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生物治療研究室鞏長暘團隊:多功能「核-殼」結構納米基因遞送系統應用於惡性黑色素瘤治療研究
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公共衛生難題。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和疾病機理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療已經成為一種極具應用前景的治療手段。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細胞基因缺陷和異常,從而達到治療因缺陷和異常基因所引起的疾病的目標。基因治療的優勢在於,治療腫瘤針對性強,具有很高的靶向性,在殺傷腫瘤細胞時對正常組織損傷小,副作用少,是未來惡性腫瘤治療中最具前景、最有效的治療策略之一。
-
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1公裡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諾獎得主 Jennifer Doudna 在 2020 年初給Nature雜誌撰寫的綜述中,系統論述了基因編輯治療的前景和挑戰。
-
CRISPR系統+腺病毒載體實現體內基因編輯
文章指出了基於CRISPR利用腺相關病毒(AAV)載體遞送,在人體內編輯基因治療疾病的策略,深入討論了CRISPR治療廣泛應用所面臨的挑戰,以及持續的研究和技術進步給該領域帶來的革命性突破。
-
魏於全:生物治療與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進展
2015年6月11日訊/生物谷BIOON/-6月11日,由生物谷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六屆細胞治療國際研討會」在成都最佳西方成都金韻酒店隆重開幕。四川大學華西醫院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於全以「生物治療與生物技術藥物研究進展」為主題發表了精彩風趣的演講。近年來,人類重大疾病如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療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生物治療技術取得的重大突破,其在治療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魏院士圍繞生物治療介紹了國內外生物醫藥的研發審批情況,並詳細介紹了基因治療在安全性、有效性、靶向性等方面的信息。
-
生物治療國家重點實驗室鞏長暘團隊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發表研究論文
Immune Coactivation」的研究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多級響應型納米CRISPR/Cas9遞送系統,首次通過胞內阻斷方式完成腫瘤細胞CD47和PD-L1雙免疫檢查點的徹底阻斷,實現體內抗腫瘤適應性免疫和固有免疫的雙重激活。
-
打通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最後一公裡,蔡宇伽合作團隊十年探索開發...
然而,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遞送技術發展滯後,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 諾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博士在2020年初給《自然》雜誌撰寫的綜述中,系統論述了基因編輯治療的前景和挑戰。在展望CRISPR美好應用前景的同時,這位諾獎得主發出感嘆:「遞送可能仍然是基因編輯體細胞治療的最大瓶頸。」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魯鳳民團隊在CRISPR/Cas9系統通過外泌體傳遞其基因編輯功能研究...
2019/07/17 信息來源: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國家重點實驗室 編輯:百歲 | 責編:凌薇 CRISPR/Cas9系統可以通過精準編輯靶基因來實現對腫瘤、遺傳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等多種疾病的治療
-
基因編輯治療重大進展!我國首個原創基因治療載體:類病毒體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
-
蔡宇伽組成功研發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基因編輯治療最後一公裡
然而遺憾的是,相對於基因編輯工具本身的快速進化,其遞送技術的發展極其緩慢和困難。而遞送之於基因編輯治療的重要性如同火箭之於登月。由於遞送技術的滯後發展,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應用困難重重,整個領域都在期待遞送技術的突破。諾獎得主Jennifer Doudna在2020年初給Nature雜誌撰寫的綜述中,系統論述了基因編輯治療的前景和挑戰。
-
基因治療「從0到1」實現創新突破!全新療法破解基因編輯遞送瓶頸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該病癒後易復發,並成為導致感染性失明的主要原因。該病既無疫苗可用,也無藥物可根治的現狀困擾著醫生和患者。記者12日獲悉,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專家洪佳旭和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攜手獲得突破性的新成果。
-
首個基於類病毒-mRNA技術的體內基因編輯治療的臨床前研究
2021年1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蔡宇伽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洪佳旭主任合作,在Nature Biotechnology 雜誌上發布了一項題為:Targeting herpes simplex virus with CRISPR–Cas9 cures herpetic stromal keratitis in mice的研究論文,報導了聯合團隊使用新型遞送技術利用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上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然而,大多數類型癌症的高復發率和耐藥性的發展促使我們不斷開發新的治療方式。值得注意的是,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從原理上可以永久破壞腫瘤生存基因,從而克服傳統癌症療法的重複劑量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但遺憾的是,CRISPR-Cas9技術用於癌症治療一直受到腫瘤細胞編輯效率低和現有遞送系統潛在毒性的阻礙。
-
CRISPR基因編輯在活體動物內成功治療癌症,且永久有效
此外,大多數類型的癌症具有高復發率和耐藥性,因此急需開發新的治療方法。CRISPR-Cas9基因編輯具有永久破壞腫瘤存活基因的潛力,可以克服傳統癌症療法的重複劑量限制,提高治療效果。但Cas9和sgRNA的體積較大,對常規病毒和非病毒遞送系統來說具有一定障礙,且當前用於非肝臟組織和腫瘤的遞送系統所導致的基因編輯率相對較低。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細菌通過這些基因片段來偵測並抵抗相同病毒的攻擊,並摧毀其DNA。這類基因組是細菌免疫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目前已發現三種不同類型的 CRISPR/Cas系統,分布在40%的已測序細菌和90%的已測序古細菌當中。其中二型CRISPR/Cas設計簡單以及操作容易的特性為最大的優點,可應用在各種不同的模式生物當中。CRISPR/Cas是進行基因編輯的強大工具,可以對基因進行定點的精確編輯。
-
盤點|CRISPR基因編輯技術研究進展
然而HIV並不是個「省油的燈」,它十分狡猾,不斷地改變以偽裝自己,同時它還可以藏匿到細胞質之內,這樣使其對疫苗的抵抗力很強,還會人體的免疫系統喪失功能,這也正是愛滋病如此 致命、難以攻克的原因。在通常情況下,人體不能依靠自身免疫系統抵禦HIV病毒。但在非常罕見的情況下,受感染的個體會產生廣泛的中和抗體(bNAbs),用來對抗病毒。
-
我國首個原創型基因治療載體問世,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本文轉載自「上海交大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微信公眾號。 原標題為「我院蔡宇伽團隊成功研發VLP-mRNA遞送技術:打通基因編輯體內治療的最後一公裡」。
-
CRISPR基因編輯系統治療惡性腫瘤取得重大突破 活體動物上徹底摧毀...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遞送系統,該系統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摧毀它們。這個被稱為CRISPR-LNPs的系統攜帶著一種基因信使(信使RNA),它對CRISPR酶Cas9進行編碼,Cas9像一把分子剪刀,可以剪斷細胞DNA。
-
化學所發展CRISPR/Cas9遞送及活體基因編輯新策略
CRISPR/Cas9是一種源自細菌獲得性免疫系統的基因編輯技術,在化學生物學基礎研究及發展新型基因治療技術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然而,其生物醫學應用面臨的關鍵問題之一在於遞送具有基因編輯功能的Cas9核酸酶進入細胞中,並實現活體基因編輯。
-
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鐮狀細胞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將CRISPR-Cas9基因編輯應用於患者自己的造血幹細胞中,開發出一種治療一種最為常見的遺傳性血液疾病---鐮狀細胞病(sickle cell disease)---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