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收集流浪貓做醫學實驗,實驗過程被意外曝光後,引發了諸多爭議。
01大學用流浪貓做實驗,過程令人心驚膽戰
White Coat Waste Project是美國一群熱愛動物的人組成的,組織的主要目的就是監督美國政府是否濫用納稅人的稅金做動物實驗。
這次被該組織盯上的是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的生物實驗室,據說該州的州政府每年購買很多便宜的流浪貓,供給大學做實驗,而實驗過程觸目驚心。
這些六個月大的流浪貓被人為製造成「癱瘓」或殘疾,手段包括並不限於切斷這些貓的脊椎,然後給貓身體植入電極,刺激它們的膀胱和直腸。
他們還使用麩皮,土豆粉和鹽水等材料製成「人工糞便」,注射到貓的直腸裡,觀察它們的排便反應。
實驗室記錄顯示,被拿來做實驗的流浪貓,均遭受不同程度的「窘迫,癲癇發作,尿血和抑鬱」。它們有的在實驗中因為痛苦而死去,有的辛苦挨過了實驗,但還是會被處死。
這樣的實驗居然每年要花費維吉尼亞州50萬至100萬美元,不知有多少流浪貓在經歷痛苦之後死去。
02實驗看似殘酷,卻是為了人類
報告曝光以後,維吉尼亞州政府表示,他們安排這樣的實驗,當然不是為了折磨無辜的流浪貓。實驗的主導者是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以退伍軍人為主,超過1500萬美國人「面臨著大小便失禁,尿頻或排尿功能障礙的困擾」,他們只是在實驗如何治療和幫助這些人。
由於貓對膀胱和腸道的控制行為,與人類極為相似,而且它們的體型足夠大,可以很方便地觀察和測試,並且可以試用一些未來可能會用在人身上的治療設備,所以他們才選擇了用貓來模擬實驗。
現在動物實驗中絕大部分用的是大鼠和小鼠,貓,狗和其他脊椎動物的佔比不超過百分之五,有時候選用其他的動物也是沒有辦法的選擇。
貓科動物也會用來做睡眠研究,以幫助那些受到睡眠呼吸暫停的人類困擾。
03動物實驗,爭議從未停止
不管是動物實驗還是對動物實驗的討論,從動物實驗被發明的那一刻起,都沒有停止過。醫學、食品、化妝品、軍事等諸多方面都離不開動物實驗。
老鼠因為和人類在很多方面比較相似,又方便獲得與觀察性狀,成了動物實驗的主要對象。對於老鼠,很多人都有不好的印象,因此它們被用作實驗對象時,抵制的人還比較少。
但像貓、狗一類的動物,因為是寵物市場的常見品種,長相可愛,且擁有一些基礎的情感表現,會讓很多人覺得用它們做實驗,是一件令人無法忍受的行為。
尤其是一些實驗會用到靈長類動物,這就更讓人感到不舒服了,畢竟它們和人類的關係相當近,外表也很類似,會給人一種研究人員在使用「人類」做實驗的錯覺。
一些使用動物做實驗的研究人員也表示,他們其實都打心底尊重這些動物,因為它們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為人類的科學發展做出了貢獻。但以目前科學發展的階段,想要完全摒除動物實驗也是不可能的。
雖然完全避免動物實驗不太可行,但像化妝品等領域,已經有一些商家找到了不需要動物實驗,也能測試產品安全和性能的辦法。
有人可能覺得抵制實驗的人有些「偽善」,但也是這樣一種反對的聲音,在促進動物實驗的不斷改進,也許未來人們終能找到一種方法,用來代替活體動物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