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沒有穿過南極人保暖內衣,可能也多少聽說過南極人這家公司。
但和人們印象中的傳統服裝生產企業不同,南極人可以說是「一家神奇的公司」。
雖然以保暖內衣聞名,但南極人公司沒有自己的工廠。
銷售的南極人保暖內衣都不是南極人自己生產的。
南極人的產品不只內衣,還涉及多個領域,包括家紡、服飾、箱包、戶外、居家日用、個人護理等許多品類。
在這些領域,南極人同樣沒有工廠,銷售的產品都是別的工廠生產的。
南極人不負責生產,只負責品牌授權和賣吊牌。
也就是其他公司經南極人授權,就可以在他們的產品上用南極人的品牌和吊牌。
根據年報披露,南極人品牌所屬的公司南極電商中,所有員工中沒有1個人從事生產工作,大部分都是產品研發設計人員。
這種模式並非南極人首創,那個以「恆源祥,羊羊羊」廣告聞名的恆源祥,早在1991年就開始探索這種輕資產的授權模式。
這種授權模式不但輕,而且利潤更高,很快被很多公司效仿。
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等都紛紛砍掉生產線,做起了品牌授權「賣吊牌」的生意。
2008年開始,南極人就逐步砍掉了生產線,賣掉了經營10多年的工廠,只保留「南極人」這個商標。
然後南極人公司全面轉型,成為電商平臺,開放品牌合作,籤約授權各行業供應商生產「南極人」品牌產品。
然後再和經銷商合作,授權銷售各種「南極人」產品。
根據南方周末的報導,南極人把吊牌生意做到了極致,開創了全品類授權的先河。
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
如果有生產商願意開闢新類目,南極人的吊牌價格還能再優惠。
僅僅依靠「南極人」商標品牌服務費,2017年南極電商就創造了5.3114億利潤。
南極電商有400多員工,一個員工貢獻淨利潤超過130萬元。
作為對比,我們可以看一下阿里巴巴的數字,2016年它平均每人貢獻的利潤是142萬。
作為一家人們印象中的傳統企業,南極人這個堪比阿里巴巴的數字,讓很多人都意想不到。
嘗到甜頭的南極人,還在繼續複製這種品牌授權模式。
通過收購和合作,現在南極人還擁有卡帝樂鱷魚、精典泰迪、PONY等一系列品牌。
在提升電商流量方面,除了培植自帶流量的IP品牌,南極人還在高價收購了移動網際網路營銷服務商時間互聯。
以幫助公司在移動網際網路媒體投放平臺進行精準營銷推廣。
南極人還成立了「一站美」、「匠人之心」、「小袋」等子公司為供應商、經銷商提供專業增值服務。
比如,「一站美」就給經銷商提供網店店鋪整體形象設計。
南極人正努力打造一個「品牌/IP+渠道+內容+服務型工具」的生態圈。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到另一家國外著名公司迪士尼。
2017年,迪士尼授權商品零售額高達530億美元,位居全球授權商Top 150榜單第1。
雖然做保暖內衣的南極人,和做動畫的迪士尼,分處不同行業,好像八竿子打不著。
但它們的商業模式在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品牌授權。
南極人的商業模式非常值得創業者和企業家們借鑑。
一家傳統服裝企業,如何以品牌IP為核心,打造出一個輕資產多品類的授權產品生態圈。
傳統企業如何打通從生產、電商、品牌,再到產品、用戶的全產業鏈條,如何連接和整合上下遊各種資源,成為行業的產業路由器,最大限度實現盈利和品牌升值。
南極人給其他傳統企業做了一個很好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