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牛Year: 退休教師旅遊時發現2萬年前原始牛化石

2021-02-15 羅平生物群

1998年7月,吉林大學(原長春地質學院)退休教師劉翰先生在赴吉林省乾安大布蘇泡子一帶進行地質旅遊考察過程中,在大布蘇泡子東北命字井村牛道溝口發現並搶救性挖掘到一具比較完整的成年雌性原始牛骨架化石。


這具原始牛化石出土於晚更新世晚期河湖相沉積的砂層及亞粘土砂層,化石呈灰黃色,石化程度不高,系原地埋藏,整體保存完好。該原始牛化石完整程度舉世罕見,長278釐米,寬63釐米,高153釐米。僅缺失下頜、一副尺骨橈骨及部分脊椎的椎突部分,整體骨骼完整程度達百分之八十五,經修復後裝架,此前,亞洲從未發現過如此完整的原始牛骨骼化石標本。現收藏於吉林省自然博物館。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中原始牛骨骼化石(圖據網絡)

吉林省自然博物館(圖據網絡)

通過對含化石地層進行碳-14測年,表明原始牛生活年代為2萬年前,與猛獁象、披毛犀、野馬、野驢、諾氏駝、東北野牛、水牛、河套大角鹿、狼、棕熊、赤狐、鬣狗、虎一起生活在草原環境中,均為猛獁象-披毛犀動物群的常見種類,這具完整的原始牛化石為研究吉林西部晚更新世晚期的古生態、地理變遷提供有力佐證。

論文信息:湯卓煒,董素賢,劉翰,林澤蓉. 1999. 吉林乾安大布蘇發現完整原始牛骨架化石. 古脊椎動物學報,37(1): 80

相關焦點

  • 博物館化石:一萬年前原始牛牟矣和機靈鼠「吱吱」的故事
    引子:在位於黃土高原的甘肅東部,白銀市博物館,有兩具高大威猛的原始動物化石,它們是距今200萬年左右的披毛犀和原始牛化石。披毛犀化石為2008年會寧縣土高鄉被發現,2009年捐贈於白銀市博物館;原始牛化石為2008年5月在平川由王家山鎮村民發現,2011年5月捐贈於白銀市博物館。作者隨以甘肅省境內哈思山泰和谷為背景,一萬年前的原始牛等動物為原型創作小說。
  • How to Say Happy New Year in Chinese
    ↑ Fllow us on WechatUnsurprisingly, with such vast variations in Chinese culture and ethnic groups around the world, there are many ways to say happy
  • 神秘的泰和谷:原始牛牟矣和機靈鼠吱吱的故事
    引子:在位於黃土高原的甘肅東部,白銀市博物館,有兩具高大威猛的原始動物化石,它們是距今200萬年左右的披毛犀和原始牛化石。披毛犀化石為2008年會寧縣土高鄉被發現,2009年捐贈於白銀市博物館;原始牛化石為2008年5月在平川由王家山鎮村民發現,2011年5月捐贈於白銀市博物館。作者隨以甘肅省境內哈思山泰和谷為背景,一萬年前的原始牛等動物為原型創作小說。
  • 恐龍骨化石中發現7500萬年前的細胞
    最新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的一篇文章稱,英國科學家在距今7500萬年的白堊紀時期的恐龍骨頭中,發現了類似紅細胞的結構和類似膠原蛋白的纖維
  • 解讀牛家譜--中國數字科技館
    太上老君啟奏說:「年雖罪惡多端,但身魁體壯,割去其獨角,讓它長兩隻彎角,變為牛,只吃素不吃葷,世代服勞役,聽人使喚。」玉帝準奏。太上老君即隨手一甩,將一個金屬環子套在牛鼻子上,這樣,牛就乖乖聽從擺布了,為人幹活,任勞任怨。人類自從同牛交上了朋友,靠牛耕作,才開始脫離「刀耕火種」的原始生活。  不過,傳說終歸是傳說,要真正認識牛的起源及其家譜還要依靠科學的力量。
  • 退休教師稱英語教學有缺陷 自創「胡氏發音法」
    退休教師稱英語教學有缺陷 自創「胡氏發音法」 武漢科技大學退休英語教師胡兆鈞認為,國際音標教學存在缺陷。他由此經過多年潛心研究,自創了一套「胡氏發音法」。昨日,記者來到胡兆鈞的家中,這位87歲高齡的老者仍在親自帶學生。  退休教師:音標教不好中國人發音  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胡兆鈞老人思維敏捷。「打開電視,聽著那些英語頻道主播的發音就覺得憂心。」
  • 吉林一音樂家被曝著作抄襲退休教師 稱其想敲詐
    記者 高鴻 報導/攝  本報四平訊 吉林師範大學教師宿舍打更的下崗職工、退休音樂教師韓貴富發明的現代音樂記譜法《中華樂譜》(原名〈韓氏樂譜〉,俗稱八線譜)出版發行後,他在長春市發現有人剽竊並出版發行。
  • 星子中學退休教師陳林森出版《苦卓堂文稿》
    中國江西網(大江網)九江訊 江華良報導: 近日,星子中學退休教師陳林森的個人著作《苦卓堂文集》榮譽出版。  陳林森老師退休前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退休後先後在北京、浙江、廣東等教育機構任教和工作。  此文集也是繼陳林森老師論文集《擦亮你的語言》(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新成語小辭典》(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專著《中國人最常見的病句》(中國書籍出版社2008年1月出版)之後又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  陳林森,男,中學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九江市「學科帶頭人」。
  • 世上僅剩的原始人種,6萬年沒有進化,如今沒人敢靠近此地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人類最早誕生於距今約500萬年前,而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人類社會則經歷了從最開始的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過度到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的過程。但科學家在對孟加拉灣的安達曼群島進行研究時,意外發現了一群至今還處在原始社會中的原始人類。
  • 圖書城保安給老外當翻譯 退休前是老師英語靠自學
    樊爹爹來該中心當保安前,是一名退休教師,他通過刻苦自學,已能用較流利的英語與外國友人交談。外國友人高興地與樊孝權(右)合影留念樊爹爹同事供圖樊爹爹全名樊孝權,今年63歲,退休前是潛江市浩口鎮蘇港中學語文老師,2016年初來漢,在該中心當保安。
  • 世上僅剩的原始人種,6萬年沒有進化,如今沒人敢靠近他們領地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得出,人類最早誕生於距今約500萬年前,而我們都知道,人類是由猿類進化而來的,人類社會則經歷了從最開始的茹毛飲血的原始社會到奴隸制社會,再過度到封建社會和現代社會的過程。但科學家在對孟加拉灣的安達曼群島進行研究時,意外發現了一群至今還處在原始社會中的原始人類。
  • 38.5萬年前的石器遺蹟被發現,進化論或再次被推翻
    在迷信進化論者的理論中,被認定為非洲,因為人們曾在非洲發現過人類最早的工具,因此持進化論者態度者認定人類應該在12.5萬年前起源於非洲,也可以被認定為非洲地區的古猿最先進化為人類。當然筆者是不認同這種觀點的,因為筆者從來不相信人類是有猿猴進化而來,哪怕是外星人移民地球之說都比進化論更有說服力。
  • 巫山龍骨坡發現204萬年前「巫山人」鏈條痕跡
    中國科學院黃萬波教授領銜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專家學者一行數人,近日在巫山龍骨坡進行科考調研,發現了204萬年前「巫山人」鏈條痕跡。  記者從重慶市文化廣播電視局獲悉,本次科考調研是「巫山人」龍骨坡遺址第四次發掘的準備工作。近日,專家們在玉米洞試掘時,發現大量13萬年前動物化石,意外窺見了「巫山人」存在的鏈條痕跡。
  • 智利發現最古老人類腳印和原始大象骨頭:1.56萬年前人類存在的首個...
    智利發現最古老人類腳印和原始大象骨頭:1.56萬年前人類存在的首個證據  Winnie Lee • 2019-04-28
  • 鄭州一位退休教師發現新滲透定律 完善物理化學界經典理論
    鄭州一位退休教師發現新滲透定律 完善物理化學界經典理論
  • 720萬年前古老化石被發現 證明人類起源於地中海
    巴爾幹地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720萬年前的古老化石,這些化石被認為屬於人類的祖先。這一發現證明,人類起源於地中海東部地區,而不是500至700萬年前的非洲。來自多倫多大學的國際研究團隊分別對希臘和保加利亞的原始人類化石進行了採樣分析。
  • 大連八旬退休女教師捐獻遺體
    11 月 19 日晚 10 時,一位從事一輩子教書育人的退休老教師湯廣芝,在這寒冷的冬夜,離開了人世 …… 享年 81 歲。人世間,老人家把畢生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學生,可謂桃李滿天下;離開後,讓她的學生沒想到的是:老人早已立下遺囑,把遺體捐獻給醫學教育事業。
  • 距今19萬年前的古人類化石就出土於此,地質年代屬舊石器時代範圍
    洞口高約2米,闊約6米,平面呈不規則狀。1956年以來先後發現人類的上頜骨和牙齒及共存的古脊椎動物等化石。經鑑定,人的上頜骨和牙齒比之北京猿人具有顯著的進步性質,但也存在著原始特徵。其時代為晚更新世早期或稍晚,距今約10餘萬年,故定名為「長陽人」。洞穴處於高山丘陵盆地,四周山巒起伏,怪石嵯峨,三五村舍,疏林掩蔭,半隱於山坳之中,別具情趣 。
  • 宣萱徐子珊拍紀錄片 被非洲吸引探訪原始民族
    《活著》以探尋300萬年前人類史為目的,宣萱說她並沒有打算進軍主持界,只不過被「非洲」吸引,「我很喜歡旅遊,像非洲這個地方是一輩子都不一定會去的。」據她透露,此次將探訪四個原始民族,其中有的民族直接刺活牛飲牛血,她表示導演應該不會這麼「沒人性」讓她吸活牛血,但她並沒有設置任何底線。另一方面,徐子珊會在之後向東非的肯亞進軍。
  • 鄭州退休教師發現新滲透定律 顛覆經典理論
    中國科技網訊鄭州師院退休教師謝榮慶副教授經過長期鑽研,發現新滲透定律,揚棄了科學界公認的範特霍夫滲透壓方程。他的論文《新滲透定律和理論:新的公式取代範特霍夫滲透壓方程》今年初在世界著名科學網站arXiv.org發表後,接到該網站給他的電郵,稱其發現權已被「永久地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