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資深的吃貨,不應該畏懼美食,越是奇葩黑暗的越要勇於面對。看到臺灣的「棺材板」,我也按捺不住了,後來趕緊找了一家臺灣餐廳,打卡了這道美食。經過油炸的吐司酥酥脆脆,搭配上冰冰涼涼的酸奶和酸酸甜甜的水果,味道層次分明,簡直不要太好吃。
臺灣人居然吃「棺材」,料多豐富熱量炸彈,網友:這不是忽悠人嗎?後來我查閱了一下資料,其中臺灣美食評論家焦桐的《臺灣舌頭》裡面曾提到臺灣美食「棺材板」,是一種類似於吐司盒的美食,唯一區別是吐司要經過油炸定型,然後裝上各種配料而成的。想要吃到一份正宗的棺材板,倒也不用飛到臺灣,最省錢的最安心的方法,不外還是自己在家動手製作哦~
臺灣美食「官財板」
By 白雲深處還是雲
配料:
梨水果片 適量、南瓜水果片 適量、玉米水果粒 適量、吐司盒 1個、新鮮梨切塊 一個、酸奶 200克、蛋液50克 適量
烹飪步驟:
1.本次製作美食的原料,雨果小鎮的凍幹水果片.經過精心挑選的好水果,洗淨並均勻切片,在低溫環境迅速冷凍鮮果,真空乾燥排除絕大部分水分,形成了既保留營養價值的水果凍幹。
2.取吐司約9釐米,用刀挖空,底和四圍勿割破,四圍厚1.5-2釐米,底可稍厚。
3.把吐司盒均勻沾上蛋液,放入180度酥油中炸至變色即可。
4.吐司片同樣的沾上蛋液,炸至變色即可。
5.新鮮梨,南瓜片、梨片、酸奶,玉米粒。
6.按次序先放上新鮮梨,南瓜片。
7.淋上酸奶,再放上玉米粒。
8.蓋上炸好的吐司片,名字既怪且有嚎頭的臺灣小食"官財板"完成了.
烹飪小貼士:
1.棺材板是臺灣臺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名喚許六一的先生發明的。有些店家為求吉利,將其改稱為棺材板。
2.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雞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開始不稱棺材板,而為雞肝板。
3.據聞某日,臺灣大學考古隊來到這家點心店品嘗雞肝板。在茶餘飯後,考古隊與許六一先生閒聊之際,一位教授忽然說:「這雞肝板外形很像我們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樂觀開朗的許六一先生聽完後,便爽朗地回答:「那從此我的雞肝板就命名為棺材板吧!」。因此,這個有點聳人聽聞的名號「棺材板」便取代了雞肝板的稱號。
你們敢吃臺灣「棺材板」嗎?
喜歡美食傑的文章請點讚、關注、分享!你有什麼觀點和想法,歡迎在下面踴躍留言和大家一起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