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男童肚中「暗藏」巨大神經母細胞瘤 醫護6小時聯手取出

2021-01-09 紅星新聞

12月23日上午10點半到下午4點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的醫護人員,用長達6個小時的時間,為5歲的男童恩恩(化名)切除了肚裡的巨大「怪獸」—一個將肝臟、腎臟都擠壓移位的神經母細胞瘤。

↑影像檢查結果顯示,恩恩體內的巨大腫瘤(左側深色範圍內)

5歲男孩發熱、嘔吐

肚子裡竟然有個巨大腫瘤

12月16日,恩恩從大邑縣當地醫院轉診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後收到腎內科,隨後,轉入小兒外科病房。

原來,恩恩因為發燒,到大邑當地社區醫院治療,體溫降下去了,但又出現嘔吐、腹痛的症狀。經過腹部B超檢查,赫然發現,孩子體內有個巨大的佔位,所以轉院至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到了醫院,給孩子完善了血液檢查、增強CT等檢查,發現在孩子的右側腹膜後有一個巨大的佔位,差不多是13cm×11cm×10cm。」小兒外科一病區主治醫師仲鈾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同時,還伴隨有淋巴結轉移,更是將門靜脈、腹主動脈、腎靜脈等等,全部包裹在一起。

「根據增強CT的結果,考慮是神經母細胞瘤。」仲鈾說,會診後,孩子轉入小兒外科一病區,進一步完善骨髓穿刺、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尿香草扁桃酸等相關腫瘤鑑別診斷的檢查。

12月22日,通過全院多學科MDT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決定12月23日早上進行手術。「從外科角度,我們傾向於儘快將腫瘤拿掉。」仲鈾說,但手術難度和風險不小。

高難度手術切除腫瘤

孩子恢復良好 狀態平穩

仲鈾解釋說,因為腫瘤巨大,位於腹部右側的肝臟被推擠到了左側,右側腎臟被擠壓進了盆腔,向上頂到了膈肌,加上中間的門靜脈、腹主動脈、腎靜脈被包裹且推移移位,甚至侵犯了胰腺的胰頭和十二指腸。

「所以在手術中,暴露難度非常大。」仲鈾說,被包裹住的血管多是人體「生命線」,比如門靜脈,本身極薄,又脆弱,稍有不慎,空氣從破損的地方進入下腔靜脈、心臟、肺部,產生栓塞,是隨時可能致命的。

↑手術中

仲鈾說,手術難度大,但儘可能地完整切除腫瘤,才有利於孩子後期放化療治療,儘可能地延長生命周期。這是目前對孩子來說,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在冷靜思考和短暫討論後,腫瘤手術團隊決定先把重要的需要保存的、容易破損的大血管,一根根游離出來,才能更安全地切除這個巨大的腫瘤,減少大出血風險,後續再處理被包裹血管的轉移灶,「血管和轉移灶、腫大的淋巴結,粘連得很厲害。」仲鈾說,像剔樹皮一樣,一點點地從血管上將包裹的組織剝離出來。

手術的另一個難度在於,孩子自身存在生長發育不良的問題,5歲多,體重僅有15公斤。仲鈾說,還好,手術後8個小時,恩恩就脫離了呼吸機,現在恢復良好,狀態平穩,穩定情況持續兩三天,就可以轉出ICU了。

↑術後恢復狀態平穩的恩恩

如此巨大的腫瘤,為什麼此前沒有被發現?仲鈾解釋說,因為恩恩的腫瘤生長的位置特殊,位於腹膜後,不同於腹腔內、胸腔內的腫瘤容易被發現,且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來看,生長在這個部位的腫瘤,大部分為惡性腫瘤。可見,「壞分子」也十分「狡猾」。

加上,恩恩1歲多時,發現有語言發育障礙,也不能向家長正確描述身體情況。

仲鈾說,手術後,他們還將根據恩恩的腫瘤病理檢查結果,制定下一步的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還可以結合幹細胞治療、免疫靶向治療等更先進的治療手段。

仲鈾表示,兒童母細胞瘤較為少見,今年,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一病區大約做了20臺類似腫瘤切除手術,但恩恩的腫瘤,算得上是今年以來,難度係數最大的一臺。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焦點

  • 3歲男童確診兩種癌症頑強求生,患神經母細胞瘤還有救嗎?
    福州3歲男童兩年先後確診兩種癌症,2018年確診神經母細胞瘤,一年後又確診白血病,家裡為了給孩子治病目前已花費300萬,欠債約130萬。 「很多人說要花這麼多錢,還不如放棄治療。那麼困難孩子都能挺過來,拼了我的全部我都要去給他治。」
  • 5歲以下兒童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神經母細胞瘤
    經過多個專科的會診才發現孩子患了神經母細胞瘤。什麼是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為交感神經系統由不成熟的細胞生成的惡性腫瘤,為五歲以下兒童及嬰幼兒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最常見的神經母細胞瘤的部位為腎上腺(腎臟頂部的一個三角形的結構)。也可以發生在任何其他部位如腹腔、胸腔、頸部或脊柱周圍。
  • 新方案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助6歲患兒重獲生機
    女孩寧寧(化名)今年6歲,三年前,剛上幼兒園的她被診斷患上一種惡性兒科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在當地醫院化療9個月後,醫院宣布「治療失敗」。幾番輾轉,父母帶著小寧寧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 神經母細胞瘤的表現有哪些
    顧名思義,這種瘤是長在神經系統的,不過,成年人不用擔心,因為這種疾病只發生在兒童身上,而且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更容易發生,一般在2歲以下就要注意這種疾病的預防。那神經母細胞瘤究竟是一種怎樣的疾病?目前只有少數幾種人類腫瘤可以是這樣的結果,而神經母細胞瘤就屬於其中之一。  也就是意味著神經母細胞瘤其實是一種惡性腫瘤,但是,甚至不需要什麼特殊的治療就可以自發的轉化成良性腫瘤,自少可以減少死亡的危險,但是,希望大家注意的是,神經母細胞瘤的死亡率還是相當高的,有相關的統計顯示:神經母細胞瘤約佔6-10%的兒童腫瘤,15%的兒童腫瘤死亡率。
  • 7歲遺腹女與奶奶相依為命 被查出神經母細胞瘤
    可這個月,醫院一紙診斷重新將這個家推向深淵:媛媛得了神經母細胞瘤。媛媛想活下去,張金英不能再失去任何親人。而至少30萬元的費用對於月收入2千元的張金英而言,是天文數字。4月10日左右,張金英帶孫女到泉州市第一醫院看病,不久,醫院確診,媛媛得的是神經母細胞瘤,而且肚子裡的腫瘤已經有十多釐米。
  • 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最惡性!
    核心提示:神經母細胞瘤之所以被稱為「兒童癌症之王」,是因為這種腫瘤在過去療效極差,而且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交感神經系統,多發於腎上腺或腹膜後,位置很深,早期不易發現。而這種腫瘤惡性度高,進展快,易發生骨髓、骨及器官轉移。
  • 4歲女兒患神經母細胞瘤,術後一年又得白血病,我們已經債臺高築……
    4歲女兒患神經母細胞瘤,術後一年又得白血病,我們已經債臺高築…… 2020-04-17 16: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獲進展
    西班牙塞維亞大學和塞維亞生物醫學研究所研究人員,近日確定一種叫做CD44的蛋白質可以識別導致神經母細胞瘤侵襲性和低存活率的癌症幹細胞群。
  • 六安3歲娃患神經母細胞瘤 發病率僅十萬分之一
    12月18日,在市區天盈星城小區裡,記者見到了三歲的小馨怡和她的家人。今年5月份,小馨怡被確診患上神經母細胞瘤,這種疾病的發病率只有十萬分之一。「前期的手術醫療費用已經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還向親戚朋友借了很多錢。下一步,只能打算把家裡的房子給賣了。」小馨怡的母親鮑忠娟看起來非常憔悴,她告訴記者,再過一段時間,小馨怡就要去做幹細胞移植手術,費用高達30萬元。
  • 自體臍帶血移植成為成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有效選擇
    神經母細胞瘤----「兒童腫瘤之王」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的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常常影響嬰幼兒的癌症,5歲以下的嬰幼兒是本病的高發年齡。約有75%的神經母細胞瘤患者在5歲以下。
  • 毒物砒霜用於化療救下6齡童!擊敗「兒科癌王」神經母細胞瘤
    > 劇毒砷化物 帶來治療曙光 6歲的小寧寧 來自廣西的她,從3歲時開始腹痛,經當地醫院診斷,不幸罹患「神經母細胞瘤IV期」。這是在兒童領域內第四高發的一種惡性腫瘤,病情進程快,復發率極高,其死亡率在眾多兒童惡性腫瘤中排名第一。診斷初期,大劑量甚至超大劑量的化療是不多的治療手段之一。
  • 神經母細胞瘤:您需要了解的事|母細胞瘤|兒童癌症|神經|症狀|因素|...
    什麼是神經母細胞瘤?神經母細胞瘤是一種實體癌性腫瘤,始於交感神經系統的早期神經細胞。這種類型的腫瘤通常見於腹部,但也可能位於頸部、胸部和/或骨盆。大多數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兒童是在5歲之前被診斷出來的。 神經母細胞瘤的症狀是什麼?
  • 北京京都兒童醫院唐鎖勤教授:高危神經母細胞瘤的治療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佔所有兒童腫瘤的8-10%,大概8000個活產嬰兒中有1例。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病率,在我國尚沒有明確的調查。據美國統計,15歲以下每年發病率為100萬兒童中有9.8個,根據這個發病率估算,我國每年有3000例神經母細胞瘤患兒。
  • 巨大腫物是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神經母細胞瘤? 統統NO!!!
    巨大腫物是淋巴瘤/胸腺瘤/畸胎瘤/神經母細胞瘤? 統統NO!!!14: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縱膈巨大腫物
  • 神經母細胞瘤患兒某周中醫治療醫案
    神經母細胞瘤(neuroblastoma,NB)號稱兒童腫瘤之王,治療難度極大。神經母細胞瘤起源於交感神經節或雙側腎上腺,它是兒童期最常見的顱外實體瘤。流行病學研究提示下列因素可能促進神經母細胞瘤的發生:早產兒和低體重兒;懷孕前或懷孕中使用性激素;懷孕期間每日飲酒史;患兒父母從事與電子相關的職業。
  • 三歲女罹患神經母細胞瘤 3年前自體臍血成了「救命稻草」
    15日,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病房裡,罹患神經母細胞瘤的三歲女童欣欣躺在病床上熟睡。3天前,她在香港瑪麗醫院接受了自體臍帶血的移植治療,目前已進入觀察期,情況穩定。欣欣一家人沒想到,3年前保存的臍帶血還真成了今天能救欣欣的救命稻草。
  • 南安7歲遺腹女與奶奶相依 不幸確診神經母細胞瘤
    苦命的遺腹女 她多想活下去出生1個月母親離家,2年後爺爺去世,與奶奶相依為命,卻被查出神經母細胞瘤命運對7歲的徐媛媛來說太殘酷,接連失去親人之後,她面臨失去生命的危險。媛媛是南安美林街道溪州村人,她還沒出生時,父親車禍去世;她滿月第二天,媽媽離開家;兩年後,爺爺撒手人寰。幸好,有奶奶張金英陪著,她不怕。
  • 水滴籌幫助身患神經母細胞瘤兒童家庭,愛心接力重燃生的希望
    很多人對於神經母細胞瘤不是很了解,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童最常見的顱外腫瘤,是嬰幼兒最常見的腫瘤。公開信息顯示,有將近一半的神經母細胞瘤發生在2歲以內的嬰幼兒。兒童腫瘤中,約6%-10%為神經母細胞瘤,其死亡率佔到兒童腫瘤的15%。也正是因此,神經母細胞瘤被稱為兒童腫瘤之王。神經母細胞瘤以胚胎性腫瘤為主,多發於5歲以下的幼兒。來自河南的小禹(化名)就是其中一個。
  • 兒童腫瘤之「五最」 神經母細胞瘤罪惡性
    天津市腫瘤醫院兒童腫瘤科主任 閆傑   療效最佳—— 腎母細胞瘤  天天今年5歲。在一次洗澡中,奶奶無意中發現孩子的腹部鼓起來一小塊。爸爸忙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說,天天患的是腎母細胞瘤。不過,醫生還說,腎母細胞瘤的治療效果是所有兒童惡性腫瘤中最好的。  腎母細胞瘤是最常見兒童腹部腫瘤。腫瘤生長快,常見症狀為快速增大的向一側肋部突出的腹部包塊,有的患兒有血尿、高血壓等症狀。大部分患兒可首先進行手術治療,病理分型、分期和手術後的化療方案的選擇對治療和預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即使是晚期腎母細胞瘤治癒率也可以達到90%。
  • 發病率排第四的神經母細胞瘤,被臍帶血「絕殺」
    神經母細胞瘤是兒科最常見的外周神經系統惡性腫瘤,在兒童惡性腫瘤發病率中佔第四位,1歲以上患者惡性程度高,診斷時多數病例到了腫瘤晚期,預後極差,七成晚期病人在常規化療後復發。 治療神經母細胞瘤,有沒有新方法? 這個6歲患兒給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