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在幼兒園做的這3件事情,和中國差別很大

2020-12-05 囡囡育兒筆記

大家好,這裡是關注孩子成長問題,讓孩子放心成長的囡囡育兒筆記。

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教育方式,那麼要說到和中國教育差別很大的國家,那麼美國就要榜上有名了。在我們的印象中,美國教育向來是非常崇尚是「快樂教育」的。

不像是中國,孩子早早地就已經開始上各種早教班、興趣班、補習班。因為在孩子之間的競爭壓力其實也是很大的。

但是美國的教育絕對不僅僅是我們看到的這麼簡單。不然美國也不可能是世界公認的科學教育強國了。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所以從幼兒園開始,美國孩子做的這3件事情,就和中國有很大差別。

一、角色扮演

在美國的幼兒園,孩子的活動是非常豐富的,那麼其中一個遊戲就是角色扮演。老師會帶著孩子們一起看動畫片或者是講故事。結束之後,就會讓孩子們選擇他們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後讓他們投入到角色當中去。

而且老師還會給孩子們準備一些道具來增加活動的趣味性。

不過孩子並不是很單純的在玩,老師會把一些小知識和道理很巧妙地融合到遊戲中去,這樣孩子既可以從中獲得樂趣,也收穫了知識。

這其實就比生硬的教學和很枯燥的講知識點更容易讓孩子接受,而且不會破壞孩子的天性。

二、每日閱讀

閱讀的好處相信不用多說家長們也都了解的。那麼閱讀這好習慣自然是越早培養越好,所以在美國,從幼兒園開始就非常注重孩子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老師們甚至會給孩子定期製作閱讀計劃。

從小閱讀,不僅可以增長孩子的知識,對孩子的思維方式、語言能力、理解能力都是有好處的。所以中國的家長們也應該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愛好,這是可以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好習慣。

三、讓孩子了解科學知識

美國其實早在1996年美國就頒布了《國家科學教育標準》,後來又在2013年又發布了《下一代科學標準》,讓美國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開始接觸豐富多樣的科學教育。

老師會帶著孩子看科普書、做手工和小實驗讓孩子消化其中的科學內容,培養孩子的科學思維。

所以美國孩子在四歲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掌握太陽系、行星之類的知識了,雖然不多也不深刻,但是也拓寬了孩子的眼界。

並不是只有要當科學家才要學習科學知識,其實通過科學知識,是重在培養孩子的探索能力、思維能力。這對孩子來說,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有極大好處的。

而且孩子在4、5歲左右的時候正是好奇心非常強烈的時候,對於什麼都想問「為什麼」,所以帶著孩子了解科學知識也是在引導和保護孩子的探索心理。

像是黃聖依的兒子安迪其實就是一個學習到很多科學知識的小孩。在節目中,工作人員問安迪「只能帶一樣東西去太空會帶什麼」。相信大多數的小朋友都會說,帶自己的小汽車、玩具之類的,但是安迪卻說「我會帶氧氣罐」,因為知道太空沒有氧氣。

然後工作人員又問安迪「月亮上有什麼?」,按照一般孩子的思路會說,有星星,小兔子,嫦娥,但是安迪的答案則是「隕石、行星,還有太空站」。

後來安迪和小朋友們一起去「上課」,在上課的途中,安迪講起白堊紀、侏羅紀毫不含糊,甚至還給老師上起了恐龍課。

其實在就是通過科普書籍給孩子帶來的最明顯的好處之一,眼界更開闊。隱形的好處則是通過科學,孩子會知道,世界遠遠不是我們眼睛看到的這方寸之地,是有很多的奧妙和神奇之處,值得我們去探索的。

但是科普書的選擇也是多種多樣的,如何挑選到好的權威的科普書呢?少兒社「十萬個為什麼」出版中心就和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版權合作聯合打造了一套《第一次遇見科學》非常適合孩子閱讀。

我在把這些書拿回到家的時候也著實是驚豔到了,這一套書非常的有重量。

因為書中的知識點非常的全面,包括了海底深處、植物的構造、雨林中生命、季節的變化、多彩的天空、大爆發等在內的自然界的96個主題。

從微觀的植物構造到宏觀的星空、從動物到植物,從海洋到陸地,都包含在內了。基本上可以滿足孩子對自然界的好奇。

而且非常貼心的一點是,書籍中的每一張圖片都是由美國國家地理學習公司拍攝的。還原了最真實的世間萬物。孩子通過書籍就可以有著最直接、最細緻的觀察。

相關焦點

  • 美國幼兒園每天要讓孩子做的4件事,與中國差距大,家長可以借鑑
    上幼兒園是現在每一個孩子都必經的階段,也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他們需要從家裡的溫室中走出來,和其他小朋友參與到集體生活之中。可以說上幼兒園是孩子提高自身社交能力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關鍵點,並且是孩子們系統接受教育,學習的一個起點。
  • 孩子上幼兒園非憋回家拉粑粑,家長特別頭疼!是你沒做對3件事!
    很多家長在孩子上了幼兒園後,會發現孩子有個習慣就是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上廁所拉粑粑,如果能堅持到家還好,有時候孩子實在憋不到家了,甚至會拉到褲子裡。看到孩子那可憐樣,家長心疼的不得了。不少家長看到孩子這樣,也有很多疑惑,問孩子為什麼不在幼兒園拉粑粑,非要回家才拉。
  • 孩子在幼兒園吃飯慢怎麼辦?建議爸媽這樣做
    家長們最關心孩子在幼兒園吃飯問題:孩子平時在家吃飯就是個難題,到了幼兒園會不會吃不飽?學齡前是孩子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如果不好好兒吃飯,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高和健康?怎麼才能趕上其他小朋友?通過對幼兒園孩子們進餐時的觀察,那些進餐速度快,且能保證自己吃飽的孩子都有以下特徵:本身對吃飯這件事情很積極;牙齒的咀嚼能力和食道的吞咽能力之間非常協調;吃飯過程中專心、不說話,吃完規定的量後時間還很充裕,還能額外添加食物。相反,進餐慢的孩子幾乎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類:1.
  • 中大班的孩子不肯去幼兒園,多半與這3個因素有關,家長4招巧解決
    孩子暑假後不肯去幼兒園,多半與這3個因素有關其實,不管是第一次入園的孩子(簡稱為「新生」),還是那些已經升入中、大班的孩子(為了和第一次入園的孩子區分,簡稱為「老生」),不肯去幼兒園,都是非常普遍、而且正常的現象。
  • 孩子有沒有學習天賦,上幼兒園就有明顯徵兆,尤其是這4種表現
    老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孩子將來的性格特徵和行為習慣,小時候就會表現出來,而孩子在學習上有沒有天賦,上幼兒園之後就有表現!孩子上幼兒園雖然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玩中度過,但也能從中接觸到學習知識,而且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更是所有寶寶的家,從這些孩子中老師們能夠一眼看出孩子的不同,以及天賦性格的不同。孩子上幼兒園後有這4種表現,以後很可能是「學霸」,中了的寶媽就偷著樂吧!那麼具體是哪4個表現呢?
  • 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讓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
    但是男孩兒的興趣只是一瞬間的事情,上課沒有今天男孩兒就經常遲到,即使受到了老師的批評也每天都是無所事事的樣子,但是女孩卻不一樣,她對繪畫有著飽滿的熱情,每天都提早到達輔導班,一邊練習,一邊等老師上課。沒有過多久,這兩個孩子的繪畫水平就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 孩子上幼兒園,為啥還要看父母學歷?這是科學教育還是區別對待
    @藍色的雙肩包:登記當然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怕就怕在幼兒園根據孩子父母的身份地位進行分班,之後再區別對待。交同樣的錢最後受的教育不一樣,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心音:確實,父母的學歷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心理成長。
  • 關於焦作幼兒園投毒案的背後,我們應該知道什麼和應該做什麼!
    孩子,對於每個家庭乃至整個社會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新的生命,更是一筆巨額財富,只有生命的更替才能使社會更加繁榮,家庭更加昌盛。所以不管怎麼樣,請不要傷害孩子!「亞硝酸鈉」導致23名幼兒中毒,而這個「亞硝酸鈉」是食品添加劑的一種,且毒性較強,人體極限攝入量一次最多不能超過0.3克,超量會造成人體亞硝酸鈉中毒,甚至死亡,目前這名老師已被公安機關帶走,孩子們也都送去醫院進行了治療,這家幼兒園也被責令關閉,幼兒園其他小朋友也被妥善安置到了其他的幼兒園進行上學!
  • 真正優秀的孩子都是時間管理高手!美國幼兒園5個方法,值得複製
    對於小孩子來說,對時間沒有觀念,做任何事都磨磨蹭蹭,總是拖到最後才完成,令很多家長都頭疼不已。美國幼兒園對孩子學會時間管理有很好的辦法。美國幼兒園用5個方法培養孩子成為時間管理的高手,非常值得我們中國家長學習、複製。
  • 感恩節,幼兒園老師最想讓孩子明白的6件事
    ,逐漸有了自己的脾氣和性格,對事情也有了自己的見解,他們不再盲目相信父母,甚至會因為父母和自己意見不同而發脾氣胡鬧。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明白,你成長的每一步都是父母用心呵護的,父母做的很多事情可能當下不如你意,但一切都是為了讓孩子更好,希望孩子都能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和家人再回中國做了啥?
    美國前勞工部長趙小蘭和家人再回中國做了啥?  作者:郝爽  她是美國第24任勞工部部長。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進入內閣的華裔,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婦女。她的父親是美國福茂集團董事長趙錫成博士。她的丈夫是現任美國參議院共和黨領袖米奇·麥康奈爾。她和五個妹妹全部畢業於哈佛、哥倫比亞等世界名校,被稱為「趙氏6朵金花」。
  • 為號召環保,瑞典一幼兒園對1~6歲孩子進行「全素食」,引爭議
    最近,瑞典市政府的兒童保育中心,為了號召大家「讓地球變得更美好」,就決定取消幼兒園菜單裡的所有肉類食物。關於瑞典市政兒童保育中心的這一提議,廣大網友們贊同者有之,反對者也不少。然而從事實上來說,這件事情是弊大於利的。
  • 幼兒園隱藏的3種「冷暴力」,讓孩子深受其害,很多家長一無所知
    看到孩子適應幼兒園的生活之後,很多父母也放下心來專心的做自己的事情。 孩子上幼兒園之後,父母也要更加關注孩子的成長,如果幼兒園有監控,可以關注一下孩子的日常生活,這樣也可以針對性的調整和引導孩子的想法,如果發現孩子在幼兒園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其他事情也可以和老師積極的交流和溝通。
  •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
    幼兒園裡這3種"冷暴力",孩子可能在默默忍受,可父母卻不知情所謂無形"冷暴力",就是不容易察覺,甚至很多家長不會特別在意的事情。1、孩子感覺被老師忽視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和在家不一樣,在學校裡都是一個老師負責好幾個小孩,自然不能把每個孩子照顧到位,如果孩子舉手時老師沒看見,或者尤其對某個孩子比較關愛,或讓孩子在內心感到被忽視。
  • 【靈犀論建】中國孩子的蒙特梭利之家 ——北京亦莊半島幼兒園
    這也是蒙特梭利本人3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原因:讓個體通過自己的成長和發展,對世界乃至人類文明的進程作出貢獻。「其實這也是我們希望在這座幼兒園裡面做到的事情。」「比如我們在幼兒園裡擺放了孫悟空玩偶,這就是因為我們平時會把《西遊記》改編成孩子能夠理解的故事,經常講給孩子聽。」姜濤解釋說,「這一方面是豐富孩子的語言,另一方面也是給孩子提供吸收中國文化的環境。」環境,是半島幼兒園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環。姜濤解釋,半島幼兒園希望建立的環境不僅能夠提供完備的設施,還要能夠支持孩子開發潛能,這是半島教育集團打造幼兒園時最為重視的訴求。
  • 作為一個大學教授,我差點在一群幼兒園孩子面前哭出來
    這是蜂窩新開的欄目,我們邀請不同有故事的人,講述自己的生命以及與教育的關係。這是第一篇,一個在中國的博士,國內某大學的副教授去美國成為幼兒園老師的故事。如果你喜歡,我們將持續更新她如何看待自己應對工作的變化,以及如何看待美國教育,對了,她還是一個 10 多歲男孩的媽媽。
  • 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幼兒園時期就看得出,3個特徵一目了然
    雖然如今社會都希望不要給孩子太大壓力,但孩子的課業卻似乎沒減輕多少。至於孩子的成績,有些家長看得很開,更多的家長卻會感到擔憂和焦慮。 就比如,孩子上小學後,大家學習的內容都一樣,有的孩子能輕輕鬆鬆考滿分;有的孩子花了很大努力,成績卻依舊位於中下遊。
  • 為了不去幼兒園,孩子說過的奇葩理由,爸媽哭笑不得!
    因為綿綿從小就是個活潑外向的小姑娘,所以上幼兒園這件事似乎對她的影響也不大,最開始的一周雖然鬧了好幾天彆扭,但是適應期一過,馬上就進入「樂不思蜀」狀態:幼兒園裡可以跟豆豆玩(她第一個「真愛」小夥伴),還能跟豆豆約好梳一樣的辮子來上學;幼兒園裡可以跟好多好多小朋友一起畫畫;
  • 孩子不在幼兒園「拉粑粑」,你真的了解原因嗎?
    最近又有一些家長反映,說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非常擔心孩子身體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那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不願意在幼兒園「拉粑粑」是因為什麼。    怕自己做不好其實「拉粑粑」本身就是一件比較私密的事情,而很多小朋友在家裡都習慣了一個人「拉粑粑」,到了幼兒園,人比較多就會覺得不好意思。
  • 李玫瑾:孩子學習好不好,幼兒園就能看出,家長注意觀察3個特點
    會讀書孩子通常有這三個特徵1、喜歡閱讀的孩子往往會讀書閱讀是學習的基礎,一個愛學習的孩子,往往從幼兒園起就會對閱讀發生濃厚興趣。為什麼從幼兒園階段就能看出來,孩子到底有沒有讀書的天賦呢?實際上,0~6歲是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和愛好的黃金期,而這正是上幼兒園的時候。所以父母要關心孩子在幼兒園是否愛閱讀,假如是的話,那麼你的孩子將來大概率也會熱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