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作為官員生活是比百姓好許多的,也是許多的讀書習武之人想要達到的目標,但是當官就像是現在的公務員一樣,是需要每天都要上班的,不同的是他們的上班比現在的公務員可辛苦的多了,他們上班的內容就是上朝。而上朝最辛苦的、對官員的折磨最大的要數明朝了,有一些上朝的規矩簡直就是不太人道的。
明朝上朝的時間是七點到九點,看起來挺正常不算晚,但是要知道官員是從自己的家趕到皇宮門外等候的,而明朝關於上朝又有規定表示,官員需要在三點鐘響的時候在宮門外等候,然後等待兩個小時,到五點時在依次進入。想像在當時交通不發達的時候,要是住得近點還好點,要是遠的那就意味著要在凌晨就要起床,才能趕得及到宮門口。
三點到宮門口站在門口等兩個小時才能進入,皇宮不是隨便一個人就能進的,只能是官員,那些隨侍的僕人都不能進入,官員需要靠自己的雙腿走到上朝的地方。最難的地方要數不能點燈了,不能自己提燈,在凌晨五點一片漆黑的時候,不給他們提燈也不允許自己提燈,官方的解釋是,要嚴防火患,所以上朝時,時常出現踩踏事件,甚至出現過有官員掉到橋下淹死的。
除此之外,明朝有規定要求,只要是在京城的官員,不論官職大小,都要參加朝會,即使是進京述職的外省官員也要去。當然他們卻也不是在殿裡,事實上,大部分的低階官員都是站在殿外的,而且整個朝會也沒有他們什麼事。基本就是一個打醬油的。
這明朝的官員考核時的其中一項就是「勤」,也就是上朝的次數,規定無故不上朝的官員,要被責罰二十大板,而連續二十天不上朝的則要重大八十大板,這樣的懲罰下來,是個人基本就只有出氣的命了。這樣的懲罰也使得大多數的官員都不敢缺席朝會。而朝會還分常朝,也就是每天都要上的朝,還有一種是在重大節日的朝會,會接待外來使臣和述職的官員。在明朝當官真是不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