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近4年碳排放強度下降24.5%,提前完成「十三五」目標

2020-11-24 騰訊網

現代快報訊(見習記者 杜雪迎 記者 徐紅豔 文/攝)明天是第8個「全國低碳日」,主題為「綠色低碳 全面小康」。7月1日,江蘇省生態環境廳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江蘇省低碳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經初步估算,2019年,全省碳排放強度比2018年下降6.0%,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十三五」前四年全省碳強度累計下降約24.5%,提前完成國家下達全省「十三五」碳強度目標;全省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超額完成降低3%的約束性目標,2016至2019年累計降低18.2%,提前完成國家下達全省「十三五」目標。

△2019年江蘇省低碳發展報告 截圖

省生態環境廳應對氣候變化處處長王華介紹,取得上述的成績,主要源於六方面工作的不斷推進,包括積極構建綠色低碳發展體系、穩步推進重點領域低碳發展、積極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充分發揮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支撐作用、建立完善低碳發展的政策保障和積極開展低碳宣傳和國際合作。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江蘇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發展清潔能源,推進綠色製造,推動發展低碳農業、紮實增加生態系統碳匯。其中,2019年全年壓減鋼鐵產能80萬噸、水泥產能210萬噸、平板玻璃產能660萬重量箱;關閉高耗能高汙染及「散亂汙」規模以上企業3600多家;關停低端落後化工企業1200家以上。

同時,穩步推進綠色建築、低碳交通、低碳生活方式等重點領域的低碳發展。

△新聞發布會

2015-2019年,全省新增節能建築面積共8.56億平方米,新增應用可再生能源的建築面積3.44億平方米,完成既有建築節能改造3934萬平方米,累計節能1843萬噸標準煤。2019年,新闢、優化城市公交線路438條,新增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4條,累計開通軌道交通線路25條,總裡程超過747公裡、躍居全國第二;全省共投放公共自行車車輛總數47.2萬輛,服務網點1.7萬個,日均租用量66.1萬次。

此外,積極開展低碳城市試點。南京推出「綠色出行,點亮低碳南京」活動,總參與人數突破97萬人;蘇州連續5年對碳排放13000噸以上企業開展核查;無錫在全省率先開展市級低碳社區試點工作,6個社區被明確為試點單位。

「2019年通過大家共同努力,全省低碳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王華說,但是也要十分清醒地認識到,江蘇正處於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能源、環境問題依然突出。她舉例說,根據去年的碳排放強度考核結果,省內仍有兩個市沒有達標,全省是不平衡的。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大政策創新,增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環境汙染防治的協同,推動全省生態文明邁上新臺階,引領全省高質量發展。

相關焦點

  • 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江蘇要努力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建議,降低碳排放強度,支持有條件的地方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是總書記向全世界作出的鄭重承諾。作為經濟大省,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實現減汙降碳協同效應,努力在全國達峰之前率先達峰。」在去年底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江蘇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
  • 碳排放四問
    在去年底召開的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上,省委書記婁勤儉指出,江蘇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的目標。 這項工作為何重要?江蘇有哪些作為?將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 1問 從「近零」到「淨零」 如何轉身領跑 實現碳排放達峰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階段和現代化水平的關鍵標誌之一。
  • 中國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 減碳按下快進鍵
    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節能提高能效、推進市場機制建設、積極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艱苦卓絕努力,提前完成2020年氣候行動目標。今年,中國又在國際社會立下新承諾,在減碳進程中按下了快進鍵。
  • 生態環境部:受疫情影響,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同比不降反升
    2020年10月28日,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介紹,2020年上半年,中國碳排放強度同比出現不降反升的情況,這主要是受疫情影響GDP出現大幅度下降。
  • 「十三五」期間四川低碳轉型成效顯著 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
    四川新聞網記者了解到,「十三五」前四年,在地區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7.8%、城鎮率年均提高1.5個百分點、能源消費年均增長3.2%的情況下,全省能源消費產生的碳排放穩定在2.7億噸左右;人均碳排放在全國經濟體量最大的6個省份中最低。
  • 什麼是碳排放強度?
    碳排放強度是指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該指標主要是用來衡量一國經濟增長同碳排放量增長之間的關係,如果一國在經濟增長的同時,每單位國民生產總值所帶來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下降,那麼說明該國就實現了一個低碳的發展模式。
  • 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
    宣言提出,為達到與碳中和目標實現起步銜接的目的,在「十四五」規劃中,須為風電設定與碳中和國家戰略相適應的發展空間:保證年均新增裝機5000萬千瓦以上。2025年後,中國風電年均新增裝機容量應不低於6000萬千瓦,到2030年至少達到8億千瓦,到2060年至少達到30億千瓦。 尷尬!地熱發電「十三五」目標大落空。
  •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 這是突破提升的五年,光伏行業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十三五」裝機目標,太陽能熱發電行業中國主導的三項國際標準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多晶矽、組件、電池片產能多年高居全球榜首。不斷更新的記錄,成為了行業進步的最好證明。
  • 廣東低碳試點十年,超額完成碳強度目標
    11月4日,第三屆粵港澳生態環境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圍繞「臭氧防控和碳排放達峰」主題,積極探討粵港澳大灣區綠色低碳發展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是廣東低碳試點十周年,已超額完成碳強度目標,十年累計下降超44%;此外,廣東碳市場年度排放配額總量達4億噸左右,配額規模排名全國第一、全球第三。
  • 加快建立全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針對下一步工作,有專家建議可在「十四五」期間設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穩健推動全國碳市場的建設運轉及減碳目標實現。 我國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均提出要開展碳排放總量控制,北京、上海、甘肅、雲南等地也從地方層面積極探索建立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和分解落實機制。
  • 2019碳排放配額總量4.65億噸 持續貢獻廣東碳排放交易經驗
    而國家給廣東的約束性目標則高於全國水平,要求「十三五」期間下降20.5%的碳強度,目前我省已順利達到國家規定的十三五前三年的累計進度目標。  取得如此成績,與廣東的在碳排放權交易方面的探索和嘗試分不開。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是國家賦予廣東的重大改革事項,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自2013年12月啟動,至今已進入第七個履約期。
  • 兩最兩超一提前!江蘇2019年環境成績單出爐:大氣、水環境近5年最好
    過去一年,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實現了"兩最兩超一提前":大氣和水環境質量為近 5 年來最好,總體改善幅度為長三角地區最大;超額完成環境質量考核目標,超額完成汙染減排序時目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碳減排目標。
  • 「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領跑全球產業發展 踐行脫貧歷史重託
    「十三五」能源發展成就之七 領跑全球產業發展 踐行脫貧歷史重託——「十三五」太陽能發展綜述這是突破提升的五年,光伏行業僅用兩年時間便完成「十三五」裝機目標,太陽能熱發電行業中國主導的三項國際標準引領全球產業發展,多晶矽、組件、電池片產能多年高居全球榜首。不斷更新的記錄,成為了行業進步的最好證明。
  • 箭在弦上:鋁行業碳排放交易
    【鋁道網】摘要:近年來,中國應對全球氣候問題成果顯著,2018年全國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5.8%,提前達到了2020年碳排放強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預定目標。
  • 2017年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再次利好光伏!
    (二)啟動運行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三)強化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基礎支撐能力。以加快推進綠色低碳發展,確保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低碳發展目標任務,推動我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並爭取儘早達峰。
  • 雲南省「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全面完成
    >2020-11-27 第02版:地方新聞 大 | 中 | 小
  • 甘肅省超額完成「十二五」碳強度下降目標
    記者11月18日從甘肅省發展改革委獲悉,經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對各省(區、市)「十二五」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現場考核、綜合評議,並報請國務院同意,甘肅省「十二五」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標責任被國家考核為優秀等級,予以通報表揚。
  • 2018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 中國已基本扭轉溫室氣體排放...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2018年以來,中國繼續深入推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碳排放強度持續下降。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持續推進,體制機制不斷完善,碳市場建設有序推進,公眾應對氣候變化意識不斷提高。
  • 國務院關於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倡導「135」綠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裡以內步行,3公裡以內騎自行車,5公裡左右乘坐公共運輸工具),鼓勵購買小排量汽車、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五、加快區域低碳發展(一)實施分類指導的碳排放強度控制。綜合考慮各省(區、市)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戰略定位、生態環保等因素,分類確定省級碳排放控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