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斃了!鍬甲也能單性生殖!大家一起來認識下這位牛蟲

2020-12-03 羅氏蟲社

前言:單性生殖在昆蟲界並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不少昆蟲有此類習性,但在鍬甲中卻非常罕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可單性生殖的鍬甲-澳洲鋸鍬(託雷斯鋸鍬)。

澳洲鋸鍬

澳洲鋸鍬概況

概況:澳洲鋸鍬(Prosopocoilus torresensis)是目前已經確認(Bekuwa10號)可以單性生殖的鍬甲品種,主要分布於澳洲的託雷斯海峽群島,以及澳大利亞昆士蘭和北領地地區。屬於小型鋸鍬,Bekuwa的飼育記錄為42.3mm。

註:種名「torresensis」源於產地託雷斯群島(Trres Straits),日本這邊直接使用音譯稱其為「託雷斯鋸鍬」,本文沿用臺灣蟲友們的中文俗稱「澳洲鋸鍬」。

亞種:澳洲鋸鍬和野牛鋸鍬屬於近緣種,因此兩者大顎有相似之處。目前總計有三個亞種,原名亞種、昆士蘭亞種、北領地亞種。

澳洲鋸鍬原名亞種(P.torresensis):主要分布於託雷斯海峽群島。

澳洲鋸鍬昆士蘭亞種(P.torresensis flavoguttatus):分布於昆士蘭地區,頭部較大,跗節較短,被確認具有單性生殖特點。

澳洲鋸鍬北領地亞種(P.torresensi suzukii):分布澳洲北領地地區,頭部較小,前胸背板和鞘翅邊緣為黃褐色。

飼育:澳洲鋸鍬繁殖較為簡單,發酵木屑+軟產卵木即可,相對來說,較容易爆產,母蟲有時連小木塊都不會放過。當然,也看直接將未配母蟲下產。幼蟲飼育也可以下菌瓶,幼蟲期6~8個月左右。

澳洲鋸鍬幼蟲

澳洲鋸鍬亞種一覽

澳洲鋸鍬原名亞種(P.torresensis)

主要分布於託雷斯海峽群島,雄蟲大顎短而細,有一定的彎曲幅度,大顎中央無內齒;頭部較大,前胸前半部寬闊,左右兩側邊緣各有黃褐色斑紋;鞘翅尾部有褐色斑紋(國內俗稱尾燈)。雌蟲鞘翅黑色具有較強的光澤。

澳洲鋸鍬原名亞種

澳洲鋸鍬昆士蘭亞種(P.torresensis flavoguttatus)

昆士蘭亞種分布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地區,雄蟲體長28~42.3mm,雌蟲18~27mm,根據日本專業雜誌Bekuwa的記載,確認其擁有獨特的單性繁殖能力,該種是當前流通率最高的澳洲鋸鍬。

昆士蘭亞種雄蟲大顎基部有突出的大內齒,頭部較大,鞘翅末端有U字型黃褐色條紋,六足跗節較短;雌蟲鞘翅有微弱的隆起。

澳洲鋸鍬昆士蘭亞種雄蟲
澳洲鋸鍬昆士蘭亞種雌蟲

澳洲鋸鍬北領地亞種(P.torresensi suzukii)

北領地亞種分布於澳大利亞大陸中北部北領地地區,2010年認定的新亞種,該種類似野牛鋸鍬小型個體。相比其他亞種,北領地亞種頭部更小,前胸背板和鞘翅兩側邊緣有明顯的紅褐色條紋。

澳洲鋸鍬北領地亞種雄蟲

後記:澳洲鋸鍬在日本較為流通,我國臺灣早前也有流通,至於國內幾乎沒有。據日本方面的傳言,還有個鍬甲品種也具有單性生殖的特點,但並未找到明確資料,如後續有發現,屆時再介紹給大家。

以上如有錯誤之處還望各位蟲友指正,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

End

相關焦點

  • Bekuwa2020年度鍬甲飼育紀錄出爐 巴拉望巨扁鍬達到115.3mm
    前言:11月日本專業昆蟲期刊雜誌むし社放出了Bekuwa2020年度的鍬甲飼育紀錄,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20年10月。由於今年初的時候我們已經完整翻譯過各屬的詳細飼育紀錄,因此本文暫不做全面翻譯,僅挑各屬在2020年取得突破的新飼育紀錄。
  • 瀕臨滅絕的鋸鰩可在野外環境下進行單性生殖
    目前,研究人員對野生鋸鰩進行DNA指紋分析,結果顯示3%是單性生殖,這是首次證實野生環境中脊椎動物存在單性生殖現象。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瀕危滅絕的雌性鋸鰩能夠在野生環境中實現孤雌生殖。  這項研究標誌著首次在正常野生性繁殖脊椎動物群體中發現「單性生殖」後代,之前有證據表明,脊椎動物有時通過「單性生殖」繁殖後代,這種現象主要來自隔絕的飼養動物,例如:鳥類、爬行動物和鯊魚。
  •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在動物界中也有很多物種面臨著找不到異性,甚至是不存在異性的窘境。但是無論如何, 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啊,怎麼辦呢? 於是它們另闢蹊徑, 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都有哪些常見的動物   原標題:生孩子不需要「男人」! 哪些動物可以單性生殖?
  • 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圖中是條紋斑竹鯊,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水族館餵養的條紋斑竹鯊出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現象。  (神秘的地球報導)據騰訊科學(悠悠/編譯):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雌性鯊魚周圍沒有雄性進行交配時,它們會使用自己的看家本領――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又稱為孤雌生殖,之前科學家認為這將進入一個進化死胡同,意味著單性生殖的後代無法生育。然而,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條紋斑竹鯊具有奇蹟生育能力,遠超出之前的預期,目前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 【科學快遞】沒有爸爸也可以生孩子:單性生殖的奧秘
    單性生殖一直存在儘管十分奇特,但這種情況並非獨一無二。自然界中,許多物種中都存在單性生殖現象,包括兩棲類、爬行類、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甚至是鳥類。科莫多巨蜥也會進行單性生殖比如在19世紀初,火雞中就出現了類似現象,它們能產下未受精的蛋,並成功孵出後代,而且這些孵出來的火雞雛鳥都是雄性的,發育也正常,並能進行下一代的繁殖。
  • 盤點那些單性生殖的動物【熱點關注】
    在繁殖過程中,受精成功的水母會產下幼體,這個過程屬於兩性生殖。水母的幼體離開母體後會沉入海底,然後變成像樹枝一樣的水螅體,之後水螅體上像樹枝伸出的部分又分裂形成新的幼體,幼體經過發育成為成熟的水母,這個 過程屬於單性生殖。由於水螅體會像發芽一樣產生新的個體,因此其單性生殖的過程又被稱為出芽生殖。水母採用了兩性生殖和單性生殖交替的生殖方式,以水螅體「斷手斷腳」的方法增加後代的數量。
  • 科學家首次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圖中是條紋斑竹鯊,科學家最新研究顯示,美國水族館餵養的條紋斑竹鯊出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現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當雌性鯊魚周圍沒有雄性進行交配時,它們會使用自己的看家本領——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又稱為孤雌生殖,之前科學家認為這將進入一個進化死胡同,意味著單性生殖的後代無法生育。然而,科學家最新一項研究顯示,條紋斑竹鯊具有奇蹟生育能力,遠超出之前的預期,目前首次發現第二代單性生殖的條紋斑竹鯊。
  • 科學家最新發現單性生殖動物:誰說沒爹不生娃
    對西方世界而言,剛剛過去的新年是一個充斥著閃爍的霓虹燈、亮麗的包裝紙,以及處女生殖的世界。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年復一年,遍及全球的數以億計的基督徒都在為聖母瑪利亞生下耶穌的壯舉而慶祝。但是,對許多動物來說,單性生殖並不是什麼奇蹟。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越來越多的能夠在沒有異性的幫助下完成繁殖任務的動物。
  • 澳水族館雌性鯊魚單性生殖讓人驚愕
    「今年Leonie產出的41個卵中,有3顆卵孵出,」水族館管理人蘿拉說,「這就叫做無配子生殖,因為這些卵並沒有獲雄性受精。」這三條小鯊魚都是雌性的,分別叫做Cleo,CC和Gemini。 單性生殖意味著母體只能產生雌性,因為她只能傳遞自己的基因。這些鯊魚寶寶不只是複製了母體,它們的基因已經重組了。無配子生殖也叫單性生殖,在豹紋鯊身上有先例,但是很罕見。
  • 人類的單性繁殖能實現嗎?
    中國有學者以基因剪輯技術,成功使兩隻同性老鼠誕下健康的小老鼠,證明哺乳動物都有可能「單性生殖」。「單性生殖」在自然界其實一直存在,例如個別品種如蜥蜴、鯊魚和蜜蜂等,它們卵子就算沒有受精,仍然可以誕下新生命。但是對於比較高等的哺乳動物,大自然始終要求兩性結合。究竟是什麼因素決定哺乳類必須雙性繁殖的呢?這些因素又是否可以被人為推翻呢?
  • 從來沒接觸過異性的處女蛇突然生了一堆娃...單性生殖也太牛掰了-.-!
    也就是所謂的「處女生殖」。更正式的叫法:單性生殖。這在植物和昆蟲中比較普遍。不過,在某些蜥蜴,鳥類,蛇類中也有發現過。大多發生在那些很長時間都見不到異性的雌性動物身上。難不成Anna這次也是「處女生殖」?工作人員把它和小蛇的組織樣本送去進行DNA檢測。幾周後,結果出來了。果然!
  • 動物界的大光棍 盤點那些找不到伴單性生殖的動物_遊俠網 Ali213.net
    但是無論如何,動物們也要努力完成生育下一代的偉大使命,於是它們另闢蹊徑,開創了單性生殖的另類繁殖方式。  草履蟲  草履蟲是我們最熟悉的原生動物,因為它們作為最原始最低等的動物出現在中學的生物課本上。草履蟲屬於單細胞生物,顧名思義,它身上只有一個細胞,體長只有180 ~280微米,人類的肉眼根本看不到它們。
  • 海綿寶寶中最可怕的5種生物,牛蟲只能排第二,看到榜首萌壞了
    說起海綿寶寶,這一部動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海綿寶寶中可是有很多非常有意思的情節呢,大家還記得海綿寶寶中最可怕的幾種生物嗎?我們一起來盤點一下吧。第4個就是阿拉斯加牛蟲了,這個牛蟲可以說是海綿寶寶中個頭最大的一個生物了,光是一條舌頭都可以吊打珊迪和海綿寶寶了,而且僅靠一個頭就把比奇堡給砸毀了呢,這麼大的蟲真的是很少見啊。最後一個就是痞老闆的寵物了,痞老闆的寵物叫做點點,個頭比痞老闆還要小呢,但是卻非常的可愛,不過別看他這麼小,真正的實力可是很強悍的呢。
  • 在日本2隻母鼠誕下小鼠!是否意味著,未來2個女人也能生育?
    導語:在日本2隻母鼠誕下小鼠,是否意味著,未來2個女人也能生育?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無性繁殖!對於哺乳動物來說,更多的是進行兩性繁殖,這在地球上絕大部分的生物皆是如此,兩性配對,卵子與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從孕育到誕生,從而產生新的個體,但是也有很多的原始動物,他們卻可以進行單性生殖
  • 最新發現的四種孤雌生殖動物:雌竹節蟲獨自產子
    月22日消息,就我們所知,孤雌生殖現象又稱單性生殖,簡單來說就是動物完全不需要雄性個體,單獨的雌性就可以進行繁殖。2012年,美國塔爾薩大學研究人員沃倫-布斯發現,有兩窩野生蝮蛇也是通過孤雌繁殖產下。這一發現改變了之前人們的認識。這是人類首次發現並記載野生蛇的孤雌繁殖事件。
  • 海綿寶寶中的神級怪物,本以為牛蟲最可怕,卻被最萌的它打臉
    說起海綿寶寶,這一部動畫可是非常不錯的,在海綿寶寶中有著各種各樣奇奇怪怪的生物,神級的怪物也有很多呢,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海綿寶寶中的那些神級怪物吧,大家還記得幾個呢?第1個就是阿拉斯加牛蟲了,這個牛蟲的個頭可是非常的大,一個腦袋都能砸掉一整個比奇堡了,不過最後這隻牛蟲卻被珊迪和海綿寶寶給制服了呢,不得不說珊迪這隻陸地松鼠還是非常厲害的,連牛蟲都能制服。
  • 蟲季一睹天目山鍬甲風採下篇 深山屬鍬甲
    前言:前兩期我們已經介紹了天目山上的鋸鍬屬、小刀鍬屬、大鍬屬等鍬甲品種,今天我們則來最後一篇,主要是聊聊深山鍬品種。天目山的深山屬鍬甲不多,主要就是幸運深山鍬和帕瑞深山鍬(就是大家俗稱的派瑞深山),這兩個品種在爆發季很容易見到,樹上路上都可能見到它們的身影,燈誘則更不用說。
  • 人類的終極生殖方式:孤雌生殖?
    那麼這種單性生殖的生殖方式有沒有在人的身上真正出現過呢? 單性生殖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生殖方式(目前的單性生殖指的是孤雌生殖)。在低等的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和低等脊椎動物中孤雌生殖是很常見的一種生理現象。像蚜蟲、竹節蟲、薊馬,還有大家所熟知的蜜蜂(只有蜂后能生殖),甚至科莫多龍(ZW 型染色體)也出現過孤雌生殖的現象。 那麼,人有沒有出現過孤雌生殖的現象?
  • 日本研究發現蟑螂單性繁殖的小秘密
    新華社東京3月14日電(記者華義)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日本研究人員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3只以上雌蟑螂的話,就可以通過單性繁殖長期維持一個只有雌蟑螂的群體。   北海道大學日前發布了這一研究成果。
  • ​日本:蟑螂單性繁殖的小秘密被發現
    蟑螂繁殖能力強眾所周知,可你知道嗎,蟑螂竟能從兩性繁殖切換到單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