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仿人!SNN技術讓五指機械臂成功抓起氣球

2020-11-10 智東西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

| 林卓瑋

智東西11月10日消息,德國研究團隊在IEEE上發布了一項最新研究成果,仿人機械臂在結合了SNN脈衝神經網絡之後,能夠抓、握、捏不同形狀、大小、硬度的東西,如塑料瓶、軟球、網球、海綿、玩具鴨等。

目前的機械臂大多是二指、三指夾持器,這種夾持器多適用於大規模機械生產,但不大能滿足抓取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

此外,以往的機械臂通常基於預設參數運行,前期運算工作相當龐雜,且無法進行自主判斷和智能抓取,動作笨拙、機械。

這項研究通過對人類生理機制的模仿,巧妙地將脈衝神經網絡融入五指機械臂,賦予了機械臂自主判斷反應的能力,打開了仿人機械臂靈活應用於生活場景的可能性。

今年10月26日,這項研究成果被發表在IEEE上,名為《使用融合脈衝神經的仿人機械臂實現軟抓取(Soft-grasping with an anthropomorphic robotic hand using spiking neurons)》。

《使用融合脈衝神經的仿人機械臂實現軟抓取(Soft-grasping with an anthropomorphic robotic hand using spiking neurons)》一文發布在IEEE官網

他們將SNN(Spiking Neural Network,即脈衝神經網絡)嵌入全球最大夾具廠商Schunk的SVH五指靈巧臂中,Schunk SVH五指靈巧臂在不知道物品形狀、大小和硬度的情況下,成功自主抓、握、捏住各類物品,如塑料瓶、軟球、網球、海綿、玩具鴨、氣球、筆、包裝紙巾等。

在人類看來極其簡單的手指動作,其實涉及一套相當複雜的神經網絡,這套系統經過幾百萬年的時間才最終演變成型。

脈衝神經網絡,正是人類精巧雙手背後的關鍵所在。十億個神經元網絡通過數萬億個突觸相互連接,通過脈衝交換和傳遞信息。

科學家們奮力研究脈衝神經網絡,不僅是為了改善機械臂功能,更是想通過模擬試驗破解大腦運作的奧秘。

研究人員將若干個子網絡組成的SNN植入五指靈巧臂,其中一個子網絡負責控制單根手指的屈伸,另一個子網絡則負責整體的抓握動作,決定機械臂何時應該執行捏、抓、握的動作。

每根手指都內置有神經迴路。通過判斷馬達電流大小和關節移動快慢,神經迴路可以有效檢測接觸物體,並激活控制器調節手指施力的大小。這樣一來,在物體移動、形變的情況下,該系統也能靈活作出相應調整。

基於SNN系統開發的仿人機械臂成功抓起了氣球

「這樣一來,機械臂便可根據物體形狀、硬度、大小靈活應變,作出合適的抓握動作。」研究員Tieck表示,他是該論文的第一作者。

Tieck還透露了下一步的研究計劃,「我們接下來要做的便是將手臂動作融入SNN,同時錄入實景攝像頭攜帶的視覺信息,此外我們還打算在手部加入觸覺傳感器。」

同時,Tieck談到,這項研究的最終目的是開發出「一個可以像人類一樣做出抓取動作的系統,這個系統無需提前規劃接觸點,也不用進行繁雜的穩定性分析,便可通過視覺和觸覺反饋實現對不同物體的抓取。」

文章來源:IEEE Spectrum

《使用融合脈衝神經的仿人機械臂實現軟抓取(Soft-grasping with an anthropomorphic robotic hand using spiking neurons)》原文連結: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240049

相關焦點

  • 仿人生物醫學工程技術:下一項改變世界的技術?
    1 「星球大戰風格」機械臂 DEKA手臂系統被命名為「Luke」——源於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盧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所使用的機械臂。 3 仿人生物醫學工程的發展 DEKA手臂系統、達文西Xi手術系統只是近期仿人生物醫學工程發展的兩個典型案例,事實上類似的例子已經有很多。以仿人型殘疾人假肢為例,就有Otto Bock假肢、TBM假肢、HIT/DLR假肢、i-LIMB假肢、FluidHand假肢等多種功能的假肢已經得到開發。
  • 「玉兔」機械臂成功實施首次月面探測(圖)
    微博圖片  軍報記者:#快訊#【「玉兔」號月球車機械臂成功實施首次月面科學探測】北京時間14日21時45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精確控制下,「玉兔」號月球車機械臂,對腳下月壤成功實施首次月面科學探測。
  • 美軍曝光「第三隻臂」外骨骼機械臂
    的輔助機械臂,可大幅減輕士兵作戰負擔,幫助士兵手持突擊步槍等武器,設計理念和外形都十分接近1986年上映的科幻電影《異形2》中的科幻武器。「軍用外骨骼系統」並非新興事物,但輔助機械臂作為一種簡化版的單兵「外骨骼」系統還是頗有創意,本文就此為您解讀。
  • 一隻機械臂的故事
    而它的操作卻很簡單,可以用手機、滑鼠,通過語音識別、手勢演示,甚至是不可思議的腦電波——這款DOBOT品牌的機械臂來頭不小:曾斬獲「世界三大設計獎」之紅點獎、iF設計獎,登上過2019年央視春晚深圳分會場的舞臺,連著名導演張藝謀也對它情有獨鍾,甄選其在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中與人共舞。
  • 優必選研究院技術專家丁宏鈺35頁PPT深入講解大型仿人機器人整機構型
    出品 | 智東西公開課講師 | 丁宏鈺 優必選研究院技術專家導讀:7月20日,優必選研究院技術專家丁宏鈺在智東西公開課進行了一場的直播講解,主題為《大型仿人機器人整機構型研究與應用》,這也是優必選專場第5講。
  • 碳纖維機械臂是否可以替代傳統金屬材料機械臂
    此外,一些自動檢測裝置、管路、冷卻裝置等也都會安裝在機械臂上,由於機械臂是一個典型的懸臂梁結構,自身的質量會嚴重影響金屬機械手臂的定位精度和運行效率。碳纖維是一種強度高、重量輕的高性能纖維,其比重比鋁還輕,不到鋼的1/4,比強度是鐵的20倍。抗拉強度在鋼的7-9倍以上,耐酸鹼腐蝕,且不易變形,能夠長期適應惡劣環境。
  • 100套機械手臂機械人關節機械臂3D模型Solidworks工業設計圖紙
    01圖紙簡介機械臂3D圖紙,含參數,可以編輯!共100套,含零件結構,壓縮後大小為4.8GB。Solidworks、NX、creo等機械工業軟體可以打開。02模型詳情包含: 五軸機械手、四軸機械手、三軸機械手、二軸機械手、行走機械人、人形機器人、關節機械臂等!
  • 失去手指的工程師造了一支機械臂,網友:這真賽博朋克-虎嗅網
    ,多少與愛德華的經歷有點相似,這個機械臂,是他為自己失去四根手指的左手製作的假肢。作為一名機械工程師,自失去手指後,他開始自行研發各種更易於操控的機械臂。下圖是Ian Davis製作的、舊版機械臂的抓握效果,非常驚人。
  • 黑科技:氣動機械臂,抓的就是你
    法律顧問:趙建英律師 前幾天咱們分享了國內兩個公司的氣動軟爪機械手,抓豆子、抓螃蟹都穩穩地,甚至已經成功應用於生產線,錯過這篇文章的小夥伴可以暴擊下面這個有意思的小動圖收看。
  • 能用筷子撈麵,我國仿人假肢機械手將投放市場
    據《解放日報》的報導,上海交通大學(以下簡稱:交大)的兩名機器人研究所博士生華磊和郭偉超打造出一個仿人假肢機械手。目前,該款機械手已經在臨床試驗並在人體上做功能測試。相信在不久後,該款機械手將會投放市場。
  • Arduino四軸機械臂
    過去的一年小夥伴在QQ群內提了不少問題,其中最多應該是如何製作機械臂了。《利用舵機製作簡單機械臂》這篇文章已經發布了幾年,它是基於STC單片機開發的三軸機械臂,有不少小夥伴也根據它製作出自己的機械臂,甚至還有人用它參加電子製作大賽獲得名次。顯然大家對機械臂還是比較感興趣的。當然也有小夥伴覺得控制舵機的單片機程序有些複雜,不好理解,那麼下面e哥就介紹如何利用Arduino更加簡便的製作機械臂。
  • 什麼是神經擬態技術?可升級殘疾人機械臂,助他們完成日常生活
    近日,一款安裝在輪椅上的機械手臂發布了正式測試版本,主要是為了部分殘疾人士能夠自己的完成日常生活當中的一些動作,並且現在這款機械臂也在以色列最先進的青少年康復中心阿林醫院進行試點試用。這款機械臂的科研項目主要由埃森哲提供資金和技術支持、英特爾提供神經擬態技術以及Applied Brain Research(ABR)公司提供算法,以色列研究團隊整合多方技術來進行產品測試。
  • 加拿大的Canadarm3機械臂
    加拿大是國際公認的太空機器人的引領者,其設計製造的機械臂Canadarm1是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加拿大機械臂,自1981年首次在太空梭上測試和使用。2001年Canadarm2一直在為國際空間站服務。Canadarm3機械臂設想圖目前數百家加拿大公司將參與建造Canadarm3機械臂,以配合Artemis任務和未來的載人深空飛行任務
  • 希捷正式宣布多讀寫臂技術:機械硬碟速度輕鬆翻番
    SSD固態硬碟各種技術層出不窮,HDD機械硬碟則似乎廉頗老矣,無論容量還是性能都提升極其緩慢,各種新的革命性存儲技術也尚需時日。今天,希捷正式發布了最新的「多讀寫臂」(Multi Actuator)技術,可將其下一代應用於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硬碟的數據性能直接提升一倍。
  • 機械臂公司越疆科技宣布完成1億元A+輪融資 |尋找中國創客
    新京報快訊(記者 蔡浩爽)6月28日,輕量級智能機械臂公司越疆科技正式宣布完成由松禾資本領投的1億元
  • 用大腦控制機械臂,如此科幻的事情現在已成為現實
    (圖中站立者為Jennifer·L·Collinger)他們幫這位53歲的高位截癱患者簡·舒爾曼,成功掌握了用大腦控制機械臂,進而完成一系列複雜手部動作的技能。在研究大腦與機械臂互連互通的領域,珍妮弗教授並不是獨行者。
  • 機械臂助攻 NASA洞察號「鼴鼠」探測器成功深入火星土壤內部
    本文轉自【cnBeta.COM】;目前正在火星上執行科學考察任務的洞察號(InSight)探測器,已經成功向地面發送了不少具有極高價值的科學考察數據,為人類未來登上這顆紅色星球提供了充足的依據。沒想到的是,火星土壤似乎比預期的更硬,給這隻從地球遠道而來的機械「鼴鼠」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 經過長達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美國宇航局和「鼴鼠」工程團隊終於解決了鼴鼠被卡住的問題,並取得了一些進展。「NASA InSight」官方推特帳號發布推文稱:「經過機械臂的數次助攻,鼴鼠成功進入地下。在幾百萬英裡之外的地方排除故障,真是個挑戰。
  • MATLAB中的機械臂算法——動力學
    Robotics System Toolbox(RST)中的動力學算法前面,我們講了機械臂的運動學(kinematics):正向運動學和反向運動學。正向運動學指的是在已知機械臂各個關節角度的情況下,推算end-effector(機械臂終端)的位置和方向(合稱pose)。
  • 莫門圖斯將為其「天上搬運工」加裝機械臂
    加裝太空製造歐洲公司機械臂的莫門圖斯公司根據所籤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把太空製造公司的一臺機械臂安裝到莫門圖斯的一個「活力騎乘」轉移飛行器上。有了機械臂,「活力騎乘」便能抓住天上的衛星,並將其轉移到新的軌道。莫門圖斯此前已宣布同一些公司達成了協議,但那些協議都是要在射前就把用戶的小衛星裝到「活力騎乘」上。
  • MIT「食人花」能抓起120倍自重物體!摺紙,又顛覆了我的三觀!
    麻省理工學院是一個經常誕生黑科技的地方,最近他們的人工智慧實驗室與哈佛大學合作,共同研發出一種抓取器,可以抓起各種形狀和重量的物件。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機器人專家李曙光及其同事計劃在5月份的蒙特婁機器人與自動化國際會議上展示這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