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要病害及其防治
(1)炭疽病
發病條件。在整個生長期中都可發生,特別是在多雨、潮溼的天氣及枝葉繁茂、畦面枝葉重疊鬱閉的情況下更易發生。莖、葉、果實均能發病。病菌主要附著在寄主的殘體上,在土壤裡越冬,種子也能帶菌。病原菌依靠雨水或灌溉水的衝濺傳播,故近地面的葉片首先發病。溼度大是誘發此病的主要條件,通常在相對溼度95%、溫度在24時發病最嚴重。
防治方法:種子消毒。用40%的福馬林100倍液浸種20分鐘,然後用清水衝洗,浸種催芽。也可用硫酸鏈黴素150倍液浸種10分鐘,然後用清水浸種催芽。
綜合防治。實行輪作,深溝排水,合理施肥,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藥劑防治。噴60%代森鋅600倍液和70%甲基託布津1000倍液。也可噴1:1:200倍的波爾多液,或撒施1:10的託布津石灰粉。
(2)猝倒病
發病症狀和條件。猝倒病是苗期的主要病害之一。發病時在莖部近地面處出現水漬狀病斑,接著乾枯收縮,莖向一邊折倒,但子葉仍保持綠色,以後變褐色腐爛。猝倒病發展很快,常常成片猝倒。猝倒病菌可以在土壤中長期存活,病菌在病體上或在有機質中腐生過冬。當土壤溫度在15T以下、長期陰雨、苗床通風不良、空氣溼度大等綜合條件下發病最嚴重。
防治方法:選用未種過瓜、菜的土壤作營養杯土。控制苗床溼度,特別是早春低溫陰雨時更要注意。苗期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並噴波爾多液或500倍液敵克松,或撒施1〇倍託布津石灰粉。嚴格執行輪作制度。
(3) 疫病
發病條件。疫病在西瓜幼苗、葉、莖、果上都能發生。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病株的殘體上越冬,在條件適宜時,病菌可借風吹、雨濺、灌溉傳播。發病適宜溫度為28~32弋,在排水不良、畦面蔭蔽的植地和長期陰雨天氣時發病最嚴重。
防治方法:實行輪作,減少土壤中殘留的病菌。選擇地勢高、排水良好的土壤種植。及時整枝剪蔓,防止蔓葉生長過密,保持畦面通風透光。土雨前噴40%的乙磷鋁200~300倍液,或80%代森鋅500~800倍液,或百菌清、託布津500~800倍液防病。雨後連噴2~3次。
(4) 枯萎病
又稱蔓割病,是瓜類主要病害之一。全國各地都有發生,在西瓜苗期至結果期均能發生。發病症狀和條件。苗期發生蔓枯病,頂端葉片失水凋萎,莖基部收縮變褐色倒伏;中後期發病,一條蔓或全株萎蔫,開始時白天萎蔫,早晚能恢復,數天後全株死亡。
病原在土壤中可存活10年,也可附著在種子表面越冬。病株被家畜吃後,其排洩物中病菌仍可生存。影響發病的主要因素是溫度、溼度,以氣溫24~32t、雨後發病最快,特別在久雨遇旱或驟晴驟雨的氣候條件下發病最多。偏施氮肥、施用不腐熟基肥、在酸性土壤上種植等均易發生此病。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並嚴格實行長期輪作,要求水田輪作期在4年以上。種子消毒。將種子置於56丈溫水中浸20分鐘,或用託布津100倍液浸種1小時,或用福馬林100倍液浸種30分鐘。在發病初期噴苯來特、甲基託布津、敵克松、代森鋅等500~1000倍液。拔除病株,併集中燒毀。
(5)白粉病
發病症狀和條件。主要發生在葉片上,發病時在葉片正反面及葉柄發生白色的圓形粉斑,逐漸擴展,成為大片白粉區,嚴重時葉片枯黃、變脆,但不脫落。白粉病菌在植株殘體留在土壤中越冬,由空氣和水傳播,田間溫度2025t時最易發病,田間溼度大更易流行。植株徒長,枝葉過多,通風不良的情況有利於該病的發生。
防治方法:加強田間管理,合理密植,及時整枝,增施磷、鉀肥等。在發病初期可噴託布津1000倍液,或多菌靈500~800倍液,或硫黃粉500~800倍液,或粉鏽靈3000倍液。
(6)病毒病
發病症狀和條件。又稱毒素病,是近年來日趨嚴重的病害,發病後會造成大幅度減產。其病狀有花葉型、蕨葉型、斑駁型和裂脈型,以前兩種較為常見。花葉型葉形不整,葉片凹凸不平,葉肉黃綠相間;蕨葉型葉心形黃化,葉變小,葉脈粗脆,葉緣反轉,皺縮扭曲。發病後植株蔓細瘦弱,花器發育不良,果實畸形。病毒病由蚜蟲或其他方式接觸傳播,高溫乾旱有利於本病發生,在蚜蟲盛發期,病毒病發生加劇。
防治方法:用10%磷酸鈉溶液浸種20分鐘。發現病株及時拔除。注意防治蚜蟲,特別是蚜蟲遷飛前一定要連續噴藥防治。
2.主要蟲害及其防治
(1)潛葉蠅
形態特徵與危害特點。成蟲是一種小蠅,體暗灰色,眼紅褐色,翅透明有紫色閃光。在嫩葉背面產卵,幼蟲是白色小蛆,在葉片中潛食葉肉,形成彎曲隧道,老熟後在隧道末端化蛹。蛹長卵形,黑褐色。潛葉蠅以幼蟲和蛹在寄主體內越冬。春季溫度20T左右時成蟲生長最快,廣東在春季苗期發生較多。幼蟲雜食性,可在菜、瓜、雜草上寄生產卵。
防治方法:及時清除雜草和剪下的瓜蔓。初發生時噴40%樂果乳劑1000倍液,或80%敵敵畏2000倍液,或二者混噴。
(2) 種蠅
形態特徵與危害特點。又稱瓜種蠅。成蟲為灰黃色小蠅,體長約5毫米,頭銀灰色,胸背上有3條褐色縱線,翅透明黃褐色。卵乳白色,橢圓形。幼蟲似蛆,乳黃色。蛹略呈橢圓形,紅褐色。以成蟲或蛹越冬。成蟲取食糞、餅肥並在其中產卵,或在土縫、莖基部產卵孵化後鑽入根頸部;幼蟲常群集蛀入瓜莖,致使瓜苗倒伏死亡,然後再轉移鄰近的苗危害。一年可發生3~4代。
防治方法:瓜田種植前要犁冬曬白。施用農家肥必須發酵腐熟。對卵和成蟲可噴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也可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灌根防治幼蟲。
(3) 黃守瓜
形態特徵與危害特點。又稱瓜守。成蟲為黃色小甲蟲,外形似螢火蟲。幼蟲體長約12毫米,體白頭褐色,n器尖銳。成蟲在草叢、枯枝落葉或土縫中越冬。春天在菜地、雜草上取食,後轉至瓜地。幼蟲危害瓜苗,在土中咬食細根或鑽入根莖內,導致瓜苗生長不良或全株枯死。成蟲危害葉片、花和幼果,咬成圓形或圓形小孔,盛發期可將瓜苗全部吃光。成蟲有假死性。老熟幼蟲在3~4釐米深的土中化蛹。
防治方法:
利用其假死性在清晨捕捉。用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殺,或用90%敵百蟲晶體2000倍液灌根防治幼蟲。鋪銀灰色地膜避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