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用甲酸/氯化鋅溶液的儲存時效性研究

2021-01-09 全球紡織網
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用甲酸/氯化鋅溶液的儲存時效性研究

2013-12-09 14:28:57 來源:中國紡織信息網 作者:董君亞質檢

        摘要:

        為探討GB/T 2910.6—2009中甲酸/氯化鋅試劑的儲存時效性,減少檢驗工作中溶液的配製次數,提高檢驗效率,採用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溶液分別對粘纖溶解、棉修正係數d 值和棉/粘混紡紡織品進行試驗。通過對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溶液對粘纖的溶解能力、棉的溶損能力和相同棉/粘混紡樣品的定量分析能力比較研究,說明一次配製的甲酸/氯化鋅溶液在室溫避光條件下可儲存5個工作日而不會失效。

        關鍵詞:甲酸/氯化鋅;時效性;儲存;定量分析

 

        在實際紡織品檢測過程中,棉/再生纖維素纖維混紡紡織品的定量比例已大大提高[1]。然而,GB/T 2910.6—2009《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第6部分:粘膠纖維、某些銅氨纖維、莫代爾纖維或萊賽爾纖維與棉的混合(甲酸/氯化鋅法)》對甲酸/氯化鋅的儲存時效性無詳細描述。在實際檢驗工作中,為避免不必要的試驗誤差,甲酸/氯化鋅溶液一般是現配現用,這種缺陷嚴重降低了紡織品檢測的效率。本文針對甲酸/氯化鋅溶液儲存時效性進行研究,以找到其最佳的儲存方法和儲存時間,減少日常試驗中配製甲酸/氯化鋅溶液的次數,提高棉/再生纖維素纖維定量分析的效率。

 

        1 試驗部分

        1.1 試驗儀器

        纖維細度分析儀,具塞三角燒瓶(250mL),恆溫水浴鍋,恆溫烘箱,電子天平。

        1.2 試驗藥品

        甲酸/ 氯化鋅試劑: 2 0 g 無水氯化鋅( 質量分數≥98%)和68g無水甲酸加水至100 g;試驗中,此試劑一次配製5000mL,裝於棕色瓶內,密閉存放於避光陰涼通風處。

        稀氨水溶液:取20 mL濃氨水(密度0.880 g/mL),用蒸餾水稀釋至1 L。

        1.3 試樣

        棉纖維(標準貼村)、粘纖(標準貼村)、棉/粘混紡紡織品。

        1.4 試驗方法

        1.4.1 粘纖溶解試驗

        用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試劑按照GB/T 2910.6—2009規定方法(溶解時間除外)[2]溶解粘纖,記錄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完全溶解粘纖所需時間。

        1.4.2 棉修正係數d 值試驗

        用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試劑按照GB/T 2910.6—2009規定方法[2]對棉纖維進行溶解,計算其對棉的修正係數d 值。

        1.4.3 棉/粘混紡驗證試驗

        用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試劑按照GB/T 2910.6—2009規定方法[2]對已預處理的棉/粘混合樣進行平行試驗,不間斷進行5天。計算混合樣中棉的淨幹百分比,並計算其與第一天試驗結果之間的絕對誤差W,單位%。

 

        2 結果與討論

    2.1 粘纖溶解試驗

        表1是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溶液在GB/T 2910.6—2009的試驗條件下對粘纖的溶解情況。甲酸/氯化鋅儲存第一天表示當天配當天用,儲存第二天表示配製後的第二天,後續時間類推。

        從表1中分析可知,儲存3至5天中,粘纖在甲酸/氯化鋅溶液中15min左右便可完全溶解,接近第一天所用時間。而8至13天中,完全溶解時間便接近20min。在15天左右,粘纖便不能在標準規定的20min中內完全溶解。試驗結果初步說明甲酸/氯化鋅溶液在通風避光陰涼棕色瓶內可儲存,且前5天內,其對粘纖的溶解能力與第一天相當。

        2.2 棉d 值試驗

        表2是不同儲存時間的甲酸/氯化鋅溶液在GB/T 2910.6—2009的試驗條件下對棉的d 值的影響。

        從表2中第6天數據可以看出,此時所求的d 值波動較大,且沒有達到1.03,說明甲酸/氯化鋅溶液經儲存6天後,其對棉纖維的溶損能力有所下降。而表中前5天所求棉d 值均在1.03左右,與標準中規定的棉d 值相近。

        另一方面,對前5天試驗數據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在置信度為95%

        的條件下,組間均方與組內均方比值,即F 值為0.7304;小於查表所得F 0.975(4,45)的值2.5787。由相關統計學知識可知,5組數據的均值在統計學意義上沒有顯著差別。

        2.3 棉/粘混紡驗證試驗

        用儲存後的甲酸/氯化鋅溶液對準備好的棉/粘混合樣進行平行試驗,結果見表3。用顯微鏡觀察法對每次試驗後剩餘物進行檢查,發現每次混合樣中粘纖都是完全溶解。

        從表3中數據可知,5天儲存時間中,每天試驗所得棉淨幹百分比的均值最大偏差為0.41%,遠遠小於標準規定的1%。這說明甲酸/氯化鋅溶液在5天儲存時間內對棉/粘混合樣進行定量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3 結論

        本文設計3個試驗研究了日常工作中甲酸/氯化鋅溶液的儲存時效性。試驗結果表明,甲酸/氯化鋅溶液在儲存5天內對粘纖在20分鐘之內均能很好地溶解;對棉的溶損一致,都接近GB/T 2910.6—2009中的1.03;並且可以準確地對棉粘混合樣進行定量分析,試驗結果有很好的穩定性,可操作性強。試驗結果對從事紡織品成分檢測工作的試驗人員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任華. 棉與纖維素纖維混合物含量測定中d 值的確定[J].中國纖檢,2010(10)上:55-57.

[2]GB/T 2910.6—2009 紡織品 定量化學分析第6部分:粘膠纖維、某些銅氨纖維、莫代爾纖維或萊賽爾纖維與棉的混合(甲酸/氯化鋅法)[S].

(作者單位: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中國纖檢雜誌)

 

 

相關焦點

  • 甲酸/氯化鋅儲存時間對纖維定量準確性的影響
    化學試劑在紡織纖維成分的定性和定量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試劑不同儲存時間和儲存方法也存在差異,一般纖維成分定量所用試劑按配製方式可分為現配現用和可儲存使用兩種。現配現用的試劑儲存易分解變質,對檢測時效性要求較高。對於對儲存時間無明確要求的試劑,一次配製可分多次使用,有利於檢驗人員批量操作,節約人力成本,檢測效率相對較高。
  • 不同方法測試棉/莫代爾混紡織物含量差異分析
    目前已明確在標準上提出的分析方法為GB/T2910.6—2009《紡織品定量化學分析第6部分:粘膠纖維、某些銅胺纖維、莫代爾纖維或萊塞爾纖維與棉的混合物(甲酸氯化鋅法)》的方法一(40℃甲酸/氯化鋅法)和方法二(70℃甲酸/氯化鋅法)。本文對這兩種方法進行了比對試驗,並對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 羽絨(毛)與聚酯纖維填充物的定量化學分析方法
    羽絨(毛)與聚酯纖維填充物的定量化學分析方法 2010-11-11 00:00:00 來源:全球紡織網     羽絨以其輕、柔、軟、暖等優點被廣泛應用
  •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測紡織品N-甲基吡咯烷酮
    紡織材料試樣經乙酸乙酯超聲波提取,提取液濃縮後用濾紙過濾淨化,採用氣相色譜-質譜儀(GC-MSD)測定,外標法定量,選擇離子監測進行陽性確證。目前,類似物質的檢測方法主要為高效液相色譜法[5]、氣相色譜法[6,7]和氣質聯用法[8-10],但紡織品中NMP的檢測,還沒有統一標準和方法。本文採用乙酸乙酯超聲提取處理試樣與GC-MS檢測相結合,研究建立了紡織品中N-甲基吡咯烷酮的定性定量測定方法。
  • 吉和昌│電鍍鋅實用技術指導手冊——鍍鋅槽液的化學分析
    A:氯化鋅的測定     一、試劑配製:     1:0.05mol/L EDTA·2Na標準溶液     配製:稱取分析純乙二胺四乙酸二鈉19克,以水加熱溶解後,冷卻稀釋至1升。    二、分析方法:     用移液管吸鍍液1mL於250mL錐形瓶中,加水50mL,加PH=10緩衝液10mL,鉻黑T指示劑少許,用0.05mol/L EDTA標準溶液滴定至藍色為終點。
  • 紡織品與皮革毛皮甲醛含量測定標準的差異分析
    GB/T 2912.1―2009《紡織品甲醛的測定第1部分:游離水解的甲醛(水萃取法)》與GB/T 19941―2005《皮革和毛皮化學試驗甲醛含量的測定》兩個方法標準非常相近同時也有些許差異,二者的差異有時候會困惑試驗人員,本文將對此進行分析。
  • 標準曲線法測定紡織品中鄰苯基苯酚含量的研究
    該標準中有兩種提取鄰苯基苯酚的試驗方法,一種是直接提取法,即用甲醇提取後經過旋蒸濃縮後直接用丙酮定容測定鄰苯基苯酚的含量;第二種是經甲醇提取乙醯化後再經過旋蒸濃縮最後用丙酮定容測定鄰苯基苯酚的含量[2]。第一種試驗過程簡單易操作但是回收率低;第二種試驗過程繁瑣乙醯化過程不易掌控易造成乙醯化不完全致使測試結果定量不準。
  • 淺談紡織品中的異味物質、來源及檢測方法
    利用靜態頂空分析時,可以從樣品性質、樣品量、平衡溫度和平衡時間方面來進行條件的優化。目前,該技術與質譜技術的聯用已被用於各方面的研究。M.V.Russo[7]等利用靜態頂空-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技術測定了人體組織中苯的含量。胡健[8]等利用靜態頂空技術,對黃酒發酵過程中揮發性香氣的成分變化進行了測定。
  • 「石墨烯改性錦綸複合纖維定性定量分析」順利通過專家組驗收
    石墨烯在功能紡織品的研發中也得到了諸多應用,石墨烯紡織品,是指石墨烯材料與普通紡織品有效結合,在保持紡織品基本性能不變的前提下,同時具有了石墨烯的一種或者幾種獨特性能的紡織品。日前,福建省纖檢中心承擔「石墨烯改性錦綸複合纖維定性定量分析」項目通過專家組驗收。
  • 甲酸的作用是什麼?
    甲酸是基本有機化工原料之一,廣泛用於農藥、皮革、染料、醫藥和橡膠等工業。甲酸可直接用於織物加工、鞣革、紡織品印染和青飼料的貯存,也可用作金屬表面處理劑、橡膠助劑和工業溶劑。在有機合成中用於合成各種甲酸酯、吖啶類染料和甲醯胺系列醫藥中間體。
  • 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的檢測
    所謂致癌性問題,是人們經過長期研究和臨床試驗證明某些偶氮染料中可還原出的芳香胺對人體或動物有潛在的致癌性。: 2003 《皮革—化學測試—皮革中某些偶氮染料的測定》    (5) EN 14362- 1: 2003《紡織品 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的測定方法第1部分無需萃取的某些偶氮染料測定》    (6) EN 14362- 2: 2003《紡織品 某些源自偶氮染料的芳香胺測定方法第2部分萃取的偶氮染料測定》    (7) 德國標準§35LMBG82.02- 2《日用品分析紡織日用品上使用某些偶氮染料的檢測
  • 原位製備納米片陣列雙功能電催化劑用於共電解制氫與甲酸
    納米片陣列結構製備超級簡單,只需將泡沫鎳在質量分數5%的HCl溶液中超聲30分鐘,用純水衝洗,並在40oC的真空中乾燥即成。對納米片陣列的EDS分析表明,Ni和O均勻分散且無其他雜質元素。TEM圖像也證實了納米片薄膜的形態,所選區域電子衍射斑點,對應於Ni(OH)2的(210)面和(110)面,表明其表面的納米片陣列是Ni(OH)2。
  • 新藥研究中穩定性指示的分析方法開發與驗證概要
    2 穩定性指示方法開發和驗證中的重要問題分析 研究中使用的所有分析方法都應該是符合其使用目的,能夠獲得可靠結果並沒有顯著偏差的。這些非臨床研究中的分析方法主要在於提供微量雜質和降解產物的定量結果。
  • 【儀電分析】紡織品中N,N-二甲基甲醯胺殘留的檢測
    紡織品生產過程中涉及到使用N,N-二甲基甲醯胺(DMF),N,N-二甲基乙醯胺(DMAC)等有機溶劑,這些溶劑本身對人體有毒害,造成神經、肝臟的損傷,一旦殘留在紡織品中對人體健康有潛在危害。紡織品中溶劑殘留檢測已成為生態紡織品檢測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項目。本實驗適用於紡織品中殘留溶劑的檢測。
  • 標準物質與標準溶液基礎知識匯總!
    證書給出了標準物質的標準值及其準確度,扼要的描述標準物質的製備程序、均勻性、穩定性、特性量值及其測量方法,介紹標準物質的正確使用方法、儲存方法。所有的化學分析,定性定量,都依賴於,並且最後,可溯源至一種有證標準物質或某種類型的標準物質。
  • 石墨烯複合纖維及紡織品的製備方法與研究進展
    近幾年,石墨烯在紡織領域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逐漸成為紡織纖維領域的研究熱點,特別是功能性紡織品的研究中也得到了諸多應用。本文主要介紹了新型石墨烯複合纖維與石墨烯紡織品的製備方法,石墨烯紡織品的性能及其發展趨勢。  石墨烯複合纖維和石墨烯織物的製備方法  目前石墨烯複合纖維有兩種常用的方法:原位聚合和物理共混。
  • 聚乳酸混紡紡織品含量測定將有標準可依
    日前,國家認監委在南昌召開輕紡專業檢驗檢疫行業標準審定會,寧波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承擔制訂的《紡織品聚乳酸產品纖維含量分析方法》標準順利通過專家組審定。聚乳酸纖維是一種來源於玉米、土豆等天然材料的可完全降解的新型環保纖維。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2004/34/EC指令)均明確規定聚乳酸纖維為一種新型纖維。
  • 紡織品偶氮染料檢測及關鍵點
    以橙色錦綸面料試樣為試驗對象進行檢測定性和定量分析。紡織品在檸檬酸鹽緩衝溶液介質中用連二亞硫酸鈉溶液還原分解,用叔丁基甲醚通過硅藻土柱提取溶液中的芳香胺,濃縮後用乙腈定容,最後用GC-MS分析樣品。由於檢出苯胺,新取樣品在鹼性介質中用連二亞硫酸鈉還原,用叔丁基甲醚提取可能分解出的4-氨基偶氮苯,用GC-MS進行定性分析。
  • 低成本甲酸脫氫催化劑研製成功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博列斯科夫催化研究所研發出基於多層碳納米管的催化劑,用以從甲酸中獲取氫燃料。目前,分子氫被認為是最具前景的綠色替代能源之一。但游離態的氫屬於最輕氣體,同時也是沸點最低的氣體之一。
  • 紡織品領域禁用和限制的十三類化學物質介紹
    自1994年7月15日德國政府頒布禁用偶氮染料法令以來,到目前為止,在紡織品和化學品領域中禁用和限制的化學物質有13類約300個。下面對這13類化學物質作一個基本介紹。  1除用1-EP6/0.311禁用偶氮染料偶氮染料是指含一個或多個偶氮基(-N=N-)的芳香族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