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文明地「吵架」?事實需要信源、觀點需要論據

2020-12-06 科學有故事

事實需要信源、觀點需要論據

前段時間我又接受了一次央廣夜新聞的採訪,話題是談外星人是否存在以及他們是善意還是惡意,人類是否應該主動聯絡外星人這些話題。

我相信我的老聽眾對這個話題已經聽的足夠多了,我去年做了整整一個系列節目《億萬年的孤獨》,總共 23 集來談這個話題,現在這些節目的同名實體書也正式出版了,如果有人感興趣的話,可以翻到前面去聽我的節目或者買這本實體書來看。

所以,央廣夜新聞的完整錄音我就不再放了,因為我講的所有內容基本上都在節目中說過了。但是在那天的採訪中我和現場嘉賓的一個小小的互動讓我萌生了要做今天這期節目的想法。

回顧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那天晚上的一小段現場實況

汪詰: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是有興趣去證明地球上沒有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沒有外星人,沒有這樣的科學家。……嘉賓:你說那個是投了錢,誰誰誰認為他有了就一定有。這個事我告訴你,人類在未知的探索上是一個試錯的過程,不是一個說有就有的這麼一個邏輯。汪詰:從邏輯上沒有辦法證明無,這個是一個基本的邏輯問題。然後,剛才您說的其實還是為了找,還是為了證明有,在這個證明有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有很多附加的意義。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有興趣去證明不存在外星人,或者證明外星人沒有來過地球。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它在邏輯上沒有意義。嘉賓:邏輯上是有意義的,你恰恰正好和我的意思相反。人類就是要探索無知的。人類就是要確認自己的無知在哪裡。無知以外還有無知,是沿著無知這條方向前進的,而不是沿著有這條方向。我跟你的認知正好是相反的。……人類的探索不會到今天。主持人:汪老師,咱們還是先不談哲學問題了。

區分觀點和事實

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對話或者說分歧是經常發生的,而且分歧的雙方都會覺得很無奈,似乎對方沒有聽明白自己的意思。

我想,這裡面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有些人分不清你是在談一個觀點還是一個事實。當然,很多時候確實不容易分得清,但有些人可能從 來就沒有想過這兩者之間有區別,他們也從來不去努力分辨一段話說的到底是一個觀點呢還是一個事實。

我覺得,能夠區分觀點和事實,是一個人應該具備的科學素養。

比如說,當我說"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科學家有興趣去證明地球上沒有來過外星人或者宇宙中沒有外星人",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出來,我這不是在試圖表達自己的一個觀點,而是在試圖表達一個事實。

如果有人不贊同這個事實,那麼針對性的反駁意見應當是這樣:

我覺得你說的不對,因為我就知道某某科學家就在證明宇宙中不存在外星人。

這叫舉出反例來反駁一個虛假事實。

或者你也可以這樣反駁我:

你是怎麼知道的?你憑什麼這麼說呢?

這個其實就是在質疑我是否有可靠的信源了。

這時候,如我要回應的話,我就會從邏輯和信源兩個層面來回應

比如,我會說,因為首先從邏輯上來說,要證明地球上或者宇宙中沒有外星人是沒有邏輯可能性的。然後,

我們可以從 NASA 的官網上看到,它們的使命之一就是要找到地球以外的生命,我國的 FAST 望遠鏡的使命之一也是搜尋地球以外的智慧文明電波,我儘可能舉出我所知道的信源來佐證我剛才提出的事實。不過呢,雖然我在努力表達一個事實,但它是不是真的就是事實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假如有人這樣反駁:

我覺得你不對,科學家不應該只想著證明有外星人,也應該去嘗試證明沒有外星人。

如果是這樣反駁的話,在我看來,他就是誤以為我在表達一個觀點而不是一個事實,這種反駁實質上並不是一種反駁,而是在試圖表達自己的一個觀點,他與我的觀點並沒有真正的矛盾。因為,他並不是覺得我不對,而是覺得科學家群體不對,他覺得科學家群體不應該這麼做。

所以說,更為準確和恰當的表達方式為:

即便你說的是一個事實,但我認為這是不對的,我希望這個事實發生改變。

如果是這樣表達的話,那麼至少雙方是在同一個頻道中談話了,這個討論就可以繼續下去了。否則的話,談話就很可能陷入無意義的爭執中。

信源的必要性

所以,今天我想說的主題是:當我們表達一個事實的時候,要儘可能地給出信源。信源就是信息的來源。大多數時候,我們討論的事情都不是我們親身經歷的事情,我們必然是從某個渠道獲得的這條信息。那麼,把你獲得信息的來源說出來對於你取信於人是相當有必要的,只有信源可靠了,你的這條信息才是可靠的。

其實,很多人之所以容易輕信謠言,往往是因為心中沒有建立信源可靠度的概念。我們經常會聽到有人說:

吃這個可以防癌,吃那個可以補腎;這個吃多了會上火,吃了這個可以去火。實際上,當我們建立信源可靠度概念後,你仔細想想,就會發現我們在生活中聽到的絕大多數說法似乎都找不到可靠的信息來源,大多數來源都是道聽途說,至少在我國,那些口口相傳了千年,深入人心的很多說法都是這樣。

我自己一個深刻的體會是,我的科學思維的啟蒙就是從源開始的。當一個人聽到某一個說法,第一反應是想知道這個說法的信源是什麼,有一種非要找到這個說法最初來源的本能衝動時,那麼,這個人的理性就開始覺醒了,而且再也不可能走回頭路了。

如果大家聽完我這期節目,開始對經常聽到的一些說法產生了尋根的好奇,你很可能就會發現,原本自己以為是一個事實,結果,其實只是一個未經證實的觀點。

當我們表達一個觀點的時候,我們需要給出的是論據

觀點是比事實更加寬泛的概念,支撐這個觀點的論據可以是事實,也可以是說理。觀點可以是你自己的,也可以是引用別人的。總之,表達觀點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權利,但觀點能否說服別人,那就不是你自己說了算,需要你的聽眾說了算。

下面我們來舉個具體的實例分析一下。我現在打開了我的微信,翻我家的親戚群中轉發出來的各種養生文章。我看到一篇文章的標題是《多吃木耳好處多,降血脂防霧霾》。

大家可以想一想,這個標題是一個觀點呢還是一個事實。

我認為,作者努力想表達的是一個事實。但在沒有給出信源之前,我們暫時還只能把它當做一個觀點來對待。那麼,作為讀者來說,對於一個事實,我們最需要的是信源,所以打開文章,我會首先找這篇文章的信源是什麼。

吃木耳降血脂防霧霾到底是文章作者自己認為的呢還是某個研究機構的研究結論呢?如果通篇文章看下來,他只是在不斷地闡述吃木耳的好處,或者用了很多看似很科學的術語來解釋為什麼有這些好處,但是呢,卻沒有給出任何可靠的信源,那麼我依然只能把它當做是一個觀點來對待。

而一個沒有事實作為論據的觀點往往是需要打上大大的問號的。事實上,我在親戚群中看到的大多數文章,都是沒有可靠信源的,絕大多數文章都不能說服我。

同樣是關於木耳的,下面這個表達就是一個事實陳述:

"廣西醫科大學化學教研室李雪華等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從木耳中提取的木耳多糖 AAPS 具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原始論文可以在中國知網上搜索下載。"[1]

這就是一個事實陳述,不管這篇研究論文的結論是否會被推翻,但至少說明了一個有可供查證信源的事實。哪怕最後被證實研究論文的結論不正確,但剛才提到的論文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

實際上,有很多關於吃木耳能降血脂的說法就是來源於木耳多糖有一定的降血脂功能,但這顯然是對研究結論的誤讀,或者是商家有意編造的營銷文案。木耳多糖是從木耳中提純的化學物質,要達到一定的濃度才能起作用,靠吃木耳,那是吃多少都不夠的。

這就好像著名的治療非典的藥物達菲是從茴香中提取的,但吃再多茴香也治不了非典。青蒿素是從植物黃花蒿中提取的,但你吃再多黃花蒿也無法治療瘧疾,道理是一樣的。另外,吃木耳能防霧霾就更是無稽之談了,木耳吃到肚子裡走的是消化系統,與霧霾的呼吸系統根本挨不著,不知道這麼低級的謠言怎麼就會有那麼多人信呢。

我們今天的主題不是闢謠,而是談科學思維

我現在越來越感到,闢謠的速度永遠趕不上謠言出生的速度,造謠的成本遠遠比闢謠要低得多,而且謠言也更容易流傳,這很像經濟學上的劣幣驅逐良幣的原理。有一句話是,謠言止於智者,所以,開啟民智才是破除謠言最根本的方法。讓大家都學會一些基本的科學思維才是治本的方法。

所以,請大家記住:事實需要信源,觀點需要論據。

參考資料:

[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Q&dbname=CJFD2001&filename=SPKX200103004&uid=WEEvREcwSlJHSldRa1FhdkJkcGkyZGlOdkowOTUyY3BKUDhXY3VFdXdoWT0=$9A4hF_YAuvQ5obgVAqNKPCYcEjKensW4ggI8Fm4gTkoUKaID8j8gFw!!&v=MTEyMzhSOGVYMUx1eFlTN0RoMVQzcVRyV00xRnJDVVJMMmZZK1J0RkN2bVdycktOajNBZHJHNEh0RE1ySTlGWUk=

相關焦點

  • 文章寫作:以客觀事實作論據
    要證明一個論點是正確的,可以作論據的材料很多,正像列寧指出的:「社會生活現象極端複雜,隨時都可以找到任何數量的例或個別的材料來證實任何一種意見。」但是概括起來,論據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以事實材料作論據,另一類是以科學理論作論據。以客觀事實作論據。
  • 高考語文,議論文寫作,如何分析事例論據?
    議論文中引用事例之後,必須對材料進行恰當分析,揭示論據與論點的邏輯聯繫,闡明二者的統一性,才能更好的證明分論點以及中心論點。寫作議論文時只擺事實不講道理,造成材料和論點脫節,材料是材料,論點是論點,論據就會失去了其應有的價值,論點也孤立無援,二者不能有機融合。
  • 如何識破謠言?區分觀點還是事實
    那麼,我們如何主動識別謠言,以構建有效的功防體系呢?【首先學會區分「觀點」和「事實」】觀點是很難定義對錯的,而事實,很多時候是有可能去證明真假的。:以武漢為中心的湖北省是疫情的暴發初始地也是目前疫情的重災區。
  • SCI醫學論文的論據,需遵循4大原則
    論文需要有論據作為支撐,論據是論文具有說服力的必要保證。當然,論文對論據是有要求的,並不是所有的依據都可以作為論據,醫學工作者需要對論據有所選擇。基本上,醫學SCI論文論據需遵循4大原則。中心集中性原則在選擇材料作論文的論據時,第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所選的論據一定要緊緊地圍繞中心論點,所選的論據的中心必須能為中心論點服務,一句話,就是所選的論據中心必須包含有這篇論文的中心論點所包含的內容。典型性原則在寫論文時,選擇論據要儘可能選擇那些有代表性的,最有說服力的論據,其它普通的論據儘可能的少用。
  • 人類需要什麼樣的文明
    科學文明是人類需要的文明嗎?如果不是,人類需要的是什麼文明呢?科學產生了現代的物質文明,人類的物質生活獲得了極大的豐富,使人類獲得了徵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於是人類社會產生了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科學能解決人類的一切問題的迷信。中華文明倍受打壓。科學是人類將物質從冰凍狀態解鎖,使物質恢復活力,並利用物質的活力為人類服務的一種學問。對人類來說,科學產生人類的熱運動,具有陽的屬性。
  • 你越愛一個人,越要學會如何正確吵架
    他們在合著的《如何正確吵架》一書中,將日常生活中的爭吵分為15類,剖析了關於愛情和婚姻的各種常見誤區,提出了幫助伴侶獲得幸福的6條技巧。在他們看來,爭吵更像是一次契機,能讓彼此更加親近,也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
  • 科學家劃分了三個文明等級,飛出銀河系需要達到哪種文明等級?
    看過《三體》的朋友,應該對黑暗森林法則有印象,劉慈欣把宇宙比喻成一個黑暗森林,每個文明都是遊走在裡面的獵人,面對競爭對手,它們會選擇將其消滅。文明之間的競爭從來都是火花四濺的,因為雙方擁有著完全不同的文明模式。關於宇宙中的文明,科學家早在上個世紀就開始探討了。
  • 如何在「後真相」時代堅守新聞真實
    「後真相」的權威解釋是由牛津大學在2016年定義的:指在一些特定狀況下,客觀事實對公眾意見的影響沒有感性訴求產生的影響大。「後真相」一詞是在英國脫歐和美國總統大選這兩次極具爭議性的事件下產生的,之後迅速躍入人們視線。「後真相」時代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資訊時代對媒體和公眾發起了挑戰。媒體和媒體人如何在這個紛繁複雜的「後爭相」時代堅守新聞真實,值得深思。
  • 這3個星座的人在吵架時,不但頭腦清醒,而且還有理有據
    他們也知道每次吵架,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樣的結果,相對於那些蠻不講理的人,處女座只會用他的口才和道理讓對方不得不信服,所以說在吵架時一直佔著上風,主要他們是最清醒的那種人,在面多那些毫無道理暴躁狀態的人來說,他們是更有優勢去把對方說服,其實處女座的人不光是給你講道理,狡辯鑽牛角也同樣的很厲害,不管怎麼樣,他們在吵架時頭腦很清醒。
  • 光通信源的相干檢測
    摘要:為了提高光通信系統的可靠性,利用光反饋半導體雷射器在自由空間產生了通信源,實驗中通過分析半導體雷射器輸出的相干特性,實現了對光通信源
  • 高考語文,好素材成就好作文,議論文論據用得好勝過多積累
    其實真的不是押到考題,也並不需要老師們押到考題,只要認真的分析以往的考題,看看考察大家哪些能力,是可以做到 但準確的說,不是「萬能」而是「多能」,就是我們手中的一個素材,在我們寫作的時候,可以多角度的運用,更誇張一點說,無論我們寫什麼材料的作文,它都可以變成非常好的論據,特別是事實論據。
  • 一對夫妻研究婚姻問題30年:為什麼伴侶需要爭吵?
    美國知名諮詢師萊特(Wright)夫婦,在對婚姻進行了30年研究後,推出新書《如何正確吵架》,今年3月首次引進中國。這本書,不是教你如何避免吵架,而是如何勇敢吵,坦誠吵。》是教你如何在吵架中獲勝嗎?你很有可能贏了一場吵架,但是輸了整段關係。吵架是一種密集的溝通,它是在提醒你,某件事對你很重要。這本書講的是,如何利用一次次的吵架,認清你自己,也認清你的伴侶。Q:為什麼想要寫這本書?朱迪斯:很多婚姻諮詢師會建議你不要吵架,要小心處理關係,或教你如何改造對方。但我們認為這不對,他們只是在解決表面衝突而已。
  • 8大總結告訴你如何用英語表達觀點!
    其實不管我們在日常的英語寫作英語演講還是英語口語中經常都需要表達各種觀點,那麼我們怎麼讓自己表達觀點的時候看起來更加的專業有條理呢?今天就來給大家分類整理一些表達觀點的用法,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01. 表達個人觀點1) In my opinion...
  • 寫作文如何增強材料與觀點的邏輯聯繫性?
    都需要有層次、有邏輯、有順序的表達論點和論點之間的關係,支持論點的論據,以及論據之間的關聯。以及論點本身。邏輯聯繫性有內在聯繫和外在聯繫,有線性聯繫和非線性聯繫,就如同曼德拉效應一樣,同一記憶系統裡面有兩個子系統,子系統的一個負責學習,一個負責存儲。
  • 越吵架越恩愛?他們可能懂得運用波特定理
    當然,這句話不能一概而論, 但不得不承認,生活中很多親子或情侶關係, 的確越吵架越恩愛,越吵架越是離不開彼此, 不但感情沒吵散,反而讓彼此的親密度增加了不少。 為什麼會這樣?
  • 人類文明目前是多少級?想要達到一級文明,需要什麼條件?
    在這個等級劃分的方法中,主要講文明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級文明能夠利用行星資源,並掌控行星的變化,能夠控制行星上的一切;第二級文明是恆星級,也就是能夠完全掌握控制恆星的技術,可以隨意的進行星際旅行;第三級文明上升為星河文明,能夠使用整個星河系的恆星能量。在這些劃分中,主要看的就是科技的先進程度,如果科技達到了相應技術,那麼久能夠算做那個等級。
  • 文章論據妙找尋,尋得過後巧運用,這些例子來幫你
    眾所周知,近年來申論文章立意趨於顯性化,因此,文章立意並不難,難在文章論證部分如何出彩。而恰恰這一點,打中了大部分同學的「七寸」。中公網校從文章論據找尋的方法以及論據加工的技巧兩方面給予各位考生一些思路,希望能夠藥到病除,突破申論大作文的天花板。
  • 中國天眼開啟地外文明搜索,需要牢記黑暗叢林法則!
    中國天眼正式開啟地外文明探索中國天文學界其實一直處於一個落後的狀態,所以對於探索宇宙文明還是剛起步的一個狀態,作為一個中國人看到國家對於科技不斷的提升,對於探索科學行業大量的投入是值得欣慰的,不過誇讚倒不是今天的主題。
  • 科學幻想:人類距離一級文明還需要多少年?
    根據一個文明所能夠利用的能量級別,卡爾舍夫等級將宇宙中的文明分成三個等級:I型、II型和III型。第二階文明,是蟲洞文明,可以讓宇宙飛船饒過相對論效應,通過技術手段,比如蟲洞,空間拖拽技術達到超光速,只有這樣才可能徵服銀河系,第三階文明,高維空間文明,這種文明屬於科學技術的神級階段,已經可以穿越時空。
  • 一個男人有多愛你,不需要費力去證明,「吵架」就是最好的試金石
    而吵架,最能體驗一個人對你的心意,吵架就是你們感情的試金石。一個人陷入了一個情緒當中,他還能克制自己,不對你發脾氣,對你的態度還是真誠的,這就足以說明一個人對你的心意。看一個人有多愛你,從來都是看好的時候對你有多好,而是看壞的時候對你有多壞。一個能夠為了你克制自己情緒的男人,他一定很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