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退休教師劉翰先生在赴吉林省乾安大布蘇泡子一帶進行地質旅遊考察過程中,在大布蘇泡子東北命字井村牛道溝口發現並搶救性挖掘到一具比較完整的成年雌性原始牛骨架化石。
這具原始牛化石出土於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積的砂層及亞粘土砂層,化石呈灰黃色,石化程度不高,系原地埋藏,整體保存完好。該原始牛化石完整程度舉世罕見,長278釐米,寬63釐米,高153釐米。僅缺失下頜、一副尺骨橈骨及部分脊椎的椎突部分,整體骨骼完整程度達百分之八十五,經修復後裝架,此前,亞洲從未發現過如此完整的原始牛骨骼化石標本。現收藏於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中原始牛骨骼化石(圖據網絡)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圖據網絡)
通過對含化石地層進行碳-14測年,表明原始牛生活年代為2萬年前,與猛獁象、披毛犀、野馬、野驢、諾氏駝、東北野牛、水牛、河套大角鹿、狼、棕熊、赤狐、鬣狗、虎一起生活在草原環境中,均為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常見種類,這具完整的原始牛化石為研究吉林西部晚更新世晚期的古生態、地理變遷提供有力佐證。
論文信息:湯卓煒,董素賢,劉翰,林澤蓉. 1999. 吉林乾安大布蘇發現完整原始牛骨架化石. 古脊椎動物學報,37(1):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