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海藻或能夠提供抗新冠病毒物質

2021-01-12 21CN

  新華社北京9月23日新媒體專電 據埃菲社波多黎各聖胡安9月15日報導,根據波多黎各大學(UPR)和美國威斯塔研究所聯合開展的一項研究,海藻或可提供抗擊新冠病毒的物質。

  波多黎各大學藥物科學系助理教授兼該項目負責人愛德華多·卡羅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海洋藻類或許可以成為抗擊這種流行病的一個解決方案。

  卡羅說:「藻類或許可以成為抗擊新冠病毒大流行的一個解決方案,因為它們曾為抗擊癌症等其他疾病做出貢獻。」

  報導援引卡羅的話說,藍綠藻能夠產生抑制傳染病的特定機制的天然物質,最近發表的多項報告都提到了新冠病毒對從海洋藻類中提取的化學物質具有敏感性,能夠被這些物質抑制。

  他說:「藻類提供了許多解決方案,這項研究或將帶來一次解決問題的機會。」

  報導稱,卡羅表示,該項目致力於從波多黎各海域的海洋藻類和其他生物中提取天然物質,以期將這些物質用於研發治療新冠肺炎的抗病毒藥物。

  為此,他領導的團隊與美國威斯塔研究所展開了合作。

  報導稱,卡羅表示,在隔離期間,他有機會閱讀了大量科學資料,其中一些令他頗感興趣的研究表明,海洋藻類中存在的元素或可成為新冠病毒的抑制劑。於是他聯繫到威斯塔研究所的科學家,並啟動了上述研究項目。

  他表示,這項研究是建立在海藻,特別是來自波多黎各海域的海藻可能具有抑制新冠病毒的作用的基礎之上。而這就意味著,從長遠來看,或可利用海藻研發出防治新冠肺炎的藥物。

  卡羅表示:「這項研究最終將進入臨床前階段。」確定海藻中含有抑制劑之後,該項任務並沒有結束,而是開啟了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新階段中,研究項目組將開啟藥物研發工作,而這個工作過程可能會持續數年時間。

相關焦點

  • 【新發現】海藻提取物抗新冠性能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而研究表明,瑞德西韋對新冠肺炎的病死率沒有很大改善,但能幫助病人恢復。近期有研究人員通過細胞實驗發現,一種海藻提取物抗新冠病毒能力大大優於瑞德西韋。 新冠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會附著在人體細胞表面的ACE-2受體上。一旦固定,病毒會將其自身的遺傳物質注入細胞,劫持細胞機制以複製病毒。
  • 科研團隊正在對龜鱉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進行科研
    自疫情發生以來,朱蓓薇院士團隊全面加強疫情防控科研攻關,經過幾個月的不懈努力,終於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水產品海參中篩查到三種具有顯著抗新冠病毒活性的多糖,包括海參硫酸化多糖這個重大發現,為科研團隊研究抗新冠病毒疫情提供了新路徑。有消息稱,科研團隊正對龜鱉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進行科研攻關!很多人反饋經常吃龜鱉能提高免疫力防病防疫抗新冠病毒,龜鱉體很可能存在顯著抗新冠病毒活性的物質,如果能夠從龜鱉體內篩選到抗新冠病毒活性物質,將造福人類,造福世界!
  • 清華大學等團隊研究發現抗新冠病毒潛在藥物分子
    screenings in bat cells identify MTHFD1 as a target of broad antiviral therapy的最新研究。研究團隊發現宿主蛋白MTHFD1(亞甲基四氫葉酸脫氫酶)的抑制劑carolacton可有效抑制新冠病毒複製,研究團隊認為,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夠幫助新冠病毒藥物研發,也為未來突發病毒流行打下基礎
  • 計算模擬加速靶向DHODH抗新冠病毒藥物發現
    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CADD)作為加速藥物發現的有效策略,能否在此次疫情中發揮作用?前面有大量計算相關研究,但都很少有實驗驗證的案例,華東理工大學李洪林團隊和武漢大學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徐可合作,通過虛擬篩選發現對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有效的廣譜抗病毒獲選藥物,成為CADD加速藥物發現的成功案例。
  • 神奇的海藻活性物質——多糖篇
    海藻是海洋生物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的海藻活性物質被發現和利用,廣泛應用於醫藥、食品、化工及農業等方面。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質主要有多糖類 、蛋白類、萜類、甾醇類、多酚類、環狀多硫化合物、大環內酯類等 ,近年來多糖類物質仍然是學者的研究重點,廣泛應用於各領域。
  • 抗擊疫情 | 新突破!華理與武大團隊聯合發現強效抗新冠病毒候選...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並驗證了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發現了老藥來氟米特(Leflunomide)和特立氟胺(Teriflunomide)可滿足目前新冠肺炎臨床急需,同時,新設計的候選藥物S312和S416也有望開發成為抗RNA病毒的特效新藥,為將來冠狀病毒及其他急性RNA病毒的感染性疾病防控戰做好候選藥物的儲備
  • 樺樹茸水提物可抗新冠病毒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董映璧)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研究發現,樺樹茸的水提物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攻擊水提物對新冠病毒顯示出高度的抑制活性,由於樺樹茸表現出的保護功能和低毒性,使在其基礎上研製抗病毒製劑成為可能。相關研究成果近日刊登在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出版的《第一手科學》雜誌上。
  • 【學術前沿】李洪林/徐可團隊發現靶向宿主DHODH的強效抗新冠病毒...
    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已在全球感染達2000萬人,並致73萬人死亡,但是目前仍沒有研製出特效疫苗和抗病毒藥物。病毒肆虐之下,尋找治療新冠肺炎的高效、低毒藥物,仍是目前全球範圍內對抗新冠病毒的當務之急。coronavirus SARS-CoV-2」,報導了靶向宿主細胞的二氫乳清酸脫氫酶(DHODH)抑制劑能夠通過抑制病毒基因組複製和調節免疫兩種途徑發揮廣譜抗病毒藥效,且所設計的兩個新型DHODH抑制劑S312和S416在細胞水平表現出高效的抗新冠病毒活性,其中S416是目前已報導的體外抑制活性最強的抗新冠病毒候選新藥。
  • 樺樹茸水提物有抗新冠病毒功效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矢量」病毒學與生物技術國家科學中心研究發現,樺樹茸的水提物能夠抑制新冠病毒的攻擊。水提物對新冠病毒顯示出高度的抑制活性,由於樺樹茸表現出的保護功能和低毒性,使在其基礎上研製抗病毒製劑成為可能。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出版的《第一手科學》雜誌上。
  • 香港科學家發現:低價抗潰瘍藥雷尼替丁枸櫞酸鉍可以殺死新冠病毒
    我國的研究人員在治療新冠肺炎的時候發現一種奇特的現象:在患有胃潰瘍的新冠患者中經濟條件較差的人,比其他富裕的人治療效果更好,後來研究發現,前者經常服用一種低價的抑制胃酸、抗潰瘍的老藥法莫替丁,而後者經濟條件較好 並未使用過這這類藥。
  • 港大學者發現一種臨床常用抗潰瘍藥物可抑制新冠病毒繁衍複製
    10月12日,香港大學官網發文稱,由港大理學院化學系教授(生物無機化學)孫紅哲和李嘉誠醫學院微生物學系教授(傳染病學)袁國勇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了一種臨床常用含有金屬鉍的抗潰瘍藥物——枸櫞酸鉍雷尼替丁(RBC),有望成為有效的抗新型冠狀病毒藥物。
  • 英國一項重大研究發現:新冠病毒感染至少可以提供5個月的免疫力
    周四(1月14日),CNBC報導指出,英國一項重大新研究的初步結果顯示,已感染新冠病毒的人可能在至少5個月內擁有某種形式的免疫力。  初步調查結果發表英國公共衛生(PHE)的SIREN研究——該組織調查了數千名英國醫護人員,試圖確定先前的感染是否能預防未來的感染——與以前沒有感染過該病的人相比,發現的抗體提供了83%的預防再感染的保護。  該報告稱,這種免疫力似乎至少可以持續5個月。周四發表的研究發現,攜帶抗體的人再感染的情況很少見,專家在參與研究的6614名參與者中發現了44例可能的再感染。
  • 新發現!基於非典的後續研究,一化合物可阻止新冠病毒複製
    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證實,一種名叫α-酮醯胺13b的化合物能夠起到阻止新冠病毒複製的作用。科學家宣稱,將繼續致力於該化合物的研究,因為它已經被證明有成為新冠病毒藥物的潛力。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眼角膜中可能會喪失繁殖能力
    據拉美社華盛頓11月4日報導,美國《細胞報告》雜誌11月4日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新型冠狀病毒在人類角膜中可能會喪失繁殖能力。報導稱,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在實驗過程中讓角膜直接接觸三種病毒:寨卡病毒、皰疹病毒和新冠病毒,結果發現新冠病毒沒有在角膜中繁殖。
  • 應對新冠疫情,泰國為HIV感染者提供3至6個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
    由泰國副總理和泰國衛生部部長共同領導的泰國國家愛滋病委員會批准了這項新政策,並將在在全國範圍內實施,旨在降低HIV感染者的新冠病毒暴露風險,並減輕衛生系統和臨床工作人員的負擔。 泰國國家衛生安全辦公室(NHSO)負責為國內70%的正在接受治療的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已經受惠於這個政策的實施。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進入人體新路徑
    新華社北京10月24日新媒體專電 西媒稱,兩項獨立研究發現了一條迄今為止不為人知的新路徑,有望為新冠肺炎藥物研發開闢一扇新大門。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10月21日報導,研究人員發現,病毒的刺突蛋白能識別並與人體細胞表面的神經纖毛蛋白-1(NRP-1)結合。
  • 武漢病毒研究所申請美國公司藥物「瑞得西韋」抗新冠病毒專利!
    2月5日,武漢病毒研究所官網稱:他們發現,美國吉利德公司發明的毒藥物「瑞得西韋」(Remdesivir)能在體外有效抑制新冠病毒,並為此提交申請了專利
  • 首個新冠病毒3C蛋白酶藥物高通量檢測細胞體系推出
    新冠病毒在全球的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過250萬人感染,逾17萬人死亡。針對新冠病毒的藥物發現以及機制研究是當前科技衛生領域的緊急任務之一。儘管通過抗病毒的表型篩選,一些老藥已經被發現並緊急應用於臨床實踐,但是從目前的臨床試驗結果來看,尋找高效藥物的任務還遠未完成。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能「劫持」人體免疫細胞
    參考消息網4月13日報導境外媒體稱,科學家警告說,新冠病毒能殺死強大的人體免疫細胞,而這些免疫細胞本應殺死病毒。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4月12日報導,由上海和紐約研究人員組成的一個團隊意外地發現了這一點,而這剛好符合一線醫生的觀察結果,即新冠病毒能攻擊人體免疫系統。報導稱,上海復旦大學和紐約血液中心的研究人員把活性新冠病毒置入實驗室培養的T淋巴細胞系。
  • 『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
    關於『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這個話題,相信很多小夥伴都非常有興趣了解,因為這個話題也是近期網絡上非常火熱的,那麼既然大家都想知道『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為治療性抗體提供新的有效靶標,華圖教育廣東公務員考試網小編便從網上搜集了一些與新冠病毒抗體,新冠病毒抗體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相關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