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全球十大環境汙染事件,其中四件和煙霧汙染有關

2021-01-09 蜂窩活性炭

相信大家都能發現,一到冬季,北方的許多城市就會出現霧霾天。人們出行的時候,一個個都化身蒙面俠,帶著「防毒」口罩,這些景象都快成為人們近幾年關於冬季的記憶了。就最近幾天的環境檢測數據來看,北方又有許多城市被檢測出四個大紅字:「重度汙染」,讓人不寒而慄。越來越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不免讓人想到上個世紀的一些環境汙染事件,雖然事件已經平息,但它給世人留下的震驚和警醒卻一直在。

空氣汙染

20世紀,世界上很多地方發生過嚴重的汙染事件,人們後來總結出「20世紀全球十大環境汙染事件」,分別是1930年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1943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1948年多諾拉煙霧事件、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1955年骨痛病事件、1956年水俁病事件、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1984年印度博帕爾事件、1986年車諾比核洩漏事件、1986年劇毒物汙染萊茵河事件。大家可以發現,這其中的前四件都和煙霧汙染有關,讓人不免想到現在的工業生產廢氣、pm2.5汙染。今天小編就來著重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件讓人聯想到如今環境汙問題的四起煙霧汙染事件。

防毒口罩

1930年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在1930年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同樣是冬季,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算是上世紀記錄的最早的公共汙染事件了。

1943年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美國洛杉磯,汽車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又陸續有人呼吸衰竭、五官中毒。之後,洛杉磯又發生過兩次的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

煙霧

1948年多諾拉煙霧事件

同樣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諾拉城有許多大型煉鐵廠、煉鋅廠和硫酸廠。1948年10月26日清晨,大霧瀰漫,受反氣旋和逆溫控制,工廠排出的有害氣體擴散不出去,全城14000人中有6000人眼痛、喉嚨痛、頭痛胸悶、嘔吐、腹瀉。17人死亡。

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

倫敦煙霧事件和我們國家冬季霧霾形成的原因相似,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 當時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整個城市籠罩在一片煙霧之中。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倫敦煙霧事件也被人們稱為20世紀最嚴重的煙霧汙染事件。

蜂窩活性炭

隨著汙染事件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人們也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改善環境、減少汙染,比如說控制工業廢氣排放,採用新型環保活性炭廢氣淨化產品蜂窩狀活性炭來吸附廢氣、臭氣、硫化物等等。在此小編也希望,上個世紀的環境汙染時事件,本世紀不會再重演。

相關焦點

  • 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
    ,這次重大煙霧事件是由於倫敦上空受高壓系統控制,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除的廢氣難以擴散,12月5日至8日的4天裡,倫敦因煙霧事件死亡人數達4000人。因此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成為了20世紀十大環境公害事件之一。
  • 史上四大環境汙染事件
    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應對,儘量把汙染降到最小。  教訓是沉痛的。翻開近代史來看,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出現過重大環境汙染事件。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環境汙染事件——馬斯河谷煙霧事件,這也是20世紀有記錄以來最早的一次大氣汙染慘案。
  • 全球因顆粒物引起的重大空氣汙染事件(盤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在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李幹傑在介紹中國2013年環境狀況時說,經過一年來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環境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總量為2352.7萬噸,比上年下降2.9%;氨氮排放總量為245.7萬噸,比上年下降3.1%。
  • 歷史上四大環境汙染事件(圖)
    近代以來,在世界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出現過重大環境汙染事件。當人們越來越關注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時,往往過多地將目光投向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歷史上都曾出現過類似的情形。
  • 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機動車「真兇」
    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NRDC)洛杉磯辦公室高級環境律師大衛佩蒂特(David Pettit)接受本報記者連線時回憶起上個世紀50-60年代洛杉磯的空氣狀況。  洛杉磯發生的空氣汙染與倫敦1952年霧霾原因和現象並不相同,洛杉磯從1943年便開始經歷了一種棕色的、朦朧的、又有刺激性氣味的大氣汙染,這比起18世紀開始發生在世界各大城市的濃煙汙染更加持久。
  • 汽車尾氣汙染與環境危害
    據烏魯木齊市環境監測中心對機動車排氣汙染分擔率調查顯示,目前機動車氮氧化物造成的汙染佔城市空氣中氮氧化物汙染的比例已上升到40.1%,一氧化碳的汙染比重達到94.1%。  機動車排放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碳氫化合物、光化學煙霧等汙染物,嚴重影響空氣環境質量,並直接危害市民身體健康。
  • 汽車尾氣汙染引起的光化學煙霧及其治理
    自從1886年第一輛汽車誕生以來,它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同時也已經發展成為近現代物質文明的支柱之一。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在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汽車產量和保有量不斷增加的同時,汽車也帶來了大氣汙染,即汽車尾氣汙染。
  • RTO焚燒爐設備解決環境汙染隱患—「光化學煙霧「」
    近日我國生態環境部公布了今年下旬的全國空氣品質預報,報告顯示全國大部地區空氣品質以良至輕度汙染為主,局地可能出現中度至重度汙染,首要空氣汙染物是臭氧為主的排放型汙染。然而早有美國的斯坦福研究所的學者指出臭氧濃度升高是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標誌性因素。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下光化學煙霧形成的原因、帶來的危害以及向大家介紹下可以減少排放的廢氣處理設備RTO焚燒爐。
  • 全球環保意識 在汙染公害中覺醒
    事實上,全球環境汙染由來已久。日本廢電池汙染事件只是發達國家環境汙染史上的一個縮影。早在14世紀初,英國就注意到了煤煙汙染;17世紀倫敦煤煙汙染加重時,也有人提出過改善大氣品質的方案。不過那時,汙染只在少數地方存在,汙染物也較少,依靠大自然的自淨能力,尚不至於造成重大危害。   環境汙染真正演變成一種威脅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全球性危機,則始於18世紀末興起的工業革命。
  • 珠三角拉響「藍色煙霧」警報 需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
    據介紹,光化學煙霧是由汽車和工廠煙囪排出的氮氧化物和碳氫化合物,在陽光紫外線的作用下發生光化學和熱化學反應後,生成的一種毒性很大而且不同於一般煤煙廢氣的淺藍色煙霧。光化學煙霧的主要成分是臭氧、醛類、過氧乙醯基硝酸酯、烷基硝酸鹽、酮等一系列氧化劑。光化學煙霧具有強烈的刺激作用,能使人眼睛紅腫,喉嚨疼痛,嚴重者出現呼吸困難,視力衰退,頭暈目眩,手足抽搐。
  • 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介紹 倫敦煙霧和北京霧霾一樣嗎?
    環境問題一直是人類所擔心的,在日益發展的現代,也容易出現各種嚴重的環境汙染事件,1952年12月初的倫敦,因為一場嚴重的煙霧事件,讓倫敦傷亡慘重,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回顧一下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1952年倫敦煙霧事件介紹1952年12月5日至9日,倫敦上空受反氣旋影響,大量工廠生產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廢氣難以擴散,積聚在城市上空。倫敦被有濃厚的煙霧籠罩,交通癱瘓,行人小心翼翼地摸索前進。市民不僅生活被打亂,健康也受到嚴重侵害。許多市民出現胸悶、窒息等不適感,發病率和死亡率急劇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強勁而寒冷的西風吹散了籠罩在倫敦的煙霧。
  • 1952年12月5日 英國發生著名的倫敦煙霧汙染事件
    1952年12月5日,英國發生著名的倫敦煙霧汙染事件,先後共造成四千多人死亡,硫酸霧持久不散。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汙染,間接原因是逆溫層所造成的大氣汙染物蓄積。燃煤產生的粉塵表面會大量吸附水,成為形成煙霧的凝聚核,這樣便形成了濃霧。另外燃煤粉塵中含有三氧化二鐵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種來自燃煤的汙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進而與吸附在粉塵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霧滴。這些硫酸霧滴吸入呼吸系統後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使體弱者發病甚至死亡。
  • 臭氧汙染可控 我國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
    對此,環保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在環保部近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正面回應:「我國高度關注發達國家歷史教訓,正在切實加強臭氧監控,採取治理措施,今後我國可能出現臭氧濃度波動,但是在正常氣象條件下,現在不會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將來發生的可能性也極小。」
  • 中國首次光化學煙霧汙染「遺產」
    課題組負責人、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躍思表示,本次席捲中國中東部地區的強霾汙染物,是爆發於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英國倫敦、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汙染物的混合體,併疊加了中國特色的沙塵氣溶膠。   媒體報導時,幾乎都連結了當年倫敦煙霧事件、洛杉磯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前者有上萬人因此喪生,後者至少800人殞命。而光化學煙霧共同的後果,會刺激眼睛、鼻黏膜等,造成各種器官病變,甚至導致死亡。
  • 大氣汙染科普:光化學煙霧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是1940年至1960年間發生在美國洛杉磯的有毒煙霧汙染大氣的事件,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光化學煙霧事件致遠離城市100公裡以外的海拔2000米高山上的大片松林也因此枯死,柑橘減產。僅1950-1951年,美國因大氣汙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5億美元。
  • 兩天內突發多起山林火災 墨西哥城重現「倫敦煙霧事件」
    多起山林火災,整個地區被濃煙完全覆蓋  墨西哥城重現「倫敦煙霧事件」  ■本報駐墨西哥城記者 周俊羽  由於連日來高溫乾旱天氣肆虐,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及其周邊三個聯邦州上周接連發生了395起火災,僅墨西哥城郊,在兩天內就突發20多起山林火災,致使整個城市被煙塵籠罩,城區空氣品質急劇下降。
  • 國外因大氣汙染引發的公共危機案例
    世界上有不少國家,在其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出現過環境汙染問題。比利時馬斯河谷事件、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四日市事件等大氣汙染案例,引發了人類對工業文明弊端和傳統發展模式的反思以及對大氣汙染的關注,也促使各國加強了對空氣汙染嚴重狀況的認知和治理。
  • 警惕光化學煙霧汙染-光明日報-光明網
    光化學煙霧從何而來     光化學煙霧最早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洛杉磯被發現的,當地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規模的擴大,我國的光化學煙霧汙染日趨頻繁。     暨南大學大氣環境安全與汙染控制研究所教授吳兌認為,光化學煙霧汙染其實是一次汙染物和二次汙染物共存的汙染天氣現象。
  • 南京今年首現光化學煙霧汙染 源於臭氧汙染超標
    揚子晚報記者獲悉,由於空氣中「臭氧8小時」今年首次超標,南京出現了一次大範圍光化學煙霧汙染。  為什麼臭氧會超標呢?「應該說跟近日光照特別強烈有關」,南京環保工作人員表示,在日照強烈的條件下,空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VOC就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臭氧,「日照一強烈,就相當於催化生成臭氧的催化劑,臭氧對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對肺功能也有影響。」而臭氧是光化學煙霧汙染的標識指標。
  • 北京或遭遇輕度光化學煙霧汙染 多人身體不適
    大家可能以為是火熱乾燥的天氣造成的,其實與近日北京臭氧濃度升高有關,北京有可能是遭遇了輕度的光化學煙霧汙染。  雖然目前為止,光化學煙霧在我國尚未形成明確的標準,但對於此種無形的危害,防範不可小視。光化學煙霧最早在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洛杉磯被發現,當地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就是有名的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