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華早報》7月22日報導,據國內相關機構科技專家表示,我國正在發展大型、智能低成本無人潛艇,能夠在世界上絕大多數海域執行偵察、掃雷和攻擊任務。據透露這些機器人潛艇將在2020年左右實現部署,儘管這些無人潛艇不會全面替代有人潛艇,但仍然對世界海上力量格局產生深遠影響。研究者認為,這些無人潛艇將會部署到南海、西太平洋等關鍵戰略水域,和其他陸基、海基、空基無人或有人作戰平臺相配合,一起執行作戰任務
報導稱中國在廣東珠海建立了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無人船海上測試場,這被認為是中國雄心勃勃開發海上人工智慧技術的標誌性工程。此前《南華早報》曾報導中國正在開發潛艇指揮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能夠幫助潛艇艇長在複雜的水下戰鬥中做出更快更準確的決策。
在設計中,新的無人潛艇將完全自主運行,執行任務然後自主返回基地。他們所需要做的,就是定期與岸上指揮機關進行聯繫接受指令,整個完成任務過程根本不需要人工幹預。當然,研究者稱現在的人工智慧無人潛艇還不是很「聰明」,因此只能執行一些較為簡單的任務,特別是一些攻擊性的任務,最終的決策權還在人類手中。
和現有已經出現的水下無人潛航器相比,新的無人潛艇的特點就是「更大」,不像無人潛航器還需要其他船艇搭載,載重量更大,可搭載各種複雜水下傳感器和魚雷飛彈等武器,可以在一般軍港直接停泊,直接使用類似有人潛艇的柴電動力甚至AIP系統,可在大洋中不間斷執行幾個月的任務。
新式無人潛艇的研製重點,是能夠適應水下複雜環境的人工智慧系統。這種系統能夠自主決策,能夠改變深度和航線來避免被發現,能夠區分民用船舶和軍用艦艇,能夠根據目標地域選擇最佳航線。此外,無人潛艇還能夠收集水下情報,進行水下布雷,或者在預設地點埋伏對敵軍進行偷襲。這些無人潛艇甚至能夠和有人潛艇配合,吸引對方火力,或者對高價值目標進行「飽和攻擊」。
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博士導師林揚(上圖)在接受《南華早報》訪問時表示:我國正在開發XLUUV,即超大無人水下潛航器。中科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是我國主要水下軍用機器人的研製單位。《南華早報》稱林揚正在開發我國第一個潛深超過6000米的無人潛航器,並擔任912工程首席科學家,該工程目標是在2021年之前開發新一代的水下軍用機器人。
據《南華早報》報導,林揚表示我國正在開發的無人潛艇項目,就是針對美軍的類似水下無人系統,但是他拒絕透露技術細節,因為還處於保密狀態。他表示:現在還不到曝光的時候,但將來也許會公布。美軍在2017年決定在2020年前製造兩艘XLUUV超大無人水下潛航器進行競標,最後選擇列裝型號。目前是美國波音公司和洛馬公司在進行競爭。此外,俄羅斯也在開發可攜帶核彈頭的Status-6超遠程水下無人潛航器。
但中國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稱,我國未來無人潛艇將不會攜帶核武器。他認為無人潛艇的主要優點就是能夠低成本大規模生產和部署。傳統有人潛艇要考慮人員安全和生活舒適性,造成造價直線上升。例如美軍俄亥俄級飛彈核潛艇單價高達20億美元,而新一代哥倫比亞級飛彈核潛艇單價竟達到100億美元,而無人潛艇造價只有前者的2%甚至0.4%,相反無人潛艇卻可以對高價值有人潛艇展開大規模攻擊,10艘無人潛艇換1艘有人潛艇都是划算的。但是這位專家稱,無人潛艇的硬體製造水平必須相當高,因為沒有人進行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