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多國語言好厲害?我們到底需要懂幾種語言才足夠?

2020-12-04 益通留學

在國外念書,身邊總是會有來自全球各地的同學,除了共通語言英文之外,分別又說著天南地北的各國語言,甚是有趣。有時候,甚至可以是「尬聊」時最佳的解套話題,例如有些人往往會幾句「你好」、「謝謝你」(但其實中文水平根本無法溝通),或是我們多少懂個一兩句「bonjour」、「gracias」之類,在面對那些初次見面、來自某些特定國家的朋友時,總喜歡賣弄一下,裝作自己好像也了解對方的語言(但其實不然),進而拉近彼此的關係。

也因為在國外呆了很多年,又有工作經驗的緣故,所以總會遇到一些朋友,羨慕(或試探性)地說道「你的英文一定很好吧?」或是很認真地以為「你的英文(或其他外語)一定很厲害,才能在英國工作」云云。老實說,本文正是想來談談這些事;畢竟,在職場上能夠流利地使用外語,確實是很重要的能力,但並不至於是什麼高不可攀的門檻。

語言能力多好才算好?

拿英語來說,究竟「多好」算是好?流利程度是否又得真如母語人士才夠?這裡可能有些迷思。就拿「好」的標準來看,你是要去競逐諾貝爾文學獎,還是打算把英語用在職場與日常生活?若以前者為標準,小編自認英語水平差多了,但工作與平日的交際相處,倒是可以溝通無礙,沒太大問題。

小編在大型百貨公司作為實習員工將近一年半(因學生籤證關係不能轉正),同事也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其實大家的外語能力也不見得都是「出色到一個不行」的地步──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光口音就雜亂無比。在中國比較有機會接觸到的新加坡或印度人講英語,辨認起來就需要花點耳力了吧?但你若有機會聽聽西非口音、太平洋島國口音,或是混雜不只一個背景(例如日本+南美+不知來自何處的方言)的發音的時候,痛苦指數將會高上許多。

有些人可能會辯駁:「真正的母語人士或英文夠厲害的人才不會怕呢!」或許對,但也不對。以小編自己的經驗,小編的銷售部門d組每個星期都會組織一周會議。小編的直接上司是個蘇丹人,對方就是個標準南蘇丹+奈及利亞的英文,每次會議,即便我都坐在會議室最前面,都得外加錄音並事後重聽數遍,方能整理出會議記錄(並立刻寄email 確認),避免資訊遺漏。而上個月整個銷售部門的主管,土生土長英國人David,一時興起加入咱的例行會議,30 分鐘的會後,他一臉茫然地看著我問「你真的聽懂他們在說什麼嗎? 」我笑了笑,都已經一年了,我習慣了啦故,真的不要說什麼母語人士就可以毫無障礙地接收任何地方的人講的英文;另外,也無須對自己的發音沒有自信,語言只是工具,在工作方面,重點在於有效溝通且意思表達正確,又不是要你發表總統就職演說,怕什麼。

再者,口音之外,進一步檢視真正語言「實力」的部分,也有許多有趣的發現:即便在國際化程度與多元性高的組織,也並不是人人都操著一口極為順暢的標準英語。就算是母語人士,或是那些有世界 top 3 名校畢業背景的人才們,也不見得修辭構句一絲不苟、文法各個完美無瑕。諸多時態、人稱、詞性等基本規則,口語上講得快了也多少會蹦出些小瑕疵,誠如我們自己說中文的時候,如果真的錄起來去逐字逐句分析,也不會是語文課本或電視劇裡的那套。我們都只是在溝通,不是在唱大戲,無須像背劇本或朗誦課文一樣地戰戰兢兢。

不過當然,這裡並不是要鼓吹大而化之,從此外語講得隨隨便便就好。在國際職場裡想謀一份差事,英語能力本就是最基本要求,語言根本不該放在「優勢」或「能力」,因為它就是你理所當然要能夠運用自如的東西,就只是傳遞訊息的工具。除了少數本身以「語言」為主的工作之外,大部分的職場其實要的不是你舌燦蓮花,而是實事求是,把正確的資訊接收進來,也表達出去,如此而已。你不一定要操作那些很困難的詞彙,一如我們以前多少喜歡在英文作文裡賣弄的那樣;反而是用字精準且邏輯清晰重要得多。海明威的小說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的用字都不難,據說整本《老人與海》不過出現5000 多個單詞(比高中要背的7000 字還少),他不也一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肯定嗎?

學習第二、第三外語的必要性

談完英語,再來聊聊其他外語。確實,在英國職場裡面,能接觸到的語言確實有很多種: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與中文,其中最前面2 種還被定義為「工作語言」,亦即是會在日常運用,甚至很多在歐洲的機構,會更優先要求法語能力,其次才是英文。所以能使用多個語言,且可以流利使用,才算得上是「優勢」,也應當可以在升職加薪方面有所幫助。

至於要不要在出社會之後,投入時間學習第二、第三外語,那又是另一番考量了。畢竟語言不可能速成,想掌握一門外語,又沒有環境因素的支持,肯定得花上不少的心力與時間,否則學個半調子,那還不如不學。

曾聽聞過一個朋友挺有意思的想法,關於第二外語的學與不學,他的邏輯是這樣:每個人本來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學過英語,故本就應該充分掌握英文能力(這是前提) -> 出社會工作後要的是什麼?興趣志向理想抱負是一回事,但升職加薪才是大部分人的重點吧(這是目的)-> 多一門語言能力確實可以起到作用,但同樣的時間為什麼不花在考個證照或發展有用的人際關係(反思手段)-> 故這位朋友至今已在德國生活5 年多了,仍不會講德語,不過也算是工作順利,逐步朝向他理想的職涯發展規劃邁進。

文末再補充幾個論點,平衡一下立場與想法。誠然,本文把語言當成純粹的工具,也稍嫌武斷了。語言屬於文化的延伸,所承載的本就不只是工具性的目的與用途,而是具備更深更廣的意涵,有社會政治的成分,也有文化與藝術的精髓。能精通一門外語進而用於了解一個文明,甚至以該語言交流與創作,是件很有意義且過癮的事。這也是小編想補充說明的:

一、若你本就生長於多語言環境,與生俱來就是會講很多外語,那是很自然的事,在職場上應該會有所助益。而如果派駐海外,同樣因環境使然,每天接觸進而掌握在地語言,順其自然能有所收穫,那也很好。

二、若你意志堅定,本就有想法有規劃有目的有強烈意願,諸如「就是想了解韓國文化」、「此生一定要在聖彼得堡工作」、「想以德語讀懂尼採的經典名著」、「每天學日文、狂背單字是樂趣,能讓我放鬆、開心、消除一整天工作的疲勞」ok fine,你應該follow your heart,為了目標而努力。

三、如果你認同語言只是溝通的方式,而沒有其他更高遠更文藝的動機,但同時也很想在海外求職與生活,說真的,好好把英語(或目的國的那門語言)學好就夠了;把時間多花在培養其他的職場競爭力,長遠來看,可能會是更好的選擇。

相關焦點

  • 會多國語言就很厲害嗎?在國外找工作,到底需要懂幾種語言才夠?
    或是很認真地以為「你的英語(或其他外語)一定很厲害,才能在聯合國工作」云云。老實說,本文正是想來談談這些事。畢竟在職場上能夠流利地使用外語,確實是很重要的能力,但不是什麼多高的門檻。語言能力多好才算好?拿英語來說,究竟「多好」算是好?這個問題本身就無法回答。
  • 精通多國語言的十大華人明星
    多學一門語言,跟「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的意思是一樣的。如今在娛樂圈混也並非容易,多精通一門語言,就多一次機會。有了機會,國際化程度高了,可謂錢途無量。莫文蔚 精通英文、法文、意文,粵語、普通話也不錯莫文蔚能歌善舞,是香港影、視、歌多棲明星,在義大利念高中,英國念大學,還是英國倫敦大學的高材生,精通英文、法文、義大利文,粵語、普通話說得也不錯。莫文蔚憑獨特氣質及精通多國語言,使她在國際電影舞臺上出盡風頭,還在好萊塢施展拳腳。
  • 富二代的代表人物,精通哲學和多國語言,年僅30歲自創百億身家
    富二代的代表人物,精通哲學和多國語言,年僅30歲自創百億身家富二代的代表人物,精通哲學和多國語言,年僅30歲自創百億身家   很多人對國民老公和富二代這兩個稱號非常熟悉吧,一說到這兩個稱號肯定就是王思聰啦,最近王思聰的熱度可以說是非常高了,自從IG戰隊拿下了英雄聯盟的世界冠軍後,背後的老闆王思聰真是火了一大把
  • 盤點那些會多國語言的明星!最厲害的竟然是他!
    超有才的會多種語言的愛豆快來看看你的愛豆有沒有上榜吧!會六種語言——普通話,粵語(爸爸是香港人),上海話(媽媽是上海人),韓語,日語,還會法語!王嘉爾一路走來十分不容易,香港出生,韓國打拼,內地發展,但也是造就了他會多種語言的契機。
  • 語言趣談:掌握多國語言的幾位中國人,有一位是「世界老鄉」!
    最近有個柬埔寨的小男孩在網絡上火了,他在給遊客兜售東西,會講漢語、英語、法語、日語、泰語、馬來亞、菲律賓語等多國語言,甚至還會粵語,非常令人震驚,想想很多人想學一門外語都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要掌握這麼多國語言真是比登天還難啊!
  • 4歲小女孩居然會說4國語言,怎麼做到的?
    4歲的娜恩,善良、貼心、有禮貌,幫弟弟洗臉、換衣、餵奶……最重要的是,雖然她才4歲,居然已經會4國語言,人稱:語言天才娜恩!!和爸爸對話用韓語;和媽媽對話用德語;和外婆對話用西班牙語;因為爸爸媽媽用英語交流,所以她又學了英語。
  • C 語言這麼厲害,它自身是用什麼語言寫的?
    作者 | 劉欣這是來自我的星球的一個提問:「C語言本身用什麼語言寫的?」換個角度來問,其實是:C語言在運行之前,得編譯才行,那C語言的編譯器從哪裡來?用什麼語言來寫的?如果是用C語言本身來寫的,到底是先有蛋還是先有雞?
  • 韓國留學:你的語言水平需要達到什麼標準?附院校語言要求!
    那麼,想去韓國留學各留學階段都需要達到什麼語言水準才能去留學呢?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語學院:又稱韓國語言學校,是韓國的大學為留學生設置的語言教育的機構。本來,韓國語學院對留學生的韓語水平沒有嚴格的要求,高中生、專科生、三校生、本科在讀及畢業生都可以申請,韓語零基礎也不受影響。
  • 假若機器利用語言影響你的決策,這會顛覆什麼?
    顯然,在這個早期的階段,應該不會太清晰,任何一個行業興起的早期階段,未來都是不清晰的,即便我們一直再說要站在未來看現在,但事實上,我們還是會被周邊圈子的意見嚴重束縛著,很多時候我們對未來都是恐懼或者焦慮的,或者逃避了我們對於未來的判斷。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才會非常崇拜賈伯斯、霍金或者傑克遜,至少他們代表了我們作為人類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手機如何語音翻譯多國語言,這兩種方法務必收藏
    隨著時代在進步,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很經常遇到翻譯問題。有時候你會發現即使自己精通某一門外語,也是不夠的。那麼有沒有在手機上就可以語音翻譯多國語言的方法呢?答案是一定有,因為小編要為大家分享兩個超級簡單的方法。
  • 會說多國語言是一個怎樣的體驗?人生又會有哪些改變?
    學習和掌握多國語言的人一般都是真正喜歡語言的人。不僅是對於語言相對應的國家或者地區的文化感興趣,也許更多的是因為一份熱愛和成就感。學習多門語言的好處太多了,最基本的優勢當然是能夠和更多來自不同國家或者地域的人無障礙溝通,或是從事語言上的各類工作,帶來一個比較可觀實際的金錢收益。
  • 厲害了我的國:聯合國將漢語列為全球通用語言
    現在全球通用語言使用最普遍的就是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漢語也就是中文應該是使用最廣泛的語言。但是小編覺得,漢語成為像英語一樣必須學習的第二外語,對於整個世界來說為時不遠。原因就是,隨著中國國力的強盛,以後漢語會成為外國最重要的語言之一,外國人也會因為學習好漢語而自豪,因為只有學習好漢語,在關鍵時刻可以保命,就像老鼠學會貓的語言。
  • 坤鵬論:語言是思想的邊界 哲學最難是語言(下)
    一旦翻譯,比如:翻譯成中文,如果你不知道作者的情況下,通常不會覺得有多麼好。國人對葉芝那首《當你老了》比較熟悉,坤鵬論看了很多翻譯版本,真沒發現誰的翻譯能讓我心服口服地感嘆它是人間神作。同樣道理,我們的唐詩宋詞被翻譯到國外,也會是一樣的尷尬。
  • Jennie和Wendy都會4種語言,劉憲華會6種?他們卻是語言全才!
    Blackpink的Jennie會說法語,而Red Velvet的Wendy會說西班牙語,甚至以其最高的成績獲得了Barack Obama的獎項 見識K-pop偶像們的語言技巧 對於一個在全球廣受喜愛的韓國流行歌手來說,能夠與儘可能多的觀眾交流真的很有幫助。
  • 會德英日韓4國語言的學姐經驗總結
    做完整體規劃和階段性需要達到的目標後,並不是直接悶頭就拿起單詞書開始背,我們需要認真一下語言學習的邏輯。語言的組成很簡單,發音、語法和詞彙,語法是骨架、詞彙是血肉,而發音是讓這個「人」活起來的東西。發音不要為了純正口音磨滅學習動力發音很重要,不好的發音在日後的交流中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不便,但是這個重要的度是需要界定的。
  • 馬上有多國語言網站,微軟必應翻譯插件下載
    想讓你的博客變身多國語言站?還在為谷歌翻譯網絡服務煩擾嗎?今天,微軟為博客主、站長用戶們帶來一款必應翻譯(Bing Translator)小工具插件,支持實時、手動模式翻譯目標網頁,毫無疑問,支持多國語言。
  • 趙立新會多國語言,用角色立新,人生開掛靠的是實力
    趙立新會多國語言,用角色立新,人生開掛靠的是實力大家好,歡迎來到亮仔娛樂說,一說到趙立新這個人,如果不是在身臨其境裡面看到他,可能很多人都對他不熟悉。而他只要一開口,再加上他的表現,這種少有的才華也真的是讓很多人一下子就喜歡上了他。
  • 孩子語言邏輯混亂,也算語言發育遲緩嗎?需不需要語言矯正?
    孩子都2歲多了,還是不會說整句話,只能一個詞一個詞得分開說,而且邏輯也不對,總是主語賓語前後顛倒。有的時候,連父母都聽不懂孩子在說什麼。原本媽媽以為是自己的育兒經驗不足,導致對寶貝的話不太明白,後來發現其他家都沒有這個問題,媽媽終於意識到事情不對勁,連忙請假帶孩子到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寶貝因為語言神經中樞發育不良而引發語言發育遲緩。
  • 精通10多門外語,33種方言,語言大師趙元任:學語言,精髓在3字
    具體來說,語言學習的模仿可以從以下3個方面的勤努力做好:1.勤聽任何語言都需要多聽、勤聽,重複地聽,掌握了10門語言的加拿大語言家史蒂夫·考夫曼總結自己的語言學習經驗說「學語言必須多聽多讀,持續地輸入,強度越大結果越好
  • 這個世界是否需要一種通用語言?
    的確,生活在這個時代的我們,多少會感覺到,英語已經無處不在。如果你像小編一樣(曾)在外留學,一定能切身體會英語的地位。小編的同學,有波蘭人、荷蘭人、德國人、日本人,而我們全部都需要用英語交流。做句法的同學也知道,所有語言的句子,都要用英語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