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上午十點,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的發射區,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完成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整裝待發,目標只有一個:火星!而美國也將在今年發射火星探測器。相信不久的將來,太空人登陸火星也指日可待。那麼,假設大家都到了火星,該怎麼劃分地盤兒呢?
首先,我們需要知道火星有哪些地盤。火星地表很奇特,北半球是大平原,南半球是高原。最高峰是塔爾西斯地區的奧林巴斯山,高達二十二公裡。要知道,地球上的喜馬拉雅山也才八公裡多。
火星這樣的地形,有點像我們三國時期魏國蜀國的區域劃分。南半球就相當於蜀國,雖然易守難攻,但也很難有突破。北半球則像魏國,地勢平坦。搞經濟,搞建設有更大的縱深。這裡還有一處兵家必爭之地,那就是上方谷,它長四千公裡,深七公裡。如果在這裡埋伏一支隊伍,等到司馬懿大軍進入谷中之後,用火攻?好吧,對三國的聯想過頭了。
扯得有點遠了,其實這是水手峽谷,人類對火星地下的探測工作還很初級,而這樣一個大峽谷很可能發現各種資源,而且還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到那時,大家對地盤對火星上豐富的資源肯定會存在爭議。發生戰爭便不可避免。
可是在火星上怎麼打仗呢?從海、陸、空來進行分析。火星沒有海洋,所以航母戰鬥群和核潛艇就發揮不上作用。陸地上的話如果使用坦克,可火星的重力是地球的百分之三十八。所以坦克也沒有原來的分量了,打出的炮彈也要重新考慮彈道。而飛機很難在火星上飛行,飛機騰飛是靠大氣的抬升。火星的大氣是地球的百分之一左右,無法產生足夠的抬升力,除非速度特別快,但速度過快起飛和降落就不太可能了。除非是直升機,直升機的螺旋槳如果增加轉速就能提供足夠的抬升力。NASA的毅力號火星車就攜帶了一個小直升機,轉速是普通直升機的五倍,但也只能攜帶幾公斤的重量。那如果使用飛彈呢?巡航飛彈需要像飛機一樣飛一段,所以也會受大氣稀薄的限制。彈道飛彈需要在大氣層彈跳,也需要重新設計。
那麼航母沒法用,飛機沒法用,只有坦克,這是打回原始戰爭了嗎?不會的,因為還可以用衛星,無人機和預警機在火星上都不好使。戰場偵察全靠衛星。如果要給部隊精準定位坐標,就需要建立北鬥火星導航系統,衛星武器也必不可少。一種是星對地武器飛到目標上空精準打擊。另一種是星對星武器,包括但不限於撞擊、高能微波幹擾、雷射、捕獲等等,都是太空戰場的主要手段。
有句古話叫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地球上的國家概念用在火星上可能並不好使。因為距離太遠,要了解火星的情況如何,信息需要二十分鐘才能發送到火星,再過二十分鐘才能收到回信兒。火星那邊可能早就打起來了。如果等不及想派人過去,那就需要等待兩年一次的發射窗口,每次需要等七個月才能到達火星。等到了以後黃花菜都涼了吧。
馬斯克就一直在籌劃用星艦登陸火星。他還曾想過用核彈炸開北極的冰層,讓溫室效應提高火星的溫度。很多人說是美國政府在後面支持它。但是一旦到了火星。誰又能保證馬斯克不會突發奇想脫離美國獨佔火星呢?
所以關於火星地盤最終的劃分,我覺得,還得要科技進一步發展才行。到時候瓜分火星時,或許會引發一場真正的星際大戰呢。你也可以留下對此的看法。