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萬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或對或錯各種各樣的理論,唯物,唯心,五行,地水風火,直到近代的元素周期,現代的量子理論,人們的認知不斷的被刷新甚至被顛覆
當然許多理論只是大膽的猜測,在無數的理論中,筆者最傾向的理論莫過於信息大一統論,信息大一統論認為萬事萬物的本質都是信息,都可以用數字,規則來表達,此理論自古就存在,經歷歷史的洗禮,到了今天仍然屹然挺立,生命力頑強。
道德經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道衍生的,那麼道是什麼?是道理,是對萬物的認知,是人的精神修養?與之相似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萬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覺的具體物,而是抽象的數;數才是萬物的始基,數支配著世界,數包含著萬物的「實質」;畢達哥拉斯學派認定:「萬物的本原是一,一產生出二,從一和二產生出無窮的數」。兩種思想理論殊途同歸不謀而合。
那麼現代化的解讀,信息大一統論,與前兩個理論極其相似,信息大一統論認為宇宙的本質就是信息,信息無處不在,不同的信息糾纏在一起構成了萬物,舉例來闡述,物質是信息糾結的產物,以一個鐵塊舉例,它有位置,體積,顏色,溫度,質量,密度等等屬性(屬性都是人類為了方便認知世界而自己定義的),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假設觀察者面前什麼都沒有,但是觀察者觀察得到的各種信息與鐵塊完全一致,那麼這個鐵塊到底存在嗎,再或者去掉密度這一屬性,它還是鐵塊嗎?
畢竟只是猜想也沒有任何實驗可以驗證,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已知的知識來論證這個理論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首先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只從方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質與能量存在互相轉化的可能,能量是什麼,是波,場,又或者其他什麼難以理解的形式,那麼假設他是信息也不算過分,其次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光量子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更不可理解的是人的觀測行為能改變即定的事實,說人的意志能夠改變現實的物質,還不如說人的觀測改變了信息,改變的信息導致了不同的觀測結果更能讓人接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