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大臣上早朝,竟然是個危險活動,一不小心會被踩死

2020-12-05 道不盡歷史

古代作為官員生活是比百姓好許多的,也是許多的讀書習武之人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是當官就像是現在的公務員一樣,是需要每天都要上班的,不同的是他們的上班比現在的公務員可辛苦的多了,他們上班的內容就是上朝。而上朝最辛苦的、對官員的折磨最大的要數明朝了,有一些上朝的規矩簡直就是不太人道的。

明朝上朝的時間是七點到九點,看起來挺正常不算晚,但是要知道官員是從自己的家趕到皇宮門外等候的,而明朝關於上朝又有規定表示,官員需要在三點鐘響的時候在宮門外等候,然後等待兩個小時,到五點時在依次進入。想像在當時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要是住得近點還好點,要是遠的那就意味著要在凌晨就要起床,才能趕得及到宮門口。

三點到宮門口站在門口等兩個小時才能進入,皇宮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進的,只能是官員,那些隨侍的僕人都不能進入,官員需要靠自己的雙腿走到上朝的地方。最難的地方要數不能點燈了,不能自己提燈,在凌晨五點一片漆黑的時候,不給他們提燈也不允許自己提燈,官方的解釋是,要嚴防火患,所以上朝時,時常出現踩踏事件,甚至出現過有官員掉到橋下淹死的。

除此之外,明朝有規定要求,只要是在京城的官員,不論官職大小,都要參加朝會,即使是進京述職的外省官員也要去。當然他們卻也不是在殿裡,事實上,大部分的低階官員都是站在殿外的,而且整個朝會也沒有他們什麼事。基本就是一個打醬油的。

這明朝的官員考核時的其中一項就是「勤」,也就是上朝的次數,規定無故不上朝的官員,要被責罰二十大板,而連續二十天不上朝的則要重大八十大板,這樣的懲罰下來,是個人基本就只有出氣的命了。這樣的懲罰也使得大多數的官員都不敢缺席朝會。而朝會還分常朝,也就是每天都要上的朝,還有一種是在重大節日的朝會,會接待外來使臣和述職的官員。在明朝當官真是不易啊!

相關焦點

  • 延續三千年的「早朝」到底在「朝」什麼?有何講究一說
    以上都是早朝在外行眼裡的刻板形象,實際上早朝的制度西周就已經存在,而且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三千年之久,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關於早朝。一、早朝的內容大部分人對於皇帝早朝,就了解個皮毛,大概就是皇帝召見大臣,大臣拜見皇帝,雙方討論一下這種。不同的朝代,早朝也是不盡一樣的。
  • 子淵獨家談歷史:為什麼明朝大臣都不怕死?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似乎明朝大臣都很有氣節,換句話說就是不怕死,敢於向皇上死諫。看過《萬曆十五年》的都知道,書中的海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抬著棺材上諫書,被史家稱為「批逆鱗」。那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明朝大臣這種不怕死的精神呢?在子淵看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 上完朝又在哪裡工作?
    (個別的不孝子,暫且不表)能力如何暫且不論,但再也沒有出現過明朝的奇葩帝王那般,數年不早朝的怪相,這是事實。明朝的崇禎帝嘔心瀝血地忙於國政,結果亡國了,滿清帝王也是一刻不敢歇息的勤政,也沒有避免沒落的命運。勤政沒有錯,錯的是思想的自我枷鎖。
  • 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為何非要自殺,到底是誰逼死了他
    縱觀歷史,各朝各代的亡國之君都有著傳奇的一幕,例如歷史上最有名的「甲申之變」,明朝的亡國之君,崇禎皇帝朱由檢在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城後。殺妻,殺子,殺女,一頓屠殺後,自己跑到了故宮後面的煤山上,上吊自殺了。常言道,「就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堂堂的大明皇帝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畢竟李自成的叛變不是一天兩天,眼看支撐不住為何不跑?
  • 盤點明朝16帝的歷史冷知識
    明朝是漢人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國祚276年,歷經16個皇帝。有天子守國門,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親的美稱。然而,明朝皇帝都是比較有個性,也是非常奇特的。今天我們來看看明朝16個皇帝有哪些不為人知的歷史冷知識。在講明朝16個皇帝之前,首先講一下明朝的皇帝和親王的一些有趣的冷知識。
  • 嘉靖時期那麼多頂級大才,為什麼整個明朝的國運在走下坡路?
    按理說,明朝擁有如此多的人才,應該繼續繁榮昌盛才對,可為什麼偏偏會開始走下坡路線呢?古代朝廷選拔人才的方式主要是通過科舉進行篩選,而書生的半輩子時間基本都用在了學習上面,其苦讀十年赴京趕考只為一朝功成名就。隨著明朝的歷代發展,民間百姓的生活水平逐漸提升,戰亂少了讀書的人就多了,在這種太平盛世的環境中,越來越多的書生有能力報名參加科舉。
  • 明朝的最後一位皇子為何被崇禎皇帝凌遲處死
    崇禎皇帝只好「御駕親徵」,親自上馬持槍突圍,兵力是幾十個太監。誰知到了朝陽門,守將已降,閉門不納,向北轉走安定門,可太監們卻砍不開被鎖住的城門。崇禎皇帝只好無奈返回皇宮。此刻天色已明,朱由檢在前殿最後一次敲響鐘聲,這本是召集大臣早朝的鐘聲,而彼時卻是朱明王朝的最後喪鐘,此後於煤山自縊身亡。
  • 明朝火器比清朝先進?明朝大臣說清軍大炮轟擊,銅牆鐵壁也擋不住
    有網友問:明清兩軍松錦大戰,明朝手握13萬大軍,為什麼還敗給了清軍? 1641年4月,明朝出動,洪承疇領王樸、楊國柱、唐通、白廣恩、曹變蛟、馬科、王廷臣、吳三桂八總兵,步騎十三萬出擊遼東。這已經是明朝最後一支精銳野戰軍團。
  • 明朝歷代皇帝聊天群,明太祖朱元璋該打誰
    如果歷史有假如,那麼假如明朝歷代皇帝齊聚一堂,明太祖朱元璋會對他們說什麼? 明太祖朱元璋:想我朱元璋一生,誅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大元,建立明朝,廢宰相集皇權,興科舉,懲貪官。你們這些臭小子告訴我,為什麼我大明卻只有276年而已。孫兒你先說,今天我一定要找出那毀我大明江山的敗家子。
  • 崇禎皇帝在位的期間,是最窮的一個皇帝,打仗都需要向大臣借錢
    皇帝是整個天下的主宰者,全天下的財產也都是屬於他的,但是卻有一個皇帝例外,他可以說是最窮的一個皇帝了,他打仗要向大臣們借錢,最後窮到直接亡國了。崇禎皇帝真實寫照《明史》:帝承神、熹之後,慨然有為。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惜乎大勢已傾,積習難挽。在廷則門戶糾紛。崇禎非常勤奮,也沒能挽救國家這個皇帝就是崇禎皇帝。
  • 清朝大臣為何都要佩戴一串佛珠?可別小看這串佛珠,作用極大
    中原在明朝以前並沒有朝珠文化,一直到努爾哈赤打下江山以後才逐漸發展起來。 清朝皇族是由女真族演化而來的,女真族的人個個都習慣在衣服上掛一串珠子,每當誦經的時候便把珠子取下來捏在手裡轉圈圈數數。 努爾哈赤在位時期,清朝開始信奉佛教,經常把佛珠當作賞賜品,賜給手下的有功之臣。朝中大臣有樣學樣,把朝珠當作貢品進貢給朝廷,逐漸抬高了佛珠的地位與價值。
  • 明朝最忠心最男人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而死,死後令後人敬仰
    曹化淳與王承恩,是明朝最後歲月裡,是兩個好太監,至少在明朝歷史中這兩個是忠心,為崇禎辦事。王承恩的一生一直陪伴在崇禎身邊,眼看著崇禎從一個呀呀學語的小孩,到不可一世的大明朝皇帝,王承恩也隨著一切的變遷一直做到了太監的最高位置,司禮監太監。
  • 4個歷史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上廁所為什麼叫「解手」?「解手」是人們生活中常說的俗語,意指「小便」「上廁所」。不過令人奇怪的是,上廁所為什麼要叫「解手」呢?據民間傳聞,明朝開國後,由於經年的戰亂,自然災害和瘟疫時常發生,華北中原一帶的百姓死亡率接連升高,十室九空。明朝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朱元璋為了儘快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施行了移民墾田的政策,把地狹人稠的山西農民遷移到了地廣人稀的華北中原等地。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洪洞移民。
  • 為什麼蟑螂不能踩死?
    其實是可以踩死的,只是踩死之後會引發一些問題,得不償失,就有了不能踩死的說法:1、用腳踩蟑螂踩只是母體死了,而它體內的卵鞘。同時,因為昆蟲的神經結構簡單,沒有痛覺,因此也只是感到少了什麼東西而已,身體依舊能夠活動。3、會傳播疾病蟑螂體內有大腸桿菌等各種病菌,用腳踩死的話這些病菌會揮散在空氣之中,通過呼吸進入人的體內,導致大面積的病菌感染,身體的疾病也隨之而來,對環境和人體危害極大。
  • 《大明風華》:明朝皇帝何以恁多短命鬼?
    歷史上的明宣宗朱瞻基,三十七歲就去世,在位僅僅十年,可以說是英年早逝。估摸著,湯唯飾演的女主角再過二十多集就得守寡了。 然而如果縱向來看,朱瞻基的壽命在明朝皇帝中竟還能排個中遊水平,比他短命的大有人在。他的兩個兒子朱祁鎮、朱祁鈺,活得都比他還短。
  • 1587年,明朝歷史上無關緊要的一年,卻是明朝走向滅亡的預兆
    朱翊鈞也可算得上少年英才。朱翊鈞就是在沒有玩伴、 沒有娛樂和不能有個人興趣愛好的環境中度過了單調枯燥的童年。海瑞就是大多數明朝底層官吏的一種代表,為民為國,不怕犧牲,但是缺乏前瞻性的智慧,他完全被成熟的王朝體系所限制。他無法管窺這個王朝的癥結所在,影響了中國千年的儒教固化了海瑞這樣道德化的人物,在其個人犧牲的基礎上,社會付出了更大的代價。這是清官之幸與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