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一個三千大千世界有百億顆地球

2020-12-05 w運j空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及量子理論印證了佛教的宇宙結構模式的存在。佛陀闡述的宇宙結構模式是什麼:樣呢?

佛教對於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九大行星繞其旋轉,而佛教認為須彌山是中心。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山腰旋轉。

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

第一層名堅守天,第二層名恆僑夫,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神所居;

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同一水平面上。須彌山山頂為忉利天,忉利天以上是空居天,依次為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上:初禪天,與六欲天之下的等五道眾生所居世界,為一「小世界」乃宇宙中最小的世界單位,一千小世界上覆一個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上覆一個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上覆一個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為三個千數相乘,總計有百億曰月,亦即有百億地球。

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剎,即一佛所教化的範圍。大千世界之上還有「世界種」,為梯形,分二十層,每層皆有無量微塵數大千世界,無量微塵世界種組成一「世界海",為一佛淨土,在宇宙有無量無數的世界海。

相關焦點

  • 佛教的宇宙觀之須彌山丨佛陀說的三千大千世界讓人嘆為觀止
    三千大千世界一日月所照臨的一世界或一國土,是佛教宇宙的基本單元。由此進一步,我們再來看看佛教常說的「三千大千世界」乃整個佛教宇宙的構造。一千個世界或一千個國土,組成一個較大的單位,稱為「小千世界」。《長阿含經》說:佛告諸比丘: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
  • 《金剛經》: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
    不過,依據現在天文學也能推知:一個小世界就是比一個太陽系的範圍稍微大點,一千個小世界就是一小千世界,就是天文學所謂的星雲、星團。一千個小千世界就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一個大千世界,就是天文學家所謂的星河、星海。三千大千世界,就有百萬億太陽和幾百萬億行星。釋迦牟尼佛問須菩提:「在你的意思怎麼樣?
  • 我們常說的「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古人的宇宙觀讓人驚嘆
    大千世界是佛教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1000個小世界就為小千世界,1000個小千世界就為一個中千世界,1000個中千世界就為一個大千世界。而大千世界包括了小中大三種世界,他們的結構又以一千遞進,所以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三千是它的構成,而並非大千世界是三千個。
  • 《金剛經》中的故事—佛教的世界觀,三千大千世界
    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金剛經》—依法出生分什麼是世界?在《楞嚴經》卷四中佛陀給出了解釋:「世為遷流,界為方位。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現在,為世;方位有十,流數有三。」佛陀對「世界」的解釋與中國古代對「宇宙」的解釋很類似。
  • 三千大千世界說的是可觀測宇宙嗎?仔細算了下,還真有些道理!
    而在宇宙大小的形容上,佛教中三千大千世界比較有意思:一個日月照耀的世界為一個世界,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一千個世界為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個大千世界,這樣看來三千大千世界著實不小了!不妨我們來做個計算,這三千大千世界到底有多大,跟現代宇宙觀的大小相比又相差幾何?
  • 須彌山,三千大千世界,佛經中描述的宇宙是真的嗎?
    「須彌山就是黑洞,除了黑洞之外,不知您對佛教解釋宇宙空間的論述是否有所了解,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來簡單聊聊佛與宇宙的關係:佛教的宇宙觀與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就目前的科學發現來看,卻和佛教的宇宙觀越來越吻合。
  • 黑洞的秘密|佛教早已看穿《佛說大千世界變相圖》揭秘整個宇宙……
    這張照片來之不易,為了得到這張照片,天文學家動用了遍布全球的8個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組成了一個所謂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vent Horizon Telescope,縮寫EHT)。這顆黑洞位於代號為M87的星系當中,距離地球5300萬光年之遙,質量相當於60億顆太陽。
  • 佛法:人類究竟起源於何處,三千大千世界又是如何劃分的
    《起世經》裡記載,地球存在一個成、住、壞、空的循環。宇宙有形成就有毀滅。當宇宙毀滅後,會再次形成一個新的宇宙空間。初始階段時,生活在這個新的空間裡的人被稱為光音天人。光音天人有神通,身體光明,可以自由飛行,而且容貌美得無與倫比,壽命也很長。
  • 佛教通史 010-大千世界和十大弟子
    一千個日月所照的四天世界構成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在一塊兒叫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在一塊兒叫一個大千世界。眾生感業的國土有多少?總共稱三千大千世界,這實際就是中國華嚴宗立宗的一個概念,華嚴宗認為這個世界就是三千大千世界(組成的)。所謂大千世界,大概是多少個世界呢?是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大千世界。總共有多少?
  • 南懷瑾老師:佛說這個虛空中,有三千個大千世界
    國土世間:就是地球上各個分別的國土,中國、美國、歐洲等,是這個世間觀念裡的一個範圍。有情世間:有情就是一切眾生,有生命有靈知性的存在,這是一個世間的觀念,等於我們現在講社會、人類等觀念差不多。所謂四世間,除了前三種之外,另外第四種就是聖賢世間,也就是得道的聖賢所成就的另外一個範圍。拿佛教來講,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就是有道之士所居住的聖賢世界。其它宗教所講的天堂,是另外一種聖賢、善人所居住的世間。佛學裡有淨土,有穢土,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算穢土,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是淨土。
  •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納米一宇宙,科學界的「佛教宇宙觀」
    在佛教之中,有「三千大千世界」,佛教認為每一個小世界,其形式皆同。由小、中、大三種小世界組成「千世界」,由小千、中千輾轉集成的「大千世界」,謂之「三千世界」或「三千大千世界」。顯然,這是一個佛學問題,當然也可以認知為神學。但是科學是否認同這種觀點呢?答案或許是認同的!
  • 佛教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待我們所處的世界
    一、佛教時間觀在現代科學體系中,時間具有一個維度,日常生活中,我們通常將時間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部分。然而,我們思考一下當下,沒有一分一秒稱為現在,那哪裡來的過去和未來呢?二、佛教空間觀——以小世界為例以空間的概念理解世界的組成佛教對空間的整體認識為: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 「娑婆」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
    「娑婆」不是「婆娑」,似乎是被婀娜多姿顛倒了的大千世界,眾生忍之。娑婆「 suō pó」是佛教術語,又雲"果報處",乃一切有情動物生死往來的世界,眾生所居,共有二十八層天,為聖者所厭而忍之。」娑婆「是梵語界名(Sahā)的一個音譯,也有譯作沙訶、索訶的,在經文中意譯為:忍、堪忍、能忍、忍土。所謂大千世界,眾生忍之。佛教經典對娑婆、沙訶、索訶的稱謂並無特別之處 ,世間眾生所居儘是三惡五趣雜會之所。「娑婆「也就是「大千世界」的總名。
  • 【如是覺】宇宙浩瀚無垠,科學家至今無法說出宇宙的全貌,但佛教卻講「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請問我們應如何理解這種獨特的宇宙觀?
    宇宙究竟有多大呢?這個問題有不少人都問過,有人曾以海灘為例說明,假設海灘上的每一粒沙子就好比是一顆星球,我們大大的捧起一把沙子,這把沙子約有800到1000萬顆,而根據美國一個小眾科學論壇的數據顯示地球上的沙子約有兩千兆之多,但是它們的數量依然不及宇宙中的星球多。
  • 外星上會有佛教嗎,如果真有外星人,他們也會信佛嗎
    雖然至今尚未有公諸於世且令人信服的鐵證,但許多人都願意相信地球以外有生命存在,人類在宇宙中未必是孤單的。人類對自己所居住的地球還有那麼多未解之謎,遑論廣闊無邊的宇宙。佛教,旨在讓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獲得究竟圓滿的智慧,從而破迷開悟,徹底覺悟。佛法與世間法不同,不是依靠各種手段向外探求,而是通過清淨智慧向內觀照。萬事萬物雖形態各異,但都只是因緣所生、空無自性,而真如法性則無有差別。正所謂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與一切是一不是二。
  • 佛教與科學的「巧合」,釋迦牟尼難道是科學家?
    很多人知道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認為是封建迷信,可佛教對世界、時間、空間的認知很多地方與科學研究都不謀而合,讓人不得不懷疑提出這些理論的釋迦牟尼究竟是出家人還是科學家。佛教宇宙觀與現代不謀而合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的數目,這是佛教的世界觀,認為宇宙中有3000個大千世界,無數個小千世界,每個世界都有自己的太陽月亮。整個宇宙有上百億的太陽月亮。任何一個接觸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宇宙中有無數個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有固定軌道的星球幾乎都有類似月球的衛星。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這些類似太陽系的星系每一個都是一個獨立的世界。
  • 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中提到須彌山的不在少數。比如,廣為流傳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大千世界依據佛教的宇宙觀,十方三世有無量大千世界,也有無量諸佛,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區域。構成大千世界的基本單位叫作小世界。
  • 佛教常識:「南贍部洲」到底在哪裡,又與人類有什麼關係
    二者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娑婆國土,也稱作娑婆世界,是十方無量世界中的一個大千世界。一個大千世界是一尊佛教化的範圍,娑婆世界的教主是釋迦牟尼佛。為了便於理解娑婆世界的內涵,非凡就來解釋一下大千世界的含義。依據佛教的宇宙觀,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邊界,其中有四大部洲和七山八海,並有一日月遍照其內,如此範圍稱為一個小世界。
  • 佛教的宇宙觀究竟如何?高人給總結出了精華心得,趕緊看
    佛教流傳了千年,為何至今不滅?其原因在於佛教或佛學獨特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佛教不僅是宗教,更是一種哲學,其哲學認為宇宙萬物的一切運動變化,都是因果相續的結果。因此,宇宙中並沒有造物主,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一切都是因果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