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省已經開始降級響應等級,疫情的影響終於有實質性的下降,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終於迎來曙光,但是就像電影裡演的一樣,越是最後關頭越不能放鬆,關於響應等級的降低該怎麼看待,我認為有三個方面。
第一是響應等級的降低更大意義上是表明狀態,並不是讓人放鬆警惕,他更大意義上是讓人們不要恐慌,不要在擔驚受怕上浪費過多的精力,根據往常的表現,在危機來臨的情況下許多人的生活都沒了分寸,變得疑神疑鬼,自己稍微咳嗽一下就嚇得像是患上了肺癌。這不僅對身體不好,對疫情的防控也有很大幹擾,說不定會造成不必要的感染和公共資源的浪費。
第二是為了控制一些東西逐漸恢復,比如生產,但是這方面的邏輯其實不是源於疫情的穩定,而是隨著時間推移有些生產必須開始恢復了,如果再不恢復就有很大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如果物資跟不上,疫情的抗擊也會受到極大地影響。當然也不能肆無忌憚的恢復,所以關於程度的把握就需要一個基本的底線,這也是響應等級依然沒有徹底恢復正常的原因。
第三是響應等級更是一種考核,大環境的簡單數據最容易凸顯出個人素質,這個時候降低響應等級是要承擔風險的,而且一定要考慮到降低以後的疫情控制工作,一旦出現反彈我相信這是誰都承受不了的重擔,所以說,這個時候也能反映出各地的基本情況和人員的基本素質,就像例行報告,只不過是一種簡化的更直接的。
那麼話說回來,這樣的新聞不可避免的會引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許多人並不希望這麼簡單的放鬆,我們經過上面的的分析可以知道這不是放鬆,但是這樣的信號很容易給人釋放一種信號,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終於能出門了」,這樣引起的爭端肯定存在,也就是網上常見「撕」,那這樣的情況可以解決嗎?可以。
怎麼解決呢?筆者認為爭端是由於認知不同,解決爭端實際上是在解決認知,解決認知靠什麼?靠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儘可能地避免不必要的爭端,一方面可以讓人的注意力集中不在想別的,另一方面統一認知水平,造成間接性的觀點統一。所以,學習才是最好的生存本領啊!
說回來,這段時間其實是自學的好時機,自古以來,勝者為王的道理,深入人心。
弱勢群體這個詞近年來,頗為流行,指那些在社會中處於極端不利地位或狀態的人群。而與弱勢群體相掛鈎的,就是自然淘汰法則。
很多人說網民素質低,確實是在中國,網民的平均學歷只有高中,文化水平不高導致了網民素質普遍偏差。而對於企業來說,擁有高學歷的員工,儘管沒有工作經驗,但他們的新鮮血液和頭腦以及在學習中獲得的能力,是很多老員工沒有的,所以企業不僅需要能力,也需要學歷,只有兩者相結合,企業才會更加歡迎你。
擁有國家認可的學歷,在企事業單位就職、提幹、調幹是非常重要的。哪怕你擁有高超的技能、一流的資歷及管理水平,沒有學歷,也是無法進步的。所以這個時候你要想辦法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也就是說需要學習知識以及提高自己。廣州通用自學考試輔導學校就是不錯的一所學校,是廣東省教育廳批准的辦學學校,同時它擁有24年的建校歷史,這在自學考試院校裡面算是時間非常久的。畢竟在二十多年前,有個專科學歷都是很棒的。而在這個時代,想要提高學歷,可以選擇這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