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巴伐利亞的一位神父創造了一種語言,並希望在全世界使用。這種新創的語言混合了法語,德語和英語的單詞,稱之為Volapük(沃拉普克語),但世界並不接受這種新語言。因為Volapük不好用,並且發音奇怪,書寫的字母接近拉丁語,每個詞尾都有一個小尾巴。
幾年後,又有人發明了Esperanto(世界語),Volapük逐漸退出歷史舞臺,Esperanto的名字更好聽,並且語法單詞更易於讓人們學習。
但世事變遷,後來英語發展成為一種國際語言,Esperanto又逐漸出局。兩千年前,英語是丹麥鐵器時代部落的一種不成文的方言。一千年後,英語在講法語的霸主殖民下的一個潮溼的小島上緩慢發展。當時誰也想不到將來會有20億人說英語,佔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一。
科幻小說經常幻想某一種語言會統治我們的星球,但社會發展並非如此,語言多樣讓世界充滿了歡樂,當今世界很少有人會希望這種多樣語言變成單一語言。
但是,語言多樣也會造成問題,比如,聖經中關於通天塔的故事就將語言多樣化描述為神給予人類的一種詛咒,用於阻止人們相互交流。不過,現在還不用擔心英語將消滅其他語言,而佔領世界。我們人類也不會自發地消滅民族多樣性,文化多樣性,以及語言多樣性。畢竟,人們還是會自發地向下一代傳授自己的母語。如果日本不說日語,希臘不說希臘語,很難想像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但是,22世紀,世界語言將主要發生兩個變化,第一,語言總量將大大減少;第二,語言將大大簡化-尤其是在口語表達方面。
目前,世界上大約有6000種語言,到2115年,地球上可能只剩下大約600種。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北美洲原住民和澳大利亞原住民的大多數語言已經滅絕或瀕臨滅絕。另外,全球的城市化進一步加快了小語種消亡的過程。
另外,語言精簡不同於語言退化。從我們目前的經驗來看,所有「精簡」語言都是完整的進步的語言:如果一位說英語的00後年輕人與一個說英語的百歲老人聊天,老人可能會對年輕人的語言不理解或認為他們的英語表達不完整的或「殘缺的」,但是我們不能說這位00後的年輕人說的不是英語。
希望,在這些精簡進步中泯滅的語言可以使用現代工具記錄下來以供後代學習和傳承。將來,我們可能會對即將消失的語言而感到遺憾,但是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將來還是會自由地使用我們的母語,同時也可以使用一種精簡的語言進行交流。
通天塔故事將語言多樣性與溝通交流對立起來了,但是未來,語言將達到多樣性和通用性的最佳結合點,因為未來很多語言都將更容易學習,特別是口語部分。簡而言之,一個以英語為主導的未來不會是語言的天堂,但也不會是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