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實踐】城鎮化要重視保護環境承載力

2020-12-04 經濟網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是過去城鎮化的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其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通過深化土地、戶籍、財稅等改革,提振內需。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劉楊|北京報導

論壇嘉賓現場訪談

越來越多的都市人習慣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打開手機看看霧霾指數,然後再來決定一天的行程安排。據媒體報導,2013年,霧霾波及25個省份、100多個城市,影響人口6億。霧霾甚至成為很多人關注的頭條新聞。

霧霾還僅僅是眾多城市病的其中一個。交通擁堵、社會治安、公共綠地、醫療、教育資源分配等,如今都成為城鎮化過程中不可迴避的現實考量。

「霧霾和交通擁堵均是當城市及經濟高速發展、人口大量湧入的同時忽視環境承載力的後果。這些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城市人民生活的健康和效率。未來的城市發展策略必須解決這些問題。」德勤管理諮詢(下稱「德勤」)合伙人張天兵一直密切關注城鎮化過程中衍生出的問題。在第十三屆中國經濟論壇上,德勤與《中國經濟周刊》聯合發布《城鎮化的升級與創新——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之路》(下稱「《報告》」)。

「各地政府在未來城鎮化推進過程中還是需要規劃先行:選擇環境成本低的產業進行發展,合理規劃交通,鼓勵公共運輸運輸發展,同時通過技術手段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報告》的結論給深受霧霾、擁堵的城市管理者開了一張藥方。

參與《報告》撰寫的德勤行業研究經理吳芙蓉向《中國經濟周刊》指出:「經濟發展解決人的就業和生存問題,環境與交通解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問題,公共服務解決人們享受的社會福祉,人才發展解決人自身的發展問題。衡量新型城鎮化水平,要在經濟發展之外,考察這幾個綜合因素,以體現人與自然、社會及自身的和諧發展。」

「新型城鎮化」是《白皮書》中關注的焦點,德勤開發出「新型城鎮化指數體系」,為樣本中的五個城市「打分」。

新型城鎮化具體來說就是「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是在實現經濟增長的情況下,綜合考慮環境交通、公共服務、人才發展等方面的因素。《報告》給上述項目賦值,每個項目滿分25分。《報告》顯示,今年,北京得分75.8分,依然是綜合得分最高的城市,上海緊隨其後,得分是61.2分。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是過去城鎮化的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其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通過深化土地、戶籍、財稅等改革,提振內需。」張天兵認為,由於目前城鄉二元的制度結構,導致人力資源無法在全社會進行有效配置,並且無法達到內需消費升級的目的。而解決這個問題,最大的困難有二:一是解決城鄉二元制度結構所需要的短期投入和長期投入哪裡來?二是解決城鄉二元制度後的生產力如何提升,環境承載力如何保護,怎樣提升內需消費?

「農村轉移人口的市民化不單是戶籍的轉變,更伴隨他們的就業能力、就業機會、公共服務和生產效率的問題。」張天兵說。

解決農民市民化問題,德勤提出:要多元投入解決前期資本問題;利用網絡技術,降低提供公共服務的成本,提升效率;工業上創新發展,農業上產業化經營;提供進城農民的再教育和再就業;戶籍等制度的改革。

相關焦點

  • 霧霾、擁堵等成現實考量 城鎮化要重視環境承載力
    霧霾、擁堵等成現實考量 城鎮化要重視環境承載力 2013年12月31日 09:52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參與互動(·實踐】城鎮化要重視保護環境承載力  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是過去城鎮化的升級,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其核心是人的城鎮化,通過深化土地、戶籍、財稅等改革,提振內需。
  • 談談環境承載力
    ,政府文件中也經常引用環境承載力,說明經濟發展不能超過自然環境的承載,普通群眾也一聽就明白。       但環境承載力真的像」地基承載力、橋梁承載力「一樣,有一個最大承載量麼?本文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答案。     承載力客觀存在。最簡單明了的事實就是我們中國,超過94%的人口分布在黑河騰衝線的東南一側。廣大的西北半壁,佔全國土地面積57%土地只承載了約6%的人口。即便如此,還有所謂「孔雀東南飛」的人口流失問題。
  • 既要重視資源、環境,更要重視生態系統
    其中,有的人只重視資源,不重視環境和生態系統;有的人只重視資源、環境,不重視生態系統,甚至將生態系統歸結為資源、環境。值得慶幸的是,自黨的18大以來,隨著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加強,不重視環境的傾向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變。然而,仍有跡象表明,不重視生態系統的傾向並沒有得到明顯的改觀。在一些人看來,只要重視資源、環境就已經足夠了,至於生態系統則無關宏旨,甚至在他們的心目中根本就沒有生態系統的概念。
  • 環保部:正開展全國範圍內環境承載力研究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公開信息披露,目前除國家層面外,全國各省市、各科研單位正逐步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研究與實踐。這項研究與實踐根據中央高層的要求進行部署。《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要「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日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的書面稿中提出,要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充分運用到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保護、國土規劃編制、國土綜合整治、地質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 服務於國土規劃編制的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
    我國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理論與方法還存在很多不足,評價指標層面與國土資源及國土空間開發利用管理之間存在空檔。因此,有必要根據國家「十二五」戰略部署及國土規劃要求,對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的內涵、對象、內容等進行完善。  一、資源環境承載力的新內涵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分為資源承載力和環境承載力兩個方面。
  • 自然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超載城市 要劃定永久性開發邊界
    來源:澎湃新聞自然資源部:資源環境承載力超載城市,要劃定永久性開發邊界為推進「多規合一」的有效落實,指導和規範地方開展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由自然資源部研究制定的《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指南(
  • 專家:資源環境承載力評估應突出政策價值
    去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其目的是為了推動實現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工作走向規範化、常態化、制度化,引導和約束各地嚴格按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謀劃社會經濟發展。在環境管理的相關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中,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無疑是一個核心議題。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區域產業結構中農業佔比大,城鎮化水平較低。2016 年,戶籍人口 113 萬,城鎮化率 42%(表 3)。白洋澱溼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內,死魚事件頻發,現存 47 種大型水生植物、197 種棲息鳥類(含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 4 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 26 種)的繁育生長遭受不同程度威脅。此外,大氣霧霾也深刻影響新區生態環境承載力。資料顯示,過去 30 年新區 3 縣大風天數每 10 年減少 2—5天,霧霾時有發生。
  • 轉型期的環境保護與治理策略
    三是環境問題國際化後,作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我國承受的國際環境壓力越來越大,這將給我國的環境治理工作帶來巨大挑戰。我國要想在全球化的競爭中處於主動地位,必須在大力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加強環境保護與治理。
  •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項目針對實施新型城鎮化及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資源環境承載力面臨的新形勢,解決我國當前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緊迫任務,緊扣鄉村振興的美好生活建設需求與村鎮資源環境承載供給能力之間的統一目標,重點解決不同區域不同類型村鎮建設與資源環境的協調關係及分異規律、村鎮建設的水土資源環境與生態要素約束機理及承載力測算原理、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的綜合測算與優化提升技術等三大科學問題和關鍵技術,豐富區域可持續發展與綠色宜居村鎮建設理論方法
  • 探索城鎮資源承載力 南通市海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啟動
    日前,南通市海門地質環境綜合調查正式啟動,就海門空間、資源、環境、災害等多要素開展調查,系統評價南通市海門發展的資源保障能力和環境承載力,以期為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數據,服務城市規劃、建設和運行管理全過程。
  • 城鎮化不是城市化 需要考慮環境承受力
    「我覺得搞城鎮化應該在離北京市區稍遠一點的地方搞,離北京市區太近,最後又變成城市的附屬品了。」劉先生說。距離北京70多公裡的郊區延慶縣在此次霧霾天氣的侵襲下倖免於難。距離北京市區遠,且重視環境,是延慶縣遠離霧霾的「法寶」。延慶在進行城鎮化的同時,環境保護工作並未放鬆。在城區周邊進行的綠化,有效地降低了PM2.5濃度。
  • 趙章元:垃圾焚燒務必考慮環境承載力
    選址應考慮環境承載力 所謂環境承載力,是指能夠消納所排放的汙染物並使該地區保持環境質量達標的能力,與通常所說的「環境容量」概念大致相同。環境承載力是規劃建設的環境基礎和基本立足點,垃圾焚燒廠的選址首先應檢查該地區的環境承載力。 在建設垃圾焚燒廠的地區,當焚燒設備運行後如能始終保證該地區環境質量達標,則證明這裡具備相應的環境承載力。
  • 經濟每月談:新型城鎮化與生態足跡
    現在為湖南省所做的「十三五」低碳規劃已經完成,湖南省低碳創新技術的中小企業也連續兩年參加「WWF全球氣候創新者」的評選。我們在長沙也開展了城市試點示範工作,將基於工業園區,在工業、建築、交通能源等方面的全面規劃和實施開始探索。我們作為一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機構,常年在湖南從事水的保護,但這次低碳化的城市是我們跟湖南合作夥伴的另外一種嘗試,尋找低碳的道路。
  • 「寧波藍」與環境承載力
    比如,春節期間,大量工業企業停產,汙染物排放減少;比如,外出度假的人尚未回城,城市人口規模「縮水」;比如,城市中的建築工地大多要到正月十五後復工,建築揚塵減少;又比如,機動車數量減少,不僅道路變得通暢,尾氣排放造成的汙染也相應減少……  春節「長假效應」帶來的這些變化,蘊含著一個關鍵詞:環境承載力。
  • 天津日報:發揮資源環境承載力基礎作用 把「綠色決定生死」貫穿...
    市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綠色發展,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大都市,要把「綠色決定生死」的理念貫穿於發展各領域、全過程,把城市建成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將綠色發展定位於「決定生死」的位置,充分體現了對綠色發展的高度重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如何深入理解綠色發展的重要地位,如何以更和諧的方式處理好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係?
  • 上海人口膨脹 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   中新社上海1月13日電 (記者 陳婷婷)中國特大型城市上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對上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持續統計監測,從監測結果看,上海在探索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城鎮經濟快速發展與人口集聚對區域資源環境造成了巨大壓力。  近年來,上海經濟發展快速體量不斷擴大,但環保投入卻跟不上經濟的發展。這份報告指出,上海環保投入與快速的城鎮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汙染治理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 2012.04:大城市承載力研究(羅鳳金等)
    在不同的壓力環境下,會呈現出不同的承載能力,並且隨著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的創新以及社會管理的進步,城市承載力會有一定的改善和提升。   1.自然資源——城市建設和發展的基礎離不開自然資源,自然資源是人們活動不可缺少的前提和基礎。
  • 環保部:長江流域環境承載力下降
    在20日舉行的環境保護部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環保部水環境管理司司長張波說,整個長江流域的環境承載力實際是嚴重下降的。本來營養性物質通過淺灘溼地就可淨化,但由於生態破壞,環境自淨能力下降,「這些年在這方面欠帳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