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疫情初期囤購了大量麵粉和大米等食物,你就會發現其中可能已經含有了「額外的蛋白質」。
儲存的食物時間越長,象鼻蟲和飛蛾就會越多,但是昆州學家與食品科學家Skye Blackburn 說,其實你根本用擔心,因為你早已經吃過它們。
Blackburn女士是澳大利亞第一個養殖可食用昆州的農民,經營著一家可食用昆州商店。她說,「目前我們每周大約吃一茶匙的昆蟲。」
「而且,如果你是吃純素,或者以蔬菜或有機飲食為主,這個量會更高。」
「你大量食用的蔬菜和穀物,通常都是昆蟲棲身之所。」
澳大利亞紐西蘭食品標準(FSANZ)規定了允許食物中所含有的昆蟲比例。
Blackburn女士說,他們使用的規則與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允許使用的配額類似,後者出版了一本關於「food defect levels」的手冊。
她說:「每100克麵粉中,一般最多允許含有大約150個昆蟲碎片。」
「而食用的橙汁,最多可帶有5個蒼蠅卵。」
Blackburn女士說,FDA食品指南建議,如果果汁中含有「一到兩個條蛆蟲」就達到了「可以採取行動」的標準。
「這些昆蟲無處不在,只不過被搗碎了,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它們就在那裡。」
至於許多人都愛吃的巧克力,美國FDA對巧克力中的昆蟲含量為:檢測6塊巧克力(每塊100克),昆蟲碎片的平均數量不能超過60個,單塊巧克力不超過90個。
她說:「蟲子對人體有好處,它們還有豐富的蛋白質、大量的鈣、鐵、B12和胺基酸。」
「通常純素食主義者可能會因為缺少B12而需要額外補充劑,但其實他們可以吃一些提高免疫力和能量的可食用昆蟲。」
聯合國糧農組織鼓勵人們吃昆蟲,該組織發布的《可食用昆蟲:食物和飼料保障的未來前景》報告指出,全世界可供人類食用的昆蟲超過1900種,世界上至少20億人的傳統食物中包含昆蟲。
許多昆蟲富含優質蛋白質、多種維生素、纖維和礦物質,可以作為人類食物的主要來源,有助於緩解當前全球糧食和飼料短缺問題。
比如芬蘭知名食品公司Fazer,早在2017年就推出了昆蟲麵包,它將冷凍過的蟋蟀磨成粉末,和小麥等其他成分混在一起,製成麵粉,每條麵包大約要用70隻蟋蟀。售價是普通麵包的1倍。
如果你正準備對這20億人嗤之以鼻,其實你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每年平均也會吃掉500g的昆蟲。
Blackburn女士,由於儲存食物,而在儲藏室發現更多的蟲子是很正常的。
「我們注意到目前人們專門飼養飛蛾和甲蟲的數量大幅增加。」
但,她也對那些不希望食物裡出現昆蟲的父母們提供了以下建議:
通常情況下,如果你發現一袋大米或者麵粉裡面含有很多昆蟲,那麼你就可能會把它們扔掉,其實可以把它分裝在其他小袋子裡放在冰箱裡冷凍2到3天,這樣就可以凍死蟲卵,避免大肆繁殖。
當你把袋子從冰箱裡拿出來的時候,擦乾淨整個廚櫃,並把袋子放進密封的容器裡。
幹的月桂葉也可以幫助防止蟲子出現
你也可以在買了麵粉和大米後把它們放在冰箱裡,這樣就可以在蟲子擴散到食品裡之前殺死它們。
Blackburn女士說,不管怎麼樣,你都會在某個地方以某種形式吃了這些蟲子。
她補充說,被汙染的袋子底部發現的「黑色小塊」通常可能是象鼻蟲或者蛾子的糞便。
歡迎留言或者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私立小姐姐或者公校小姐姐,拉你進入澳洲小學討論群,和「澳洲留學生家長群」和家長們一起討論交流。
你也可以添加公立小姐姐或者私立小姐姐,拉你入其他群,一起和家長們交流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