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2020-07-14 玉人舊時光

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說起陳伯說起陳伯吹翻譯的《綠野仙蹤》,我們一下子就會想到那個被龍捲風颳到奧茲國的小姑娘多蘿茜(也有譯本為「桃樂絲」)。


可奇怪的是,這個著名的兒童文學家、翻譯家、出版家、教育家,他的兒子陳佳洱卻和文學毫不沾邊兒,19歲就做出第一個核發明,21歲參與了原子彈研發,是飛聲海內外的核物理學家、加速器物理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校長、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英國物理學會特許會員、紐約科學院院士。


01

「棄文從理」,小作家化身理工男


1934年10月1日,陳佳洱生於上海,成長在戰火紛飛的抗日戰爭年代。


父親陳伯吹先生被稱為「中國的安徒生」,是他成長路上的引路人。他雖然每天讀書、寫書、編書,但是很注重對小佳洱的教育,經常給他講故事。開始他講故事很詳細,慢慢地就講得很簡略,而且常常講到一半就打住,讓小佳洱自己去看。漸漸地,陳佳洱就自己學著看童話故事,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去請教做鋼琴教師的母親。


漸漸地,小佳洱迷上了童話故事,學習能力也越來越強,一有空就在書房裡讀書看畫報。家中書櫥裡不但有陳伯吹寫的各種童話書,還有古今中外文學書和各類報刊、畫報。尤其是父親寫的《阿麗思小姐》、《波羅喬少爺》、《華家的兒子》、《火線上的孩子們》等故事深深打動了陳佳洱。他立志也要像父親一樣,做一位作家。三年級時,他已經能夠獨立讀書看報了,甚至還模仿當時的《小說月報》裝訂了一本只有自己一個作者的小說月報。讀初中時,他還把父親送他的英文版著作《森林中的紅人》翻譯成中文,在《華美晚報》上發表。

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但陳佳洱為什麼會成為一個科學家呢?


除了兒童文學,陳伯吹對科學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因此他不但對陳佳洱進行了文學啟蒙,還引導兒子追求科學。陳佳洱很小的時候,陳伯吹就用跳舞的紙片小人教給兒子摩擦生電的原理,父子倆還經常一起去看電影。抗戰時期,從事抗日救亡活動的陳伯吹一直在後方工作。1945年回到上海後,他常帶兒子去看電影《居裡夫人》《發明大王愛迪生》……他教導兒子「要像居裡夫人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在他潛移默化的影響下,陳佳洱對科學產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讓陳佳洱立志投身科學還有一個重要原因。1937年上海淪陷,正上小學的陳佳洱和同學們每次上學經過日軍的崗哨,都要被迫向日本人行禮,而且還要被強迫學習日文。可是老師們讓孩子們偷偷把原來的「國定教科書」抄下來。只要日本學監不在,大家就偷偷讀「國定教科書」。小佳洱明白,只有國家強盛起來,才談得上個人的尊嚴和前途。


就這樣,陳佳洱慢慢培養了崇尚科學的價值觀和世界觀,棄文從理,立志為國家、為民族搞科學。


02

為伊消得人憔悴,百折不撓終不悔


迷上科學的陳佳洱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中學時,他對無線電特別感興趣,就和幾個同學一起成立了「創造社」,專門翻譯一些國外的科學文章,發表在自己創辦的刊物《創造》。不僅如此,「創造社」社員們還自己動手做無線電收音機、擴音器等。畢業時,學校裡做廣播體操的擴音器就是他們自製的。


1950年,未滿16歲的陳佳洱考上了大連大學(即現在的大連理工大學)電機系。當時的中學是初高中一貫制,根據成績,他被分到了甲班,念5年(乙班需要念6年)。剛進大學時,因為年齡太小,削蘋果把手弄破,護士給他掛了「小兒科」,於是從此他有了「小兒科」的暱稱。


只要熱愛,只要努力,年齡並不是問題。系主任王大珩先生是物理實驗課老師,對實驗要求很嚴格,很少有學生能到滿分5分。因此大家約定,誰得了5分就請客吃花生米。物理實驗課代表兼小組長的陳佳洱年紀雖小,但學習非常刻苦,有過一學期請吃三次花生米的光榮記錄。


1955年,中央決定實施「兩彈一星」戰略,21歲的陳佳洱被調到北大擔任助教,負責招生工作並協助建設物理研究室。1958年後,北大正式成立了原子能系(後改名為技術物理系),他正式成為北大教員。

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儘管年紀輕輕,但陳佳洱捨得吃苦,善於鑽研。這期間他做了一個電子感應的加速器,在學術界有了不小的影響,被選作第二屆「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963年底又被公派留英兩年半。


但天有不測風雲。1966年二月份回國後不久,「文革」爆發,陳佳洱被扣上「黑幫分子、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走資派、漏網右派和特務嫌疑」五頂帽子,被關在印刷廠裡打雜。1969年到1979年十年間他又被下放到漢中,整天種地、養豬、修鐵路。


搞不了科學研究,這對於一個科學家來說,就好比植物失去的陽光。痛苦絕望的陳佳洱不得不把從英國帶回來的書賣了,只悄悄留下幾本筆記本作為紀念。


後來,清華大學調他去聯合研究新型的直線加速器。他沒有任何猶豫和委屈,立即投身研究。不久,他就發現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提出「螺旋波導加速器」很有意義,申請回漢中從事螺旋波導加速器的研究工作。


研究期間,他和工人師傅一起,克服重重困難繞製成有足夠機械強度的螺旋線,並在此基礎上製成相互耦合的螺旋波導,最後完成了高頻測試,並在預定高頻功率下穩定運行。1983年,他在美國國際加速器會議上匯報了這一成果,並獲得了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03

「硬著頭皮」當校長


一個優秀的學校需要有最優秀、最專業的領導引領學校發展。陳佳洱熱愛科學,決心為科學貢獻一生,卻從來沒有想過做「官」。


但當國家需要他時,他也從來不退縮。70年代末,他回到北大技術物理系,擔任教研室主任。由於工作出色,1984年,50歲的他被提升為北大副校長,分管外事、科研,後來還分管方正集團(北京大學新技術公司當時叫),都交出了滿意的答卷。


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1989年,陳佳洱成為代理校長,1996到1999年正式擔任北大校長。面對組織的信任,他雖然反覆強調自己沒有能力,只是硬著頭皮接下了重任,但卻實實在在讓北大朝著符合北京大學的地位相適應的方向有所發展。


他是師生們眼中的「親民校長」。


他心中第一位的永遠是學校。有一次北大停電,陳佳洱急得自己跑到配電室請工友趕緊修,對方竟沒有認出他。


作為校長,他有配車,但除了外出開會,平時都是步行或騎車去學校。騎著自行車,公文包擱在前筐裡,臉上是溫和笑容的陳校長成了北大校園一景。


他是推動學科建設的「創新校長」。


一個學校辦得好不好,學科建設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他給自己定下工作重心是「推動學科建設、引進學術人才。」


1998年5月,他和清華大學籤訂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協議書,建立」985「大學;為了促進學科之間的交融,讓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他提議成立若干學部,推動課程交叉,規定文科學生至少修4個理科學分,理科學生也至少有4個文科學分。


他還是堅守課堂的「一線教師」。


作為一校之長,責任之重大,事務之繁雜不言而喻。但他無論多麼勞累,卻始終堅持在教學一線,每周都要給研究生講授一次加速器物理。他說,只有自己上課,才知道教師想什麼,學生想什麼,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他們,支持他們,為他們服務。


陳佳洱:父親是「童話大王」陳伯吹,他成為核物理學家,北大校長


2018年07月28日,84歲的陳佳洱參加了董卿主持的《朗讀者》,深情朗誦了居裡夫人的《我的信念》。


他諄諄告誡每一個有志青年:淡泊名利,抵制種種誘惑,一心一意地獻身科學,將自己的理想融入到「中國夢」中,在為人民服務、為祖國奉獻的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是的,對社會有所貢獻就沒白活。我們需要更多像陳佳洱一樣純粹投身於科學事業的人,向他們致敬!

相關焦點

  • 北大師生校友送別老校長吳樹青
    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北大黨委書記邱水平、校長郝平等校領導班子成員,汪家鏐、陳佳洱、王德炳、閔維方等學校老領導,院系和職能部門代表,以及師生校友代表等參加告別儀式。吳樹青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20年1月10日下午15時02分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88歲。
  • 飽受爭議 只因他是「北大」校長
    很快,母子相擁而泣的照片不脛而走,令周其鳳再次成為輿論焦點。在不少批判者眼中,周此舉是為「以孝作秀」。對此,直至今天,周其鳳仍未做隻字解釋。或許他早已經習慣了被批判、被討伐、甚至被辱罵。無論是誰,身份怎樣,跪母盡孝,都沒有必要用最大惡意去揣測和質疑。相信這也是大多數人都能夠理解的。而周其鳳之所以仍然被罵,無非是因為他身上背負的「北大校長」的頭銜。
  • 北大易帥:王恩哥接任校長 盤點歷任北京大學校長
    2013年3月22日,有著115年歷史的北京大學完成了新一屆校長人選的更替。56歲的王恩哥正式成為北京大學第26位校長,也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11任校長。同時,66歲的周其鳳因年齡原因,正式卸任校長一職。升任校長前,王恩哥的身份是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
  • 和平精英打卡童話大王怎麼玩? 打卡童話大王贏榮耀套裝解析
    和平精英打卡童話大王怎樣玩?最新活動方式,擁有不錯獎勵。手機樂園夏了夏天小編帶來玩法詳情,獲取好的福利。 最近海島地圖上出現散落著書籍的桌子,特種兵靠近之後,還可以驚喜發現和平精英特刊,查看童話大王鄭淵潔老師的致辭和親筆籤名。
  • 上任後首次,北大校長郝平為畢業生帶來「最後一課」
    今天是北大校長郝平上任後首次為畢業生帶來「最後一課」,他寄語即將走出校園的年輕人,要做永遠向上的青年,要堅守立身處世的定力,要繼續久久為功的動力,要成為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助力,還要保持不斷探索新知的學習力。告別上午八點,在北大附屬幼兒園小朋友們帶來的中國風舞蹈表演《古詩童韻》中,北京大學2019年本科生畢業典禮的序幕緩緩拉開。
  • 他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曾任北大校長,後官至副國級
    他是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曾任北大校長,後官至副國級集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宗師巨匠、北大校長、副國級等多重身份於一身,你能想到他是誰?他一輩子培養了錢三強、王淦昌、李政道、朱光亞等幾代科學家。可以毫不誇張的說,兩彈一星多半科學家都是他的門生。他是誰?他就是中國近代力學奠基人和理論物理奠基人之一的周培源。
  • 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1月14日,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舉行,北大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送別老校長。從1989年8月至1996年8月,吳樹青擔任北大校長7年,在學校改革發展關鍵時期作出了重要貢獻。推倒北大南牆、從銀行貸款建教工宿舍、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上世紀90年代,北大一系列銳意改革之舉成為高校走出象牙塔、與市場經濟結合的標誌,開全國高校之先河。當時,身為北大校長的吳樹青正是這些改革的推動者。
  • 北大校長林建華和回國的哈佛終身教授謝曉亮的交集,北大榮耀之光
    謝曉亮並不是因為他美國四大科學院院士的身份,也不是因為他是改革開放後哈佛大學聘任的第一位來自中國大陸的終身教授身份而特殊,而是謝曉亮從小在北京大學大院長大的身份而特殊,從北大幼兒園、北大附小、北大附中到北京大學本科研究生,謝曉亮就是北京大學從小培養的學子,在北京大學120周年後回歸北京大學,意義非凡,首先是代表了海外高水平的科研教授,其次代表著北大學子們回報母校的北大榮耀。
  • 北大校長回應質疑:我的性格不想改(圖)
    如果是對領導諂媚,我的角度就應該是對著他,站在他的旁邊,而不是站到後一點的位置,對著學生。關鍵是,一個人這麼說,全世界都覺得是諂媚,這些人沒腦子!我是解放後的第10任北大校長,所有北大校長中,可能也沒有一個是像我這樣的背景和家庭出身的,考上北大,我連鞋都沒捨得穿,是光腳走的。」
  • 他,是王普——一位著名核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的山大情緣
    一本厚厚的《王普先生紀念集》,讓半島記者恍然大悟,原來他是一位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物理教育家。翻閱眾多王普先生的同仁、學生回憶錄,不難得出結論,王普先生在上世紀30年代到50年代期間,在學術界頗具名望,只是因為種種原因,被歷史埋沒。如今,山大校園內,王普先生的銅像正手撫課本,用慈祥的目光歡迎著新生的到來。在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走近這位物理大家,回顧他與青島、與山大的那份難解的眷戀之情。
  • 北大校長回應「跪哭母親」等質疑:性格不想改
    如果是對領導諂媚,我的角度就應該是對著他,站在他的旁邊,而不是站到後一點的位置,對著學生。關鍵是,一個人這麼說,全世界都覺得是諂媚,這些人沒腦子!我是解放後的第10任北大校長,所有北大校長中,可能也沒有一個是像我這樣的背景和家庭出身的,考上北大,我連鞋都沒捨得穿,是光腳走的。」
  • 從保安成為校長,他是怎麼做到的?成考的魔力你知道嗎?
    從保安成為校長,他是怎麼做到的?成考的魔力你知道嗎?最近,北京大學第一屆「爭做數一數二的保安員」評選會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連不少官媒都報導過。同時,他也收到了不少外國友人的稱讚。但是,他並沒有自滿,而是繼續學習,希望從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其實,在北大保安的上進是眾所周知的。
  •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今日送別北大老校長吳樹青 1月14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原校長吳樹青遺體告別儀式在八寶山殯儀館東禮堂舉行。北京大學師生及社會各界人士趕來為他送上最後一程。
  • 盤點北大歷史上怪才:數學考零分的當了清華校長(圖)
    當年,北大從約3萬名考生中錄取了1000人,如今,隨著高校擴招,雖然已不太適合用「千軍萬馬走獨木橋」來形容高考的激烈,但北大每年在各省幾十萬人中取幾十人的錄取比例,仍讓人瞠目。  最近,作為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高等學府,北大又一次「敢為天下先」地打破高考常規:第30任校長周其鳳在入職一年後宣布,北大將從2010年起在招生中試行「中學校長實名推薦制」。
  • 罵他少兒不宜,是你從未看懂他
    鄭淵潔,人封「童話大王」,其實早年也受過窩囊氣。 1986年,一批兒童文學作家到廬山參加會議,鄭淵潔也在其中,會上卻挨了難堪。 有位北大教授說:「咱們這兒有人不知天高地厚,一個人寫一個月刊,如果他能寫夠兩年,我的名字倒著寫。」
  • 北大原校長丁石孫去世引無數人追憶,他為什麼這樣值得懷念?
    這些努力使得北大數力系54級不但整體上學習較好,而且思維活躍,眼界開闊。後來這個年級湧現了胡文瑞、劉寶鏞、王選、張恭慶、張景中、朱建士和周巢塵7位院士和兩位衛星、飛彈總設計師,在我國數學史、力學史、計算機科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還有相當多的學生畢業後在各自工作中做出了突出成績,成為了各行各業的高手。
  • 不必對北大校長跪母上綱上線
    這幾天,北京大學校長周其鳳又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7月13日,周其鳳在湖南瀏陽老家為母親祝90大壽,長跪母親膝前痛哭流涕。周其鳳含淚哭訴,最後母子二人抱頭流淚。  媒體報導,「現場圍觀的群眾也被這副畫面所感動,有的鼓掌,有的跟著默默流淚。」  而在網上,事情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 北大校長「跪母哭訴」的弔詭之處
    7月13日,北大校長周其鳳在湖南瀏陽老家為母親祝90大壽,長跪母親膝前痛哭流涕。周其鳳含淚哭訴,最後母子二人抱頭流淚。現場圍觀的民眾也被這副畫面所感動,有的鼓掌,有的跟著默默流淚。剛沉寂了沒幾天,就又來了個催人淚下的「跪母哭訴」,不愧是北大校長,一舉一動都是這麼拉風。北大校長這一跪,引發公眾包括很多名人的關注和爭議。有人感動得熱淚盈眶稱其「大孝」,有人卻說「長跪不如常探」,校長有時間寫口水歌,為啥沒時間陪母親?甚至有人直接質疑校長是在借老母親進行表演和炒作。對這個事兒,我倒沒想這麼多,只是無意間從媒體的報導中發現一個弔詭之處。
  • 清華中科大港中大等名校校長眼中 對北大怎麼看?
    原標題:名牌大學校長眼中的北大今天(5月4日),北京大學建校120周年紀念大會舉行,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在大會上致辭。邱勇說,兩校文化互融互通,向走過雙甲子的北京大學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北京大學全體師生和全球校友致以熱烈的祝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