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會稱植物奶油危害被誇大 品牌食品可放心食用

2021-01-15 騰訊網

近日,電視媒體關於「氫化油危害堪比殺蟲劑」的報導引發軒然大波。昨天,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就此召開情況說明會反擊稱,上述報導中羅列的事例很多本身就是「偽事實」,是極端不負責任、誤導消費者的報導,氫化油不等於反式脂肪酸,消費者對國內品牌企業生產的相關產品可以放心食用。

上述報導中受訪者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陳君石昨天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也明確表示:該報導誇大宣傳,氫化油絕不是毒藥,其危害沒有傳說的那麼嚴重。

■關於引用事例

所舉事例為「偽事實」

記者昨天查看了上述報導的視頻資料,該報導一開場引用了一位美國男士以自身作為試驗品的故事,引出了氫化油這一名詞。報導稱,2005年,該男子為了了解快餐對身體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強迫自己在30天內三餐只吃麥當勞的薯條、巨無霸等快餐。一個月後,該男子體重增加了24.5磅,肝也增肥了,膽固醇增加了65點。至此,報導話鋒一轉,稱「專家告訴我們,對人體造成如此傷害的食品還不止洋快餐,各類西式蛋糕、餅乾、咖啡、巧克力、冰激凌都有這種風險,其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它們都含有同一種物質,叫做氫化油」。

「這個例子是一個極端的做法,所設置的前提在生活中是不可能發生的,是個『偽事實』,根本不符合正常人的生活習慣。」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理事長朱念琳昨天表示。朱念琳進一步指出,三餐吃巨無霸雙層牛肉餅是造成報導中的美國男子動物脂肪攝入過量、膽固醇增加的重要原因。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表示,不僅上述案例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現,就是報導中列舉的另一個例子——某消費者幾乎每天至少要吃一頓洋快餐,無論從經濟角度還是從飲食習慣來看都讓人懷疑。

■關於概念區分

氫化油不等於反式脂肪酸

上述報導引用了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營養科研究員、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趙霖的話,稱氫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從1910年植物奶油問世後,人們用它抹麵包、炸薯條、炸雞塊、做蛋糕,後來有研究人員發現氫化油可以產生大量的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會產生危害。

對於這種說法,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方面昨天表示,植物奶油屬於氫化油中的一種,將二者等同於一個概念是錯誤的。採用部分氫化工藝的植物油脂會含有反式脂肪酸,而反式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是有害的,不過氫化油不等於反式脂肪酸,不同氫化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會因加工工藝不同而差異很大。該協會今年上半年委託國家相關檢測機構對部分企業產品抽檢的數據顯示,儘管我國尚未有相關國家標準出臺,但氫化油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僅為百分之零點幾,遠低於丹麥等國家制定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過總脂肪含量的1%」這一標準。

上述報導還稱,有的科學家把氫化油的危害與上世紀曾被大量使用的殺蟲劑滴滴涕相比,把氫化油稱為又一個滴滴涕。

對此,陳君石昨天表示:「無論是反式脂肪酸還是氫化油,它們都不是毒藥。市面上有太多比反式脂肪酸更不好的東西,也沒有引起恐慌,像木炭烤羊肉串、香菸等,都是對人體有害的,但國家也沒有禁止香菸,而其危害比氫化油大多了」。「涼水喝多了還要死人,食品安全強調的就是量的問題」,陳君石說,氫化油比較普遍地存在於食物中,消費者能夠吃進去的量是有限的。

■關於國外設限

僅紐約餐飲業設限

上述報導稱,隨著氫化油富含反式脂肪酸、威脅人體健康的事實被發現,現在不少歐美國家已開始對氫化油封殺、叫停。

「國際上對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是簡單禁止食用,而是依據本國的反式脂肪酸攝入情況來設定反式脂肪酸的限量標準或標籤標示要求」,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方面稱,到目前為止,國外僅美國紐約這一個城市規定從明年開始在餐飲業限制使用氫化油。

對於這一點,陳君石也向記者進行了確認,並稱紐約也沒有限制在餅乾、麵包等產品中不允許使用氫化油,不清楚所謂的「不少國家封殺氫化油」是從哪裡得來的消息。

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昨天發布的聲明還稱,目前國際上要求對反式脂肪酸進行標籤標示的國家為數不多,而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消費者明明白白地消費,告訴消費者反式脂肪酸吃多了不好,而不是說標籤上有反式脂肪酸就表示這種食品不能吃了。

■消費建議

應減少總脂肪攝入量

朱念琳昨天告訴記者,世界衛生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在《膳食、營養與慢性疾病》(2003年版)中建議:為增進心血管健康,人體攝取的總脂肪、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應分別佔每天總能量的30%、10%、1%以下。以每天攝取2000千卡熱量的人為例,上述物質每天的攝取量分別為66克、22.2克、2.2克以下。而中國衛生部11月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總脂肪人均攝入量為85.5克,反式脂肪酸人均攝入量在0.6克左右。

「可見,我國城市居民膳食中的脂肪攝入總量已經遠遠超過了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而反式脂肪酸的攝入量遠低於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和歐美國家的攝入量」,朱念琳表示,正因如此,衛生部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我國居民應減少總脂肪的攝入量。

「當我們談論反式脂肪酸對健康的影響時,更應同時關注膳食總脂肪攝入量過高帶來的影響,因為膳食總脂肪是我們目前面臨的更為突出的風險因素。」朱念琳說。(本報記者胡笑紅)

相關焦點

  • 「植物奶油」危害被誇大 專家:控制攝入量可避免損害健康
    超量攝入對身體不好  植物奶油確有危害但被誇大  相關研究顯示,如果每天攝入反式脂肪酸5克,心臟病的發病機率會增加25%。有網友甚至將其與殺蟲劑滴滴涕(即DDT,有機氯類殺蟲劑,由於其對環境汙染過於嚴重,很多國家和地區已禁止使用)相比,聲稱兩者「殺傷力」不分伯仲。
  • 植物奶油=農藥「滴滴涕」? 專家:危害被誇大
    植物奶油=農藥"滴滴涕"? 專家:危害被誇大,名稱需規範,含量需標註     本報記者 呂翠平    上周,一則嬰幼兒奶粉含有反式脂肪酸的新聞,讓本已處於風口浪尖中的植物奶油,再次走到了輿論的中心。
  • 植物奶油危害大 雀巢堅稱咖啡伴侶氫化油不超標
    反式脂肪酸、氫化油、人造奶油……上一周來,關於人造奶油可導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高發,危害堪比殺蟲劑DDT的消息層出不窮。而消費者發現,現代食品中,蛋糕、派、蛋撻、巧克力、麵包、餅乾等食品中均含有植物奶油,甚至連咖啡伴侶等食品中也少不了植脂末的成分。  目前,衛生部表示正組織開展反式脂肪酸風險監測評估工作。
  • 央視稱:「植物奶油」危害健康餅乾蛋糕要少吃?
    央視稱:「植物奶油」危害健康餅乾蛋糕要少吃?記者隨便選取幾種餅乾、蛋糕類食品。在它們的配料表中,都有「氫化植物油」,其中不乏市民耳熟能詳的大品牌。一品牌的咖啡配料欄裡同樣寫著食用氫化植物油。   記者還發現,除了標註氫化植物油外,還有一些看似「近親」的名稱,包括氫化大豆油、氫化棕櫚油等。   據業內人士稱,這些名目繁多的說法其實都是「氫化植物油」,只不過屬於不同種類。氫化植物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
  • 部分奶油蛋糕用植物奶油 過多攝入危害健康(圖)
    昨日,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對蛋糕中的「奶油」成分當場實驗,發現一些蛋糕使用成本較低的植物奶油,其含有的反式脂肪酸可能危及健康。  同是奶油蛋糕價格差別很大  記者昨日在豐管路、東大街等一帶的蛋糕房注意到,雖然都標註的是「奶油蛋糕」,但同樣尺寸,價格卻相差好幾百元。8寸蛋糕價格98元到300元不等,便宜的蛋糕奶油顯得更亮白些。
  • 植物奶油不會致食品安全危機(圖)
    對於「植物奶油危機事件」,昨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食物強化辦公室主任陳君石在杭州表態,植物奶油危害遠沒有傳得那麼嚴重,不會成為食品安全危機,國人不必過度擔心。植物奶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動物奶油是由牛奶中的脂肪分離獲得的。從口感上說,動物奶油口味更棒一些,但價格比較貴。B什麼是植物奶油氫化油,也被叫做「植物奶油」、「植物黃油」、「植脂末」。目前,在麵包、奶酪、蛋糕和餅乾等食品烘焙領域廣泛使用。
  • 人造奶油與天然奶油成分大不同 長期食用危害健康
    ,長期食用人造奶油危害健康。純的動物奶油的價格大概是植物奶油的10倍左右,往往動物奶油的蛋糕比植物奶油的價格貴兩到三倍,但是成本更高,而植物奶油的成本其實更低,所以利潤相對更大,量還走的大。純奶油蛋糕市場一般不願意賣,除了價格以外還不容易保存,動物奶油一般需要冷藏。  食品安全專家董金獅介紹了人造奶油的辨別方法:一看、二聞、三嘗、四搓。看顏色,動物奶油的顏色一般是黃色的。
  • 「植物奶油」對身體有害嗎? 如何區分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
    「人造奶油」對人體危害大即是因「反式脂肪」而起。可「反式脂肪酸」至少需要50天以上,或者更久,並且它不能完全被代謝乾淨,那麼殘留在體內的這一部分「反式脂肪酸」便會依附在我們的血管壁上,從而加大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 植物奶油反式脂肪酸有什麼危害 介紹植物奶油的營養知識
    奶油是必不可少的日常食品之一,多用於麵包、奶酪、冰淇淋等食品的製作。奶油分為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植物奶油是以植物油為原料加工而來的奶油,廣泛應用於蛋糕產品的製作中。植物奶油也叫做氫化油、植物奶精、起酥油等。由於植物奶油含有較多的反式脂肪酸,對身體健康的危害比較多,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所以需要嚴格控制。
  • 媒體曝光「美味」植物奶油 危害堪比殺蟲劑
    但人們不知道的是,製作蛋糕上鮮豔花朵的主要原料——植物奶油,剛剛被央視《經濟半小時》曝光:《「氫化油」,或釀食物史上最大災難》!其中有專家表示,植物奶油在中國普遍使用,危害堪比殺蟲劑!   其實,不只蛋糕,植物奶油還藏身於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餅乾、方便麵、蛋黃派、咖啡伴侶和奶油麵包等食品中。在這些美味的背後,極有可能為人們的健康埋下危險陷阱,導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的高發。
  • 植物奶油「人類食品史上最大災難之一」?
    據媒體報導,近日一些國內專家對植物奶油提出了嚴厲指控,稱其「對健康產生極大危害,可加劇食用者罹患冠心病、二型糖尿病等嚴重疾病的危險」,甚至稱之為「人類食品史上最大災難之一」。  倘這些指控屬實,問題顯然是嚴重的:人們常用的咖啡伴侶,主要成分就是植物奶油;人造奶油、奶酪、麵包、蛋糕和各種西式糕點、食品,都含有大量的人造奶油,如此有害的成分,卻長期成為人們日常頻繁使用的食品添加劑,且在「發達國家紛紛加以限制」的情況下繼續使用,實在是對國民身體健康的「極大不負責任」。  然而,與植物奶油「災難說」相反的論點也有。
  • 植物奶油是什麼做的 植物奶油是什麼做的啊
    植物奶油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到的,但是很多人對植物奶油不是很了解,植物奶油是什麼做的呢?植物性油是以大豆等植物油和水、鹽、奶粉等加工而成的。主要配料有水,玉米糖漿,氫化棕櫚仁油,白砂糖,食用香精,食用鹽等。植脂奶油作為一種預攪打產品可用於生日蛋糕,麵包夾心,慕思蛋糕等食品中,目前已經廣泛用於烘焙領域。
  • 食聊:如何抉擇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
    在製作蛋糕時,最不可或缺的食材就是奶油了,不過想必大家也成顧慮過這家點到蛋糕用的是植物奶油還是動物奶油呢?如果是植物奶油我吃了之後身體到底會不會有什麼影響呢?首先我們來剖析一下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植物奶油,就是我們常說的人造奶油,根據配方的不同,有著不同的製作工藝,但是一般都有著共同性,其中最大有爭議的一點就是氫化植物油的加入。
  • 植物奶油危害堪比殺蟲劑 美味亟待立法規範
    由於上高中的的女兒鍾情於蛋糕、餅乾、奶茶等速食,身為母親的楊女士每個星期都要去超市做一次食品大採購。最近她了解到許多食品中都添加了一種叫做"植物奶油"的成分,於是在採購的過程中特別留意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麵包,餅乾,薯片,方便麵,巧克力,咖啡以及速凍食品中,「植物奶油」字眼隨處可見。
  • 植物奶油少吃為佳
    人造黃油有各種好聽的名稱,「植物奶精」「植物末」「起酥油」「植物奶油」其實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氫化油。蛋糕,冰淇淋,巧克力,蛋撻這些讓人嘴饞的食物大多含有氫化油。美國營養學家發現,人體內脂肪太高,容易造成肥胖,血管阻塞體力下降。
  • 動物奶油還是植物奶油 消費者投訴麵包未標清奶油成分
    李先生說,奶油分為「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兩種奶油價格迥異,更重要的是,部分人群不適宜食用「植物奶油」,會有一定的健康風險。  3月10日,華西3·15維權記者走訪發現,目前商家對於是否標註「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多是打擦邊球。接到李先生的投訴後,成都市、青羊區兩級食藥監局受理了該投訴,回覆中稱,目前國家法律對此尚未有明確規定和標準。
  • 你知道怎麼分辨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吃哪種才健康?
    奶油是蛋糕裝飾不可缺少的。動物奶油比蔬菜奶油健康得多。從外觀來看,動物奶油的顏色是微黃色,植物奶油是純白色。從口味的角度來看,動物奶油有一個完整的甜味,吃起來不油膩。蔬菜奶油有甜味,沒有牛奶味。吃得太多很油膩。植物奶油比動物奶油好。
  • 植物奶油和動物奶油的區別在哪?
    先放大招兒,從最嚇人的煉起~~看看「洗潔精都化不開的植物奶油」。實驗:洗潔精都化不開的植物奶油。用了一部分植物奶油做裝飾,買到一些植物奶油蛋糕。當我把用剩下的植物奶油倒在水池裡,發現怎麼也衝不下去,用洗潔精也化不開,生生堵了下水道,這次體驗讓我心塞之至,存在記憶裡揮之不去。說到兩種奶油的區別,先來做個實驗。左邊擠上一團植物奶油,先取兩個杯子調好兩杯濃度很高的洗潔精液體。
  • 食鹽含「亞鐵氰化鉀」可放心食用 為正常添加劑
    昨日,有市民報料稱,在購買的食鹽包裝上看到了「氰化鉀」成分,不免擔心食用安全。業內人士表示,「食鹽添加亞鐵氰化鉀有害」已被多次闢謠。目前我國製鹽行業在食鹽中添加抗結劑「亞鐵氰化鉀」,是嚴格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執行的,國產食鹽安全有保障。
  • 奶油分動物奶油和植物奶油 植物奶油不含奶多吃有害
    商家看似一樣的蛋糕身份卻懸殊同樣是八寸的奶油蛋糕,有的賣100多元,有的卻接近300元,除了品牌因素外,到底還有什麼差別?3月5日,在濟南市文化路一家全國連鎖蛋糕店,櫥窗裡擺著幾個奶油蛋糕,蛋糕的標籤上寫有「乳脂鮮奶蛋糕」,六寸的蛋糕價格高達2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