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軍迷都對好萊塢大片中美俄潛艇「深海對決」的畫面印象深刻。事實上,自冷戰結束以來,這種讓人熱血沸騰的場面已經很少出現。由於財力有限,俄羅斯已經無力大規模建造新式潛艇。除了「北風之神」等少數幾款潛艇之外,俄海軍潛艇部隊整體戰力遠遠不如美國海軍。為此,俄羅斯不得不轉變思路,選擇全力發展「無人水下殺手」。當然,今天我們要討論的俄羅斯「無人水下殺手」,並不是2018年亮相的俄海軍首艘核動力無人潛艇「波塞冬」,而是一種成本更低的小型戰術攻擊潛艇——「頭足類」。
從生物學上來說,科學家將魷魚、章魚、船蛸、墨魚等海洋生物都歸納到頭足類動物。俄羅斯用「頭足類」來命名一款水下無人潛艇,就是希望其具備頭足類動物那種隱蔽攻擊且一擊致命的特點。某種程度上來說,「頭足類」無人潛艇就是「水下獵手」。儘管截至目前為止,「頭足類」無人潛艇研發計劃屬於俄羅斯高度軍事機密,相關信息並沒有透露,但根據水下作戰軍事專家蘇頓的介紹,這款潛艇要比此前美國研發的無人水下航行器(LDUUV)噸位更大,並且採用單螺旋槳推進模式,可以長周期靜音航行。
特別是在武器配備方面,與「波塞冬」攜帶百萬噸當量核武器執行戰略核打擊任務不同,「頭足類」無人潛艇轉為戰術打擊美軍潛艇而生,因此其裝備的武器就是專門用於反潛作戰的MTT型324mm輕型魚雷。去年,俄羅斯海軍的輕型水面艦艇全面換裝了這款魚雷。它長3.2米,配備有奧託活塞式發動機驅動泵噴推進器,最高航速可以達到58節,有效射程為10千米,擁有600米最大航深。可以說,它是水下打擊潛艇的利器,憑藉高速性能可以在深海對美軍潛艇形成致命威脅。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大名鼎鼎的黑海造船廠在蘇聯解體後劃給樂烏克蘭,導致俄羅斯再也無力建造大型水面戰艦。然而,俄羅斯也繼承了蘇聯時期眾多潛艇研發機構和工廠。因此,俄羅斯在載人潛艇和無人潛艇研發方面實力依然非常強大。考慮到「頭足類」無人潛艇的低成本優勢,俄海軍未來完全可以大批量裝備。想像一下,當無數「頭足類」組隊潛伏在深海,美軍潛艇真得要步步驚心了!(舍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