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又進入了雨季,尤其是7月以來,我國南方多地遭遇因強降雨引發的內澇、山洪等災害,汛情嚴峻,令人擔憂。每年總有千萬群眾因此受災,見到汛期來臨,大家不免有些心慌。
但是要注意了,正是人們的擔憂令造謠者有機可乘,許多謠言紛飛而至,今天就帶大家撕破假消息的面具,一起學習正確的汛期安全指南!
汛期假消息,別想逃
造謠者的「腦洞」真是夠大,居然告訴人們南方多地洪澇是因為太陽活動導致地球磁場紊亂。雖然太陽活動的周期性變化確實會對地球氣候產生一定影響,但這種影響與大氣環流、地理環境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相比,還是無法起到確定性作用。
事實上,洪澇災害的發生與突發的巨大降雨量及江河防洪能力有關,隨著如今城市防洪重點工程的逐步完善,汛情對城市影響較往年越來越小。因此,大家不必過度驚慌,日常留意官方的指示即可。
那麼還有哪些跟汛情相關的謠言呢?
朋友們或許都看過或信過這樣的消息:「特大警報:某地某時將迎特大暴雨、極強的狂風和強烈雷電,是六年來最大冷渦暴雨……」。汛期最常見的謠言就是虛假的官方警報與通知,這類謠言該如何鑑別呢?
首先,要看發布汛情預警的部門。國務院規定,只有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才有權向社會公開發布洪水的短期預報和臨震預報,其它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都無權對外發布洪水預報。聲稱是來自國外的預報也不可信,因為「跨國預報」是不允許的。
另外,可以甄別消息中的「特大警報」這樣的用詞。暴雨預警信號是氣象部門通過氣象監測,在暴雨到來之前做出的預警信號。
在中國大陸,暴雨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紅色為最高等級,表示在剛過去的3小時內本地部分地區降雨量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雨勢可能持續。在香港特別行政區,預警信號分三級(黃色,紅色,黑色),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為最高級。在澳門特別行政區只有暴雨警告信號。「特大警報」這種預警信號是不存在的。
汛期常見的一種典型謠言是將以往的、其他地區的新聞圖片說成是近日的事件,由於這類謠言通常配有圖片,更易使人們信服,從而流傳甚廣。譬如近日網傳「上海公交進水當船開」實際上是去年超強颱風「利奇馬」登陸時拍攝;又如「蘇州中心漏水坍塌」的消息,實為2016年6月南寧某商場發生的事故,視頻內容與蘇州中心商場無關。
大家或許發現了這類謠言的特點就是將過去的新聞圖片、視頻重新配音組合成新的小視頻,迷惑大眾。這類謠言怎麼識別呢?
由於圖片本身確實是真實拍攝,很容易令人信服,識破該謠言需要朋友們多多動動手指,在網上搜索相關信息,對於這類「炒冷飯」、「張冠李戴」的謠言,一般很快就會有官方帳號進行闢謠;即便信息是真的,也能夠很快搜到相關採訪報導,了解真實情況,不必因為誇張的圖片效果而恐慌。
那麼,汛期如何平安過
實際上,汛期謠言之所以能夠流傳起來,還是出於人們對安全、穩定的擔憂。研究表明,直接影響謠言傳播力的心理因素有四類: 焦慮感、可信度、信息的不確定性及其與人們的相關性。今天這就告訴大家一些在汛期進行自我保護的方法,為大家帶來「安全感」!
第一,行人遇汛怎麼辦?
行人如遇暴雨,應停止趕路儘快到地勢較高的建築物中暫時避雨,不要在涵洞、立交橋下的低洼區、較高的牆體下、高大樹下、陡坡或懸崖下避雨。暴雨中行走要避開燈杆、電線桿、變壓器及附近的高大樹木等有可能帶電的物體。
人站在落地電線落地8-10米以內,就可能發生觸電,這叫跨步電壓觸電。當人發覺跨步電壓威脅時,應把雙腳慢慢併攏,然後馬上用一條腿或併攏的兩條腿跳出危險區。同時,在戶外不要接觸金屬物品,不要接打手機。
第二、行車遇洪怎麼辦?
首先,暴雨季到來之前,各位車主們可以做一個全面的車輛檢查。查看輪胎、剎車等部件是否完好,ABS系統是否衰減或是失效的情況,在惡劣天氣下,汽車的安全係數尤為關鍵。
其次,在大雨天行車儘量低速行駛,行車中儘量與前車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要跟車太近,更不要頻繁超車,遇到行人注意減速。
在經過路面積水時,減速不僅是為了防止潑濺路邊行人與非機動車,還能夠減少汽車發動機發生故障的可能。汽車涉水時,應掛低速擋平穩駛入水中,儘量避免中途停車、換擋或急轉彎,避免因猛衝使水花濺入發動機而熄火。
第三、居家可以做什麼?
如果洪水不斷上漲,可以在家中儲備一些食物、飲用水、保暖衣物、手電筒以及燒開水的用具。不過不必囤積過多貨物,更不要哄搶,一切聽從有關部門的指示即可。
第四,提醒注意
1.暴雨期間儘量避免外出,留意官方渠道發布的天氣預報,掌握暴雨最新消息。
2.在家中時,應提前收回晾曬物品,檢查帶電設施線路。當積水浸入室內時,立即切斷電源,防止積水帶電傷人。
3. 如若遇到山洪泥石流襲來時,應馬上向與山洪泥石流垂直的溝岸兩側高處跑。
另外,家族群裡老人轉發的信息靠不靠譜?老爸老媽總被文章標題忽悠?他們的養生總被套路?我們要:給老人有價值的信息!讓家中老人跟上科學新時代!來關注「老小樂」並轉發給老爸老媽吧!
這裡是老小樂,祝您全家老小都快樂!
歡迎大家把關心的話題寫在評論區,我會作為後續選題,希望創作出更多大家喜歡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