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寧田甜
11月9日,家住鄭州市惠濟區英才街的市民王女士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反映,午夜,居民熟睡的時候,馬路上卻傳來震耳欲聾的機器刨地的聲音,一直持續到凌晨兩三點,導致她根本無法入睡。熟睡的孩子也被驚擾。經了解,施工噪音來自馬路中央整治窨井蓋的施工工地。
王女士疑問,什麼重要的工程非要半夜施工?這樣的施工合規不?若非搶險,為什麼不能避開居民休息時間,靈活且人性化一點?
【投訴】剛入睡被施工噪音驚醒?
11月9日,家住鄭州市惠濟區英才街附近的王女士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反映,11月8日晚她剛入睡,卻被一陣刺耳的機器刨地的聲音震醒。「想著忍忍吧,可能一會兒就好了。」王女士說,忍了很久,噪音不停,她趕緊起床查看。原來,英才街的路中央,幾名工人正圍著窨井蓋施工。
9日凌晨0時30分許,施工依然繼續。「明天要上班,孩子要上學。這震得都睡不成,白天誰能撐得住?」隨後,她決定向相關部門進行反映和投訴。
據了解,鄭州市惠濟區英才街居民所反映的噪音受汙染區域,共有6個大型居住小區。
11月9日0時30分,王女士和鄰居先後撥打了110和鄭州市城建熱線12319反映。0時31分,鄭州市城建熱線值班人員回復稱,已與惠濟區執法局聯繫。而鄭州市惠濟區執法局夜班值班員回復稱:「接到案件後,派夜班執法人員去了現場,經了解是市政在提升窨井蓋。現場也試圖協調他們看晚上能否早點停止施工。但工人稱,正在施工,停不下來。」
據王女士和附近居民反映,當晚英才街(銀通路至花園北路)窨井蓋施工從8日晚11點多一直持續到9日凌晨兩三點。
大河報記者查閱了《鄭州市環境噪聲汙染防治辦法》。其中第19條規定,在城市建成區內,除搶修、搶險作業外,不得在夜間進行產生強噪聲汙染、幹擾周圍居民生活的建築施工作業。第20條規定,經批准夜間建築施工作業的,施工單位應當提前3日向周圍的單位和居民公告。
對此,英才街周邊居民稱,他們沒見到有關該施工的相關公告。他們現場詢問施工負責人姓名等信息,對方也不願透露。
而鄭州市惠濟區執法局相關人員回復稱,此次居民反映的噪音擾民問題,施工主體是市裡的,區執法局又於9日白天派人去現場調查,只見到了機器沒見人,相關負責人也不照面溝通此事。
一位到了現場的居民告訴大河報記者,施工現場一負責人稱,施工是有相關文件的,並非蠻幹。這是民生工程,也是為群眾著想。
居民對此不解,提升窨井蓋工程確實是一項民生工程,但不能以犧牲周邊群眾夜間的休息為代價,以噪音擾民這一嚴重破壞民生的行為為代價來換取吧?
【質疑】市政施工能否人性化一點?
附近居民質疑,提升窨井蓋工程不屬於市政搶險,夜間施工噪音擾民算不算違規?
對此,11月9日上午,鄭州市惠濟區執法局值班人員查閱值班記錄後回覆說,施工內容是惠濟區窨井蓋提升工程,這是市裡統一的,「白天沒法施工,這也算是民生工程。英才街施工路段一晚上就搞定了,應該不會再發生噪音擾民的事了」。
附近居民不解,像整治窨井蓋的問題,白天為何不能施工?晚上施工,不能早一點結束?
鄭州市惠濟區執法局相關人員就此回復,這還需和市裡相關部門溝通。如果晚上再發生此類噪音擾民事件,會派執法人員夜巡,儘可能協調處理。
【回復】窨井蓋治理只能半夜施工?
公開信息顯示,鄭州市公共區域約有窨井100萬座。而問題窨井數量約有20萬座,佔總量的約五分之一。9日,鄭州市井蓋辦相關負責人受訪時說,鄭州窨井蓋治理工程預計從2021年3月開始,計劃用三年時間,總共治理約20萬個問題窨井蓋,首批計劃是針對主次幹道。針對英才街的情況,他不是很清楚,「可能有的區開始得早。」
針對窨井蓋治理工程施工時間的問題,該負責人說,確實得在晚上,一般是在晚10點至次日凌晨五六點之間,「一般是通宵。白天幹不成,道路上的維修,無論是大修還是中修,都是夜晚進行。如果放在白天,一般要佔倆車道,是要封路的。這對交通影響太大。」另外,白天相關施工車輛是無法進入現場的。
不過,針對夜間施工噪音的問題,該負責人說,那是施工作業時鎬頭的聲音。窨井蓋整治只是短期工程,還希望市民能夠理解,「長痛不如短痛,畢竟,道路窨井蓋得不到有效治理也是問題,道路交通是第一位的,是民生工程,其他都是次要的。」
\延\伸\可否借鑑外地經驗化解矛盾?
據了解,與鄭州市井蓋辦不同,成都市成立的是「成都市城市道路檢查井蓋監督管理聯席會議辦公室」,聯席會議召集人為市政府分管城建的副市長,牽頭單位是成都市城市管理局,成員單位為各行業主管局委。
有了市政府的支持,聯席會議參會的均是窨井蓋產權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形成了城管局牽頭、各局委配合、產權單位執行的聯動機制,從而使政策能很好地貫徹下去。
窨井蓋的治理曾被喻為「九龍治水」,可見推行起來難度很大,並非一家單位就能順利搞定。作為施工單位,一邊是治理窨井牽扯很多單位,如需要和環保、交警等部門溝通等,問題複雜。一天當中究竟何時施工、如何施工才更科學,才能不擾民以減少矛盾?鄭州有市民建議並呼籲,能否借鑑成都經驗由政府出面協調推進、化解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