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 大腦掃描信號可識別人體疼痛感

2020-11-30 網易手機

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國外研究人員發現,醫療人員只要通過觀察患者的大腦掃描信號就能辨別出其身體所感受到的疼痛感。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文章指出,研究人員對114名人員進行了跟蹤調查。在掃描過程中,這些被測者被暴露在不同熱量溫度下,然後要求他們說出疼痛的級別(1到9)。

之後,研究人員對照了他們的大腦掃描圖,並發現了他們所描述的跟圖中所給出的反應相一致。

研究人員通過終止信號,讓被測者分辨出哪些部位只是感覺到熱,哪些部分是真正得產生了疼痛感。第一次試驗的成功率高達94%,第二次試驗則出現一定的下降,為93%。而當給被測者服用止痛片之後,信號強度則會開始減弱,在這種情況下,試驗的成功率85%。

這次的發現將可以幫助醫護人員獲知無法通過言語或者肢體表達疼痛感的病患。

本文來源:cnbeta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相關焦點

  • 哥大新研究:運動可使大腦老化推遲 4 年!磁共振成像是如何掃描大腦...
    基於此,我們通過掃描大腦來測量其容量。近日,一項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研究顯示,相比不常運動的老人,經常進行散步、遊泳或跳舞等運動的老年人大腦萎縮程度更低,大腦老化時間相對晚 4 年。
  • 揭秘未來生物識別:高科技大腦與心跳密碼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們正在研製一種高科技的識別裝置,可甄別出每個人的腦電波和心跳特有的頻率,並將其開發成先進的密碼。傳統意義上的計算機指紋掃描儀、面部識別技術或者視網膜掃描設備在腦電波密碼識別技術目前顯得相形見絀。
  • 大腦掃描器可閱讀人類夢境 看到動態夢境內容
    這項研究發現證實了使用近期的「複製技術」可建立人們夢境圖像,迄今為止,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科學家僅重建了兩個夢境內容。科學家預測我們不久便能使用計算機「看到」自己的夢境內容,甚至人們還能將昨天的夢境複製出來進行觀看。
  • 研究發現:當「頓悟」時,大腦可觸發如性高潮似的「腦高潮」快感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Drexel University)最近的一項神經影像研究發現,具有較高「獎勵敏感性」級的人的大腦獎勵系統顯示,當一個人具有創造性的洞察認知時,即一個人在「頓悟」或突然「醒悟」時,就會爆發「伽馬波」腦電活動。該腦電活動的信號類似於由性高潮、美味或嗎啡之類所引起的愉悅感體驗。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腦神經圖像》雜誌上。
  • 狗狗的大腦無法識別人類面孔?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狗狗無法識別人類面孔,因為在它們的大腦中沒有用來區分人類後腦或前腦的區域。匈牙利羅蘭大學和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共同開展了這項試驗,對20隻狗進行了磁共振功能成像掃描,這兩所大學是極少數能夠在狗狗清醒和不受約束的情況下掃描其大腦的研究機構。
  • 大腦如何判斷危險信號?研究發現防禦反應的「簡單」策略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供圖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產生快速且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 Biology。
  • 科學家通過腦部掃描算法可識別有自殺念頭的人
    據外媒介紹,科學家已經可以通過計算機的腦部掃描算法來確定那些有自殺念頭的人,雖然目前該技術的應用面還不夠大,但是未來繼續發展的話或許以後能夠用於診斷心理健康狀況。  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雜誌發表的文章中表示他們觀察了兩組成年人的大腦活動,其中有自殺念頭的人會想起不幸,而沒有自殺念頭的人會想到讚美等詞語
  • 人體大腦信號被全面破譯,美軍以後不說話也能作戰
    據美國C4ISR網站報導,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主導的一項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研究人員使用複雜的算法,對人體大腦信號成功進行了全面破譯。在藉助一些AI設備的前提下,未來美軍士兵有望通過腦電波進行無聲交流。按照陸軍研究實驗室認知神經學研究員約翰·圖雷揚的介紹,這個「腦電波」研究項目的核心目的,就是對腦信號進行「測量」和「解釋」。
  • 科學家發現大腦判斷危險信號策略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王納)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產生快速且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於BMC Biology期刊。
  • PET掃描大腦可幫助判斷植物人甦醒機率
    英國醫學期刊《柳葉刀》網站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通過正電子放射斷層成像技術(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來掃描大腦,可以幫助判斷重度腦損傷患者恢復意識的機率,有望用來預測「植物人」
  • 2019年十項重要的大腦研究:腦脊液可清除有毒蛋白質
    一項研究發現,9名探險人員在空曠的南極洲呆了一年多之後,他們的大腦體積縮小了。研究人員比較了探險者在前往南極大陸之前和回家後的大腦掃描結果,發現在探險者返回後,其大腦的海馬體等部分區域的體積變小了。海馬體是大腦中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區域。這項研究發表在12月初。
  • 大腦掃描可解碼夢中所見
    據《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一個來自日本京都ATR計算神經科學實驗室的研究小組在不久前召開的紐奧良神經科學協會年會上報告稱,他們通過分析志願者睡眠中的腦電活動,能預測出夢的某些特徵。 他們對3名志願者做夢的情況進行了研究,利用功能神經成像技術在睡眠時掃描他們的大腦,用腦電圖(EEG)記錄下他們的腦電活動。
  • 科學家通過MRI掃描繪製出複雜的烏賊大腦神經連接圖
    據外媒報導,由昆士蘭大學的Wen-Sung Chung和Justin Marshall領導的研究團隊通過利用MRI掃描檢查了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的大腦繪製出了一幅新的神經連接圖以此來幫助人們更好地去理解它們的行為。
  • 美軍正在資助通過大腦信號進行無聲交流的研究
    美國陸軍正在投入數百萬美元的研究經費,讓未來士兵們可以只通過腦電波進行交流。目前這項研究已經取得了第一個突破。美國陸軍研究辦公室已經為該項目在未來5年內投入了625萬美元的資金。該項目研究人員由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杜克大學和紐約大學,還有幾位來自英國的研究人員。該研究已經成功地將影響行動或行為的大腦信號與其他大腦信號分開。通過使用一種算法和複雜的數學模型,該團隊可以識別出哪些大腦信號與行為有關,並將它們從那些被歸類為無關的信號中移除。
  • 大腦如何判斷危險信號 科學家發現「警戒範圍」
    在複雜多變的自然環境中,大腦如何快速、簡潔、精準地判斷天敵信號,並第一時間產生合適的防禦反應,是物種得以生存與繁衍的重要前提,也是科學家長期致力於破解的謎題。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王立平團隊近日在「動物大腦快速防禦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方面有了最新發現,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BMC生物學》(BMC Biology)。該研究揭示了小鼠的大腦在處理視覺線索時,存在一個用於檢測天敵的「警戒範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速識別危險信號,並誘發防禦反應。
  • 智能MRI掃描,識別兒童高危神經母細胞瘤又快又準
    日前,一項由英國癌症兒童基金會、英國癌症研究基金會和Rosetrees基金會資助的研究結果表明:一種用於心臟病患者的智能核磁共振(MRI)技術,可幫助識別高侵襲性的兒童癌症,並可對靶向治療的效果提供早期預測。
  • 掃描儀用圖片揭示人的同情心在大腦的動作過程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英國科學家近日利用高科技掃描器—一種名叫「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機器,為人類的大腦在活動時進行掃描並拍攝相關圖像。從掃描器中不僅能夠看到大腦與皮和骨的清晰圖像,甚至觀察到了人類的同情心等心理活動中大腦的運作過程。
  • 高精度人體大腦三維圖問世
    解剖大腦,然後用數位化重新構建人類大腦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在最近的幾十年裡,神經系統科學家的興趣已經從經典解剖轉移到生理學的研究上來了。阿穆茲說,只有少數實驗室有專業技術和工具,可以用掃描和數位化的方法製作細如髮絲的、在細胞水平上顯示細部的大腦切片組織。粗糙的厚片意味著相對於真實的組織來說,缺少細節並存在更多的空白。
  • 浙江傳來大消息,中國第一例人體大腦「智能腦機手術」成功完成!
    就在剛剛,浙江大學突然宣布:成功完成中國第一例人體大腦「智能腦機手術」!72歲四肢癱瘓多年的患者張老爺子,通過手術後已經可以通過意念來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比如喝可樂,吃油條!是不是不敢相信?原本只存在科幻電影裡的場景,竟然在現實中上演!
  • 最新醫學成像技術 揭示出奇妙的人體構造(組圖)
    1.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腦圖像  一種描述大腦結構的新方法被稱為彌散張量成像(DTI)。這張圖便是醫療人員在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時,利用彌散張量成像技術製作出來的。在質子重新排列過程中,電腦會收集它們的信號,並加工成圖像。富含水的組織會發出更強烈的信號,在生成的圖像中看上去更亮,而骨骼相對較暗。這項技術用在此處是來描述大腦和頸部動脈的。在注射了用於對比的成像劑以後,放射線專家重複掃描,這時,成像劑在血管中移動,使他們可以看清楚造成中風、腦動脈瘤和各種外傷的堵塞物。  核磁共振成像技術還經常用在神經成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