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塑料製品產量全球第一 塑料汙染治理呼喚全流程管理

2020-12-05 騰訊網

今年6月,多家媒體報導稱,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的科研團隊經過兩年研究,研製出一種可在海水中降解的高分子材料。這一消息為深受塑料垃圾圍困之苦的公眾帶來了信心,也為儘早實現海水可降解塑料的產業化帶來了希望。回顧中國塑料產業的發展之路和塑料汙染治理中的關鍵事件,對當下和未來的環境治理有重要意義。

20世紀初,中國塑料產業在上海起步

20世紀初葉,就在利奧·貝克蘭博士在紐約發明酚醛樹脂(俗稱電木),開啟了塑料產業新篇章後不久,德國企業禮和洋行將賽璐珞(最早投入商業生產的合成塑料)及其製品輸入我國,中國塑料產業開始紮根上海,並發展起來。

民國時期,社會環境動蕩不安,塑料工業發展既不充分也不平衡。當時,我國的塑料製品生產大多集中於上海、廣州、重慶、珠三角等沿海和沿江地區。早期的塑料產品絕大部分出自手工業作坊,主要原料依賴進口,產品種類較少,應用範圍有限,主要產品為電器零件、紐扣、文具、眼鏡架及玩具等。我國著名作家葉聖陶在20世紀30年代初創作的《多收了三五鬥》一文中,用樸素的筆調刻畫了彼時的塑料玩具對孩子們的誘惑:「小孩給賽璐珞的洋囝囝,老虎,狗,以及紅紅綠綠的洋鐵銅鼓,洋鐵喇叭勾引住了,賴在那裡不肯走開。」

新中國成立初期,百廢待興,塑料產量仍然非常少。1956年,塑料工業被納入計劃,塑料產量逐年上升,但總產量依舊很少。

數據顯示,截至1957年,我國合成樹脂產量為1.3萬噸,塑料製品產量僅有1.4萬噸。1958年,我國開始投產聚氯乙烯(PVC樹脂),這也標誌著我國的塑料工業進入新的裡程碑。

從1962年起,我國開始從西方國家引進成套的石油和天然氣加工設備及相關技術,從此掌握了製造新品種的塑料和合成纖維的技術和能力,加速了國內石油化工在自力更生基礎上的發展。

截至1978年,我國年產合成樹脂量達67.85萬噸,塑料製品產量達92.26萬噸,實現了跨越式增長,此時的塑料產業規模不大,也尚未對自然環境產生明顯的消極影響。

1978年,農業塑料薄膜從日本引入我國

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國內開始大規模地從國外進口乙烯生產裝置,塑料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上海金山、北京燕山、遼寧遼陽、山東齊魯和南京揚子等十大石化基地相繼建成,塑料越來越成為人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筆者在膠東地區農村生活,至今對當時塑料文具和塑料生活用品的大量湧現記憶猶新,因為很多色彩豔麗、結實耐用的塑料用品在當時的農村是新潮的代名詞。

琳琅滿目的塑料涼鞋

進入90年代,中國石化產業發展空前繁盛,國內塑料製品的產量也以年均12%的增速高速增長,塑料加工業也通過引進歐美日等國的先進設備和生產線,提高了加工能力和質量檔次。到1996年,我國塑料製品產量超過1500萬噸,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位。產量提升後,塑料垃圾的問題也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

外賣包裝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基本得不到回收

1990年,筆者乘坐津滬線綠皮車南下讀書,對鐵路沿線刺眼的大量白色物品很好奇,問過別人才知道那是吃完的塑料快餐盒被丟棄後形成的白色垃圾帶。1986年,鐵路列車上開始使用塑料快餐盒,許多塑料快餐盒被隨手拋在鐵路邊,嚴重破壞了自然風景和生態環境,「白色汙染」一詞由此流傳開來。有文獻稱,我國1995年5月起開始做出改變,在鐵路上用易降解和可回收的餐盒取代不可降解的餐盒。然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塑料餐盒和包裝袋仍存留下來,並在十多年後隨著快遞和外賣行業的發展飛入千家萬戶。

塑膠袋在國內商業中大量使用也始於上世紀90年代。由於塑膠袋廉價便捷,在購物、包裝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許多塑膠袋在沒有得到任何處理的情況下被四處丟棄,成為垃圾。塑料垃圾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農業塑料薄膜。1978年,這種「農業神器」從日本引入中國,對提高我國農業產量貢獻巨大。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塑料薄膜進入土壤,廣大農村的土壤質量和鄉居環境受到很大影響。這一時期,塑料垃圾的汙染逐漸被政府認識到,並開始出臺相關的政策法規,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塑料汙染的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

2016年公映的紀錄片《塑料王國》中,在塑料回收點玩耍的國內兒童。

2010年,我國塑料製品產量世界第一

進入21世紀,我國塑料工業規模持續擴大,10年間塑料製品產量實現了翻兩番,塑料製品業的產業規模、主要經濟指標、技術水平、從業人數均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到2010年末,我國塑料製品產量已佔全球產量的24%,超過北美自由貿易區躍居全球第一位,塑料深度滲透入生活的方方面面,由此造成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突出。

一家日式餐廳外櫥窗內以塑料製成的食物模型

本世紀前10年,為加強對塑料垃圾的管控,國家有關部門相繼發布了一些重要的法律和法規。例如,2001年國家有關部門發布了《關於立即停止生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的緊急通知》,2007年發布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以下簡稱「限塑令」),同年原國家環保總局發布了《廢塑料回收與再生利用汙染控制技術規範》等。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清潔生產促進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也對塑料垃圾的回收利用問題有所涉及。

但是,我們現在回頭去看上述法律和法規,可看出其諸多不足,如相關規定過於抽象,多為原則性的規定,現實中不易執行;政府部門的責任重疊,許多部門的職責劃分不清楚,監管難以落實;以及對塑料回收和處理環節的費用如何由汙染者承擔等問題缺乏明確規定。凡此種種,使得相關法律的實際執行效果與預期有較大的差距。

例如,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雖然在2001年被禁,但實際上在社會中仍然屢禁不絕。再如具有裡程碑意義的2007年的「限塑令」,施行之初反響不錯,媒體調查顯示7成消費者願意用環保購物袋代替塑膠袋。但時長日久,公眾逐步適應了塑膠袋的收費價格,塑膠袋的消費量逐步回升;在缺乏監管的小商場、農貿市場、廣大農村等地區,免費的普通塑膠袋仍大行其道,這就在客觀上降低了「限塑令」的權威性和執行效果。

深圳,外賣服務平臺美團和餓了麼的送餐員在一棟辦公樓外等候。

2018年,世界環境日主題定為「塑戰速決」

本世紀的第二個10年,被業內稱為中國塑料工業的戰略發展階段。

2011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塑料加工業開始從量的高速增長期進入到質的飛躍提升期。黨的十九大以後,已經有一批塑料企業先行起步,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方面進行了有力的探索和實踐。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中國塑料加工行業專利申請量合計為434994件,超出日本、美國、韓國和歐洲國家一個數量級,中國塑料加工業表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在大量生產塑料的同時,我國產生的塑料垃圾數量也是規模空前的。

我國塑料垃圾的嚴重性,國外有兩份公開文獻可供我們參考。2017年的英國《自然—通訊》雜誌載文稱,在世界汙染河流對海洋的塑料輸入估計量前 20名中,中國大陸有6條河流入榜,其中排名第一的長江向海洋輸入的塑料垃圾總量佔世界總輸入量23.71%。

海洋中的塑料

德國著名智庫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牽頭聯合發布的《海洋地圖集2017》顯示,全球塑料垃圾管理最差的20個國家中,中國處理不當的塑料垃圾數量排名第一,是排第二名的印尼的兩倍;回收途徑的匱乏與不規範,環保意識的欠缺及不完善的法律為高汙染企業提供漏洞等因素,使得大量的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

從外部環境看,同一時期國際社會對塑料垃圾的認識也在日益加深。2011年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開始持續關注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海洋廢棄物作為三大主題之一被納入《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年鑑》中。2015年4月,聯合國海洋環境保護科學問題聯合專家組發布報告,呼籲重視微塑料(粒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對海洋生物的危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呼籲各國應在微塑料管理方面採取預防性措施,並將2018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定為「塑戰速決」。

為了讓塑料行業可持續發展,近幾年我國出臺了多項涉及塑料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例如2018年的環保稅、《廢塑料綜合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以及2019年海南省「禁塑令」、上海強制垃圾分類正式施行與「無廢城市」試點工作的開展等。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在2017年叫停進口「洋垃圾」,這項決定迫使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國開始為塑料垃圾尋找新的接收者和填埋場。這也標誌著我國對塑料行業的監管正在逐步收緊,塑料行業生產正在逐步向綠色低碳化、環境友好化、規模化、規範化轉變,塑料產品將向可降解、無害化轉變。

國內對12 個濱海城市海灘的監測數據顯示,遺留在海灘上最多的五種垃圾中,有四種是塑料垃圾。

用全流程管理支撐有效限塑

今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公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要求到2022年底,一次性塑料製品的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如此嚴格的措施有助於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由於一次性塑料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廣泛,逐步減少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因此有許多專家和學者指出,需要從源頭控制、過程使用、資源化回收等多個環節完善。

首先,要完善政策,從源頭減少一次性塑料,相關部門需儘快制定禁止生產、銷售、使用的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名錄,切實加強環境微塑料汙染的風險管控。其次是反覆利用,變一次性塑料為多次性塑料,在使用環節應儘可能提高一次性塑料的重複利用率等等。再次是變廢為寶,加強一次性塑料的回收和資源化。最後是群策群力,全社會共同參與一次性塑料管理。

塑料垃圾的治理是個長期過程。考慮到人類對塑料製品的需求仍在不斷增加,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還得和塑料共存。

2019年,浙江台州第19屆中國塑料交易會會場。

由於當下塑料和農業、工業和日常生活的結合已到了極深層次,部分環保人士心中頗具浪漫色彩的「完全禁塑」在短期內仍不可能實現。僅就我國農業而言,離開塑料現有農業生產體系會轟然倒塌,隨之而來的農作物減產是我國無法承受的。這是因為我們目前的高產體系是建立在塑料大棚和地膜覆蓋技術上的,塑料在農業上至今沒有真正的替代材料。由於塑料垃圾主要是由人類行為不當和廢物管理不善造成的,健全的廢棄物管理基礎設施和全面的消費者教育才是當下應對塑料垃圾問題的關鍵。

今年5月,河南魯山縣農民在塑料大棚裡翻瓜秧。塑料與現代農業的深度結合是農業高產的基石。

(本文寫作中參考了《中國塑料工業年鑑》、英國《自然》雜誌、德國海因裡希·伯爾基金會等網站的信息,在此一併致謝!)

本文系《環境與生活》雜誌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刊;

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責編:劉國偉 網編:李東華

好看請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加強塑料製品治理 十部門將塑料汙染全鏈條治理進行到底
    塑料製品已經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根吸管、大到一輛汽車,塑料的身影無處不在。人們在享受塑料便利的同時,也在承受著塑料汙染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健康的負面影響。  「加強版」塑料製品治理方案年底前實施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等十部門舉行了全國塑料汙染治理工作會。
  • 中國固體廢物管理現狀及塑料汙染治理成效
    近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通過優化完善依法治理體系,大力推進相關領域深化改革,部署實施了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等重點工作,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與此同時,針對全球關注的塑料汙染治理問題,中國政府率先垂範、勇於探索,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提供了有益的借鑑。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全球攜手正當時
    從第一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中強調塑料製品汙染預防原則的重要性,到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鼓勵減少不必要的塑料生產和使用,國際社會對塑料廢物,特別是海洋微塑料和一次性塑  料製品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在2019年3月舉辦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各國審議並通過關於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治理一次性塑料製品汙染兩項直接針對塑料廢物問題的決議,標誌著國際社會在塑料廢物問題上逐步採取切實行動、推動全球性合作的決心,也為各國進一步開展塑料廢物治理指明了方向。  另外,其他多邊組織和框架也對塑料汙染給予高度重視。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全球攜手正當時
    在2019年3月舉辦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上,各國審議並通過關於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治理一次性塑料製品汙染兩項直接針對塑料廢物問題的決議,標誌著國際社會在塑料廢物問題上逐步採取切實行動、推動全球性合作的決心,也為各國進一步開展塑料廢物治理指明了方向。另外,其他多邊組織和框架也對塑料汙染給予高度重視。
  • 塑料製品產量及分布區域變化
    據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塑料製品產量2016-2018年出現下滑,2019年增速加快。2016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大氣汙染及水汙染治理力度加大,部分小、散、汙企業逐步退出市場競爭,塑料製品產量減少。但2019年開始小、散、汙企業基本出清,但下遊需求增速加快,導致塑料製品產量快速增加。
  • 蘭州新區開展塑料製品汙染治理行動
    近日,蘭州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多措並舉,通過召開工作推進會、開展跨部門 " 雙隨機 " 抽查、專項檢查等方式,在轄區範圍內紮實開展塑料製品汙染治理,引導全社會開啟綠色生活方式。今年年底,新區範圍內將禁止生產和銷售小於 0.025 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等塑料製品。
  • 江西出臺政策措施 加大力度治理塑料汙染
    下一步,將加強對塑料製品生產和消費的監督管理,推廣應用替代產品和模式,規範塑料製品的回收利用,加強塑料汙染專項整治工作,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經驗總結與宣傳引導。  楊國華在作主題發布時說,力爭到2020年底,江西省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到2022年,替代產品和可降解一次性塑料製品得到推廣使用,形成一批塑料減量和塑料汙染治理的典型模式。
  • 《杭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
    塑料製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可參照國家發改委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發改環資〔2020〕1146號)相關塑料製品禁限管理細化標準(2020年版)。答:主要是兩種,第一種是可降解塑膠袋,目前主城區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將陸續供應,第二種就是布袋、紙袋和菜籃子等傳統替代產品。五、此次杭州市塑料汙染治理工作對2022年舉辦亞運會提出哪些要求?
  • 從限塑令到禁塑令,不是針對塑料,是為了加快改性塑料產業的發展
    11月25日,為貫徹落實國家、省推進塑料汙染治理精神,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杭州市發改委等9部門在充分調研、廣泛徵求意見基礎上,聯合印發了《杭州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實施方案》,《方案》結合杭州實際,聚焦流通、消費、回收、處置等重點環節,將塑料汙染治理重點放在前端源頭減量
  • 南京市塑料汙染治理情況調查報告
    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指出,積極應對塑料汙染,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環節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汙染。
  • 2020中國塑料製品行業發展現狀多地出臺「限塑令」可降解塑料成新寵
    塑料製品主要以塑料為主原料加工製成的生活用品及工業等用品,塑料因質地輕,用較低的溫度加熱會變軟,可做出各種形狀的物品,特點經濟耐用、重量輕、不怕摔,塑料製品的廣泛應用,為生活帶來諸多方便的同時很大程度推動了工農業發展。塑料為人們生活中帶來便利同時,為環境環保難以處置帶來後患,通常稱為白色汙染。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提出三個亮點 六項保障措施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19日訊(記者王婉瑩)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積極應對塑料汙染,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的生產、銷售和使用,積極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替代產品,增加綠色產品供給,規範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
  • ...塑料汙染治理論壇在北京成功召開_中國發展門戶網-國家發展門戶
    2020年11月20日,由中國循環經濟協會主辦的塑料汙染治理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在北京隆重召開。論壇主題是「全產業鏈協同發力 加快治理塑料汙染」。塑料製品生產、使用、回收處置等產業鏈各環節的權威專家、龍頭企業齊聚一堂,共同研討健全多方協作機制、治理塑料汙染的有效途徑。
  • 消除白色汙染我國再次明確時間表 2020年將是很多塑料製品「大限」
    >     視覺中國供圖   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和領域禁止、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部分塑料製品;   2022年,一次性塑料製品消費量明顯減少,替代產品得到推廣;   2025年,塑料製品生產、流通、消費和回收處置等環節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多元共治體系基本形成,塑料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 塑料製品行業如何做好揮發性有機物治理工作
    很明顯,大多數塑料製品行業是符合這條件的,不用建設VOCs處理設施。三、哪些塑料製品行業需要建設VOCs處理設施?答:有些塑料製品企業使用溶劑型油墨進行印刷,使用溶劑型膠粘劑進行粘接,或使用有機溶劑進行脫模,如有這些情況,就需要結合相關標準和環境管理要求,建設VOCs處理設施。
  • 加強塑料汙染治理 共同守護海洋生態
    新華社發  核心閱讀  海洋塑料垃圾汙染問題日益引起各國重視。專家認為,海洋汙染治理是一項持久的大工程,需要各國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持續加大防治力度,同時提高公眾環保意識,加快發展循環經濟。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稱,該機構完成的首次全球海底微塑料汙染總量評估顯示,全球深海中約有1400萬噸微塑料汙染物,是海洋表麵塑料汙染總量的兩倍以上。面對嚴峻的海洋塑料汙染問題,各國紛紛採取適當的國家防治行動,不斷強化國際協調合作,持續推進海洋環保工作。
  • 升級「限塑令」 安徽塑料汙染治理有了「時間表」
    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汙染治理的意見》,分步驟、分領域,積極穩妥推進塑料汙染治理整體工作,要求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區、部分領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製品生產、銷售和使用。7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九部門又聯合印發了《關於紮實推進塑料汙染治理工作的通知》。
  • 「笑臉」,可降解塑料製品標識發布,塑料行業進入洗牌快車道
    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制定並發布了《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分類與標識規範指南》,一個有點像「笑臉」的標識,就是今後我國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專屬標識,不久就會出現在一些可降解的塑料製品上。在可降解塑料中,技術和工藝較為成熟的主要是全生物降解塑料,這類塑料在特定情景和自然環境中可以完全降解成水和二氧化碳。由于禁限管理要求大部分從明年起開始執行,目前可降解塑料市場需求量仍然有限,生物降解塑料製品的成本相對較高。專家表示,隨著政策實施,以後用的量開始大了,用的原料的規模也會放大,總的成本就會下來。
  • 地球的一半|各國治理塑料汙染給了我們什麼啟發?
    自20世紀初起,塑料的發明及使用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塑料,並且愈發依賴。然而,大量的塑料製品也帶來了日漸嚴重的環境汙染問題。中國各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和地域特點各不相同,如何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塑料汙染管理制度,實現塑料汙染防治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平衡,成為當前政府決策者、學者專家,人民群眾都非常關心的問題。
  • 2020年中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替代品產業鏈及行業前景分析
    北極星固廢網訊:為了防治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汙染,保護和改善環境,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國家鼓勵研發推廣性能達標、綠色環保、經濟適用的塑料製品及替代產品。目前,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的替代品主要為:可降解塑料製品、紙製品、布製品、竹製品、木製品等。我國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製品替代品目前尚處於產業發展前期階段,規模小而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