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百科全書」發表模式生物研究新成果

2021-02-23 測序中國

在8月28日的《自然》(Nature)雜誌上,稱作為modENCODE(模式生物DNA元件百科全書,Model Organism ENCylopedia Of DNA Elements)的一個多機構研究網絡發布了四篇重要的論文,以前所未有的細節繪製並比較了人類和兩種模式生物果蠅及線蟲的基因組和表觀基因組圖譜。

第二個科學家小組調查了在三大物種中染色質的組織機制以及它對於基因調控的影響。利用modENCODE和ENCODE的數據,科學家們比較了細胞訪問內部DNA必需的染色質修飾模式,以及這些修飾所導致的DNA複製模式的改變。研究人員發現三個物種中具有許多相似的染色質特徵。

論文的共同資深作者、芝加哥大學人類遺傳學教授Jason Lieb博士說:「我們發現三種生物所利用的染色質修飾高度保守。」他指出,人們對染色質抱有極大的興趣,是因為它與一些疾病如癌症具有潛在的聯繫。大量的研究表明,一些癌症有可能一定程度上是由染色質相關的一些基因發生突變所驅動。

在第三項研究中,科學家們探究了基因組調控的相似之處。科學家們將焦點放到了一些轉錄調控因子上。這些關鍵的蛋白質調控因子決定了哪些祖細胞最終會變為皮膚細胞、腎細胞和眼細胞。「有一些關鍵的協調因子,它們結合到控制細胞命運的開關上。基因組學一個重大的問題就是要確定哪些因子協調作用開啟了哪些基因,」論文的共同資深作者、史丹福大學基因組學和個體化醫療中心主任Michael Snyder博士說。

研究人員發現,一些轉錄因子往往結合到三個物種基因組中一些相似的DNA序列上,表明了「關於調控信息在基因組中的排布方式,有一些普遍特性保守存在於三大物種中。總體調控原則或多或少相似,」Snyder博士說。不過,他們也發現了一些差異。一些轉錄因子跨物種結合了極少的相同靶標,它們大多在不同的時期表達。

包括這些新發布的研究在內,有幾十篇modENCODE協會的論文已經或即將發表在今年的Nature、Genome Research、Genome Biology和PNAS等雜誌上。其他的這些論文報告了與更深入地分析一個或多個物種,方法開發以及調查特殊生物過程相關的研究。這些論文是2012年終結研究資金的modENCODE計劃研究成果的高潮。這一計劃外的一些研究團體利用modENCODE數據也已發布了超過100篇的論文。可以預計,由modENCODE生成的數據和資源在未來數年裡將繼續為更廣泛的研究團體所利用。

參考原文

C.L. Araya et al., 「Regulatory analysis of the C. elegans genome with spatiotemporal resolution,」 Nature, doi:10.1038/nature13497, 2014.

A.P. Boyle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regulatory information and circuits across distant species,」 Nature, doi:10.1038/nature13668, 2014.

M.B. Gerstein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criptome across distant species,」 Nature, doi:10.1038/nature13424, 2014.

J.W.K. Ho et al.,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etazoan chromatin organization,」 Nature, doi:10.1038/nature13415, 2014

---

分享是一種美德,也是對小編工作的鼓勵!

您有好的想法和建議請直接回復 「測序中國」 公眾微信號,小編期待與您交流!

微信名稱:測序中國

微信號:seq114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神經學研究新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神經學研究新成果 來源:生物通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1-19   今日/總瀏覽
  • 生命科學學院魏文勝課題組在《自然》雜誌發表研究成果
    探索基因及其表達的蛋白在特定生理、病理、發育等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儘管利用RNA幹擾鑑定高等生物基因功能的技術已經普及,但是這種方法經常伴隨脫靶現象;而且由於只能部分抑制基因表達,往往不足以造成表型變化從而影響對其基因型的判斷。
  • 染色質重塑機制新理解!《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新成果!
    染色質重塑機制新理解!《科學》主刊發表復旦大學新成果!北京時間1月31日,《科學》(Science)雜誌在線發表了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和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彥輝課題組題為《人源BAF複合物結合核小體的結構》(「Structure of Nucleosome-bound human BAF Complex」)的研究論文(Research Article)。
  • 百科全書就不會騙人?虛構的百科全書了解一下
    大英百科全書儘管如此,卻並非每一部百科全書都是為了解釋這個世界的謎題,除了那些不會騙人的百科全書,世界上還存在著一些「為虛構而生」的百科全書,它們的作者和編者並不是想要讀者在書中找到什麼可信的信息,而是希望讀者們能從書中開啟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 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The plant journal發表水稻研究新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基於代謝組學預測了雜交稻的產量。他們的研究結果發布在6月17日的The plant journal雜誌上。去年3月,張啟發院士的研究團隊利用來自一個優良水稻雜種的實驗種群,分析了小RNA(sRNA)數量變異的遺傳學基礎,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生命科學領域頂級雜誌《eLife》(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eLife最新文章 )。9月,張啟發院士和華中農業大學的練興明教授合作,通過分析1479個水稻品種繪製出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種印跡。
  •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北大研究團隊Science發表最新成果,可用於未來生物傳感器與驅動器 2020-06-23 05: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基礎研究新進展和新成果
    (一)科學前沿領域取得的原創性成果  1.納米科學、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地球科學、數學、物理學和化學等學科的若干領域在SCIENCE、NATURE及相關學科一流雜誌發表了系列重要論文,在國際上佔據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 首都師大生命科學學院青年教師在《植物細胞》上發表重要研究成果
    1月4日,生物學領域國際頂級刊物《植物細胞》(The Plant Cell)在線發表首都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劉良玉課題組的最新研究成果——擬南芥葉片韌皮部伴胞和表皮細胞染色質可及性響應光周期變化(Photoperiod-responsive changes in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康九紅課題組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Stem Cell》 來源: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時間:2018-05-11  瀏覽:
  • 新時代奮鬥者|合成人工生命 這項「上海科研成果」使人類對生命...
    5月13日報導:在上海,歷史上曾出過不少生命科學領域的重大成果,其中最突出的標誌性成果是:在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在1981年,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tRNA),這兩項成果在生命起源研究上具有重大意義。
  • 「DNA元件百科全書」公布第三階段成果
    作者:小柯生命北京時間2020年7月29日晚23時,ENCODE計劃發布第三階段成果,公布了超過120萬個人類與小鼠體內調控基因的候選功能性元件。《自然》、《自然—方法》和《自然—通訊》聯合發表14篇論文描述了這一結果,為基因組組織和功能帶來了新的認知。
  • 成為深海甲殼動物的百科全書
    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沙忠利的研究方向是甲殼動物系統分類學,在科研領域中屬於基礎研究,也是大多數年輕人不願意坐的「冷板凳」。而這個 「冷板凳」他一坐就是十幾年,埋首浩瀚學海,他最終成為深海甲殼動物的 「百科全書」。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沙忠利。
  • 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
    深科·淺說蛋白質組研究:生命天書的新解碼?前不久,《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早期肝細胞癌蛋白質組研究領域取得的重大科研成果。這一研究測定了早期肝細胞癌的蛋白質組表達譜和磷酸化蛋白質組圖譜,發現了肝細胞癌精準治療的潛在新靶點——膽固醇酯化酶SOAT1。
  • 《核酸研究》發表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重要進展
    >在線發表了國家微生物科學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與大數據中心、世界微生物數據中心)團隊關於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資料庫gcType的文章。gcType是由我國牽頭的全球模式微生物基因組測序計劃的重要成果。
  • 賽業生物Talen、Cas9基因打靶新技術——專訪模式動物專家歐陽應斌...
    編者按:賽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賽業)作為基因工程模式動物供應商,多年來為國內外數百家科研機構和製藥公司成功構建了包括轉基因、基因敲除/敲入小鼠和大鼠在內的共計超過2500例動物模型,技術成果先後發表在Nature、PNAS等國際頂級雜誌上並為業界廣泛關注和引用。
  • 腦科學日報:「DNA元件百科全書」第三階段成果;瘦素和能量平衡
    「DNA元件百科全書」公布第三階段成果來源:小柯生命「DNA元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ENCODE)國際合作計劃於2003年啟動,合作團隊由美國國立人類基因組研究所(NHGRI)組織成立,致力於繪製人類與小鼠基因組功能性元件的綜合圖譜。
  • ...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附屬同濟醫院吳登龍團隊闡明前列腺癌精準化治療新策略,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Cell」 來源:醫學院   時間:2020-09-29  瀏覽:
  • 新成果!我校轉化醫學研究所在頂級期刊Cell發表新冠研究成果
    2月23日,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王佑春、黃維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許文波,南華大學瞿小旺為共同通訊作者在Cell在線發表題為 「No higher infectivity but immune escape of SARS-CoV-2 501Y.V2 variants」的研究論文,研究成果對於新冠突變株疫情防控與疫苗研發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國際頂級期刊《JCO》發表廣州醫生團隊8年研究成果
    大洋網訊 6月15日,在國際頂級期刊《JCO》發表的一篇權威醫學文獻給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帶來了新希望。該文出自廣東省人民醫院、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吳一龍教授團隊,他們用了8年的時間,證實了靶向-手術-靶向的新治療模式,能有效降低局部晚期肺癌患者達61%的復發風險。
  •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
    《iScience》發表武大基礎醫學院重要研究成果發布時間:2018年12月12日 11:25 來源:中新網湖北   中新網湖北新聞12月12日電 (蔣明)12月4日,Cell子刊唯一綜合類開源期刊iScience在線發表了武漢大學基礎醫學院章曉聯教授團隊最新重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