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體識別是開展動物行為和動物生態研究的基礎。近半個世紀以來,藉助動物本身特徵(如斑紋、顏色、傷疤等)或人為標記特徵(如烙印、刺青、染色、環志、無線電項圈及遺傳標記等)等進行個體識別,極大地豐富了人類對動物及其行為的認識。比如,人們突破了個體識別技術後,才揭開野生金絲猴社會的神秘面紗。然而,長期以來,個體識別的數據採集主要依靠人工觀察記錄,非常依賴觀察者自身的經驗,並極大的受制於天氣、地形等研究條件,數據採集可靠性、效率和連續性都難以持續保障。日前,西北大學金絲猴研究團隊郭松濤教授利用神經網絡模型進行動物特徵的檢測、追蹤和識別,率先開發出具有完全國產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Tri-AI動物個體識別系統,實現了適用於多物種的個體識別的研究目標,而且可實現全天候24小時的動物研究,
華商報記者 寧峰 /文
【來源:華商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