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凝藥為一線藥物,不建議用D二聚體指導抗凝!美國血液學會發布...

2020-12-06 瀟湘名醫

近日,美國血液學會發布了一份靜脈血栓栓塞症臨床管理新指南。

這份指南基於最新循證醫學證據,由多學科專家進行撰寫。其中要點如下:

1、建議對不複雜的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家庭治療優於住院治療。不過對於因其他原因住院治療、缺乏家庭支持、無力支付藥物費用、有肢體風險或有出血高風險的患者不適用。

2、建議對於併發症風險較低的急性肺栓塞患者,給予家庭治療而非住院治療。風險評估基於肺栓塞嚴重指數(PESI)及其簡化版,此外對於中高危或高危肺栓塞患者,以及出血風險較高患者可能住院治療獲益更大。

3、推薦直接口服新型抗凝藥物作為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一線治療藥物。對於無嚴重腎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

4、對於大多數近端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抗凝治療優於溶栓治療。對於有肢體風險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股青腫)或出血風險低的髂股深靜脈血栓形成年輕特定患者,溶栓治療是合理的。

5、對於合併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單用抗凝藥物好於常規溶栓治療。對於代償失調風險高而出血風險低的患者可考慮溶栓治療。

6、對於廣泛深靜脈血栓形成並考慮適宜溶栓的患者,建議使用導管內定向溶栓,好於全身溶栓;相反,對於急性肺栓塞溶栓患者,全身性溶栓要好於導管內定向溶栓。

7、對於既往有明顯心肺疾病以及合併有肺栓塞和血液動力學有變的近端DVT患者,建議單用抗凝治療,優於抗凝治療並置放下腔靜脈濾器。不過對於有抗凝治療禁忌證的患者,放置可回收下腔靜脈濾器是適宜的。

8、指南對急性DVT/肺栓塞治療時期進行了定義:5~21天定義為初始管理(initial management)期;3~6個月定義為初級治療(primary treatment)期;3~6個月之後定義為二級治療(secondary prevention)期。指南建議對於有一過性危險因素的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給予較短的抗凝療程(3~6個月)。

9、指南不建議常規使用預後評分、D二聚體檢測或靜脈超聲來指導抗凝時間。

10、對於接受VKA治療的深靜脈血栓形成和(或)肺栓塞進展患者,建議用低分子肝素,優於直接口服抗凝藥物。不過這不適用於國際標準化比率控制不佳的患者。

11、對於有穩定性心血管病的深靜脈血栓形成/肺栓塞患者,建議啟動抗凝後暫停阿司匹林治療。

12、對於非血栓後症候群高危的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患者,不建議常規使用壓力襪。不過某些患者可能會受益於壓力襪,以緩解急性深靜脈血栓形成相關的水腫和疼痛。

來源:American Society of Hematology 2020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reatment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and Pulmonary Embolism. Blood Adv, 2020, 4: 4693-4738.

轉載:請標明「中國循環雜誌」

很多疑難複雜病例,一個醫生一生也只能見到一次【來源:中國循環雜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房顫患者的抗凝管理,且看指南!
    2014年3月,美國ACC、AHA和HRS三大學會聯合發布了房顫患者管理指南。本文依據該指南對房顫患者的抗凝治療管理進行了總結。房撲患者也應接受抗凝治療,管理方式同前[I類推薦,C級證據]。對於CHA2DS2-VASc評分為0分的非瓣膜性房顫患者,不抗凝是合理的[IIa類推薦,B級證據]。對於CHA2DS2-VASc評分為1分的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可考慮口服抗凝藥或阿司匹林。
  • 從臨床研究出發,房顫患者射頻消融圍術期抗凝有何建議?
    其原因可根據術前、術中和術後因素簡單歸納為: 術前:導管的介入和操作可以使之前存在的血栓移動; 術中:在消融過程中,鞘和導管進入左心房,及消融產生熱量可介導內皮損傷;血液與消融硬體的外表面接觸,以及產生的血栓形成碎片可觸發高凝狀態;房顫轉換為竇性心律後發生的血流改變均可引起急性血栓的形成
  • JACC:直接口服抗凝藥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要點一文總結
    目前,我國已有多種直接口服抗凝藥(DOAC)進入臨床應用,基於這類藥物的相對優勢,它們已成為很多患者的一線選擇。不過,DOAC與一些藥物之間也存在明顯的相互作用,可能導致嚴重的不良事件。近日,《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JACC)發表了一篇綜述文章,系統評估了DOAC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給出了確保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建議,強調在臨床管理中要對這一問題給予特別關注。
  • 專家視點:凝血檢測和新型口服抗凝藥
    作者:Andrew Noll, MD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批准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達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和依度沙班用於治療非瓣膜性房顫(NVAF)和靜脈血栓栓塞症(VTE)。這些藥物的藥代動力學可預測,不需要常規進行實驗室檢測,較維生素K拮抗劑(VKAs),如華法林,具有明顯的優勢。大型臨床試驗證明新型口服抗凝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優於華法林,這使得藥物獲得批准。在所有這些試驗中,預先指定劑量的研究藥物沒有進行常規實驗室監測。
  • 瓣膜術後,服用抗凝藥很重要
    實施心臟瓣膜置換手術以後,心臟功能維護以及長期抗凝治療尤為重要。換瓣術後,由於人工瓣的影響,血液易在瓣膜及四周凝固,造成血栓,進而影響瓣膜功能。如果血栓脫落,則可能造成血管栓塞,為避免血栓形成,換機械瓣後需要終身抗凝治療。生物瓣置換術後雖然不需要終身抗凝,但因為生物瓣葉表面也可能出現微小血栓等原因,術後仍需抗凝半年。
  • 新型口服抗凝藥物不經意的用藥陷阱,你不得不知!
    隨著抗凝研究的進展,新型口服抗凝藥物(NOAC)在臨床中的應用日趨廣泛,尤其是在房顫卒中預防領域中已替代華法林,成為首選藥物。   目前臨床較為常用的NOAC有阿哌沙班、利伐沙班、達比加群等,確實,與華法林相比,NOAC存在著眾多優勢,其中之一就是藥物間相互作用相對較少。
  • 如何根據基因多態性選擇抗栓藥物,專家來支招
    根據中國口服抗栓藥物治療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中國人群華法林和氯吡格雷基因多態性特點,以及亞洲尤其中國人群基因多態性在指導臨床抗栓藥物選擇中循證醫學的證據,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精準醫療分會臨床專家與心血管藥學分會藥理學專家發表了《基因多態性與抗栓藥物臨床應用專家建議》。現將要點整理如下。
  • [圖文]抗凝相關出血的管理流程
    在過去20年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藥物在門診患者中的使用大幅增加。然而,獲益總是和風險相伴,新型藥物的使用可以防止血小板粘附和聚集,抑制正常的凝血機制,同時也導致了出血事件的增加。通常,最有可能受益於這些藥物的患者發生出血的風險也會升高。
  • 關於新型口服抗凝藥,這篇文章全說清楚了
    半衰期短:與華法林相比,NOACs藥物半衰期更短(分別為36-42小時以及10-14小時),在不使用拮抗劑情況下,針對服用NOACs後出現出血的支持治療時間要短於華法林。手術方面,在服用NOACs後8-12小時即可進行急診手術。
  • 華法林抗凝及INR異常與出血的對策
    儘管新型抗凝藥物研發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並已經或即將上市,但是華法林作為最古老的口服抗凝藥物仍然是需要長期抗凝治療患者的最常用藥物,包括靜脈血栓栓塞性疾病(VTE)的一級和二級預防、心房顫動(房顫)血栓栓塞的預防、瓣膜病、人工瓣膜置換術和心腔內血栓形成等。華法林在上述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臨床證據,目前全球有數百萬患者在使用華法林。
  • 為我們的健康護航呢?
    研究發現,抗凝治療是比較有效的預防腦卒中的手段。2、房顫患者常用的抗凝藥有什麼?房顫患者常用的抗凝藥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華法林抗凝藥物,另一種是新型口服抗凝藥。長期服用華法林會導致骨質疏鬆症的風險,當然了,這個和用服用的藥劑量和時間有很大關係。3、新型口服藥有哪些優勢和注意事項?新型口服藥有很多優點,它克服了華法林的缺點。
  • 科學家發現抗凝血候選藥物
    長久以來,血栓栓塞性疾病如深靜脈血栓、肺栓塞、腦卒中、急性冠脈症候群等,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命健康,而抗凝藥物被廣泛用於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
  • 新冠肺炎合併心功能不全診治,來自心臟重症專家的建議
    因此,建議應遵循心衰指南ACEI/ARB或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的推薦。 (四)β受體阻滯劑 因新冠肺炎所合併心功能不全多為急性,或在原有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基礎上急性加重,且重症患者從發病到進展,再到死亡發展迅速,因此不建議用β受體阻滯劑,尤其是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患者。
  • 抗心衰藥物的相互作用一覽表
    分類藥物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血管緊張素受體腦啡肽酶抑制劑(ARNI)沙庫巴曲纈沙坦與ACEI(禁忌合用)聯用,可增加血管性水腫的發生風險。與西地那非聯用,可使血壓降低。與抗凝藥如肝素、雙香豆素類、新型口服抗凝藥合用,有增加出血的風險。聯用布洛芬會干擾阿司匹林對血小板的不可逆抑制作用,有心血管風險者使用布洛芬可使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護作用受限。螺內酯的利尿作用會受到阿司匹林的幹擾,使療效明顯降低。與胰島素或磺醯脲類合用,可增加降糖效果。
  • 調脂藥物大盤點!你用對了嗎?
    ,故口服抗凝藥與其合用時應減量。 (3)吉非貝齊不能和他汀類聯合使用,非諾貝特則可與他汀類聯用,但僅用於混合型血脂異常需要降低膽固醇和TG時。兩者聯用可增加橫紋肌溶解症的風險,用藥期間應加強監護。
  • 中國藥學會發布「2019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每年因藥致死人數達20萬
    家庭藥箱常整理,安全儲藥為第一 家庭藥箱方便自我藥療,處置一些「小傷小病」。但是如果管理不好,家庭藥箱卻可能變成藥品過期浪費、藥物濫用、誤服誤用的「大禍害」。家庭藥箱僅限於應急,對於不能確診、症狀較重、病情變化較大、用藥後短期症狀無改善,或者同時應用多種藥物的患者,建議及時去醫院就診或諮詢醫生、藥師等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