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股行權:投資者保護的中國實踐與制度創新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上海證券報

□ 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 馮果

行權難一直是投資者保護的難點。在行政監管介入效果有限、境外以律師和商業性機構投資者等私人力量主導的公司治理和私人執法又問題叢生的背景下,我國證券監管機構開始了投資者公益機構與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創新探索。

在證監會的主導和積極推動下,由證監會直接管理的公益類投資者保護機構——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投服中心」)於2014年成立,隨後積極進行持股行權等投資者保護試點,取得了良好社會反響和實效。新修訂的證券法及時總結試點經驗,明確了投服中心的投資者保護公益機構之角色定位,豁免了其公開徵集提案權和表決權以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的持股時間或持股比例限制,賦予其支持訴訟的職責,允許其接受50名以上投資者的委託作為代表人參加訴訟,破除了持股行權的制度瓶頸,為這一富有中國特色的投資者保護制度打下了堅實的制度基礎,標誌著我國證券投資者保護事業步入了一個嶄新時代。

一、市場化定位彰顯了完全不同於公權監管的私法邏輯

中國資本市場是在政府主導之下建立起來的,在其發展過程中一直遵循的是政府干預和監管優位的治理路徑。在這樣的治理思路下,雖然不斷加大行政監管和處罰力度,但證券欺詐、不公允關聯交易等損害投資者權益現象仍然存在。相反,私法邏輯下的權利行使則可以涵蓋事前事中事後整個過程,手段靈活且富有彈性,可有效破解行政權等外部力量介入時機不當造成的濫權以及滯後等難題。

投服中心持股行權就是通過私法手段實現公法目的的一次重要嘗試。作為依據公司法成立的公司法人,投服中心有別於證券監管機構,它無法運用公權來達到規範公司運行和保護投資者權利的目的,只能按照市場主體的行為規範行使權利。根據制度設計,投服中心只有通過購買並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方式先獲得證券投資者身份,然後藉此身份介入資本市場,並在公司法等私法框架之內行使股東權利。該項制度設計旨在擺脫以公權監管為核心的傳統治理路徑依賴,通過發揮私法主體力量介入上市公司治理,運用股東自治方式,從內部督促公司規範運行,進而促成投資者保護的「內生化」,實現資本市場由「硬性管理」向「彈性治理」的轉變。

二、公益性目標破解了市場力量所帶來的公司治理結構扭曲等難題

面對集體行動困境、投資者冷漠和搭便車等公司治理難題,世界各國都在進行提升投資者行權意識和行權能力的實踐探索。最為明顯的是股東積極主義運動的興起和證券集團訴訟的快速發展。這些舉措雖對公司治理結構改善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也不同程度地產生了負面影響。在股東積極主義發展的中後期,股東積極主義就成為對衝基金等機構投資者瘋狂套利的工具。種種「積極」介入公司治理過程的不當行為,不僅造成金融資本運作對產業資本運作的威脅和擠壓,而且過於活躍的併購行為、頻繁幹擾公司決策的不當施壓,都對上市公司的運行乃至金融市場穩定產生了惡劣影響。原本為投資者提供權益救濟的證券集團訴訟也在律師逐利動機的驅動下呈現出濫訴的弔詭之勢,市場力量自身的不足暴露無遺。

持股行權制度則開創了由公共組織代替普通商事群體推進公司治理的新模式。與普通投資者著眼於自身投資利益不同,投服中心介於政府和市場之間,其持股行權的目的並不在於追求自身利益,而是以其特殊投資者身份通過行使股東權利,以其專業化組織來實現保障投資者權益的宗旨。在實踐中,投服中心只是象徵性地購買上市公司一手股數的股份,並普遍非差異性地持有所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投服中心持有股票不以營利為目的,原則上不對擁有股份進行投資和交易,也不介入和幹預公司日常經營,而是通過發送股東建議函、參加股東大會、股東大會之外期間現場行權、參加上市說明會和公開發聲以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等形式,來督促和監督公司規範治理和幫助投資者尋求事後救濟,以維護投資者權益。

投服中心持股行權實質上是代表政府的公共機構主導的股東積極主義的體現,只是消除股東積極主義所呈現出的「惡」的一面,是耦合了監管幹預和私人執法的各自優勢的中間模式,其以私法手段實現規範公司治理、維護投資者權益的公法目的,有效實現了外部監管和內部治理的協調統一。

三、特殊的股東權利配置為持股行權開闢了廣闊的制度空間

投服中心特殊的組織性質與功能定位,決定其雖然以普通股股東的身份參與公司治理,但又絕不能簡單等同於上市公司普通股東,它必須享有有別於普通股東的特殊權利配置,否則,制度優勢無從發揮。新證券法關於投資者保護機構公開徵集提案權、表決權的持股時間以及提起股東代表訴訟持股比例限制豁免的規定,還有其可作為委託代表人發起集體訴訟的特殊規定,均體現出針對其公益性股東行權特點所做的制度安排,我國投資者保護的新格局也有望藉此生成。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公權力加持下的私法主體隨時都有異化的風險。持股行權必須恪守維護投資者權益的公益目標、遵循私法邏輯,堅持行權目的正當性,做到積極行權、理性行權和依法行權相統一,切忌幹預公司日常經營,更不能無端陷入公司人事變更和控制權爭奪等利益紛爭,要重塑其獨立性,不能將其淪為監管機構的派出機構,避免監管權借私權通道擴張及市場優勢向權力優勢的遁逃。

相關焦點

  • 投資者保護十大經典案例
    隨著法制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的不斷推進,證券投資者保護工作也正朝向更高質量、更多元化的方向邁進。現根據公開報導,遴選出十大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5·19中小投資者保護宣傳周」活動期間予以發布。  5.全國首例證券糾紛示範判決案——方正科技案  積極意義:該案先後入選「2019年度人民法院十大民事行政及國家賠償案件」「第十五屆(2019年度)中國十大影響性訴訟」,開創了「示範判決+損失核定+訴調對接」的投資者賠償救濟新模式。
  • 綜研觀察|餘凌曲:築牢債券市場投資者保護制度防線
    餘凌曲 中國(深圳)開發研究院以債券市場重大違規違法事件處置為契機,我國需要建立更加嚴密的投資人權益保護制度「防線」,推進債券市場健康發展和做優做強,更好發揮債券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
  • 華福證券魯政委:建立投資者保護機制 增強P投資意願
    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訊 日前,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九次會議,研究深化中小銀行改革、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等問題,部署金融領域重點工作。對此,華福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11月8日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金融是經濟的血脈,當前我國在權益融資特別是風險投資上存嚴重不足,需要建立以投資者至上的權益保護機制,通過塑造二級市場的持續賺錢效應來增強PE、VC機構投資的意願。會議強調,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優化科技創新融資方式,改善配套政策環境。
  • 新三板轉板制度落地精選層中籤率100%!百萬投資者靜待入場看五大要點
    深交所將按照中國證監會統一領導,在平穩有序推進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工作同時,認真做好轉板上市各項準備工作,明確細化相關制度安排,優化完善相關溝通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新三板精選層掛牌公司至深交所創業板轉板上市,為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連結通道、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做出貢獻。同日,上交所表示,將在中國證監會的部署下,全力支持轉板上市相關制度建設。
  • 制度自信教育的戰略意義與實踐路徑
    這需要通過運用橫向比較法,闡明制度特色、制度價值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能夠形成相比資本主義制度的競爭優勢之原因所在;需要通過「四史」教育,運用歷史比較法,從制度的變遷中感受自信。隨著我們黨「四個自信」理論創新的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的實踐功能、理論淵源、科學內涵、強化路徑等一系列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的問題得到更加明晰的闡釋。
  • 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原標題: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緣起   眾所周知,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的發展經濟學,並非誕生於發展中國家,而是在西方發達國家萌發、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的。70年來,中國由一個農業國初步轉變為工業國,從一個落後的低收入國家穩健跨入上中等收入國家行列,這一偉大的經濟實踐能夠為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貢獻什麼樣的中國智慧?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三個關鍵內容,值得進一步挖掘和提煉。
  • 萬福生科案:試水先行賠付 投資者主動維權
    2013年5月10日,為先行償付符合條件的投資者因萬福生科虛假陳述事件而遭受的投資損失,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平安證券」)作為萬福生科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的保薦機構及主承銷商,出資三億元人民幣設立「萬福生科虛假陳述事件投資者利益補償專項基金」,委託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投保基金公司」)擔任基金管理人,設立網上和網下兩種方案與適格投資者實現和解
  • 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裡程碑:九論設立科創板的理論與實踐
    在科創板漸行漸近之際,中國產業升級網經過精心調研特別發起「十論科創板」原創專題評論,以十篇論述全面解析科創板的理論與實踐,助推資本市場變革和產業轉型升級。三十而立。今年29歲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即將進入而立之年之際,迎來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這是黨和國家賦予其的歷史使命,同時也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一個新裡程碑。
  • 【創新·實踐】城鎮化要重視保護環境承載力
    在第十三屆中國經濟論壇上,德勤與《中國經濟周刊》聯合發布《城鎮化的升級與創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之路》(下稱「《報告》」)。「各地政府在未來城鎮化推進過程中還是需要規劃先行:選擇環境成本低的產業進行發展,合理規劃交通,鼓勵公共運輸運輸發展,同時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報告》的結論給深受霧霾、擁堵的城市管理者開了一張藥方。
  • 直接上市背後風險大 A股是否跟進取決於制度完善情況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來說,直接上市是一個新生事物,但對於美國股市來說已經是「老朋友」了。早在2018年4月3日,著名音樂服務應用商Spotify就以直接上市的方式登陸紐交所。這次SEC批准的紐交所直接上市計劃,與之前的直接上市最大的不同在於,原來的直接上市不存在募集新資金行為,新的直接上市計劃,企業在直接上市的同時可以發行新股融資。
  •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新聞發布會
    中國(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案例新聞發布會(2019年2月14日)歡迎大家出席省新聞辦關於中國(海南)自貿區制度創新案例的新聞發布會。新年伊始,萬象更新,目前還處於傳統的春節,我首先向大家致以新春祝福,祝各位事事如意,好事多多!今天我們邀請了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自貿辦常務副主任、省委新聞發言人孫大海先生請他介紹海南首批制度創新案例。
  • 閻慶民談「投資者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工作」:利用人工智慧等,使...
    易會滿主席指出,加強投資者教育,推動將投資者教育全面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我國資本市場成立剛剛30年,交易制度還不完備、市場體系還不完善、監管制度還不適應、交易者還不成熟。我們這個以散戶為主的市場,有1.7億中小投資者,解決「四不」問題,就必須抓投資者教育。藉此機會,我談兩點體會和一點建議。
  • 新外國投資法向社會徵求意見 增加國家安全審查和負面清單制度
    四大亮點創新外資管理模式具體來說,此次《外國投資法》的徵求意見稿有四大特點。一是明確法律基本定位。《外國投資法》定位於統一的管理和促進外國投資的基礎性法律,不再將企業的組織形式作為規範對象。二是創新外資管理模式。
  •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承辦第三屆「中國制度經濟學論壇」
    他綜述了自己關於智慧財產權保護與企業創新的多篇研究成果,並指出統一、透明、可預期的制度間接保護有利於促進企業創新,而對不同企業區別對待、為創新提供貨幣激勵的政策,效果存疑。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的聶輝華教授發表題為《朝向一個最優政企關係理論》的演講。
  • 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補償創新實踐
    2013年,貴州省將赤水河作為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改革先河,先後通過開展流域生態保護紅線、流域資源使用和管理制度、流域自然資源資產審計制度、流域生態補償制度、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和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生態環境保護司法保障制度、流域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投融資制度、合力整治農業農村汙染、生態環境治理和恢復制度、環境保護河長制度、生態環境保護考評機制等12項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
  • 國電電力:2020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第一期)募集說明...
    中國神華 指 中國神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國華國際 指 神華國華國際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本次債券 指 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的不超過人民幣 100 億 元(含 100 億元)的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2020 年面向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公司債券
  • 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舉辦「創新轉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
    大眾網4月14日訊 4月13日,由青島市市北區人民政府主辦、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承辦的「創新轉化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論壇在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示範基地舉行。青島市市北區副區長劉大川、青島科學學與科研管理研究會理事長隋映輝、山東大學(青島)副校長譚保才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院長陳志軍主持開幕式。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論析
    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不同時期,從在根據地創建人民政權到建立新民主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制度,從確定國體、政體和國家結構形式到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從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都是在黨的領導下億萬人民艱辛探索的結果。實踐一再證明,「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是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