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蘭州被揭曾連續10年發生煙霧汙染 數據被當機密

2020-11-25 每日甘肅網

作者:稿源:中國周刊  2013-04-22 11:35

  被煙霧籠罩的真相

  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期,蘭州西固區每年夏天都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雖然科研人員很快鎖定事故真相,但卻一直沒有對外公布。

  在那個年代,空氣汙染被認為是只有在資本主義國家才會出現的災難。

  中國周刊記者 焦東雨 蘭州、北京報導

  2013年開年伊始,北京乃至華北、黃淮大地陷入了持久的強霾籠罩之中。2月下旬,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一項研究發現,北京1月強霾過程中,出現了大量有毒有害的含氮有機顆粒物,這是洛杉磯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

  1940年代,洛杉磯發生嚴重的空氣汙染,400多名65歲以上老人因此死亡。以汽車尾氣為主要成分的空氣汙染,也被稱為洛杉磯光化學煙霧。

  此次北京出現的強霾,只是包含光化學煙霧的成分,還不能稱之為光化學煙霧汙染,但也足以令人震動。而早在1970年代,蘭州西固就發生過真正的光化學煙霧汙染,且持續發生了十餘年。

  但西固當時到底什麼情形?什麼影響?是否嚴重?有何應對?如今有何改善?這些情況迄今仍籠罩著一層煙霧。

  神秘的淡藍色煙霧

  蘭州地處黃河「幾」字形的左下拐彎處,黃河由西向東穿城而過,南北兩山環抱形成河谷盆地。黃河上遊往西20公裡,是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的石油工基地西固區,那裡尤以蘭州煉油廠、蘭州化工廠兩家工廠而聞名全國。

  1974年夏季,西固開始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天氣晴朗的中午前後,空中就籠罩上一層薄薄的淡藍色煙霧,空氣很糟糕,氣味很難聞。當地有小學生坐在教室裡就淚流不止,上課困難。

  現年71歲的田炳申,北大化學系研究生畢業,1968年被分配到蘭化公司合成橡膠廠,一直幹到1978年。他向《中國周刊》記者回憶,淡藍色的薄霧升起後,很多職工、居民都感受到刺激,眼睛流淚,嗓子咳嗽,而且還頭暈,迷迷糊糊、精神不振,但又不知道是怎麼回事。

  1956年從上海到蘭州化工廠工作的「陳工」告訴《中國周刊》記者,當時西固空氣汙染很嚴重,一個車間一個味道,聞味道就能知道是什麼車間。頭暈的人非常多,去醫院檢查,醫生也搞不清楚,就判定是美尼爾氏症候群(有類似頭暈、耳鳴症狀),一句「你回去休息吧」就打發了。

  很快,就有研究者開始懷疑,引發人群異常反應的是被汙染的空氣。

  甘肅省環保所前兩任所長徐永昌和吳任銘,對淡藍色煙霧的研究發揮了關鍵作用。

  「文革」開始前一年,北京大學在陝西漢中建立分校。1973年,環境化學系在北大漢中分校建立。系主任唐孝炎是時任甘肅環保所副所長吳仁銘在北大上學時的老師。

  1974年,吳仁銘向唐孝炎描述了西固出現的淡藍色煙霧。吳仁銘認為這不是一般燒煤產生的二氧化硫汙染,有點像洛杉磯光化學煙霧。唐孝炎回憶,1973年環境化學專業開學,光化學煙霧已經寫入他們的教材。

  徐永昌、吳仁銘徵得省政府同意,邀請唐孝炎的團隊去西固看看,唐孝炎也徵得了學校同意。

  從1974年開始,唐孝炎的團隊在漢中、蘭州兩地對西固的大氣汙染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研究論證工作。

  「文革」爆發後,紅衛兵、工宣隊先後控制了北大。倒是遠在陝西的漢中分校逃離了紛爭,唐孝炎和她的同事們,可以認真地進行研究。

  工宣隊時不時會把一些他們認為不適合呆在北京的人下放蘭州、漢中等偏遠地區,一位北大醫學院的老師和一位化學系的老師,恰恰成為唐孝炎需要的人才。

  北大團隊工作的同時,蘭州大學生物系在1974到1976年間對蘭煉、蘭化等廠區的行道樹和西固農村地區的果樹、農作物進行了多次現場觀察、分析研究。當時的觀察記錄顯示,複葉槭、白楊、加拿大楊、河柳、白榆等樹種,葉面均出現了銀白斑點、褐色斑點、葉緣枯死等受害現象;而西固周邊農村種植的蘋果樹、黃瓜、大豆、番茄,也出現了葉面褪綠、銀白斑點、枯死、不坐果、幼苗潰爛等症狀。這些都是光化學煙霧作用於植物時會出現的結果。

  1977年,北大團隊確認:西固的淡藍色煙霧為光化學煙霧。第二年,徐永昌向甘肅省政府申請了60萬人民幣經費,進口了一臺氣象色譜質譜連用儀,再次確認了這一結果。

  可在當年,這一真相卻不能向公眾公布。在那個時代,空氣汙染被認為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頑疾。

  光化學煙霧汙染首次出現在洛杉磯。蘭州怎麼可能與資本主義國家大城市出現一樣的汙染?這一科學研究結果,顯得那麼不合時宜。

本篇新聞熱門關鍵詞:   

相關焦點

  • 蘭州被揭曾連續10年發生煙霧汙染 數據被當機密
    止步於學術的"國家機密"  「你沒經歷過那個時期,你可能不太能體會,當時那個環境下做研究有多難。」 現年已81歲,如今身份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北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的唐孝炎對《中國周刊》記者說。  當時,只能搞研究,不能公開發表文章,連實驗室記錄等也都沒能完好保存,研究結果都是屬於國家機密。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霾」世前傳 從蘭州到北京
    (何籽/圖)39年前,中國在蘭州首次出現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這開啟了我國大氣汙染的研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當時,是為了觀察北京這次霧霾將走向何處。2013年春節剛過,籠罩京城的霧霾風波再起波瀾,一項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讓全民再度聞「霾」色變。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結果。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
    就像蘇丹紅、三聚氰胺、塑化劑一樣,「光化學煙霧」這個專業術語已不脛而走,這種一般發生在夏秋季節的汙染,可隨氣流飄移數百公裡,對人體、植物的危害嚴重。   勿論這次北京霧霾的爭論,這種汙染在中國已非陌生。
  • 中國光化學煙霧汙染「霾」世前傳
    39年前,中國在蘭州首次出現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這開啟了我國大氣汙染的研究。我們把時針撥回到當時,是為了觀察北京這次霧霾將走向何處。  2013年春節剛過,籠罩京城的霧霾風波再起波瀾,一項中科院的研究成果讓全民再度聞「霾」色變。  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氣灰霾追因與控制」專項課題組的最新結果。
  • 南京連續2天臭氧超標 尚未形成光化學煙霧汙染
    連續兩天的豔陽高照,讓南京也是臭氧連續超標。而臭氧超標,往往會引起光化學汙染。光化學煙霧汙染曾經讓洛杉磯800多人喪命,東京2萬多人患紅眼病。不過,專家表示,南京僅在2011年發生過一起大範圍光化學汙染,今年並沒有出現過。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人民視覺從9月1日起,廣東省開展為期3個月的臭氧汙染防治專項行動。今年上半年廣東省各城市空氣品質達標天數比例平均為91.6%,大氣汙染防治形勢還是不錯的,但令人頭痛的是,臭氧已取代PM2.5(細顆粒物),成為全省空氣首要汙染物。實際上,在不少城市,臭氧已經成為夏季首要大氣汙染物。有人擔心,洛杉磯曾發生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會在我國局地出現。
  • 中國一些城市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的可能很大
    日訊:據中新網報導,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七月一日在此間說,由於機動車的急遽增加,造成機動車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攀升,一些城市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的可能性。     光化學煙霧是大氣中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氧化劑在日光作用下形成的二次汙染,對人體危害較大,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 RTO焚燒爐設備解決環境汙染隱患—「光化學煙霧「」
    近日我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今年下旬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報告顯示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至重度汙染,首要空氣汙染物是臭氧為主的排放型汙染。然而早有美國的斯坦福研究所的學者指出臭氧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標誌性因素。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下光化學煙霧形成的原因、帶來的危害以及向大家介紹下可以減少排放的廢氣處理設備RTO焚燒爐。
  • 珠三角拉響「藍色煙霧」警報 需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
    人民網廣州11月2日電廣東省環保規劃顧問、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近日在參加廣東省環保規劃論證會議上指出,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快速增長,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存在著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潛在危險,一些城市在局部區域已經出現了光化學煙霧汙染的徵兆,加強機動車汙染防治刻不容緩。
  • 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光明日報-光明網
    除汙染基礎外,光化學煙霧汙染的生成需要充足的光照和適度的水汽條件。其形成所需的空氣溼度為60%到80%,太低或者太高都不能形成這種汙染。北京一般在每年的7月至9月水汽充足的時候容易產生,而廣州則是在每年10月至次年1月比較突出。隨著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多,其排放產生的一次汙染物也逐漸增多,具有潛在的光化學煙霧危害。
  • 1952年12月5日 英國發生著名的倫敦煙霧汙染事件
    1952年12月5日,英國發生著名的倫敦煙霧汙染事件,先後共造成四千多人死亡,硫酸霧持久不散。大霧幾天持續幾天後倫敦市民對毒霧產生了反應,許多人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明顯增多,進而死亡率陡增,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裡,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汙染,間接原因是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汙染物蓄積。燃煤產生的粉塵表面會大量吸附水,成為形成煙霧的凝聚核,這樣便形成了濃霧。
  • 蘭州治汙40年:砥礪前行 讓「蘭州藍」名片更響亮
    蘭州治汙40年 攻堅克難獲實效砥礪前行 讓「蘭州藍」名片更響亮伴隨著改革開放40年,蘭州,這座曾一度被「黑帽子」壓得抬不起頭、喘不過氣來的城市再次挺起胸、擔起頭來。一位老環保人回憶說,1977年冬季,蘭州地區大氣汙染出現了最為嚴重的狀況,市中心區大氣中飄塵和二氧化硫濃度分別為2.44毫克/立方米和0.61毫克/立方米,分別超過國家大氣環境質量二級標準的15倍和3倍。最大一次濃度比1952年英國倫敦「煙霧事件」濃度還要高。整個城市煙霧瀰漫,氣味嗆人,能見度很低。市民中流傳著「蘭州的晴天和陰天一樣,太陽和月亮一樣,鼻孔和煙囪一樣」的說法。
  • (網絡媒體走轉改) 「一清二白三紅四綠」再現金城蘭州
    自197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期,蘭州西固區每年夏天都會出現一種奇怪的藍色煙霧,市民中有不少對環境較為敏感的人,時常出現流淚、咳嗽、頭暈、精神不振等症狀。後經科學研究證實,這是「光化學煙霧」。  出生在1979年的蘭州人姚蕾,就是一個「敏感」的人。從小到大,她因為呼吸道感染打針、吃藥的次數多到數不清。她清楚地記得,直到10歲,她的生活一直是「出了學校去醫院,出了醫院就回家。抬頭天上是灰,低頭地上是沙。」
  • 20世紀全球十大環境汙染事件,其中四件和煙霧汙染有關
    就最近幾天的環境檢測數據來看,北方又有許多城市被檢測出四個大紅字:「重度汙染」,讓人不寒而慄。越來越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不免讓人想到上個世紀的一些環境汙染事件,雖然事件已經平息,但它給世人留下的震驚和警醒卻一直在。
  • 蘭州布病原因查明,超標排放藥廠應該承擔多大的責任?
    2019年11月28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蘭州獸醫研究所(以下簡稱蘭州獸研所 以國家、省市專家為主的調查組對蘭州獸研所及相鄰的中牧股份蘭州生物藥廠進行全面調查後認為,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股份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南風,蘭州獸研所處在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下風向,人體吸入或黏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造成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
  • 中國會發生光化學煙霧嗎?環保部:現在不會將來也極少可能會發生|政解
    新京報快訊(記者鄧琦)針對今年以來全國臭氧汙染明顯抬升的情況,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今日表示
  • 美國《時代》周刊盤點世界上汙染最重的10個地方
    參考消息網11月6日報導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1月4日發表題為《城市荒地:世界上汙染最重的10個地方》的文章。文章稱,氣候變化或許受到的關注最多,但如今對人體健康的最大環境威脅不是全球變暖,而是工業汙染。工業汙染往往發生在貧困城鎮,那裡的加工廠、發電站和化工廠受到的監管幾近於零。
  •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機動車「真兇」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機動車「真兇」 2013年03月05日01:16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導》
  • 唐孝炎專訪:防治臭氧汙染重在減少氮氧化物排放
    以前的臭氧本底濃度約為30個PPb左右,但在光化學煙霧時期能達到200個PPb,1個PPb等於2微克/立方米。二、臭氧與光化學煙霧什麼關係?政能亮:您對臭氧汙染的關注始於1974年領導組織的蘭州光化學煙霧大規模現場綜合研究,那也是首次發現我國光化學煙霧,那次的研究結果是怎樣的?
  • 大氣汙染科普:光化學煙霧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1940年至1960年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有毒煙霧汙染大氣的事件,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光化學煙霧事件致遠離城市100公裡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