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研究表明,太陽系會比我們想像得更早完全解體

2020-12-04 科技領航人

儘管(大多數時候)我們腳下的地面感到堅實而令人放心,但這個宇宙中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永遠存在。

有一天,我們的太陽將死,在其核心收縮成白矮星之前,噴射出大部分質量,然後逐漸散發熱量,直到一千億年後,它不再是一塊冷的,黑暗的,死亡的硬塊。

但是到那時,太陽系的其餘部分將不復存在。根據新的模擬,剩下的所有行星只需花一千億年就可以穿越銀河系,將垂死的太陽遠遠甩在後面。

至少數百年來,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一直試圖弄明白太陽系的最終命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天文學家喬恩·辛克、加州理工學院的康斯坦丁·巴蒂金和密西根大學的弗雷德·亞當斯在新論文中寫道:"了解太陽系的長期動態穩定性是天體物理學中最古老的追求之一,可追溯到牛頓本人,牛頓本人推測行星之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將使系統不穩定。」

但這比看起來複雜得多。動力學系統中涉及的、相互交互的物體數量越多,系統的增長就越複雜,並且難以預測。這稱為N體問題。

由於這種複雜性,不可能對某些時間範圍內的太陽系物體的軌道進行確定性的預測。在大約五到一千萬年的時間裡,確定性馬上就消失了。

但是,如果我們能弄清楚太陽系將要發生什麼,那將告訴我們有關宇宙可能如何演化的信息,其時間尺度遠遠超過其目前的138億年年齡。

在1999年,天文學家預測太陽系將在至少10 ^ 18年的時間內緩慢崩塌。他們計算得出,木星和土星的軌道共振要花費多少時間才能使天王星解耦。

不過,根據喬恩·辛克團隊的說法,此計算未包括一些可能會儘快破壞太陽系的重要影響。

在死亡的大約50億年中,太陽將膨脹為紅巨星,吞噬水星、金星和地球。然後它將彈出近一半的質量,被恆星風吹到太空中。剩餘的白矮星將僅佔當前太陽質量的54%。

這種質量損失將放鬆太陽在其餘行星,火星以及外圍的氣體和冰巨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上的引力。

其次,當太陽系繞銀河系繞行時,其他恆星應該足夠接近以擾動行星的軌道,大約每2300萬年一次。

研究人員寫道:「通過考慮恆星的質量損失和外行星軌道的膨脹,這些遭遇將變得更有影響力。」「只要有足夠的時間,這些飛越中的一些就會足夠接近,以使其餘的行星解體或使它們不穩定。」

在計算中考慮了這些額外影響的情況下,該團隊使用功能強大的Shared Hoffman2群集對外部行星進行了10次N體模擬(省去了火星以節省計算成本,因為其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這些模擬分為兩個階段:直到太陽質量損失的結束,以及隨後的階段。

儘管10次模擬並不是一個強大的統計樣本,但該團隊發現每次都出現類似的情況。

太陽完成向白矮星的演化後,外行星的軌道較大,但仍保持相對穩定。然而,木星和土星以5:2的穩定共振被捕獲——木星每繞太陽公轉五次,土星繞公轉兩次(這種共鳴被多次提出,尤其是艾薩克·牛頓本人提出)。

這些膨脹的軌道以及行星共振的特徵使該系統更容易受到恆星經過時的擾動的影響。

在300億年後,這種恆星擾動將那些穩定的軌道變成了混亂的軌道,導致行星迅速損失。除了一顆行星外,所有行星都逃脫了軌道,像流氓行星一樣逃入銀河系。

最後,寂寞的恆星球還存在500億年,但它的命運已被封印。最終,它也被經過的恆星的引力影響而敲開。最終,到太陽變成白矮星後的1000億年,太陽系就不再存在了。

這比1999年提出的時間要短得多。研究人員仔細地注意到,這取決於當前對當地銀河環境的觀測以及恆星飛越的估計,兩者都可能改變。

即使對太陽系消亡時間表的估計確實發生了變化,但是,距離我們還有漫長的時間,人類生存的時間不足以看不到太陽的死亡。

這項研究已經發表在《天文雜誌》上。

相關焦點

  • 太陽系什麼時候會徹底崩潰?最新研究表明,比想像中要更早
    再過大約50億年,我們的太陽系就會迎來命運的終點,那就是太陽的末日。根據科學家的計算,太陽內部的燃料只夠再支持50億年的核聚變。隨後,太陽的內核開始收縮,外殼逐漸膨脹,一直到火星軌道附近,而我們地球軌道將會被吞噬。
  • 太陽系將比我們想像的更快完全解體
    總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會死去,在它的核心萎縮成白矮星之前,會噴射出很大一部分質量,逐漸洩露熱量,直到一千萬億年後,它不過是一塊冰冷、黑暗、死寂的巖石。但那時太陽系的其餘部分早已不復存在。根據新的模擬,只需要1000億年 ,太陽系當中的行星就會消失,只剩下垂死的太陽。早在數百年前,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就一直在試圖弄清太陽系的最終命運。
  • 我們的太陽系會比我們想像的更快解體
    儘管我們腳下的土地感覺堅固而令人安心,但這個宇宙中沒有什麼是永恆的。總有一天,我們的太陽會消亡,在它的核心收縮成一顆白矮星之前,它會噴射出很大一部分質量,逐漸釋放熱量,直到1000萬億年後,它只是一塊冰冷、黑暗、死寂的巖石。但到那時,太陽系的其餘部分早就消失了。
  • 新的研究表明,深空可能不完全黑暗
    當我們看著地球上最黑暗的夜空時,即使是我們能找到的最空虛的深淵也不是完全黑暗。我們可以在銀河系中的各個恆星之間看望,進一步觀察宇宙。我們可以查看遍布宇宙的無數個星系之間的空間,找到許多沒有可識別光源的區域。但是即使這樣做,來自我們自己後院的光線仍然會擋住我們。
  • 太陽系或將提前解體
    NASA太陽系的解體是不可避免的,它只是個時間問題。和所有恆星一樣,太陽也會有死去的一天。距今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將變成紅巨星。隨後,核聚變停止,大約一半的質量會被拋出,只留下一個熾熱的核——一顆白矮星。
  • 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
    現在,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宣布,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在宇宙尺度上,這個速度非常快。研究人員在研究隕石中鉬元素同位素後得出這個結論。這種構成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部分的物質,來自45億年前一個大型氣體和塵埃雲崩塌。通過觀察與我們太陽系形成相似的其他類太陽系,科學家估計,雲層坍塌和恆星點燃可能需要大約100萬至200萬年的時間。在這項研究之前,太陽系形成的時間框架還不清楚。新的研究表明,導致太陽系形成的氣態雲崩塌發生得非常快,不到20萬年。
  • 新研究表明太空垃圾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新研究表明太空垃圾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報導,隨著人類向太空發射越來越多的衛星和火箭,在我們頭頂盤旋的碎片和碎屑不斷增多。所有這些太空垃圾都可能對運行中的衛星構成威脅,而新的研究表明,這個問題可能比之前想像的要嚴重得多。華威大學的天文學家試圖將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探測到的軌道碎片跟公共衛星目錄中的物體相互參照。他們發現超75%的碎片沒有得到匹配。大多數不明物體都很微弱很小,只有39英寸(1米)或更小。
  • 新的研究表明,在附近1000顆恆星附近的外星人可以看到我們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大約有1000個恆星系統,如果外星人存在的話,可能會從遠處觀察我們。在一篇新的論文中,研究人員把這個方法顛倒過來,問:附近的哪些恆星被正確地排列起來,讓它們的居民看到地球在太陽面前的凌日運動?那些恆星系統中的任何生命形式都能探測到我們的跡象嗎,包括地球表面的生物?答案是肯定的,事實證明,對於許多附近的恆星來說都能夠用這種方法被探測到。
  • 第一位已知的星際彗星竟然將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存活
    並且天文學家預測它在近期沒有進一步爆發的可能,即在太陽系中存活了下來。  【圖源】:cnBeta.  今年的早些時候,一顆彗星從一顆遙遠的恆星漫遊到太陽系,而當它開始解體的時候,就是它消逝的時候。但是表面現象也可能是具有欺騙性的,因為一項對於2I/Borisov的碎片的分析報告指出,這顆彗星的主要部分在它進入太陽系後,將保存下來。
  • 第一位已知的星際彗星竟然將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存活
    今年的早些時候,一顆彗星從一顆遙遠的恆星漫遊到太陽系,而當它開始解體的時候,就是它消逝的時候。但是表面現象也可能是具有欺騙性的,因為一項對於2I/Borisov的碎片的分析報告指出,這顆彗星的主要部分在它進入太陽系後,將保存下來。【圖源】:sohu.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
  • 來自大型小行星灶神星的隕石揭示太陽系在數十億年中所經歷的動蕩
    該事件的特點是大量撞擊地球等行星,但它可能比之前認為的更早發生。該研究表明,後期重轟炸可能更加循序漸進,強度也沒有那麼大。被科學家稱為後期重轟炸的事件被認為發生在39億年前,它的標誌是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的天體增加了小行星撞擊。
  • 新的研究表明記憶會產生「指紋」,可揭示大腦是如何組織的
    雖然人類大腦的總體結構和組織結構是普遍的,但新的研究表明,人們如何在大腦活動和量化中觀察到人們重新設想共同情景的不同之處
  • 我們的宇宙中會存在多大的生物?研究人員:可能會超乎你的想像
    然而,當我們長大了了解到了一些人類當下的天文學常識時,我們是否會想到,在我們生存的這個廣袤無垠的宇宙中,我們人類會不會也擔當著螞蟻的角色呢?要知道,我們人類目前觀測到的宇宙範圍是直徑900億光年的宇宙。在這片宇宙中像我們銀河系這般規模的星系就有兩萬億之多,而我們的太陽系在銀河系中只是銀河系中所有恆星系的兩千億分之一。
  • 這才是太陽系的真實形狀?是不是大吃一驚,完全不可思議?
    然而,來自《自然-天文學》雜誌的一項最新研究卻表明,太陽系並不是你我,甚至科學家們此前想像的球形或類似球形的各種形狀,比如在星際空間迎著星際介質逆風行駛,意氣風發的類似彗星的形象,甚至也不是我們能想像出來的任何形狀。
  • 人格解體——新千年的瘋狂?
    原著《feeling unreal》譯者:金尚探索人格解體的本質?是一個短暫的症狀,還一個全面的慢性疾病,目前正呈現出新的重要性,原因有幾個:首先,從20世紀60年代到現在,違禁藥品的使用導致了過去30年中人格解體案件的激增。
  • 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最新研究表明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的時間
    現在,美國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科學家最近宣布,研究表明我們的太陽系形成花費了不到20萬年時間。在宇宙尺度上,這個速度非常快。研究人員在研究隕石中鉬元素同位素後得出這個結論。這種構成了太陽和太陽系其他部分的物質,來自45億年前一個大型氣體和塵埃雲崩塌。
  • 人格解體——這算不上是一種新的疾病
    儘管理論已經發展了一個世紀,但發病的可能原因只是在最近幾年才得到深入研究。有些人可以準確地回憶出症狀是如何、何時開始的,以及它是否與某個特定事件有關。對有些人來說,這種症狀可能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以至於他們只知道這些。在這種情況下,人格解體會成為一個安全的樹洞,在那裡他們不會受到任何傷害,但代價會很高: 他們變成了羅恩和其他人所說的「活死人」。
  • 旅行者2號傳來數據:太陽系邊緣溫度高達31000度,超乎想像
    11月23日晚間自媒體專稿,隨著人類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我們對於這個浩渺無垠的宇宙,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這些新的發現,大部分都是令人驚訝的,甚至是不可思議的。截至目前,人類探測器所能夠飛離的最遠的宇宙空間,就是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自從1977年發射升空以來,這兩艘宇宙飛船已經飛越了太陽系的內邊緣,除了無法擺脫太陽的巨大引力外,它們已經基本上不再受到這顆恆星的任何影響,不過,就在這兩艘宇宙飛船飛越這個內邊緣的過程中,旅行者號相繼發來的數據也是令科學家感到異常震驚,其中一項數據表明:太陽系的內邊緣處,溫度高達31000攝氏度!
  • 我們所知道的最近的比鄰星b,可能比我們想像中的更像地球
    【內容簡介】:比鄰星 b 是太陽附近已知的最有趣的行星之一,最新觀測顯示,這顆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外星行星,比科學家們想像中的更像地球。Kornmesser)新的觀測表明,離我們太陽系最近的外星球比科學家想像中更像地球。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小組發現,距離地球僅4.2光年的比鄰星b,僅比我們的地球打17%。
  • 太陽系中發現新的星際高速公路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科學進展》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天文學家已經發現了一條貫穿太陽系的新的「星際高速公路」,它可以在未來加快太空飛行器從地球到太陽系遙遠部分的旅行時間,並監測和了解可能與地球碰撞的近地物體。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研究了太陽系中各種天體的軌道,並計算出它們如何相互配合和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