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 ResearchGate 自動追蹤最新科研成果

2021-01-10 丁香園

每天動不動就掃微信、刷微博、逛各種朋友圈,看看訂閱的各公眾號有沒更新文章。洋氣的你,還可能翻牆瞅瞅 Facebook、Twitter,洞察天下大事。作為一名研究人員,無論層次高低大小,我們是不是應該多關注下學術社交?

有人說,我有關注各學術公眾號文章、閱讀博客更新,與周圍人研討交流。那可不可以主動追蹤最新科研成果呢?今天就使用了解一款不用翻牆的全球學術社交網站 ResearchGate,中文名「研究之門」,下面就簡稱「RG」。

RG 有來自 196 不同國家的超出 1 100 萬多學者加入,其中還包含 56 名諾貝爾獎得主。該網站旨在促進全球學術合作,為研究人員提供線上交流互動,你還可以在這裡查閱並索取/下載需要的文獻資料等。

加入 RG

打開網址 (點擊連結),進入 RG 主頁,單擊註冊:

依據個人身份,選擇確認:

可以選擇第一個:研究人員或學生(選其他三項也是大同小異,這都不是最關鍵的),填寫機構、單位,可以跳過,但最好還是填上,網站會為你推薦相同單位的用戶:

關鍵時候到了,需要你提供一個 edu 類型為主的單位郵箱,也就是學校/機構提供給你的郵箱:

在這裡,可能有不少人會說沒有機構或學校郵箱,那怎麼辦呢?

首先,還是建議先了解下你的單位/學校能不能註冊郵箱,可以的話,最好註冊一個,這種比較官方正式的郵箱,以後很可能還會有其他用處。

如果確定沒有,就發動下人脈,找其他機構/學校的朋友借,如果能送你一個最好不過。只需借用一個未註冊於 RG 的單位郵箱即可。註冊時填寫該郵箱,讓朋友把激活郵件轉發給你。

RG 帳號註冊好後,可以修改綁定的郵箱,這樣也不會影響到朋友郵箱的使用,相當於臨時借用了下。

系統會根據你填寫的姓名,彈出未認領的作者姓名相同的文章,如果是你的文章,那麼「I am the author」,否則不要認領哦。

後續還會彈出一些類似其他社交網站的興趣方向選擇.....

暢遊 RG

(一)文獻的查閱下載

1. 比如這兩天的熱點:鄭院士的肝移植研究論文《Safety limitations of fatty liver transplantation can be extended to 40%: Experience of a single centre in China》,輸入檢索框得到:

2. 可以看到第一篇就是 Request full-text 表示不能直接下載原文,可以索取;而第二篇的 Download 則可直接下載。分別點開兩篇文章:

3. 左上角表示查閱量,單擊右上角的 Recommend 可以進行推薦,通過 RG 下載的文獻首頁都是都是如下樣式:

(二)了解大牛學者的詳細

1. 選擇上面文獻中的學者,進入他的學術主頁:

2. 在這裡,可以了解到該學者的各種學術相關信息,比如他發了 126 篇文章,被引用過 1 651 次,總的影響因子.....

其中的 RG 得分,是依據已發表文章、被引次數等計算而得,表示業界影響力,沒事無聊時,可以多比比幾個業內的大牛的 RG 得分。

3. 選擇 stats,還有該大牛更直觀的個人數據統計,包括不同時間段的引用次數、查閱次數....

有沒有覺得挺高級?哈哈。點擊 Follow 關注你領域內的大牛,他發布新文章時,你會收到郵件通知。

(三)主頁四大版塊

1. 主頁 HOME:可以看到系統為你推薦的內容,以及你所關注的大牛發布的各種動態。

2. 項目計劃 PROJECTS:涉及到各類項目基金、研究計劃,可發表相關內容,進行國際上的交流合作。

3. 問答 QUESTIONS:顧名思義,可以在這裡提出問題,也可以去解答力所能及的問題,是一個溝通探討交朋友、找合作夥伴的好地方。

4. 工作 JOBS:第一個想到和看到的就是博後那些事兒,儘量完善個人信息,會得到更多更對口的系統推薦。當然,也可以自己發布等待獵頭的召喚:

學術社交兩不誤,從 ResearchGATE 開始。


相關焦點

  • ResearchGate 科研社交網站
    Horst Fickenscher創辦,旨在推動全球範圍內的科學合作,方便用戶聯繫同行、了解研究動態、分享科研方法以及交流想法。自2008年5月上線以來,已經有 17,000,000 多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包括1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加入此共同體。ResearchGate針對科學家以及研究人員提供有利於科研的線上服務。全球的研究人員可免費註冊該網站,和各種領域的同仁分享研究結果或討論專業問題。除了個人中心、科學博客等功能以外,ResearchGate提供的應用程式隨時隨地可以分享文件、資料等。
  • ResearchGate介紹
    ResearchGate被稱為「面向科學家的Facebook」,很多科學家、研究員、技術人員、高校學生以及編輯都在ResearchGate上有自己的帳號,科研人員可以通過關注領域內的「大牛」及其學術網絡,獲取更多有用的信息,編輯也可以通過ResearchGate尋找潛在的審稿人。
  • 讓科學更美好的開源科學社區ResearchGate
    而他的免費公開科研成果的方式,被稱為「開源科學」。美國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Merton)總結的科學的理想為:共有主義、普遍主義、無私利性、獨創性和懷疑主義 。但從17世紀開始,科學界便擁有一套不成文的質檢系統,由同行評議、公開發表和反響反饋組成。而且對科研成果的質量評估上更多依賴數字,比如說發表文章的數量和被引用率。
  • 沒有教育郵箱如何正確註冊科研學術之門---ResearchGate
    我想著是如何帶著大家去找到大家所需要內容背後的東西-搜索技能或者說一個叫做搜商的東西。那個才是一切內容的源頭活水,那才是我們應該捕撈的「漁」。也是說那是一個科研類的大社區,大微博,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科研人都去了,你說你想去不?ResearchGate由病毒學專家Dr. Ijad Madisch(伊賈德·馬迪士)、Dr. Sren Hofmayer(索倫·豪夫邁爾)和信息學專家Horst Fickenscher(霍斯特·費肯舍)共同創辦,並在美國波士頓和德國柏林兩地設立了辦公室。
  • 學術社交兩不誤,從ResearchGate開始!
    找不到最新研究動向?別怕 社交化+科研化的ResearchGate絕對長著一張友好臉使科研汪既能專業又想愉悅的心得以兩全話不多說學起來https://www.researchgate.net/ResearchGate是一個專注於科研人員的社交類網站
  • 使用edu教育郵箱免費申請註冊researchgate文獻下載教程
    前言對很多學生和研究學者來說,研究之門(ResearchGate)網站並不陌生,它是創建於2008年的一個科研社交網絡服務網站。通過該網站,用戶可以聯繫同行大牛了解研究動態,分享科研方法,還可以上傳和分享各種各樣的學術資料,包括發表的論文、書本章節和會議演講。
  • 上ResearchGate找國外醫生同行聊科研
    以馬內利說:「這是一種成果豐碩的關係」,他們彼此甚至都還未曾謀面。艾賈德·馬迪士(IjadMadisch)是曾經住在柏林的醫生和病毒學家,他把上述故事看作是ResearchGate眾多的成功案例之一,這個網站是他在六年前同兩個朋友一起創辦的。實際上,這是臉譜或者領英的一個學術版,這個網站可以為會員們提供空間以讓他們設立個人主頁、共享論文、追蹤軌跡並下載論文,以及對科研進行討論。
  • 【主編講堂】ResearchGate介紹
    首先,使用你所在機構郵箱(大學或研究機構郵箱)註冊成為用戶,以便網站識別你作為科研人員的身份。登錄之後,有Home、Questions和Jobs三個標籤頁。圖片來源:ResearchGate在Home頁面會顯示系統推送的及用戶關注的學者和話題的動態。
  • 如何有效地跟蹤文獻
    跟蹤最新學術成果是科研工作的一項重要環節,科研人員也會根據自己的研究習慣進行文獻跟蹤,如利用網絡檢索、參加國際國內會議、課題組會討論等途徑。然而,網絡信息冗雜,如何利用網絡有效地進行科研文獻的跟蹤呢?筆者撰寫此文旨在整理比較常見的網上跟蹤文獻的辦法與讀者分享,此外,結合親身經歷,按照跟蹤文獻辦法的使用效率為讀者推薦(滿分為5顆★)。
  • 推薦 ResearchGate,學術界的Facebook
    特別福利:關註解螺旋微信號,回復關鍵詞「8月」,可索取8月資源包:ppt組圖製作視頻教程+如何挖掘TCGA資料庫視頻教程
  • 鐵路噪聲與振動領域ResearchGate都有哪些高分學者
    ResearchGate是一個社交網絡服務網站(https://www.researchgate.net
  • ResearchGate功能詳解(中):搜索功能你真的了解嗎?
    究竟如何強大呢?強大到期刊編輯利用它來找審稿人,更強大到作者竟然利用它follow了所投期刊的編輯。這一期小編就給大家深度講解ResearchGate的搜索和學者互動功能。在我們登錄ResearchGate的主界面時,會有很顯眼的搜索框出現,在這裡我們可以搜索Researcher,Publication,Question,Fund,Job等等,前三個也是R.G.用戶用得最多的三個功能。
  • 「科研福利」科研六大利器及SCI論文投稿技巧
    如果是個科研老司機可能對於這篇推文不是很感冒,但是如果您是科研萌新,剛開始步入科研這條道路,大管家還是覺得這篇推文對您或多或少會有點幫助!科研是綜合能力的體現,需要同時擁有多項技能,同時也需要擁有多把科研利器,才能讓你在科研道路上披荊斬棘,乘風破浪!廢話不多說,咱們一一展開。↓文獻調研是一個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科研準備工作!
  • PTE-FIB講解 Day 116.Track down research追蹤研究
    Having tracked down research that is relevant to your area of interest the next task is to actually make sense of
  • 如何下載高質量論文、查找難以獲取的文獻
    中國學者一般引用的文獻包括中文和西文文獻,本篇就簡單介紹如何快速有效地獲取中西文獻的全文。1. 百度學術 (http://xueshu.baidu.com)百度學術在綜合整合中外文獻方面功能非常強大,基本上涵蓋所有主流的中外文獻庫。小編一般首選在百度學術中搜索文獻相關信息,如:文獻名、作者、發表年份等。
  • 國際最新研究:雷射測距新成果可實現白天追蹤太空垃圾
    中新網北京8月5日電 (記者 孫自法)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項物理學研究的成果論文稱,太空垃圾雷射測距可以用來跟蹤太空垃圾、防止發生碰撞,奧地利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結果極大增加了太空垃圾雷射測距技術的使用時長——從一天中幾小時延長至大部分時間,這意味著太空垃圾雷射測距現在能在白晝進行了。
  • 研究型醫生如何做出高質量的科研成果
    上海2020年12月1日 /美通社/ -- 醫學領域很多問題都是未知的,需要科研工作者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發現去推動學科的發展,很多臨床治療的進步都源於科研成果,但國內研究型醫生背負著臨床和科研兩個重擔,如何做出高質量的科研工作,將自己所熟悉領域的醫學現狀和需求轉變為有意義的研究課題,往往是困擾他們的難題。
  • 通過社區集結科研中間力量,答魔社區想成為中國版的ResearchGate
    安歌的CEO張羽曾在騰訊任QQ瀏覽器產品經理,他分析:在網際網路已經十分發達的當下,「科學家」作為一個很有價值的群體,沒有在網際網路領域受到足夠的關注,他們在學術上的需求,還沒有被很好的滿足,科研人員經常不僅經常無法及時獲取最新科研進展,導致重複科研,閉門造車,缺乏與企業交流的有效渠道,而且中堅科研人員缺少展現自身實力的平臺,有價值的科研成果無法及時獲得資金支持,目前科研人員最常使用的產品還是
  •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
    徐匯區這家科研院所最新科研成果入選《Nature》期刊 2019年度世界十大科學進展 2019-12-19 1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ResearchGate功能詳解(上)
    科研工作者作為網絡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越來越依賴學術社交平臺進行廣泛密切的交流。多篇關於學術社交網絡的研究顯示,ResearchGate是目前最流行的學術社交網絡,是當之無愧的全球性學術社交平臺(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