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笛哨」到自動,手槍這750年發展簡史

2021-01-08 瘋狗的輕武

這同樣是一篇看官老爺翻牌子的文章,希望我聊聊手槍的發展史,還得詳細點。我尋思這是個巨大的話題要是詳細寫的話我就出本書算了,但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寫書是不可能寫書的。而且我本身就是個懶胚,長一點的文都不願意寫,所以這篇就簡要的聊聊手槍發展史上幾個主要節點。

現在最早的出土的手槍是上圖這根長得有點羞恥的銅棍子,由於在哈爾濱出土,因此也被稱為黑龍江手炮,據考察這把原始手槍的年代不晚於1288年。當然,這種簡單玩意就是一根簡單的短火門槍。

後來隨著蒙古西徵,也可能是絲綢之路,火器就傳到中東,再傳到歐洲。咱們知道手槍有個直觀的英文叫Handgun,但還有個莫名其妙的稱呼叫Pistol,而Pistol這個詞就是來自於捷克斯洛伐克一代,因為當地有一種被稱之為pistala的哨笛,長的和黑龍江手炮一樣羞恥,所以他們就給手槍起了個同樣名稱,這個稱呼後來也影響了英語、法語、德語等。

在之後手槍的發展和步槍一樣,從火門到火繩到簧輪到燧發再到火帽、金屬定裝、黑火藥。但值得一說的是,手槍在簧輪之前沒有太多實用價值,因為無論是火門還是火繩,都需要燃物去激發火藥,然而手槍這種講究隱蔽性的玩意非常不適合這兩種擊發方式。你就想唄,手槍多數是軍官配槍(自衛為主),要不就是騎兵用槍(運動作戰),如果還得準備個火摺子或者燜燃的火繩都很尷尬。

因此,手槍的流行得追述到16世紀的簧輪擊發問世

因為簧輪不需要外部火源,擊發原理類似現代的Zippo打火機,只不過摩擦輪是利用卷簧的蓄力實現旋轉,然後摩擦上頭的燧石發火點燃發射藥。這種革命性的擊發方式可以讓人們將手槍揣在懷裡隱蔽攜帶,遇事兒掏槍就幹。騎兵們也再也不怕火星子被吹滅導致擊發不了的情況,此時,手槍的實用化時代到來。不過比較尷尬的是簧輪槍最早多用於暗殺...因此德國(當時還是神聖羅馬帝國)還頒布了槍枝禁令...

不過簧輪槍有個問題——貴

到了17世紀,燧發槍出現,雖然燧發槍的點火效率比不上簧輪,但好歹便宜啊,因此這種武器開始大規模的在戰場上出現。然而在手槍領域,一些講究且不差錢的貴族大爺依舊是青睞簧輪手槍。

這裡順便一提,歐洲當年很流行決鬥,尤其是貴族騎士階層動不動就覺得被辱了,然後就會想弄死對方,所以當時家裡有礦的大爺往往會有這類雙件套的簧輪手槍用來決鬥。

差不多從17世紀到19世紀,簧輪手槍和燧發手槍一直並存,直到雷酸汞改變世界。

雷酸汞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熊孩子,加熱炸、摩擦炸、碰撞炸,雖然皮,但這種特性相比敲打燧石引火的效率好多啦。因此到19世紀早期,不管是步槍還是手槍全該用了雷酸汞制的火帽

火帽出現之後,手槍出現了兩種有趣的進化,一個是火帽讓多膛武器的擊發變得有可行性了。這就引出了轉輪手槍。咱們看下邊這個是最早的柯爾特1836轉輪,在每個膛室後頭都有個安火帽的傳火孔,用來點燃膛內的發射藥,射出子彈。

而另一條線用上了金屬定裝彈,簡單來說就是設計師將火帽置於子彈裡面,通過擊打與火帽連結的一根撞針來擊發,這種子彈在1850年代一度流行,但隨後被邊緣發火和中心發火金屬彈淘汰。這一時期的手槍比步槍更快跨入了後膛裝填時代。

早期的金屬定裝彈手槍通常只是單打一,但也有轉輪和德林格這兩多膛或者多管手槍,不過比較具有跨時代意義的是火山手槍。

火山手槍可以視作槓桿原理連珠槍械的早期嘗試,它通過扳機護圈來回推動裝填,採用了管式彈倉,而且子彈非常有意思。就一個彈頭,發射藥和火帽塞在彈頭裡面,擊發的時候整個彈頭就出去了,不用考慮拋殼(無殼彈...)

不過考慮到彈頭內裝藥量有限,因此這種火山手槍殺傷力很差,但它開啟了手動連發武器的新時代。

在之後相當長一段時間是步槍的高速發展期,主要體現在金屬定裝彈的普及、彈倉的使用等方面。而手槍在19世紀後半頁依舊以轉輪和德林格為主。

到了19世紀末,無煙火藥的發明也催生了自動裝填武器,馬克沁機槍這種槍管後坐+肘節閉鎖也讓槍械設計師們思考是否能把這種原理用在手槍上。這個時期出現了諸如勞曼手槍、薩爾瓦多手槍等自動裝填手槍,但並不成功。

較為成熟且在商業上成功的第一把自動裝填手槍則是戰地一玩家都比較熟悉的博查特C93,而參與C93設計的喬治·魯格後來又設計了同樣是肘節閉鎖,槍管後坐的魯格手槍。當然,咱們也別忘了毛瑟C96。

另一方面,白朗寧大師開創了自動裝填手槍的另一條科技樹——套筒式手槍,而套筒式手槍至今還是手槍最通用的特徵。

上頭這把是白朗寧FN 1900,屬於慣性閉鎖的自由槍機結構,適合發射較弱的手槍彈,結構較為簡單,一般尺寸也比較小,用於自衛或者警用是再好不過了。

另一類則是剛性閉鎖槍管短後坐+槍管偏移式手槍,同樣是白朗寧設計的柯爾特M1900。由於剛性閉鎖的緣故,這票手槍可以承受較大威力的手槍彈,包括後來柯爾特設計的M1911手槍就是基於M1900改進而來。

其實可以這麼說,手槍的結構從20世紀初就已經基本落定了。雖然諸如魯格、毛瑟這類肘節式或者卡鐵起落式閉鎖手槍依舊和套筒手槍同臺競技了半個世紀,但最終還是被淘汰了。而現代手槍相較20世紀初的手槍多數還是在結構的優化,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上,本質並沒有改變太多。

當然,手槍還有更多有特色的結構。比方說沙鷹採用的是類似步槍的導氣式結構+轉栓閉鎖,92採用的是轉管式閉鎖,HK P7採用的是氣體延遲緩衝半自由槍機等等,但總歸到底套筒式槍管短後坐結構是最具代表性的手槍結構。

最後扯一下全自動手槍,其實半自動和全自動的結構差異並不大。很多半自動槍都可以改成全自動,甚至有些半自動手槍會因為扳機阻鐵沒掛住擊錘/擊針阻鐵而發生「單打連」的故障,因此一戰時期就有很多半自動改的全自動手槍用於突破塹壕作戰,但手槍畢竟缺個槍託,因此全自動下非常不可控,實戰價值很低。而後的一些專業全自動手槍,比如斯捷奇金、Glock18之類的用途領域也非常狹窄。

相關焦點

  • 袖珍手槍-84式微型自動手槍
    1970年世界上惡性劫機事件接二連三發生,而中國當時的民航系統還沒有健全的安保系統,國內也出現比較惡劣的事件,民航機配備安保人員和安保武器迫在眉睫,在民航上這樣的環境中,軍用手槍十分不適合,因而著手研製了外形"嬌小"的1984年式7.62mm微型自動手槍,84式手槍也是我國最小的手槍
  • 巴西的魔改毛瑟-PASAM自動手槍
    所以這篇和大家隨便水一下這批看起來一點都不盒子炮的盒子炮——巴西PASAM。照例先解釋名字,PASAM是葡萄牙語Pistola Automática Semi-Automática Mauser)的縮寫,大致意思是毛瑟自動/半自動手槍,恩,這個名字非常耿直。故事還是得先從C96開始捋捋,它作為第一批自動裝填手槍,雖然在結構可靠性以及性能上還過得去,但效用上非常尷尬。
  • 來看看各國軍隊和警察使用的手槍
    ,這也側面體現出左輪手槍被自動手槍取代是大勢所趨。即便357馬格南彈的威力高於9毫米派拉貝魯姆彈,但是自動手槍取代左輪手槍必定死發展趨勢。因為香港的前宗主英國直到二戰之後才開始正式裝備自動手槍。對於大陸觀眾來說,左輪手槍已然成了香港警方的一個符號,這也算是一種刻板印象吧。
  • 中國手槍的發展史,介紹祖國單兵武器系列
    自衛手槍射程一般為50米,彈匣容量8~15發,發射方式為單發,重量在1公斤左右。衝鋒手槍亦叫戰鬥手槍,全自動,一般配有分離式槍託,彈匣容量10~20發,平時可當衝鋒鎗使用,有效射程可達100~150米。現代手槍主要有左輪手槍、自動手槍(實際是半自動手槍)、全自動手槍三種類型。下面小編介紹一下中國歷史上所生產的手槍。
  • 中國手槍中的「壽星」:國產NP58外貿手槍(圖)
    周洪發 黃麗萍 張惠忠 2005年,浙江新華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研製的NP22、NP34 9mm手槍通過了中國輕武器外貿設計定型試驗定點靶場的全面性能鑑定試驗。這兩種手槍在壽命、精度、故障率等指標方面取得不俗成績的同時,槍管壽命也均超過了2萬發,成為中國手槍的「壽星」。但該公司的科技人員並不滿足已取得的這一點點成績,他們認真分析了國外手槍市場的發展潮流,並在2006年與北方裝備有限責任公司再度聯手,在NP22、NP34 9mm手槍挺進國際市場的同時,開發多口徑、多功能的NP系列外貿手槍,以保持在國際手槍市場的持續競爭力。
  • 兵器| 中國高級軍官專用11式手槍,為什麼被評為「最醜」手槍?
    ,隨後又發展出了64式和77式7.62毫米手槍,特別是64式手槍,成為了建國後幾十年間的主要警用武器和高級軍官配槍。 ▲92式5.8mm袖珍手槍 所以在2008年,研製新一代小型自動手槍被提上了日程。
  • 《時間簡史》到中國10年了
    本報訊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今天,《時間簡史》中文版問世已有10年。值此之際,出版該書中文版的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又推出了升級版本——「《時間簡史》10年增訂版」。 很少有一本書賣得比《時間簡史》還好。這本書榮登倫敦《星期日時報》暢銷書榜達237周,在全球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銷售了1000萬冊,有人戲稱該書作者史蒂芬·霍金關於物理學的著作比麥當娜關於性的書更暢銷。作為一本科學著作,《時間簡史》無疑是一個裡程碑。 《時間簡史》在中國同樣創造了奇蹟。
  • Mk17步槍魔改成手槍會是什麼樣?看歐美這款削短了身材硬成為手槍的...
    由於美利堅各州對於自動武器以及槍械體型的限制,一些武器製造商絞盡腦汁地想出一切辦法於是乎,一大堆鑽法律空子的擦邊球類槍枝因此而生,而這一款怎麼看怎麼都不像手槍的Mk17手槍就是其中之一。 這一款極具AR風格或者直接取材於前者的所謂「手槍」,由於採用了「手臂支撐架」這種在美國各州法律上的認可的槍託取代品,而成為名噪一時的手槍,至少法律上是這麼認為的。
  •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計算機的發展簡史 1946年,由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出世界上第一臺電子數字計算機,這臺計算機的名字為下ENIAC即電子積分和計算機。
  • 美國冷門的2支手槍:PMR-30手槍、馬格南V形手槍,後者很少看到
    美國PMR-30手槍PMR-30手槍是Ke-Tec公司在2009年年底推出的,發射5.59毫米口徑溫徹斯特-馬格南槍彈,採用雙排雙進的30發彈匣。PMR-30不僅容易操控,而且彈匣容量大,足足有30發。
  • M1911手槍
    M1911(45手槍)是一種在1911年起生產的.45 ACP口徑半自動手槍,由美國人約翰·白朗寧設計,推出後立即成為美軍的制式手槍並一直維持達74年(1911年至1985年)。M1911曾經是美軍在戰場上常見的武器,經歷了一戰、二戰、韓戰、越戰以及波斯灣戰爭。
  • 中國警用槍械繫列篇之二:92式9mm自動手槍和97-1式18.4mm防暴槍
    上篇文章講到了派出所巡警用的05式警用轉輪手槍,本文接著講警察機動隊使用的92式9mm自動手槍和97-1式18.4mm防暴槍。警察機動隊,英文縮寫為PTU,其作用是機動支援力量,而機動隊的裝備,比普通的派出所巡警更好。除了手槍之外,機動隊還配有殺傷力和威懾力都更大的防暴槍。
  • 「精彩轉輪」-盤點2020年美國槍展上出現的轉輪手槍
    ,這些槍涵蓋了.22到馬格南,從小到大的多種口徑。 陶魯斯「防衛者」856型轉輪手槍 陶魯斯公司(Taurus)原本是巴西的一家槍械公司,早期產品主要是各種山寨貨,通過獲得授權的方式生產仿製的伯萊塔92、柯爾特M1911等槍械,後來也開始推出自己的產品。陶魯斯公司生產的轉輪手槍和自動手槍價格低廉,質量尚可,主要佔領北美民用中低端市場。
  • 《時間簡史》:從「難產」到風靡全球
    說來湊巧,我很早就見到了英文原版的《時間簡史》。20世紀70年代末,霍金取得的研究成果已在各國的理論物理學家、應用數學家、天文學家和宇宙學家中廣為流傳。那時,我在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從事天體物理學研究,也需及時了解霍金的這些新成就。 1988年3月,我到英國的愛丁堡皇家天文臺做訪問學者。
  • 手槍之王Thunder.50手槍,變態後坐力分分鐘讓人想棄槍
    手槍作為近程槍枝,能在近距離內精確的擊殺敵人,具有變換保險、槍彈上膛、更換彈匣方便,結構緊湊,自動方式簡單等特點。現代軍用手槍主要是自衛手槍和衝鋒手槍這兩款。自衛手槍射程比較近,一般只有50米,彈匣容量8~15發,發射方式為單發,重量在1公斤左右。
  • 二戰日本制式手槍盤點,最老槍型用了52年,威力和小砸炮相當
    隨著日本工業的發展,他們開始有了打造本國軍工體系的想法,而經過幾年的研發,他們終於在1893年研發出了第一款國產手槍,並取名為明治26式手槍(日本武器主要有兩種命名方法,一是根據天皇年號,比如1893年即明治26年;二是根據日本神武歷,比如九二式重機槍,即神武歷2592年誕生)。
  • 一起了解手機近20年的發展簡史
    手機-這個如今所有人幾乎時時刻刻都離不開的一個產物,這個智能的傢伙幾乎承載著人們大部分的工作、生活內容;對於這個智能產品,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手機一些發展技術吧。 預先對手機近20年的發展簡史進行了解一番哈。
  • 瑞士SIG非常漂亮的3支手槍,P229、P230手槍,尤其是P239最標緻
    P230手槍主要用作警用手槍及自衛手槍,其採用自由槍機式自動原理,設有擊錘保險和擊針保險。為減輕全槍重量,其套筒座採用輕合金製成:為確保體積小巧,便於隱蔽攜帶,彈匣採用單排式設計;同時為便於快速拔槍使用,其槍身沒有凸出於表面的零件,且邊緣多採用圓弧設計。
  • 我國首支自行研製的警用槍:9mm警用轉輪手槍
    中國警用手槍的歷史 手槍按使用對象可分為軍用手槍、警用手槍和運動用手槍;按結構可分為自動手槍、轉輪手槍和氣動手槍(如運動手槍)。被稱為警用三大件的是國產54、64、77式。
  • 為什麼要讀《時間簡史》?
    英國劍橋大學著名物理學家,現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20世紀享有國際盛譽的偉人之一霍金,於2018年3月14日辭世。人們在高度讚揚他巨大的科學成就,銘記他為人類作出的傑出貢獻,讚美他堅韌不拔的生命勇氣,盛讚他的「科學鬥士」精神的同時,無不提及他的在科學界影響深遠的科學巨著《時間簡史》。霍金的這部科學著作《時間簡史》,首次出版於198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