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文人相輕,相較於娛樂圈的糜爛和醜事不斷,文人的圈子這幾年似乎寂寂無聲,沒了早些年韓寒撕逼現代詩人,也沒了李敖罵遍圈子無敵手,文學的發展都在迷茫中踽踽前行,連火花的碰撞都越來越少,著名詩人食指和餘秀華的爭論雖然並不文雅,卻對外人了解現代詩人的現狀有很大的意義。
餘秀華對整個現代詩歌的圈子是有貢獻的,她的詩集《搖搖晃晃的人間》成為90年代以來唯唯一一個銷量超過10萬冊的詩歌作品,對現代人再一次掀起對詩歌的興趣和創作是有積極意義的,雖然食指指責她的詩歌不關心國家大事和人民疾苦,這是不客觀的,更多人和食指一樣關心的是餘秀華身上的標籤,農民和殘疾人。
文學在那些著名的作家或者詩人身上已經升華到高雅的存在,他們追求在創作過程中摒棄庸俗的事情,因為他們也是從底層一步步走上來的,總想著撕掉早先窮苦不堪時的標籤,他們想著建立護城河,不是誰都能和他們談創作,他們會以社會地位來看待和衡量一個人的才華和價值,而不是看這個人的作品。
我曾經參加過一個現代著名書畫家的研討會,當時以為上層圈子會有多麼高深的書畫藝術探討,聽完才知道,是大家一起抬轎子呢,俗稱拍馬屁,在場的人把那個書畫家的從小到大吹了一遍,說他多有藝術天賦,小時候尿尿都能畫出一幅山水圖,多麼單純大方等等,要多學習,多見面之類的客套話,總之,當你成了著名的某某某,交際和坐吃山空更可能是你未來的生活。
關於咖啡和大蒜,現代人給出的兩個標籤,是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的對立,喝咖啡的都是從吃大蒜過來的,吃完飯就罵廚子是典型的忘恩負義行為,而有些喝咖啡的之所以看不起吃大蒜的,是因為他們在那些底層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經的影子,曾經那個窮困不堪,一樣滿腹才華卻被人瞧不起的自己,隔一代人就能忘祖宗,別說已經脫離土地的那群著名詩人了。食指青少年時代和餘秀華一樣屬於底層人民,由於寫了著名的詩歌《相信未來》和《這是四點零八分的北京》得到大量傳頌而出名,這和餘秀華的出名作《穿過大半個中國去睡你》被刷屏一樣,只不過食指所在的時代的群眾和今天的網民物質上有了很大區別,人民喜歡的口味變了,而不能說餘秀華寫的就是垃圾,食指寫的就是偉大,時代變了,跟不上時代腳步的人會扯住所有的人說,人心不古,他們走不出自己曾經的輝煌,也不能面對自己已經無法掌控時代的脈搏。
詩歌來源於生活,是為廣大群眾服務的,詩歌不是物理科學,物理科學需要高深智商才能懂 ,如果詩歌也寫的像相對論一樣高深,那這樣的詩歌沒有存在的意義,中國人如果想說自己多牛逼總喜歡用對比別人很垃圾來襯託,關於食指對餘秀華做出的結論,大體上是不對的,鄙視鏈的產生是由於被人捧習慣了,總想以自我為中心去要求別人,可是中國太大,臥虎藏龍,老人也要保持自知之明,咖啡雖然不是酒,喝多了也容易讓人失去自我。
身為晚輩,尊重老人是傳統,身為長者,年齡應該和德行一樣與日俱增,排除異己是政治上的手段,用在文學詩歌的圈子,並不合適,江山代有人才出,曾經時代的弄潮兒應該順應潮流,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代言人,強行加戲,上帝這個導演會扣你工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