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唯心主義的科學理解,信息大一統論

2020-12-04 靈動未來LDF

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疑問,萬物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從古至今誕生了許多或對或錯各種各樣的理論,唯物,唯心,五行,地水風火,直到近代的元素周期,現代的量子理論,人們的認知不斷的被刷新甚至被顛覆

當然許多理論只是大膽的猜測,在無數的理論中,筆者最傾向的理論莫過於信息大一統論,信息大一統論認為萬事萬物的本質都是信息,都可以用數字,規則來表達,此理論自古就存在,經歷歷史的洗禮,到了今天仍然屹然挺立,生命力頑強。

道德經認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認為宇宙萬物都是由道衍生的,那麼道是什麼?是道理,是對萬物的認知,是人的精神修養?與之相似的是畢達哥拉斯學派,他們認為:萬物的始基不是可以感覺的具體物,而是抽象的數;數才是萬物的始基,數支配著世界,數包含著萬物的「實質」;畢達哥拉斯學派認定:「萬物的本原是一,一產生出二,從一和二產生出無窮的數」。兩種思想理論殊途同歸不謀而合。

那麼現代化的解讀,信息大一統論,與前兩個理論極其相似,信息大一統論認為宇宙的本質就是信息,信息無處不在,不同的信息糾纏在一起構成了萬物,舉例來闡述,物質是信息糾結的產物,以一個鐵塊舉例,它有位置,體積,顏色,溫度,質量,密度等等屬性(屬性都是人類為了方便認知世界而自己定義的),從觀察者的角度來看,假設觀察者面前什麼都沒有,但是觀察者觀察得到的各種信息與鐵塊完全一致,那麼這個鐵塊到底存在嗎,再或者去掉密度這一屬性,它還是鐵塊嗎?

畢竟只是猜想也沒有任何實驗可以驗證,但是我們可以從一些已知的知識來論證這個理論是存在一定合理性的。首先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只從方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物質與能量存在互相轉化的可能,能量是什麼,是波,場,又或者其他什麼難以理解的形式,那麼假設他是信息也不算過分,其次就是雙縫幹涉實驗,光量子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更不可理解的是人的觀測行為能改變即定的事實,說人的意志能夠改變現實的物質,還不如說人的觀測改變了信息,改變的信息導致了不同的觀測結果更能讓人接受吧。

相關焦點

  • 今天再這樣理解唯心主義,你就太low了
    前言:大家都知道我們「偉大的馬克思」的哲學是辯證唯物主義的,其中就結合了黑格爾的辯證法但是拋棄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的部分,而結合了唯物主義,並以歷史唯物主義的面目滲透在了自己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之中。我們先看看風靡全國的教科書式的定義: 唯心主義的基本含義,是在思維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關係這個哲學基本問題上,認為精神(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精神決定物質,物質是精神的產物。從根本上顛倒了物質和精神的關係。唯心主義有兩種基本表現形式:客觀唯心主義和主觀唯心主義。客觀唯心主義認為,在現實世界之外獨立存在著一種客觀精神,它是世界的本原,世界萬物是由它產生(派生)出來的。
  • 淺談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的關係,兩者風馬牛不相及
    要想弄清楚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有沒有關係,首先我們就要搞清楚什麼是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也就是說給量子力學與唯心主義下一個定義,量子力學:一門研究微觀粒子的物理學分子,而對於唯心主義的解釋有很多種,可以分為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是一種倡導主體思想產生一切、主導一切的哲學體系,例如: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而客觀唯心主義是指客體精神產生一切
  • 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是什麼呢?
    唯心主義:哲學中兩大派別之一,認為物質世界是意識、精神的產物,意識、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質是第二性的。把客觀世界看成是主觀意識的體現或產物的叫主觀唯心主義,把客觀世界看成是客觀精神的體現或產物的叫客觀唯心主義。簡單來說是哲學兩大派別之一,同時也分成主觀,客觀兩大唯心主義。
  • 王陽明是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還是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
    如果用現代唯物主義論來看,陽明心學不僅是唯心主義,而且還是主觀唯心主義。那麼什麼是唯心主義,什麼又是唯物主義呢?二者的區別就在於,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第一性的,而唯物主義則是認為物質是第一性的。比如西方黑格爾說的「存在即合理」,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都是經典的唯心主義名言。同時,由於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心外無理」,因此王陽明也被認為是主觀唯心主義。什麼又是主觀唯心主義呢?主觀唯心論或主觀唯心主義是一個哲學理論。
  • 客觀的唯心與主觀的唯物:兩個主義的功與過!
    問:這些竟然是唯心主義的功績?答:這些是被唯物主義遮蓋和忽略的存在面,被唯心主義打開,唯物主義沒想辦也辦不到的事,唯心主義辦到了,這還不是人類的一大進步?問:既然這樣,那在人們的普遍認識中,為什麼唯心主義是錯誤的、主觀的、想當然的和不靠譜的代名詞?
  • 這本書代表了唯心主義對唯物主義一次最徹底地進攻
    唯心主義最徹底的代表人物莫過於主觀唯心主義創始人貝克萊,《人類知識原理》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在這本不長的著作中,貝克萊構建了一個相當精緻、「完美」的唯心主義理論體系。根據馬列主義觀點,全部哲學史上最基本的問題是思維與存在的問題,凡承認物質決定思維的哲學被稱為唯物主義,凡承認思維決定物質的哲學被稱為唯心主義,唯心主義又分為兩種,一種是主觀唯心主義,另一種是客觀唯心主義。主觀唯心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國外有貝克萊,在中國有王陽明。
  • 2019考研政治:教你如何分辨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考研政治大綱中對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主要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  一、考點內容  哲學的基本問題是物質(存在)和意識(思維)的關係問題。根據對物質和意識何者為第一性、何者為第二性的問題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兩個對立的基本派別。
  • 二元論企圖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
    歷史唯心主義用主觀臆造的、人為的聯繫代替社會歷史的真實的聯繫,本質上是對社會歷史本來面貌的歪曲,對人類的認識、真理的發展起著阻礙的作用。唯意志論 又稱「唯意志主義」。片面地誇大意志的作用,把意志看成是世界萬物的本質和基礎的哲學學說。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到底是什麼?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相比對人類的解釋更能讓人證實,在邏輯上也能自圓其說。唯物主義在與唯心主義在競爭中的勝利,是人類工業革命發展的結果。當時工業革命的成果均符合牛頓經典力學的定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唯心主義的絕對的失敗。在近代物質主義的人類發展中。宗教,玄學。部分心理學,仍然保持了唯心主義的傳統。但是,雙縫實驗,薛丁格之貓之後的量子物理學解釋。
  • 正確認識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編者按:很多人在理解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概念的時候,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理解,然而這兩個詞是從西方翻譯過來的,翻譯的不是很準確,這就造成了人們對其望文生義,造成了一些片面的理解,而且很多人認為有神論就是唯心主義,那到底事實是不是這樣的呢?本文小編和大家探討一下。
  • 考研政治知識點詳解:馬哲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本章需要劃清的理論界限: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古代樸素唯物主義與近代形上學唯物主義、主觀唯心主義與客觀唯心主義、一元論與二元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同一切舊哲學的根本區別和界限。命題特點及趨勢本章在歷年考研中題量少,不少年份未出考題,一般出選擇題,只在1998年文科試卷中出過一道辨析題,從未出過分析題。
  • 主觀和客觀的區別 主觀和客觀有什麼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我們在學習哲學的時候,要學會辯證的看問題,同時還要區分主觀和客觀,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以及什麼是世界觀其中,主觀和客觀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它們有什麼區別呢?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究竟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哪個是正確的?當一個人堅信唯物主義是正確的時候,事實上從一個側面已經映射出了唯心主義是正確的,因為他的意識決定了他的思考方向。這樣解釋比較抽象,但大家可以細品一下。雖然我這樣闡述,但並不代表我認為唯心主義是絕對正確的,因為他們就沒有對錯之分。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我們大家怎麼去看待?
    說起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個問題大家怎麼去看待,首先我們要了解什麼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唯心主義,這兩種對世宙人生真理的認知,都是人們第六意識層面的主觀判定,都算不上究竟圓滿的知見。唯心主義認為精神是世界的本源,精神或意識是第一屬性,物質依賴於意識而存在,物質是意識的產物。在這個問題上,古今中外分歧眾多,但是,末學認為,目前哲學界沒有一個人的智慧能夠超越2500年前印度太子「悉達多」,也就是娑婆世界共尊的佛陀,對世界本來面目的認知。唯物主義者說,先有物質,後有精神;唯心主義者說,先有精神,後有物質。
  • 唯心主義認為是精神,而唯物主義認為是物質
    笛卡兒形上學的折中主義者杜林認為,世界統一於「存在」。什麼是存在呢?對存在既可以作唯物主義的解釋,又可以做唯心主義的解釋。這一系列的科學事實,證明不存在獨立於物質世界之外的精神世界,世界統一於物質。其次,社會科學的發展,也證明了世界的統一性在於物質性。社會本身也是統一的,社會本身有其客觀的規律,不同的社會都有它統一的基礎,這個基礎就是社會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
  • 我們所有的知識和理解都來自經驗?
    人出生時思維只是一張白紙,此後在這張白紙上所寫的關於外部現實的所有知識和理解都是由經驗而來)。而在觀念形成之前,人們在認識外部世界的過程中,我們一般都是通過印象即原初的事實、基本的材料、感官的抓取或記憶來記錄這個世界的。我們通過印象感受到光和暗、熱和冷、粗糙和光滑、硬和軟等等,記住這些印象,並把各種印象相互聯繫在一起,才最終形成了總體的觀念和概念。
  • 柏拉圖《斐德羅篇》:「理念論」與「唯心主義」的真實含義
    今天我們接著學習柏拉圖的《斐德羅篇》,在昨天內容的最後我們留下一個思考題:柏拉圖的「理念論」算不算是「唯心主義」?答案貌似很簡單:「理念論」肯定算是「唯心主義」,如果您把這個問題想得如此簡單,那麼就錯了。
  • 資訊理論是一切科學的基礎
    哪些拿著主觀當客觀的人,都是被這樣的把戲蒙了。主客觀統一於資訊理論要說有沒有真理,還真有一個,就是資訊理論。資訊理論不分主客觀,根本不用做什麼資訊理論實驗,純數學推導就行,計算機仿真就行。>更普遍的意義是在泛函空間,你搞出一個主觀的數學方法,就直接影響到你的客觀結果。
  • 論科學革命
    論科學革命蘇鍾麟有網友提出科學革命的創舉,想來,科學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確實已經具備。一「科學」已經不太是科學長期以來,什麼是科學?權威理論就是科學,不然為什麼會成為權威理論?權威理論未必都是科學。那麼什麼是科學?應該給科學下一個名副其實的定義:科學就是宇宙萬物的內在本質及其客觀規律。首先科學必須是客觀事物的本質質,它必須是物質第一性,必須是唯物主義世界觀,以區別於唯心主義和宗教,包括主觀唯心主義。其次,科學必須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不是權威人士頭腦風暴一時刮起來的妖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