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午10點半到下午4點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小兒外科的醫護人員,用長達6個小時的時間,為5歲的男童恩恩(化名)切除了肚裡的巨大「怪獸」—一個將肝臟、腎臟都擠壓移位的神經母細胞瘤。
↑影像檢查結果顯示,恩恩體內的巨大腫瘤(左側深色範圍內)
5歲男孩發熱、嘔吐
肚子裡竟然有個巨大腫瘤
12月16日,恩恩從大邑縣當地醫院轉診到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後收到腎內科,隨後,轉入小兒外科病房。
原來,恩恩因為發燒,到大邑當地社區醫院治療,體溫降下去了,但又出現嘔吐、腹痛的症狀。經過腹部B超檢查,赫然發現,孩子體內有個巨大的佔位,所以轉院至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到了醫院,給孩子完善了血液檢查、增強CT等檢查,發現在孩子的右側腹膜後有一個巨大的佔位,差不多是13cm×11cm×10cm。」小兒外科一病區主治醫師仲鈾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同時,還伴隨有淋巴結轉移,更是將門靜脈、腹主動脈、腎靜脈等等,全部包裹在一起。
「根據增強CT的結果,考慮是神經母細胞瘤。」仲鈾說,會診後,孩子轉入小兒外科一病區,進一步完善骨髓穿刺、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尿香草扁桃酸等相關腫瘤鑑別診斷的檢查。
12月22日,通過全院多學科MDT討論,制定了詳細的手術方案,決定12月23日早上進行手術。「從外科角度,我們傾向於儘快將腫瘤拿掉。」仲鈾說,但手術難度和風險不小。
高難度手術切除腫瘤
孩子恢復良好 狀態平穩
仲鈾解釋說,因為腫瘤巨大,位於腹部右側的肝臟被推擠到了左側,右側腎臟被擠壓進了盆腔,向上頂到了膈肌,加上中間的門靜脈、腹主動脈、腎靜脈被包裹且推移移位,甚至侵犯了胰腺的胰頭和十二指腸。
「所以在手術中,暴露難度非常大。」仲鈾說,被包裹住的血管多是人體「生命線」,比如門靜脈,本身極薄,又脆弱,稍有不慎,空氣從破損的地方進入下腔靜脈、心臟、肺部,產生栓塞,是隨時可能致命的。
↑手術中
仲鈾說,手術難度大,但儘可能地完整切除腫瘤,才有利於孩子後期放化療治療,儘可能地延長生命周期。這是目前對孩子來說,最有利的治療方案。
在冷靜思考和短暫討論後,腫瘤手術團隊決定先把重要的需要保存的、容易破損的大血管,一根根游離出來,才能更安全地切除這個巨大的腫瘤,減少大出血風險,後續再處理被包裹血管的轉移灶,「血管和轉移灶、腫大的淋巴結,粘連得很厲害。」仲鈾說,像剔樹皮一樣,一點點地從血管上將包裹的組織剝離出來。
手術的另一個難度在於,孩子自身存在生長發育不良的問題,5歲多,體重僅有15公斤。仲鈾說,還好,手術後8個小時,恩恩就脫離了呼吸機,現在恢復良好,狀態平穩,穩定情況持續兩三天,就可以轉出ICU了。
↑術後恢復狀態平穩的恩恩
如此巨大的腫瘤,為什麼此前沒有被發現?仲鈾解釋說,因為恩恩的腫瘤生長的位置特殊,位於腹膜後,不同於腹腔內、胸腔內的腫瘤容易被發現,且根據多年臨床經驗來看,生長在這個部位的腫瘤,大部分為惡性腫瘤。可見,「壞分子」也十分「狡猾」。
加上,恩恩1歲多時,發現有語言發育障礙,也不能向家長正確描述身體情況。
仲鈾說,手術後,他們還將根據恩恩的腫瘤病理檢查結果,制定下一步的放療、化療等綜合治療方案,如果家庭條件允許,還可以結合幹細胞治療、免疫靶向治療等更先進的治療手段。
仲鈾表示,兒童母細胞瘤較為少見,今年,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一病區大約做了20臺類似腫瘤切除手術,但恩恩的腫瘤,算得上是今年以來,難度係數最大的一臺。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圖據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