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航空10月15日晚間公告,公司計劃向中國商飛購買和接收總共100架ARJ21系列和C919系列飛機,十年內交付完成。其中50架確認為ARJ21系列飛機,另50架可全部或部分為C919系列飛機。
據中國商飛官網,目前C919已經累計獲得28家客戶的815架訂單,ARJ21飛機2021年將有100架進入到航空公司運營。參照A320和B737的單價9701萬美元,目前C919已經產生了近5500億元的市場規模。
根據中國商飛的規劃,力爭在2020年底讓C919取得中國民用航空適航證,並在2021年向用戶交付首架C919。同時,C919正在申請歐洲適航證,預計3-4年內完成。
我國C919客機產業的發展指導思想是「中國設計並完成飛機級系統集成、面向全球招標,逐步提高國產化」。
中國商飛憑藉ARJ21、C919等國產飛機的機遇,從設計研發到總裝下線,再到實現首飛,用了近10年時間串起了國內外一條完整的飛機製造產業鏈—200多家企業、36所高校、數十萬產業人員參與其中的研發製造。
航空工業集團下屬單位是中國商飛公司供貨商的核心力量,在一類、二類、三類及協作單位之中分別有16家、3家、1家和1家,下屬主機廠(西飛、沈飛、成飛、洪都、哈飛、昌飛)承擔著C919大型客機雷達罩、機頭、機身、機翼、垂尾等絕大部分機體結構件的研製和製造業務,佔機體研製95%以上工作份額。
國內民機製造產業的不斷發展將對我國高性能材料行業提出更大的需求、帶來更多的機遇。以C919為例,根據西部超導招股說明書,國產大飛機結構中,鈦合金、複合材料與第三代鋁鋰合金的結構質量分數分別為9.3%、12.0%和8.8%,量產後將產生大量高性能航材需求。
C919大飛機項目集合了國內外先進技術:
圖表來源:中國商飛/國盛證券
大型客機是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技術含量最高的產品。一般是指起飛總重超過100噸的運輸類飛機,包括軍用大型運輸機和民用大型運輸機,也包括一次航程達到3000公裡的軍用或乘坐達到100座以上的民用客機。
大飛機製造的規模化和標準化需求有望推動航空製造產業鏈重塑,並催生產業集群效應。
產業鏈包括設計、製造、總裝集成、銷售服務和MRO等環節,其中製造環節價值量最大,涉及領域最廣,包括材料、零部件、分系統等。可以說,航空產業的發展將對電子工業、數控工具機、鍛造、冶金、複合材料、通用部件、儀器儀表等領域帶來較大的需求拉動。
大飛機主要有四大主要系統,機體系統價值量佔36%。客機有機電、航電、發動機、機體四大核心系統,機體系統價值量佔36%,是價值量最大的板塊;發動機系統佔飛機總系統的22%左右,系統價值十分顯著,處於巨頭競爭格局。
產業鏈盈利能力分布曲線與「微笑曲線」類似,服務環節和原材料處於盈利能力高點,總裝環節處於盈利能力低點,航空電子設備和發動機系統等集成度非常高的環節盈利能力也較強。
雖然飛機總裝環節盈利能力弱,但由於總裝商一般還具備設計和銷售能力,整體盈利能力仍然不錯,且由於可以選自子系統的供應商,在產業鏈中擁有主導能力,故處於產業鏈頂端。
民航大飛機產業鏈盈利能力曲線
此前,我國採購民航大飛機費用高達年GDP的0.5%。目前中國民航飛機保有量約4000架,如果逐步替代30%-50%存量,國產大飛機將持續放量。根據中國商飛的預測,中國民機市場可預期市場規模約達每年4000億元。中航證券認為,我國研製和發展大飛機,可以帶動發動機、電子信息等領域關鍵技術群體突破,伴隨著國產大飛機產業成長和壯大,在這些領域會誕生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公司,形成我國自己的民機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