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系最神秘的區域之一,曾經被誤認為太陽系邊界的柯伊伯帶,這裡是太陽系在海王星軌道之外黃道面附近天體密集的中空圓盤狀區域,在無數小行星中太陽系的五大矮行星之一冥王星位於柯伊伯帶,它曾被人們稱之為太陽系中最可怕的星球。
冥王星之所以有「太陽系中最可怕的星球」的說法,原因無非有以下兩個:
一、遙遠的星際距離
冥王星離太陽實在是太遙遠不可及了,它的遠日點達到49個天文單位,換算成地球計量長度單位即為74億公裡,也因為如此遙遠使得從太陽發出的一束光線需要5.5小時才能抵達冥王星。也導致冥王星表面溫度非常低,達到了零下223攝氏度的可怕數字。
美國新視野號探測器2015年7月拍攝到的冥王星表面遍布褐色層狀物質,了無生機,其主要組成部分為巖石和冰,成分中主要是固體氮、固體甲烷和一氧化碳,由於溫度太低了所以這些本來是氣態物質直接被凍成了固體,由此可見冥王星的低溫環境是多麼可怕。
二、"可怕"的名字
冥王星的名字來源於羅馬神話中的冥界主神普魯託,那個時期希臘人把冥界主神首領普魯託稱之為哈迪斯,我們中國人將其直接翻譯成為冥王星或者叫做冥神星。而事實上它之所以被取名為冥王星並不是因為有多恐怖,與一段小故事有關。
1930年著名天文學家湯博發現了天體中存在有這一顆冥王星,後來科學家們相繼對冥王星進行進一步研究,但是由於當時研究條件、科技水平有限,科學家們錯誤的計算了冥王星實際大小,也因此使其成為了太陽系第九大行星。
九大行星的發現引發各界轟動,當年擁有該天體命名權的羅威爾天文臺收到了來自世界各地超過一千多條命名建議信件,後來一位11歲的英國牛津學童的建議,他對古羅馬神話非常感興趣,希望以冥王普魯託命名此行星,這一建議也幸運地得到了科學家們的認可。
隨著科學界對冥王星的深入研究,1992年人們發現它實際上非常小,與」大行星「這樣的的稱號並不匹配。它的質量僅有月球的六分之一,體積只有月球的三分之一。2005年科學家們發現了鬩神星的存在,其質量比冥王星多出百分之二十七,更為重要的是在柯伊伯帶像這種大小的天體非常多。2006年在國際天文聯合會上對太陽系的成員做了重新定義,根據長期觀測結果,將矮行星定為新的天體分類,而冥王星最終沒有保住第九大行星的頭銜,直接被降級為矮行星,與其說可怕不如說是可憐了。
總結來說,實際上冥王星談不上可怕,也稱不上可憐,相對整個宇宙而言,人類文明科技才是弱得可怕,宇宙之大還有無數未知的東西沒有被人類發現,人類是真的太渺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