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運量建設曾向常州取經,巴士三公司相關負責人2016年7月25日表示。目前,當地中運量佔城市公交日客運量近30%。
上海市城鄉建設和交通發展研究院總工程師陳必壯分析,受成本和線路運營特點限制,地鐵不可能覆蓋所有的主幹交通道路和次要交通道路。常規公交站點密集、線路較短、載客量達不到需求,也不能為這些主幹道路提供更好運營服務,這時就需要中運量公交系統來補充。
據2016年6月14日滴滴出行平臺發布上海早高峰人口流動的相關信息,上海城市人口潮汐遷徙明顯,早高峰期間,外環外人口大量流入市區;晚高峰期間市區人口又回流至市郊;外環外地鐵站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中繼站,但連接小區到地鐵站的路程則完全由地面交通承擔。
他介紹,目前國外城市中運量公交系統的發展路徑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以東京、新加坡等為代表的高密度亞洲城市,將綜合交通發展規劃與城市土地利用一體化銜接,形成了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一體化複合交通模式。其中,輕軌、單軌、中低速磁浮、高架導向公交等中運量公共運輸系統在一些城市得到成功運營。
此外,重慶、北京、廣州、無錫、常州、昆明、天津等已發展了中運量公交系統,類型包含單軌、BRT(快速公交系統)、現代有軌電車等。
「我們前期去過常州調研他們的中運量系統,」巴士三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中運量系統在國內的功能定位主要有覆蓋軌交無法滿足的部分,另一個是作為軌交的替代服務存在,「常州BRT系統就是第二種服務。」
根據常州市公共運輸集團公司公布的資料,常州BRT有兩條線路,一號線是2008年常州修建的第一條BRT線路,呈南北走向。北起京滬高速鐵路常州北站,南至武進公交中心站。常州BRT二號線自2009年5月1日起開通,全長21.5公裡,設23對中間站。
一號線主線與二號線主線共計40多公裡、支線120多公裡,成為常州市骨幹線路。
據上述集團2015年底公布的測算數據顯示,以常州快速公交為例,兩條主線九條支線以及配套環線,每天運送乘客30萬人次,佔全市公交日客運量的近30%。同時,減輕城市環境壓力,年均節約燃料856萬升,相當於減少碳排放6137噸。
「常州的BRT相當於地面地鐵,不同於常州這種方式,上海的延安路中運量公交系統對於軌道交通來說是起到補充作用的。」巴士三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常州的BRT站點裡面可以直接買票,而我們是要有售票員的。」
此外,與延安路中運量公交不同的是,常州快速公交一號線是國內第一條真正意義的「中央側式站臺」快速公交項目,也就是說將快速公交專用道設置在道路中央,快速公交的車站是設置在專用道的兩側,快速公交車輛採用右開門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