行了深度剖析,雷鋒網對原文做了不改變原意的編譯。VuVan出生於越南,現在是舊金山一家創業公司的CEO。她在斯坦福獲得了MBA學位,隨後便加入了矽谷創業大軍。
  • 蘋果谷歌最偏愛的美國大學,並不都是頂級名校!想去矽谷,你也可以!
    如果將來你想去矽谷的高科技公司工作,那就一起來看看這些最受矽谷高科技公司歡迎的大學吧! 20.(Santa Clara),也就是加州矽谷的心臟地帶。 聖何塞州立大學成立於1857年,不但是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建校最早的學校,也是美國西海岸歷史最悠久的公立大學。聖何塞州立大學座落於矽谷(Silicon Valley),與附近的舊金山地區結為全美的科技中心,氣候溫暖,全年約有300天都是陽光普照。 自成立以來,學校擁有人數超過20萬的龐大校友群。
  • 矽谷天才隕落記:始於才華,陷於利益,敗於「聰明」
    根據訴訟結果,萊萬盜竊谷歌商業機密文件,實錘;繼續從事與谷歌工作內容相關的職務或諮詢,實錘;鼓勵、引導谷歌自動駕駛部門員工跳槽,實錘;而這些都違背與谷歌籤訂的僱傭協議,為此他必須付出高昂代價。 隨著訴訟進行,萊萬先是在2017年5月被Uber辭退,隨後又經歷長達兩年多的刑事訴訟和審查。近日,美國舊金山法院判決萊萬賠償谷歌高達1.79 億美元的金額。
  • 雷軍演講:小米過去十年做了啥,未來十年要做啥
    同時,也算給所有關心小米的朋友們做一場完整的「總結匯報」吧。7cXEETC-電子工程專輯01 夢想的開端十年前,我和一群小夥伴創辦了小米。雖然我從來沒有做過手機,但我們有了這樣的夢想:「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
  • 揭秘谷歌X實驗室:各種瘋狂點子都在這裡誕生
    《揭秘谷歌X實驗室:各種瘋狂點子都在這裡誕生》文章已經歸檔,不再展示相關內容,編輯建議你查看最新於此相關的內容:谷歌解僱48名員工是怎麼回事 解僱原因是什麼昨日,Google執行長皮查伊(Sundar
  • 仙童傳奇——矽谷的故事
    1947年12月,美國貝爾實驗室的威廉·肖克利,攜手他的同事約翰·巴丁、沃爾特·布拉頓,成功研製出世界上第一個電晶體。後來的肖克利更加變本加厲,極度膨脹,唯我獨尊,容不下半點不同意見,甚至對幫助他的投資人貝克曼都出言不遜。偏執多疑的肖克利還經常小題大作。一位女秘書在實驗室裡劃破了手,肖克利認定有人蓄意破壞,竟然動用測謊儀對全體員工進行測謊。。。就這樣,公司成立了一年多,一件產品都拿不出來。
  • 除了強勢回歸的陸奇,這些矽谷華人高管你知道嗎
    矽谷是舊金山灣西南的一片狹長半島地帶,1938年,兩名史丹福大學畢業生建立了矽谷的第一家科技公司,1959年,第一家專注於投資早期科技公司、奠定了現代風險投資原則的風投公司DG&A在矽谷成立。1968年,Intel出現。1998年,Google成立。
  • 4月26日,谷歌封面被田徑刷屏
    田徑大本營谷歌是全球最大的網絡搜尋引擎,平日裡的谷歌封面是這樣的——而在一些重大事件,或是要紀念一些重要人物時,谷歌封面會充分發揮設計力,把Google這幾個字母,糅合進封面圖中。4月26日,谷歌封面被田徑刷屏,就是這幅——相信熟悉田徑的朋友,一定會認出——這是被譽為「飛行主婦」的荷蘭女飛人科恩。
  • 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講述矽谷華人的十年沉浮
    《矽谷是個什麼谷》,虎皮媽著灕江出版社2019年8月  近日,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描寫中國第一代技術移民生活的小說《矽谷是個什麼谷》在北京發布,作者虎皮媽為讀者講述了新書的創作過程和矽谷生活,並分享了有關海外生活的經驗。
  • 谷歌地圖已可以正常使用,谷歌將重返中國!
    有人會說,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都挺好的啊,是啊,在國內還行,但如果想看海外,百度地圖可就遠遠不行了,比如你要去墨爾本旅遊,你想看看租的房子或住的酒店周邊有什麼吃的,你想看看賈躍亭在洛杉磯的房子啥樣子,對不起,你只能靠谷歌地圖了。▼▼▼比如,你想知道你在澳洲黃金海岸訂的酒店離衝浪者沙灘有多遠?附近哪裡有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