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炭由單一的燃料向燃料與原料並重轉變取得新進展

2021-01-09 中國電力報

「我國煤炭由單一的燃料向燃料與原料並重轉變取得新進展。」近日,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2018煤炭行業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2018年,煤制油、煤制烯烴、煤制氣、煤制乙二醇產能分別達到1138萬噸/年、1112萬噸/年、51億立方米/年、363萬噸/年。煤炭行業轉型升級不斷取得新的進展,部分大型煤炭企業非煤產業比重超過60%。

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初具規模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動煤炭行業轉型升級,拓展煤炭應用領域和空間。《報告》指出,我國煤炭上下遊產業融合發展,煤電、煤焦、煤化、煤鋼一體化發展趨勢明顯;新技術、新模式推動了新能源、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礦區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多元產業的協調發展;煤炭由單一的燃料向燃料與原料並重轉變取得新進展。

「十一五」「十二五」期間,在國際原油價格高企的背景下,國家先後啟動建設了一批現代煤化工示範項目,成功運行了煤制油、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等示範工程,技術進步和產業化均走在了世界前列。「十三五」期間,隨著示範項目持續推進建設,我國煤炭深加工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此外,全球一次能源需求逐步放緩,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增強,煤炭市場的不確定性增加,社會公眾對環境風險的認知和防範意識增強等因素倒逼我國煤炭行業轉型升級。

做實做強煤炭企業主幹產業

我國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首要目標是實現煤炭清潔高效低碳集約化利用。中國能源研究會高級研究員牛克洪認為,煤炭產業步入轉型升級發展時期,主要有 「優化、融合、升級、變型」四個特徵。

所謂「優化」,主要從三方面入手優化。一是國家層面布局優化。例如控制東部、穩定中部、發展西部等政策調整。二是煤炭企業自身產業結構優化,突出主業,主業要做強、做優、做大,次主業要適度發展,新興產業適度建設。三是按照區域協同進行優化。

「融合」即按照園區化、清潔循環發展和經濟融合、產業融合的要求,呈現縱向融合、橫向融合和交合向融合的三大趨向。煤炭產業的縱向融合具有深化、細化、轉化、淨化和升級的特徵。深化——煤炭調配、洗選深加工;細化——根據用戶要求細分產品;轉化——向氣、向電、向油、向化工等轉化;淨化——循環經濟方式,實現高碳產業低碳發展;升級——提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適應度,滿足用戶需要。

「升級」則是從三個方面著力推進。一是通過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實現產業升級。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和提高運營的質量與效益,實現由粗放式投資型向效益型轉變。二是通過轉變煤炭用途實現產業升級。著眼擴大煤炭需求,一方面培育和擴展國內外市場需求,通過創新營銷模式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調整與轉變煤炭用途,實現由燃料為主向燃料與原料並重方面轉變。三是通過優化業務板塊結構實現產業升級。加強企業內部業務板塊結構優化調整,進行內部結構調整,剝離部分低效和無效業務板塊,將更多的人財物要素資源優先配備在能夠帶來效益和發展潛力的業務板塊上。

「變型」總的表現為四個趨向。由長變圓——由拉長煤基產業鏈向園區化、集中化、專業化和循環利用轉變;由單一變綜合——由煤炭單一產業企業向煤電、煤油、煤化、煤氣和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並重等綜合能源企業轉變;由高變低——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清潔能源、綠色能源轉變;由重變輕——由重資產企業向重資產企業與輕資產企業並舉發展轉變。

具體到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牛克洪提出,應按照規劃總要求,結合各煤炭企業的實際情況,著力從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管理創新三個方面進行優化升級,創造新的價值。「在『十三五』期間,煤炭企業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進有退,採取『瘦身』舉措。」牛克洪稱,煤炭企業在大力做實做強企業主幹產業板塊的同時,要超前調研並擇機向高新產業和市場容量大的新興產業板塊拓展,大力推動產業運營與資本運作融合,強化技術進步與變革創新的驅動力。(中電傳媒記者 於學華)

相關焦點

  • 煤炭「變形記」:從能源到原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全球口罩需求量急劇增長。為應對當前的形勢需要,近日,越來越多的煤炭企業開始生產口罩原料,加入了這場抗疫戰爭。煤炭企業成為生產防疫物資的「生力軍」,也讓業內意識到,在碳減排壓力之下,從資源能源化向原材料化利用轉變,將成為煤炭行業的大趨勢。
  •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研究進展及應用效益分析 李平,蔡鳴,陳正明,崔晉波(重慶市農業科學院,重慶401329)  摘要:闡述了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的國內外研究現狀,對當前生物質成型燃料技術工藝、設備研究進展和生物質固化成型燃料應用狀況進行了總結,並分析了我國生物質成型燃料應用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 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8月13日至14日,由農業部能源環保技術開發中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和瑞典國家技術研究所共同主辦的2009年生物質成型燃料設備與應用技術國際研討會在京召開。    據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楊雄年介紹,我國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技術和設備已取得突破,有效地解決了功率大、生產效率低、成型部件磨損嚴重和壽命短等問題,並實現了商業化,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 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元兇--中國數字科技館
    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加重了溫室效應。  自工業革命以來,儘管因化石燃料的使用,人類社會的生產力大大提高,但隨之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嚴重問題,也逐漸引起全世界各國的關注。  化石燃料又叫做礦物燃料、礦石燃料。
  • 政策東風下,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瓶頸與突破
    政策上新一輪的支持,旨在推動產業的更快發展,也是來面對技術上的進步和突破。目前,我國整個燃料電池產業面臨著各種設備、技術挑戰,正在不斷追趕。 上遊制氫結構有待優化 氫氣作為電池汽車的核心原料,其製取來源顯得尤為重要。
  • 「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將打破進口原料和工藝限制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中科院「變革性潔淨能源關鍵技術與示範」A類戰略先導專項重大科技任務「合成氣制混合醇聯產柴油萬噸/年級工業示範」取得關鍵進展。該項目的推廣實施,將為以高碳醇為原料的精細化工行業提供廉價而充足的原料來源。
  • 青島能源所在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等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傳感器團隊負責人、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劉愛驊等在基於木糖脫氫酶表面展示體系的微生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生物燃料電池是指以微生物或酶為催化劑,將生物燃料中的化學能直接轉化為電能。
  • 生物質預處理製成型燃料研究進展
    生物質固化成型技術可將形狀不規則、鬆散的生物質壓縮為形狀規則、高密度的成型燃料,使生物質從低品位能源上升為中上等品位能源[3-5]。生物質成型燃料熱效率高、燃燒性能好,是替代煤炭的理想燃料,廣泛用於農村家庭炊事、取暖用能[6]。
  • 化石燃料燃燒常識
    在燃燒過程中,化石燃料中的碳轉變為二氧化碳進入大氣,使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增大。而二氧化碳作為一種溫室氣體具有吸熱和隔熱的功能。它在大氣中增多的結果是形成一種無形的玻璃罩,使太陽輻射到地球上的熱量無法向外層空間發散,其結果是地球表面變熱起來,加重了溫室效應。
  •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取得進展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程謨傑研究員帶領中高溫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研究團隊和美國密蘇裡大學堪薩斯城分校陳曉波助理教授在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合作研究中取得進展
  • 本月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原料及...
    本月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等行業兩個價格指數均位於60.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指導僅供參考,不作為交易依據
  • 中科院長春應化所摺紙生物燃料電池取得新進展
    近日,英國皇家化學會Chemistry World以「Soft drinks power origami cell」為題報導了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電分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董紹俊課題組關於生物燃料電池研究的新進展。 生物燃料電池是一種酶替代貴金屬催化劑的能量裝置。
  • 武陵源【高能聚合油】無醇燃料和植物油是一個東西嗎
    無醇燃料中是不以醇類作為原材料,不以甲醇,乙醇,乙二醇等為原料,在傳統燃料基礎上改變了其閃點,熱值,密度,粘度等,其釋放的熱量更高。●開啟城市道路保潔清洗模式,實現了道路保潔方式由清掃向清洗轉變,在城區主次幹道清洗作業實現全覆蓋的基礎上,積極向小街小巷延伸。城西區結合創城、創衛覆審工作。把「美麗夏都·清潔西寧」品牌建設作為城市管理轉型升級的先導工程。消除增量氣源的入網瓶頸,加強氣源間互供互保。
  • 航空生物燃料 綠色天空的必然選擇
    其性質與傳統石油基燃料相當,部分指標甚至優於傳統航空煤油,單獨或與化石航空煤油調合後可滿足航空器動力性能和安全要求,且無需製造商重新設計引擎或飛機,航空公司和機場也無需開發新的燃料運輸系統。航空生物燃料可直接用於航空渦輪發動機 ,但目前主要是作為調合組分以1%~50%的體積比例與傳統化石航空煤油調合後使用。
  • 專家建議:新能源汽車燃料可甲烷化
    南方日報訊(記者/向雨航)新能源可以說是今年高交會最引人關注的詞彙。在昨日舉行的「生物產業發展論壇」上,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圍繞「生物製造」進行研討,為我國生物製造產業的發展出謀劃策,低碳、減排、綠色和環保成為熱議話題。
  • 全日空將研發以二氧化碳為原料的飛機燃料
    日本航空巨頭全日空公司決定,將以工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碳為原料,致力於研發飛機所用燃料。  這項新燃料的研發工作由全日空、東芝、東洋工程、出光興產等公司聯手進行。屆時,將運用東芝和東洋工程兩家公司擁有的特殊技術,對工廠等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化學處理後,生產飛機所用燃料。
  • 豐田向國內供應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行業商業化進程加速
    此外國內的武漢理工新能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大連新源動力和三愛富都有均質膜的生產能力,武漢理工的產品還出口國外。目前全球燃料電池汽車銷量仍處於極低水平,截至2018年全球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累計銷售11149輛燃料電池汽車,中國累計銷售3447輛燃料電池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的銷售主要集中在北美和亞洲。全球範圍內的氫能-燃料電池產業進展主要包括整車端的燃料電池整車進展和加氫站建設進展等。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來源:環球網【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
  • 人工光合作用技術取得進展 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能變成燃料
    【環球網科技報導 記者 張陽】據外媒,8月24日消息,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現人工光合作用技術上取得了重要進展,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獨立設備,可以模仿植物將陽光轉化為能量的過程,該設備通過「活頁照片」的技術將陽光、二氧化碳和水轉化為氧氣和甲酸, 而不需要任何額外的組件或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