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需要提前了解的學習的根本——一生受用的「學習PDCA 循環」
學習並非他人強加給你的,而是為了自我成長,要靠自我的意志來完成。
目的是為了變成更好的自己。
說到這裡,一些商務人士可能會想到「PDCA循環」這個詞。
為了提高工作的成果,進行「計劃(Plan)→執行(Do)→檢查(Check)→處理(Act)」這樣的循環。這是最近引起商務人士關注的必備技能的循環方法。如果想在學習上出成果,這也是很有效的準則。
①假說
這個是PDCA中P,也就是計劃的部分。
首先預想一下可能適合自己的方法。
「很擅長動手記憶,可以每天寫十遍英文單詞。」
「很喜歡邊聽邊記,可以在坐車時、在睡覺前聽一個小時的 CD。」
「每天解答五道題目。」
等等。採用這樣的方式。
尋找最適合自己的「PDCA循環」學習法
內容就設定為「每天都能進行」的事情。
我建議詳細地確定每天練習的額定數量和次數。
並且,禁止同時預想多個計劃。
首先制定一個單一的規則:集中攻克這一項。然後再進入第二階段。
②實驗·觀察
PDCA的D,是執行假說,抓住感覺的階段。
連續執行三天以上。如果可以的話,連續一周。
③記錄
這個階段是和②並行的。
準備一個學習筆記本,每天簡單地記錄一下學習過的內容吧。
記錄學習的地方、學習的時間,再簡單地寫幾句感想,比如「有學習效果」「有些厭倦了」「完全記不住」等等。
這個階段才是前半部分的重要步驟。
④檢驗和分析
下面就檢查一下花一周去學習的內容中,你掌握了多少。
再粗略地看一遍測試和練習題,確認自己記下了多少。
看一下記錄筆記,確認下在縮短所需時間、提升學習效果等方面是否發生了積極的變化。
⑤一般化
到此為止的階段中,你如果發現「早上寫五遍英語單詞,晚上回顧一遍的方法是最好的」,那可以將此法則應用到其他科目的學習和工作中。
如果學英語的方法可以的話,你可以嘗試用同樣的方法來學習漢字和歷史。
⑥例外的發現
在實踐⑤的時候,你應該會意識到,我們已經發現的法則「並非完全適用於所有的事情」。
不論是什麼法則,一定會有例外。我們如果發現它不能順利進行,那就設立例外用的假說——「朗讀英語長文更有助於理解」「相比手寫顧客信息,反覆默讀更容易記憶」等等——那就去開發和應用新的方法。
如果出現錯誤,繼續向前進行
以上階段的要領常常是,反覆循環,每次出現不適應的時候就去調整它。
五
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法的方法——用心理學來理解「性格類型的特別學習法」
掌握自己的性格,高效學習
了解適合各種性格類型的學習法
那麼,你了解自己是什麼類型了嗎?
類型① 完美主義者
第一位球員就是完美主義者。理想很高,從不妥協,並想要完美達成目標。能注意到很多細節,很擅長精細的工作。不管是桌上還是腦中,都會收拾得整整齊齊,擅長控制自己的感情。絕不會有違反約定、超過期限的情況。
弱點是:事情如果沒有計劃就難以實施;過於細緻而導致視野有些狹窄。
適合完美主義者的學習法
完美主義者「按計劃完成」的訴求很強烈,但遺憾的是,完美主義者必須學會離開「計劃」。這樣又可能會讓此類型的人突然沒有動力而放棄。
因此,尋找一個能成為領跑者的教練或導師,是一個有效的辦法。
前輩、上司、尊敬的人……只要是你想要了解的那個領域的專業人士就可以。
不要猶豫,直截了當地拜託他們:「請做我的指導老師吧。」
按照「Why→How→What」的順序來交談。
首先,你為什麼想了解這個知識?你想為此做些什麼?這是動機Why。
其次,怎麼樣做才能習得這個知識?這是How。
最後,你尋求的是什麼?這是What。
類型② 奉獻者
奉獻者,喜歡為他人服務。他們會在讓他人喜悅的過程中得到強烈的滿足感。
他們直覺敏銳,能敏感地體察他人的情緒,是有強烈的同情心,能敏銳察覺到細小事情的細心伶俐之人,對誰都很友好,有「給所有的人發糖果」的慷慨之氣。
喜歡聽到他人說「謝謝」「幫我大忙了」,反之,如果沒有得到感謝,就會覺得很彆扭。想要照顧他人的心情過於強烈,所以也會被人覺得「愛瞎操心」。
適合奉獻者的學習法
這種類型的人學習的動機幾乎都是「為了誰」:想讓父母開心,想成為朋友和戀人的支柱,等等。所以就先在心中明確自己是為了誰在努力,然後,到那個人的身邊直接告訴他。
接下來,開始學習的時候找到夥伴是最重要的。
和自己同水平的夥伴組隊,分擔教科書的各部分,記住自己承擔的部分,然後相互教對方。和奉獻者結隊學習,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喜歡教,而且很擅長學習,兩個人「為了讓對方受益」,都好好學習自己承擔的部分,結果就是雙方的知識都掌握得很牢固。
類型③ 目標達成者
競爭心很強,常常會制定最高的目標。
這是即使面對有些困難的事也會充滿活力的類型。
開朗、行動力強並富有熱情,在職場上,這種積極性會提高周圍人的動力,成為可以仰仗的存在。相反,他們非常不喜歡被迫做一些沒有成就感的事。
他們感到不能順利達到自己想像中的樣子時,就會有強烈的壓力。
類型④ 藝術家
這一類型的人浪漫且細膩,感情非常豐富。他們自豪於自己擁有獨特的品味和價值觀,對常識和社會的規則漠不關心。他們不擅長去做被強制要求或者義務要做的事,在得不到理解的環境中會感到壓力。
適合藝術家的學習法
老實說,讓這一類型的人坐在桌子前,等於讓他們面向「傳統」學習。大家正在做的這些事情,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特別的價值。他們對「考取大學」「通過資格考試」「晉升」等世人認為有價值的事,似乎並不感興趣。讓藝術家類型的人意識到「目標的目的」是非常重要的。
對具體有形的目標完全沒有興趣的藝術家,要讓他們意識到「如果達到這個目標會怎麼樣」,這種目標的目的更能激發他們的幹勁。一旦幹勁被激發,他們就能集中超常的注意力,即使不精確地制訂方法也沒問題。總之,就是去描述「最終目的」。自己決定追求唯一且有趣的事物,才是關鍵。
類型⑤ 研究者
這種類型的人好奇心旺盛,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會刨根究底,而且具有渴望獨自探索的特徵。理論能力很高,理解力和分析力都居於高水平,但沒有興趣和他人分享。對感興趣的事情過於熱衷,不能恰當地停止。這也是他們的弱點。
適合研究者的學習法這種類型的人普遍都喜歡學習。但是,他們過於喜歡學習,缺乏了對學習「手段」的思考。
所以說,研究者類型,將學習內容調整為「適合目的的形式」非常重要。
我建議社會人士參加資格考試時,了解合格的最低分數線是多少,再認準需要掌握的知識,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決定好要「掌握的程度」。
然後,參考練習冊去學習,而不要參考書本。
類型⑥ 實幹家
沉穩、有同情心,協調性很高,是擅長慎重地、孜孜不倦地去積累的類型,責任感很強,能按規定行事。但是由於過於安定,容易對沒遇到過的事情抱有警戒心。優柔寡斷,不擅長處理風險,很難激發挑戰精神。如果遭遇到預想之外的事情,也會容易動搖。
適合實幹家的學習法
實幹家很擅長按照規則行動,所以抓住這點就能順利地開始PDCA循環。
1個月試用期結束後,如果覺得「不能順利進行」,就設定別的假說,然後開始執行。
這個時候,行動的記錄就發揮作用了。對變化有耐心很重要。在事情發生變化的時候,不要突然掉頭,而要一個個嘗試、分析,這才是成功的要點。
類型⑦ 樂天派
好奇心旺盛,喜歡快樂的事情,是職場上歡樂氣氛的製造者。如果成為領導的話,會帶來輕鬆愉快的團隊氛圍。擅長對待新鮮事物,卻容易厭倦,常常半途而廢。
不擅長單調冗長的工作,也不擅長需要耐心和細心的作業。很容易逃避不喜歡的事情,想要舒適地順其自然。
適合樂天派的學習法
首先,這種類型的人需要有「讓人心潮澎湃的動力」。
所以,我並不推薦他們獨自學習。最好去補習班、教室或聽講座等,製造一種不得不學習的環境。樂天派很討厭單純的工作,最不擅長類似背誦的枯燥方法。不要有「背誦很枯燥」之類的想法,也不用考慮為什麼很枯燥。這樣的話,工作就會進行得意外順利。
還有,學習數學的時候可以轉換思維:「思考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像這樣可以「根據場合轉變思路」也是樂天派的強項。給自己加油打氣:「你想變得受歡迎吧?那麼就放手去做!」
類型⑧ 統率者
值得依賴、無微不至、果斷的領導派。這種類型在「創業公司的社長」中非常多見。
擅長管理人,決斷力超群。在逆境中也擁有不可動搖的自信和開疆闢土的魄力。
適合統率者的學習法統率者類型的人,本來就很討厭被勸導接受「別人推薦的學習法」。
因為他們覺得自己的方法要自己來決定。研究透想要學習的內容,用什麼樣的教科書,由誰來負責哪一部分,你需要思考的是這些綜合要素。請不要忘記在成員中建立可以得到贊同的信賴關係。就算不尋找夥伴,在獨自學習的時候,也可以活用動畫等視頻課堂的方式。
像這樣,去製造自己能決定、能執行工作內容的環境,才是最好的方式。
類型⑨ 調停者
9種類型中的頭號和平主義者,是為了順利和周圍人交流,常常會很小心的、溫柔的人。不會貪婪,能帶給人一種安心感。
但行動常常會平淡地隨大流。即使自己「很討厭」那個場合的氛圍,也會忍耐著,不會去做真心想做的事。缺乏競爭心,常常被認為是「沒有幹勁的人」。
適合調停者的學習法
調停者總是缺乏一點挑戰精神,不擅長自己設定目標,然後去努力。
所以,尋找一個能給自己合適的指導的教練或導師必不可少。
但這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因為調停者的好球區意外地很狹小。因為不管做什麼,他們都會優先考慮「是否迎合他人」。如果不合適的話,他們常常會選擇忍受,也不會明確地說出自己真正想做什麼,因為他們並沒有仔細考慮過這些。調停者的救世主,同樣還得是一位合適的教練或導師。
導師如果能幫上忙,就能立刻感受到「他實際上在忍耐」。如果有這種環境,調停者就可以設定目標、確立方法、喚起幹勁。那麼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尋找調停者的導師」。
六
持之以恆學習的秘訣——一毫米一毫米地改變惰性吧
無論動力多麼強,方法論多麼好,但很多時候,一個人總會被小事影響,然後無法堅持學習下去。為什麼呢?因為人生來就是非常懶惰的生物。
經常有人說:「我意志力很薄弱,做什麼都沒法長久。」沒必要去哀嘆,因為這就是人的本性。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就承認自己有惰性吧。只有承認了,才會想辦法尋找「無論多懶惰的人都能持續學習」的方法。作為基本,我想先告訴你「遠處的牛排不如近處的牛肉蓋飯」 這個理論。
簡單來說就是,「動力的薄弱,是物理上的遠距離造成的」。想去一家有名的牛排店,但要坐五站電車,下班後去的話也很遠。這個時候,你就能強烈感受到,只需步行五分鐘就能到的牛肉蓋飯店的魅力。
「堅持寫日記的人」能成功?
如果有「很麻煩」的情緒,那麼「必須去做」這種想法就是它的天敵。
在「必須做」的基礎上,我想給大家參考的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界的代表選手——日記。
我認為每天堅持寫日記的人更容易成功。寫日記就是記錄每天的生活。
人的記憶是非常容易被篡改的。但是,一個人如果去記錄生活,就能修正記憶中的誤差。日記如果用在學習上,可以幫自己發現不足之處,對個人成長而言非常有益。
能堅持寫日記的人,就算手邊沒有日記本也沒關係。因為他們會寫在賓館準備的便籤紙上,會寫在餐廳的餐巾紙上,等等,回家之後,他們將其貼在日記本上就好了。而不能堅持寫日記的人是把寫日記看成了一種「必須完成」的麻煩:「必須用這支筆寫」「每晚睡覺前必須寫」等等。不能這樣想。用什麼寫都行,早上寫也行。
他們因「今天沒什麼可寫的」而煩惱,在這個過程中,寫日記就變成了一種麻煩。
將發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記錄下就好。五年後再回頭讀的話,你就會有一些發現,比如「這段時間我過得很平穩啊,我都忘記了」「每年5月份的時候,我都有些無聊啊」等等。
不要附加一些很困難的條件,不要受限於質和量。僅僅寫下來就好了。
這就是能夠堅持下去的訣竅,就是能給往後的自己帶來益處的訣竅。
學習也同樣如此。「必須坐在桌子前」「必須用這個筆記本」,你這樣想的話,當條件不滿足時,你就會停止行動。總之,記下一些和學習相關的東西,然後每天這樣堅持,你就不會有放棄的想法了。
「等有時間……」是挫折的源頭。
那麼要有多少時間,你才會開始學習呢?大家基本上需要有2小時左右的時間才會開始學習。
但我下面要說的才是關鍵:你就算刻意去等,也等不到這兩個小時。
請轉化為「只要有一點時間就可以學習」模式。也就是「活用碎片時間」。能夠長時間學習的時候也是如此,10分鐘、20分鐘的碎片時間也能用來學習。能達成高目標的人都在這麼做。當然,碎片時間畢竟很散碎,所以,你需要提前將學習內容分割開來。
以上學習方法,不管是對學生還是工作者,只要能堅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進步。加油!
[需要《所謂學習好,就是方法好》電子書,請關,注工重hao:愛尚閱讀會,回覆:所謂學習好,就是方法好,百度網盤免費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