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及量子理論印證了佛教的宇宙結構模式的存在。佛陀闡述的宇宙結構模式是什麼:樣呢?
佛教對於小世界的認識與我們對於太陽系的認識有所不同,我們認為太陽系中,太陽是中心,九大行星繞其旋轉,而佛教認為須彌山是中心。太陽和月亮在須彌山的山腰旋轉。
一日月繞一須彌山,外圍四大部洲、八中部洲,須彌山下入香水海中,水面以上分上下兩段,下段分為四層,
第一層名堅守天,第二層名恆僑夫,為四天王所統帥之夜神所居,屬於鬼類,非天道所攝,第三層之上還有日月星宿天,為日月星神所居;
第四層為四天王天,與日月在同一水平面上。須彌山山頂為忉利天,忉利天以上是空居天,依次為夜摩、兜率、化樂、他化自在天。六欲天之上:初禪天,與六欲天之下的等五道眾生所居世界,為一「小世界」乃宇宙中最小的世界單位,一千小世界上覆一個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上覆一個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上覆一個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為三個千數相乘,總計有百億曰月,亦即有百億地球。
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一佛剎,即一佛所教化的範圍。大千世界之上還有「世界種」,為梯形,分二十層,每層皆有無量微塵數大千世界,無量微塵世界種組成一「世界海",為一佛淨土,在宇宙有無量無數的世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