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謬的「先父遺傳」

2020-11-06 一曲輓歌new

寫在前面的話:文章的作者是文章封面裡的方先生,在這裡我不方便寫出他的名字,要不然有可能通過不過審核,所以請大家諒解。


「先父遺傳」這個莫名其妙的詞語不知道是誰翻譯的。從字面上看,「先父」是某個人稱其死去的父親,但是這個名詞跟這個意思沒有關係,而是指一種幻想出來的遺傳現象,如果一個雌性動物,和一個雄性動物交配過,那麼它的身體就被這個雄性動物給「汙染」了,以後這個雌性動物再和別的雄性交配,生下的後代就都遺傳了和它以前交配過的那些雄性動物的某些性狀。在古代西方,一直就有這樣的幻想,甚至到了十九世紀,西方生物學家還普遍相信有「先父遺傳」。那時候還沒有遺傳學,有這種幻想是可以理解的。等到遺傳學建立,生物學界就沒人相信「先父遺傳」了(並不排除某些動物會有例外,例如某些昆蟲可能就存在「先父遺傳」)。現在還相信「先父遺傳」的都是一些不懂遺傳學的外行,特別是那些有「處女情結」的變態男,他們把「先父遺傳」作為科學依據,相信一個女人如果和男人發生過性行為,血統就不純了,所以要找個處女結婚。

說現在生物學界沒人相信「先父遺傳」了,這是一般而言的,,但是生物學界這麼大,什麼樣的人沒有呢。河南科技學院——以前叫河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有一個一級特聘教授劉用生,他就堅定地相信人有「先父遺傳」,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研究「先父遺傳」的「專家」。我檢索到研究「先父遺傳」的英語論文總共有12篇,2篇是1909年的,1篇是研究科學史的,2篇是研究昆蟲的,1篇主題詞裡雖然有「先父遺傳」,但內容和「先父遺傳」沒有關係,剩下的6篇,全都是劉用生寫的。

對這種一個人獨闖一個領域的科學妄想家,本來是不值得給予太多關注的。但是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饒毅稱讚劉用生是中國罕見的有學術精神的學者,饒毅主編的網刊《知識分子》最近請劉用生發表長篇文章介紹他的治學經驗,裡面也提到了他如何不顧別人的嘲笑研究「先父遺傳」,儼然成了勇於創新的英雄,那麼我還是簡單地評論一下「先父遺傳」是不是在學術上站得住腳。

要研究「先父遺傳」,首先要有證明這種遺傳現象存在的證據。但是相信「先父遺傳」的人,反反覆覆列舉的是19世紀的一兩個例子,不然就是複述一些傳說,這些都算不上是證據,它們要麼是真實性無法確認的以訛傳訛,要麼可以歸為遺傳的顯隱性現象。例如,達爾文曾經提到,摩頓勳爵有一頭阿拉伯慄毛母馬,與一頭南非斑驢(一種斑馬,現已滅絕)交配後,生下的後代在形態上介於阿拉伯馬和南非斑驢之間,這並不奇怪。但是這頭母馬後來被送到另一個牧場與一頭阿拉伯公馬交配,生下的馬駒在腿部卻有斑紋,就像是與南非斑驢的雜種一樣,這就比較奇怪了。達爾文把這稱做「遲滯遺傳」,認為母馬的遺傳已被南非斑驢的精液所汙染。我們現在知道並非如此,阿拉伯馬本身就存在腿部有斑紋這種變異。達爾文不知道遺傳規律,所以有錯誤的認識,而在今天,我們已經知道達爾文為什麼出錯了,卻還有人舉達爾文舉過的這個例子證明「先父遺傳」,那不是穿越到19世紀了嗎?如果「先父遺傳」是真實存在的,在今天通過基因測序是非常容易確定的,為什麼今天沒人能發現呢?難道在19世紀之後「先父遺傳」也消失了?

根據生物醫學知識,我們也很難相信在哺乳動物、特別是人身上有可能出現「先父遺傳」。要出現「先父遺傳」,舊配偶的精子裡的DNA必須能夠被卵泡裡的初級卵母細胞吸收,而且結合進初級卵細胞的基因組,以後這種初級卵母細胞經過減數分裂變成卵子排出,再跟新配偶的精子結合成為受精卵,這樣的受精卵同時有兩個男人的精子的DNA,才能出現「先父遺傳」。射精時精子只是在陰道和輸卵管裡,怎麼可能跑到卵巢裡去跟初級卵母細胞結合?即使精子通過某種未知的神秘途徑跑到了卵巢,跟初級卵母細胞結合了,那麼這個初級卵母細胞就成了三倍體,是不可能變成卵子的。退一步說,即使精子的DNA沒有被全部結合進卵母細胞,只是有個別基因被結合進卵母細胞基因組了,這種隨機發生的「轉基因」,又怎麼可能產生正常的卵子、胚胎、嬰兒呢?難道跑進卵母細胞的外源基因還能做精準的「基因編輯」?

劉用生根據生物學的一些進展,設想了「先父遺傳」的四種機制,其實沒有一種機制能夠解決精子DNA如何跑到卵巢、如何和初級卵母細胞有效結合、如何做精準「基因編輯」的問題,都跟「先父遺傳」沒有關係,只是牽強附會,經不起起碼的推敲。例如,劉用生根據孕婦血液中能夠檢測到胎兒DNA這個事實,大膽地推斷血液中的胎兒DNA能夠轉染卵母細胞,以後該孕婦如果再婚生的小孩,就能帶上前夫的基因,他認為這可以解釋「先父遺傳」,但是他還應該更大膽地推斷胎兒DNA能夠精準地編輯卵母細胞基因組才行。

如果「先父遺傳」是真的,整個遺傳學都要改寫,劉用生可以去得好幾個諾貝爾獎了。饒毅、《知識分子》以前吹捧過河北科技大學韓春雨,後來韓春雨的「基因編輯技術」被證明了是造假。現在又吹捧河南科技學院劉用生。始終相信中國的末流大學能夠出世界一流的人才,能夠做出諾貝爾獎級的成果,真是不會吸取教訓,可謂有「爛校情結」。

2018.12.22

相關焦點

  • 親生兒子長得像妻子前男友,所謂的「先父遺傳學說」真的存在?
    是不是所謂的「先父遺傳學說」真的存在?先父遺傳學說,指的是首先進入女性體內的精子,會釋放一種特殊的物質——遺傳物質核蛋白體,這種物質通過女性的生殖器後,會牢牢附在子宮的內壁上,遺傳給下一代。按照這個理論,如果王太太跟前男友有婚前性行為的話,以後孩子就會像前男友。但小編要很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這真的是一個大大的謬論!!!
  • 先父臧啟芳
    但先父一生唯以移風易俗、作育英才和忠心報國為己任,並切切實實地身體力行。宋朝名將嶽飛講過,國家要強盛必須「文官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先父是文人,而他卻是既不愛錢也不怕死的文人,為了國家的前途他可以不顧個人,犧牲一切。先父在世時,曾向子女輩諄諄告誡,要我們加倍努力,充實自己,好為國家盡到一份國民的天職。半世紀以來,我秉承先父遺志,堂堂作人,和平處世,書生報國,盡其在我。
  •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布託回鄉拜謁先父陵墓
    巴基斯坦前總理貝娜齊爾·布託27日乘飛機從巴最大城市喀拉蚩前往蘇庫爾市,計劃經那裡抵達南部信德省的拉爾卡納市霍達巴克什堡,流亡8年後首次回到故鄉,拜謁先父陵墓。這是貝·布託18日遭襲以來在喀拉蚩以外的首次訪問活動。
  • 先父遺骨丟失 其子狀告墓園
    究竟莊先生的先父墓碑被毀和遺骨丟失是何人所為呢?對此,報恩福地墓園在一審時稱,墓碑遭到破壞是莊先生的侄女莊某蘭僱人所為。因為莊先生和其侄女就亡者的遺骨安葬、風水等問題有矛盾,一直無法調和,所以才發生莊某蘭僱人毀碑的事件。因此,墓園方認為莊先生應該向莊某蘭索賠。他們還稱,莊先生父親的遺骨沒有丟失,還在該墓園的骨灰存放室。
  • 年幼曾怨家教甚嚴無法做喜歡之事 如今先父逝去多年只盼夢中相見
    但我後學聲樂,調入文藝演出隊,先父卻極不喜歡。深夜演出歸來,反鎖其門,致我四出尋宿,生怨日深。不堪練琴之苦,偶然賦詩遣悶,有「我亦無花亦無家」之句。未料先父窺見,雷霆震怒,但未如以前那般責打,竟邀父執輩絡繹來勸。猶記一作曲家乃我之師,被先父邀至家中,先盛筵款待,酒醺飯足後,正襟危坐,對我言之諄諄至夜。睏倦已極,但不敢藐藐,猶強作聆聽狀,此後再不與之往來。
  • 荒謬的邏輯
    乍一看,這邏輯頗為合理,但細一想,你會覺得很荒謬。  時下,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都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定,那就是每周都有一次政治學習的安排。學習的內容不是傳達上面的文件,就是傳達上級領導的講話精神。而這些學習內容中的一個常講不變的基調是:遵守法紀,廉潔奉公。應該說,這種常抓不懈的學習,對提高官員的政治覺悟是大有裨益的。
  • 龍應臺的荒謬邏輯
    在我看來,對龍氏這一荒謬的邏輯用不著正面駁斥,只要按照龍氏的人性說,「將心比心」地將故事背景轉換到中國就行。  首先,有資料說,據不完全統計,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至少殺死了3500萬中國軍民,中國人的抗日戰爭進行得更為艱難也更慘烈。也就是說,如果電影可以反映戰爭與人性的關係的話,那麼中國人更有理由、更有權利和必要拍這樣的影片。
  • 顛覆生物學經典概念:遺傳不僅僅靠基因
    這些發現中,有一些明顯符合「獲得性遺傳」的定義——根據谷歌時代之前一個著名的比喻,這種現象就跟從北京發出的中文電報在到達倫敦時已經翻譯為英文一樣不可思議。然而,我們今天還可以不時在學術期刊上發現這類現象的報導,而就像網際網路和即時翻譯為通訊交流帶來了革命性變化一樣,分子生物學的發現也正在顛覆有關代際遺傳的觀點,比如哪些特徵能遺傳,哪些特徵不能遺傳。
  • 講規矩經常模仿先父,做一事讓後世尊重
    也許是內心深處,對先父充滿了由衷的崇拜,袁克定不僅將袁世凱的生日、忌辰作為自己恪守終生的忌日,而且時常要模仿袁世凱生前那些駕馭收買人心的梟雄手段。對於跟隨先父的上差、校尉、侍從以及他們的遺屬,他十分講究情義,不僅時常傳見,而且會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
  • 克魯格曼:共和黨的荒謬邏輯
    導讀: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日前發表專欄文章,針對共和黨對去年獲得通過的醫改法案提出的成本分析發表了個人看法,稱分析報告中存在諸多荒謬的邏輯錯誤,並指出了共和黨的真正目的所在。
  • 「漢奸邏輯」的荒謬
    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已經證明了「漢奸邏輯」的荒謬,中華民族還將進一步證明它的荒謬。我們必須堅決地反對「漢奸邏輯」,因為這關乎尊嚴。(文/李北方)
  • 朱德庸:世間幾多荒謬,且行且看且畫
    在荒謬的世界清醒地活著  「人沒有辦法同時賺錢又同時花錢,所以我們需要一個老婆。」「履歷表是一個成年人撒謊的最後機會。」「人生就像迷宮,我們用上半生找尋入口,用下半生找尋出口。」即便沒有完整讀過一本朱德庸的漫畫,人們也一定通過報刊、雜誌等其他渠道或多或少聽過這些漫畫中的「金句」。這些句子讓人們微笑之餘,也會度量和思忖。
  • 的荒謬邏輯
    荒謬的邏輯卻被當事人理直氣壯地脫口而出,其間心態頗值玩味——  首先,黨和政府的官員,即是黨的化身,換言之,批評官員就是對黨的不敬。這一心態不獨屬於逯副局長,似乎由來已久。在極左年代,不少人只是在小範圍批評了某位黨或政府的官員,便被責以「反黨言論」,嘗盡坎坷。改革開放已經30年多了,但批評官員即「反黨」的邏輯,在逯副局長等人心中,似乎從未改變。
  • 海牛漫畫 |如果荒謬讓你沮喪,那你就也讓它沮喪沮喪吧
    海牛漫畫 |如果荒謬讓你沮喪,那你就也讓它沮喪沮喪吧 2020-08-12 17: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如此荒謬的邏輯(觀滄海)
    這是何等荒謬的邏輯!按照這個邏輯,兩岸婚姻離婚率增加,再成為縮減配額的理由,如此循環,最終結果就是讓兩岸婚姻自動消失。  跨地區婚姻增加了雙方的了解與交流,即使不去考慮這些美好願望,單以最基本的公平看,大陸配偶多年爭取的也不過就是,希望可以得到和東南亞籍配偶一樣的待遇。
  • 你聽過最荒謬的邏輯是什麼?
    雖然說荒謬的邏輯,都是各有各的荒謬,但要論荒謬到刷新三觀的,還得說歷史上的這幾條「神奇邏輯」,內容或大或小,但都值得我們在哭笑不得之後,反反覆覆回味。一、光時亨:諸葛兄弟,分仕三國;伍員父子,亦事兩朝。我已受恩大順,汝等可改姓走肖。仍當力詩書,以無負南朝科第也。
  • 《局外人》中的陽光意象:社會意識形態下的荒謬審判
    看似不合理的情節,荒謬的行為,卻在法律的操控下,默爾索被迫接受道德審判,送上斷頭臺。作品的偉大之處在於被世俗認為冷漠無情,麻木不仁,思想頹廢的默爾索,卻是一個「懷有一種執著而深沉的激情,對於絕對和真實的激情的人。」默爾索只是不願違背自己的心願,拒絕說謊,只想做真實的自己,他敢用一己之力對抗荒誕的社會,縱使身死,也不向世俗低頭,去迎合社會遊戲規則。
  • 荒謬的邏輯:對學科評估泛政治化的批評 | 來論
    尤其荒謬的是,該學者先將用英文寫作、在英文期刊上發表論文的科研工作者指為「英美範式導向」,再進一步推出:「這個學術標準、學術範式,不僅是形式規範方面的技術標準和範式,更是內容標準、價值導向和思維範式」;在「表面看跟意識形態無關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和軟體工程學科,也絕不是與國家性質和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無涉的」。
  • 遺傳與遺傳變異
    大凡動物和鳥類的繁衍,都與遺傳基因的傳遞有著密切的關聯。遺傳通俗說,又分「純合子」和「雜合子」遺傳,諸如信鴿的同品種配對和兩個不同的品種配對,將會產生不同的子裔。同品種配對偶爾也會發生遺傳變異,其形態遺傳性狀表現不類似親鴿,一般又都表現在羽色上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