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陳駿實習生張陽
CraigHunter先生是一位地道的英國人。五年前,他來到河南成為一名大學外語教師。但即便是在他熟悉的校園裡,他還是會不時地陷入一種近似「強迫症」的狀態:路邊各種指示牌上的英文、拼音和大小寫是不是正確、符合規範。因為在來華工作生活的日子裡,身邊的不少英文標識實在令他「一頭霧水」。
CraigHunter先生的煩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得到改善。
5月8日,河南省公共服務領域外語標識規範建設啟動儀式在河南洛陽舉行,河南公共場所英文標識中曾出現的各種「神翻譯」也將從此消失。
「雷人翻譯」鬧笑話
「我在鄭州見過這種標識無數次。舉個例子,我見過一個標識『pleasewaitout-sideanoodle』,原意是說要在『一米線外等候』,但在我看來,它就是告訴我『請在麵條或者米線外面等候』。」說起在華生活中所見到的各類「神翻譯」,CraigHunter隨口就舉出不少身邊的例子。這些「雷人翻譯」甚至還逼著CraigHunter這位地道的英國人逐漸提高了漢語拼音的水平,「如果看不懂英語,我就會去看拼音,拼音比那些『神邏輯英語』好理解多了。」
為什麼還會出現像CraigHunter這樣的困惑?在當天活動現場,不少專家都表示這是通過翻譯軟體「機械翻譯」所惹出的禍。「很多標牌都是廣告公司製作出來的,工作人員可能主要依賴翻譯軟體,鬧出很多笑話。」
標準譯名國際化又接地氣
從漢語到英文,翻譯過程看似簡單,卻需要考慮周全,甚至需要回顧歷史,才能最準確地還原中文原意,達到「信達雅」的要求。北京語言大學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主任兼首席專家李宇明說,這次出臺的英文譯寫標準可以說是既與國際化接軌,又相當「接地氣」。
比如少林寺,在日常生活中所流傳的翻譯版本多達4種,而太清觀等中國特色文化建築更是五花八門,但是從今往後,標準規定,廟、寺(佛教)譯為Temple;宮、觀(道教)譯為Daoisttemple,淋漓盡致地展現中國特色,更易於被外國人士了解。
除了地名,中華傳統美食也是「神翻譯」的重災區,例如夫妻肺片就被翻譯成hus-bandandwifelungslice,讓人毛骨悚然。在此次規定中,針對河南省飲食服務業信息,尤其是地方特色菜品的英文譯寫做出了明確的規定。例如道口燒雞,就被翻譯成RoastChicken,Daok-ouStyle。不僅介紹了菜餚的創始人(發源地),還介紹了主配料以及做法。
除此之外,中文菜餚名稱體現其做法或主配料的,如元宵,就採用了漢語拼音,並在其後添加英文注釋的翻譯方法,翻譯為Yuanxiao(gluti-nousriceballforLan-ternFestival)。
「洋氣」的河南更出彩
據悉,此次規範的建立涵蓋了通則、道路交通、組織機構、旅遊、醫療衛生、商業、體育、餐飲、文化和科技教育10個章節,吸收了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國家標準的翻譯原則和部分內容,又著重對我省獨具特色的文化、旅遊、餐飲、道路交通、機構改革後黨政機關設置、開放平臺和新名詞新事物等方面提出翻譯原則和參考譯文,為我省公共服務領域外語標識規範建設提供了重要參考。
據記者了解,為了便於查詢使用,河南省外事翻譯語料庫研究中心同時開發了在線查詢系統,各位讀者可以通過登錄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網站:www.hnfo.gov.cn查詢到《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參考》和《河南省公共服務領域英文譯寫參考》的具體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