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四大環境汙染事件

2021-01-09 大河網

  閱讀提示

  連日來,「雲南曲靖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工業廢料鉻渣非法傾倒導致汙染事件」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曲靖市政府提供的調查報告稱,非法傾倒的鉻渣系與陸良化工實業有限公司籤訂協議、承運該公司的鉻渣到貴州進行處理的兩名承運人所為,兩人為節省運輸費用,共在麒麟區三寶鎮、茨營鄉、越州鎮的山上傾倒鉻渣140餘車,共計5222.38噸。目前,兩人已被捕。有關部門正在積極應對,儘量把汙染降到最小。

  教訓是沉痛的。翻開近代史來看,在世界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出現過重大環境汙染事件。

  比利時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20世紀30年代,比利時發生了一起震驚世界的環境汙染事件——馬斯河谷煙霧事件,這也是20世紀有記錄以來最早的一次大氣汙染慘案。

  馬斯河谷是比利時境內馬斯河旁一段河谷地段,中部低洼,兩側百米高山對峙,河谷處於狹長的盆地之中。當時馬斯河谷地區是比利時一個重要的工業區,許多重型工廠分布在這裡,包括煉焦、煉鋼、電力、玻璃、硫酸、化肥等工廠。雖然該工業區為比利時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人們卻不會想到,一場從未見識的災難即將來臨。

  1930年12月1日到15日,整個比利時被大霧籠罩。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馬斯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這種現象使大氣中煙塵積存不散,造成大氣汙染。在其作用下,馬斯河谷工業區內13個工廠排放的大量煙霧瀰漫在河谷上空無法擴散,有害氣體在大氣層中越積越多。12月3日這一天霧最大,加上工業區內人煙稠密,整個河谷地區的居民有幾千人生病。病人的症狀表現為胸痛、咳嗽、呼吸困難等。一星期內就有60多人死亡,其中以原先患有心臟病和肺病的人死亡率最高。許多家畜也因類似病症大量死亡。

  

  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洛杉磯的飛機製造和軍事工業迅速發展,很快成為美國第三大城市。隨著工業發展和人口劇增,20世紀40年代初,洛杉磯就已有汽車250萬輛,每天消耗汽油1600萬升。由於汽車漏油、汽油揮發、不完全燃燒和汽車尾氣,每天大量廢氣向城市上空排放。而這些廢氣,在5月至10月的強烈陽光作用下,常會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淡藍色光化學煙霧。這種煙霧中含有臭氧、氧化氮、乙醛和其他氧化劑,滯留市區久久不散。

  而且,地處太平洋沿岸的洛杉磯只有西面臨海,其他三面環山;再加上當地獨特氣候的作用,在洛杉磯上空形成強大的持久性的逆溫層。這種逆溫層使大氣汙染物不能上升到越過山脈的高度。就這樣,洛杉磯的光化學煙霧因無法擴散,滯留在市區,從而毒化了空氣。尤其是1943年以來,每年5月至10月間,該市經常出現煙霧幾天不散的嚴重汙染。許多居民出現眼睛痛、喉嚨痛以及不同程度的頭痛,此外還出現了家畜患病、農作物生長受影響等現象。

  在1952年12月的一次光化學煙霧事件中,洛杉磯市65歲以上的老人死亡400多人。1955年9月,由於大氣汙染和高溫,短短兩天之內,65歲以上的老人又死亡400餘人,許多人出現眼睛痛、頭痛、呼吸困難等症狀。直到20世紀70年代,洛杉磯市還被稱為「美國的煙霧城」。

  

  倫敦長期汙染造成毒霧事件

  

  早在中世紀,倫敦就開始出現煤煙汙染大氣的問題,當時英國國會還頒布過國會開會期間禁止工匠使用煤炭的法令。但自從工業革命開始後,由於工廠大多建在市內,居民家庭又大量燒煤取暖,煤煙排放量急劇增加,最終造就了著名的「霧都」。

  1952年12月3日,倫敦迎來一個難得的好天氣。這一天,從北海吹來的一股風,將倫敦上空的濃霧徹底吹散,空氣十分清新。然而,誰也不會想到,災難正悄悄降臨。

  12月5日,一個異常情況出現了:倫敦處於死風的狀態,當時的風速不超過每小時3公裡,幾乎是靜止的。倫敦空氣中積聚的大量煙塵經久不散,又因風力太弱無法被帶走。於是,大量煤煙從空中飄落,城市迅速被煙霧籠罩。就這樣,霧雲在倫敦市上空懸浮了5天,空氣中的煙霧量幾乎增加了10倍。當時,倫敦正在舉辦一場牛展覽會,參展的牛首先對煙霧產生了反應,350頭牛中有52頭嚴重中毒,14頭奄奄一息,1頭當場死亡。不久,倫敦市民也對毒霧產生了反應,許多人感到呼吸困難、眼睛刺痛,發生哮喘、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病人明顯增多,進而死亡率陡增。據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裡,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也有顯著增加。12月9日之後,由於天氣變化,毒霧逐漸消散,但此後兩個月內,又有近8000人死於呼吸系統疾病。

  

  日本「水俁病」事件

  

  作為發達國家的一員,亞洲的日本也曾發生過可怕的環境汙染事件。尤其是1953年至1956年間的「水俁病」事件,至今令許多日本人有談虎色變之感。

  在日本九州有個名為水俁的小鎮,在小鎮西面,有個較大的海灣名為「水俁灣」。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此建了一個分廠,生產氮肥等化學產品,而災難也由此開始了。

  1950年,在水俁灣附近的漁村中,人們突然發現一些莫名其妙的瘋貓。它們一開始走路搖搖晃晃,還不時出現抽筋麻痺等症狀,最後跳入海中溺死。後來,水俁灣出現了一個生怪病的居民,開始時他只是口齒不清、步態不穩,後來發展到耳聾眼瞎,全身麻痺。他時而酣睡,時而興奮無比,最後高叫著死去。1956年4月,又有50多名患者相繼住進醫院,這時,人們才關注起此事。

  原來,罪魁禍首就是日本氮肥公司水俁分廠排出的廢水。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甲基汞毒水廢渣,排放到水俁灣的海水中,使魚蝦體內含有了這些毒素。當地居民常年吃這些帶毒的魚蝦後,大腦和神經系統受到損傷,輕者眼神呆滯,常流口水;重者手腳不停顫抖,發作起來就狂蹦亂跳。由於這種怪病發生在水俁地區,因而被稱為「水俁病」。據1972年日本環境廳統計,水俁地區的患者有180多人,其中有50多人死亡。而實際上,受害居民高達1萬人。

  (據《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歷史上四大環境汙染事件(圖)
    近代以來,在世界經濟取得飛速發展的同時,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曾出現過重大環境汙染事件。當人們越來越關注發展與環境之間的矛盾時,往往過多地將目光投向發展中國家。實際上,幾乎所有發達國家歷史上都曾出現過類似的情形。
  • 人類面臨的四大環境汙染,時刻危害我們的健康,治理汙染人人有責
    帶給我們的是日益嚴峻的環境汙染問題,目前人類面臨的環境汙染主要有:空氣汙染、農藥汙染、重金屬汙染、白色汙染,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汙染的治理是每個人的義務和責任。溫室效應的形成空氣汙染事件:1952年倫敦酸雨事件,1952年12月整個倫敦籠罩在毒霧中。
  • 20世紀全球十大環境汙染事件,其中四件和煙霧汙染有關
    就最近幾天的環境檢測數據來看,北方又有許多城市被檢測出四個大紅字:「重度汙染」,讓人不寒而慄。越來越嚴重的城市環境問題不免讓人想到上個世紀的一些環境汙染事件,雖然事件已經平息,但它給世人留下的震驚和警醒卻一直在。
  • 我國海洋汙染事件每年成倍增長 環境法醫學鮮為人知
    「海洋汙染事件的頻繁發生,急需加快我國環境法醫學發展步伐,以確保汙染事件及其引發的各種法律問題得到及時有效地處理和解決。」王志遠急切地呼籲。 國際涉足環境法醫學已二十年 國家海洋局北海環境監測中心主任高振會告訴記者,「環境法醫學」概念是在1990年提出來的,它的產生源於對環境和法律兩方面問題的考慮。
  • 海洋局:溢油事件對環境造成汙染損害 已立案調查
    國家海洋局昨日通報蓬萊19-3油田溢油事故,初步調查顯示,本次溢油汙染主要集中在該油田周邊海域和西北部海域,其中劣四類海水面積為840平方公裡,單日溢油最大分布面積158平方公裡。作業者康菲公司負全責。溢油已基本被控制國家海洋局海洋環境保護司司長李曉明說,此次溢油事件涉及的是蓬萊19-3油田的B平臺和C平臺。
  • 2019預防醫學:世界環境汙染與八大公害事件
    2019預防醫學:世界環境汙染與八大公害事件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發生時間及地點:1930年發生在比利時馬斯河谷主要汙染物:煙塵及二氧化硫事件後果:第三天起許多居民感覺不適,幾千人患呼吸道疾病,表現為胸痛、咳嗽和呼吸困難等症狀
  • 多個氣候變化事件入選全球十大環境熱點
    「《巴黎協定》正式生效」位居首位,「2016年成為史上最熱年,氣候變化帶來更多的極端天氣變化」也入選其中。  氣候變化是人類共同面臨的重大危機和嚴峻挑戰,也是國內外環境問題的焦點之一。據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公報顯示,2016年成為自188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年」,刷新2015年創下的最熱紀錄。
  • 北洛河水體汙染事件 23名責任人及責任領導被處分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通過努力,確保了冬春交替季期間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2019年,陝西省共發生26起突發環境汙染事件,連續4年保持下降趨勢。按汙染類型分,水汙染事件10起,大氣汙染事件7起,土壤汙染事件9起。按事件原因分,安全生產事故引發7起,交通事故引發14起,企業人為偷倒引發3起,自然災害與其它原因各1起。
  • 室內環境汙染的四大元兇到底是什麼?
    看到這裡,是不是對室內空氣汙染的幾大元兇又多了一份認知,接下來,小編再帶大家看看,室內空氣汙染到底有多重?又有多少人命喪於此?室內空氣汙染到底有多嚴重?◆世衛組織資料表明,全球每年因室內環境汙染的死亡人數達430萬!◆權威部門統計,顯示新裝修居室90%以上有害氣體嚴重超標。
  • 延安北洛河水體汙染事件,23名責任人及責任領導被處分
    》》總體情況陝西突發環境汙染事件「四連降」2020年陝西共發生1起突發環境事件2019年來,陝西省生態環境廳強化生態環境預測預警,加強重要河流風險防範,完善應急體制機制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通過努力,確保了冬春交替季期間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安全形勢總體平穩。2019年,陝西省共發生26起突發環境汙染事件,連續4年保持下降趨勢。按汙染類型分,水汙染事件10起,大氣汙染事件7起,土壤汙染事件9起。按事件原因分,安全生產事故引發7起,交通事故引發14起,企業人為偷倒引發3起,自然災害與其它原因各1起。
  • 環境汙染成為「事件」是近100年來的事
    在人類進化歷史上,環境汙染成為「事件」是近100年來的事。確切地講,工業革命使得人類有了挑戰大自然的資本,從生態平衡被大規模打亂的那天起,環境汙染就開始出現了。然而,300多年前從英國策源的工業革命,畢竟局限在少數發達國家,對地球生態系統的影響是局部的,相對較輕的。然而,隨著資本主義的全球擴張,人類無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並不斷向自然界排放大量有害物質。
  • 校園環境汙染從哪來怎麼治
    校園環境汙染從哪來怎麼治 2016年09月28日 09:17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曾現來 字號 內容摘要:然而近年來,接連爆發了一些嚴重校園環境汙染事件,如2015年常州外國語學校
  • 中國一些城市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的可能很大
    日訊:據中新網報導,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七月一日在此間說,由於機動車的急遽增加,造成機動車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攀升,一些城市具有發生光化學煙霧汙染事件的可能性。     光化學煙霧是大氣中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和氧化劑在日光作用下形成的二次汙染,對人體危害較大,甚至造成生命危險。
  • 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藍皮書》分析指出,從國家層面生態治理情況及變化總體上看,我國空氣環境和水環境治理效果最好,2010年、2017年的平均值分別是0.89和0.85;其次是汙染處理和居民生活改善,這兩個的年度平均值分別是0.79和0.52;綠化環境指數最低,平均值只有0.28。這表明,我國在實施生態治理過程中,特別是環境汙染治理成效顯著。
  • 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
    ;    (5)因環境汙染造成重要河流、湖泊、水庫及沿海水域大面積汙染,或縣級以上城鎮水源地取水中斷的汙染事件。    3.1.3 環境汙染事件和生物物種安全預警信息監控由環保總局負責;海上石油勘探開發溢油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海洋局負責;海上船舶、港口汙染事件信息監控由交通部負責;輻射環境汙染事件預警信息監控由環保總局(核安全局)負責。特別重大環境事件預警信息經核實後,及時上報國務院。    3.2 預防工作    (1)開展汙染源、放射源和生物物種資源調查。
  • 中國海洋環境公報:近海環境汙染問題依舊突出
    但是,隨著人類向海洋的挺進,這片純淨的家園也開始面臨著被汙染摧毀的威脅。昨天,國家海洋局發布了《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中國的海洋汙染不容樂觀。  《2012年中國海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2年我國管轄海域94%的海水水質符合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但近岸海域汙染問題依舊突出,未達到第一類海水水質標準的海域面積達17萬平方公裡,高於2007-2011年15萬平方公裡的平均水平,不僅如此生態系統健康狀況也表現不佳。
  • 研究機構稱福島核洩漏事故釀史上最嚴重海洋汙染
    中新網10月28日電 綜合報導,法國核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研究院(IRSN)27日稱,因日本福島核事故向太平洋洩漏的放射性元素銫總量達到27.1千兆貝克,釀成了迄今為止最嚴重的一次海洋汙染。  但該機構還稱,與之前預測的一樣,洩漏到海洋中的銫137濃度已經被洋流稀釋,除了近岸物種,不會對海洋物種構成明顯威脅。
  • 盤點國外大氣汙染事件與治汙經驗
    許多國家都曾發生過嚴重的大氣汙染事件,但通過實施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之持之以恆的治理,均取得了治汙的勝利。在與大氣汙染鬥爭中形成的寶貴經驗也是全人類共同的財富。在當前,我國各區域、各行業共同應對大氣汙染的形勢下,這些經驗也將為我們提供有益的借鑑。在此,我們特梳理了歷史上著名的大氣汙染事件及其治理措施,便於讀者了解。
  • 我國地下水汙染及環境監管現狀
    地下水水質的惡化使得本來就相對短缺的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越來越少,隨著我國城市化與工業化進程加快,部分地區地下水汙染問題日益突出,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嚴重影響。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地下水環境保護工作,不斷加強地下水環境保護與汙染控制工作力度。
  • 汽車尾氣汙染與環境危害
    汽車是現代人類的重要的交通工具,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的數量也隨之迅速增加,在人們出行方便的同時,汽車尾氣對人類生存環境也造成了嚴重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